佛山旅遊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網旅遊推薦

2020-12-03 粵港澳大灣網

佛山,是歷史上的中國四大名鎮和「天下四大聚」之一,也是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南國陶都和美食之都,那麼,代表家鄉佛山的名片有哪些呢?小編為你整理了佛山十大城市名片,其中就包含了佛山武術、佛山醒獅、祖廟、佛山秋色等佛山文化名片,包含了西樵山、清暉園、長鹿旅遊休博園等佛山旅遊名片,以及美食名片順德菜、戲曲名片佛山粵劇、工藝名片石灣陶藝、人物名片黃飛鴻等等,一起隨我們來看看代表佛山的城市名片吧。

佛山十二大城市名片

1、佛山武術(武術之鄉)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是全國唯一一個獲得中國武術協會授予「武術之城」稱號的城市。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時至今日 ,作為南派武術的發源地---佛山,這座美麗的小城市,依然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有關於武術發展的點點滴滴,在佛山的本地,依然有很在學習我們的傳統武術的人,在民間仍然存在練武之說。佛山武術是佛山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也是佛山走向世界的一張響噹噹的功夫名片。

2、佛山粵劇(戲曲名片)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粵劇發源於佛山,是廣東地方戲曲主要劇種之一,有「南國紅豆」、嶺南文化瑰寶的美譽。2006年5月20日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佛山粵劇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佛山粵劇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戲曲名片。粵劇更是在2010年由廣東宣傳部主辦的「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動中入選「嶺南文化十大名片」名單。

3、西樵山(廣東四大名山) 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

西樵山素以風景秀麗、清幽恬靜、奇巖異洞著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嶺南著名旅遊勝地,與雄偉的東樵羅浮山共享「南粵名山數二樵」的美譽;更因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以「珠江文明的燈塔」和「理學名山」,揚名天下。西樵山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西樵山更是被評為國家級5A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旅遊名片。

4、祖廟(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 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祖廟是一座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廟宇建築,禪城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十個文明旅遊景區示範點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舉辦春節祈福、「三月三」北帝誕、鄉飲酒禮、春秋諭祭等影響深遠的民俗文化活動。祖廟歷史悠久,還是民間追求美好願望的祈願地,是最能代表佛山的文化名片。祖廟更是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

5、順德菜(世界美食之都)

眾所周知,自古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的民間諺語,鳳城指的就是順德,《舌尖上的中國》的多個美食都出自順德,之後另外一部美食紀錄片《尋味順德》又對鳳城美食做了更詳細的介紹。佛山順德在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美食之都」,這是繼成都之後中國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順德菜蜚聲海內外,是佛山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

6、佛山醒獅(文化名片)

全國知名的廣東特有的民間舞名片——廣東醒獅,就是起源於南海縣(今佛山市南海區),佛山是醒獅的正宗發源地。佛山醒獅是廣東醒獅的一種,嶺南舞獅,以佛山為最有名。2006年,佛山、廣州、遂溪等地申報的廣東醒獅作為「傳統舞蹈」類項目,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佛山醒獅是佛山民間獨有的慶祝方式,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佛山醒獅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

7、石灣陶藝(南國陶都)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佛山,是我國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而石灣陶瓷則是佛山一張亮麗的「名片」。正因為有了石灣陶瓷,佛山享有了「南國陶都」的桂冠。石灣公仔又稱石灣藝術陶瓷,是一種特色傳統陶瓷工藝品,屬以出口為主的地方性工藝品,數百年來在國外享有盛譽,被稱之為「石灣公仔」,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支奇葩,有「石灣瓦、甲天下」之美譽。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石灣公仔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石灣陶藝是佛山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也是佛山一張響噹噹的工藝名片、特產名片。石灣陶藝更是在2010年由廣東宣傳部主辦的「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動中入選「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提名名單。

8、黃飛鴻(人物名片)

提到佛山,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黃飛鴻,一說起黃飛鴻,除了他那聞名海內外的佛山無影腳,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黃飛鴻系列電影中的《獅王爭霸》。這部電影將佛山醒獅文化與武術相結合,精彩絕倫,讓人目不暇接,大呼過癮。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西樵人黃飛鴻以武術、獅藝聞名於世,其飛鉈採高青、竹梯青等技藝開創了醒獅技藝先河,是佛山一張走向世界的人物名片,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黃飛鴻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

9、長鹿旅遊休博園(旅遊名片) 5A景區

長鹿旅遊休博園是一個以嶺南歷史文化、順德水鄉風情、農家生活情趣為特色,集吃、住、玩、賞、娛、購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主要由「長鹿休閒度假村」、「機動遊樂主題公園」、「水世界主題公園」、「農家樂主題公園」和「動物主題公園」等七大園區組成,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可以說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旅遊名片。

