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7點更新】
如何判斷紅山文化玉器的價值
1,聞氣味:出土紅山文化玉器,放到嘴邊輕輕呼氣或是用溫開水浸泡一會,放到鼻子上聞,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土香,並且這種氣味每次實驗,生坑的紅山文化玉器都會存在。反之,會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異味。
2,「老相」這個詞有點抽象,很難用文字敘述,但也不難分辨。就譬如你看到老人斑,就可以從而斷定對方年紀不小。因為老人斑與黑痣不一樣,很容易分辨出來。有了一定的經驗傍身,自然就可以做出符合邏輯的判斷。同理,只要多接觸古玩紅山文化玉器器,就自然而然的,學會如何分辨了。
3,看反光
因為紅山文化玉器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會有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會凹凸不平,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玉帶板
紅山文化玉器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涵。因紅山文化玉器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甚至有人將其稱為「東方藝術品中的奢 侈品」。
4,自然的開裂鈍化
在裂縫部位用放大鏡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縫一樣,縫隙表面呈V字形鈍化、自然。看見這個特徵真紅山文化玉器無疑。新的作假的裂縫都是閉合緊密的。
5,玉質、玉材辨偽
其實,玉的質地與真偽並沒有直接關係,「千種瑪瑙萬種玉」,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紅山文化玉器材都十分繁雜,每個時代,玉材都很複雜,《山海記》記載玉的產地有二百多處。只能說明的是:商周至秦漢,重要禮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絕 對,也常伴有其它不明產地的玉類出土。特別是近年,高仿紅山文化玉器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羅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偽依據。
6,很多談紅山文化玉器鑑定方法,常以下列方法作為主要鑑定方式。根據中國紅山文化玉器出土的數量以及我們研究的水平,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商至漢的紅山文化玉器類型學還不完善,我們發現的數量更有限,每一次大量紅山文化玉器的出土,都有一些新的器型、新的藝術風格、新的類型,所以