10、清暉園(廣東四大名園) 文物保護單位4A景區

清暉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名園、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化傳承基地,佛山新八景,順德新十景,承載400年歷史的順德清暉園,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古典建築藝術頗高,蔚為壯觀。庭園曲徑迴廊,景趣盎然。因此,清暉園成為順德向外宣傳、展示自身文化內涵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也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旅遊文化名片。除了編為你推薦的佛山十大城市名片外,還有佛山秋色、康有為等其他城市名片。

11、佛山秋色(文化名片)

佛山秋色是廣東省佛山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是指秋季農業豐收之時,當地民間舉行慶祝豐收遊行,俗稱「秋色賽會」或「秋色提燈會」,亦統稱為「出秋色」。每年的11月,佛山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盛大的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動,包含秋色巡遊的「水色」「飄色」「地色」等精彩表演和民俗活動,2008年,佛山秋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佛山秋色成為佛山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佛山秋色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

12、康有為(人物名片)

康有為人稱「康南海」,是南海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學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康有為是現代改革家,敢於維新,體現了佛山人敢為人先的精神,在2015年由廣東省社科聯、佛山市主辦的「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評選中,康有為入選為「佛山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而以紀念康有為的「康有為文化節」,已經成為丹灶鎮、南海區乃至佛山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康有為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歷史人物名片。康有為更是在2010年由廣東宣傳部主辦的「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動中入選「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提名名單。

想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大灣網:dww11.com

相關焦點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五、大灣新區將聚焦「八大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將緊緊圍繞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休閒旅遊及健康服務、航運物流服務、資訊科技等八大產業。  交運-蘇寶亮:粵港澳大灣區無論是內通還是外聯,陸運還是水運都佔盡優勢  粵港澳灣區是廣東乃至全國高速路網最密的地區,直至2016年底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近7000公裡,居全國第一。
  • ...組織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建設方案》研討會
    5月13日下午,市文旅局組織市大灣區辦及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文廣旅體局負責同志,邀請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單位文旅行業專家召開研討會,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建設方案》進行充分討論,主要提出幾點意見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落戶知識城!
    近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廣州市氣象局、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了共建「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將在知識城選址!國家氣象中心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第一批審議通過的6個專項規劃之一。「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建設項目成為該規劃落地實施的重要抓手。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 機構:這六大板塊望受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泛珠合作著力高鐵網絡布局 全面對接大灣區
    在9月24日即將召開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鐵經濟帶都將是會議的重要議題。 2016年3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打造世界級一流灣區需要靠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來支撐,那麼泛珠區域內的高鐵網絡布局如何讓各省區合力對接世界級一流的粵港澳大灣區,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奇蹟呢?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作為發展動力,以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核心技術突破等作為攻堅任務,推動粵港澳攜手提升氣象對大灣區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等方面的基礎性保障作用。(二)基本原則創新機制,共建共享。
  • 深扒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市「東承西接」大灣區 加快落實三個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陳新滋表示,改革開放40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作用相當大:1978到2003年,是處於前店後廠的製造業垂直分工的第一階段;2003年到2016年,是處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產業橫向整合的第二階段;從2017年開始,大灣區正在走向參與更多國際高端競爭,開展更多合作的第三階段。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
  •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綜述: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新社珠海9月10日電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一行約50人,於本月7日至9日先後到廣東省廣州、佛山、中山、珠海4個市展開為期3天的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大灣區城市經濟建設,及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旨在進一步從地區層面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落戶知識城 !
    近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廣州市氣象局、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了共建「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將在知識城選址!國家氣象中心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第一批審議通過的6個專項規劃之一。
  • 「三維」佛山2000坐標系 統一數據基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佛山日報訊 記者孟偉報導:昨日,佛山市2000坐標系建立技術方案通過專家組評審。這意味著我市地理空間數據將按統一標準轉換,實現共享,有利於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長期以來,不同地區和不同系統在工作中採取不同坐標系,易造成測繪成果基準不一,難以共享測繪數據。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大灣區31條歷史文化旅遊線路公布
    □信息時報記者 韋柑潞 見習記者 葉佳茵    近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發布了31條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文化遊徑系列精品旅遊線,其中,「城市主題遊」精品主題線路共16條,「城市花樣遊」特色線路共15條。在「城市主題遊」16條精品遊線路中,有的是較為小眾的旅遊線路,可以選擇周末短途遊,尋找大灣區歷史文化旅遊的別樣玩法。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A股崛起大灣區板塊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9市,共11座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為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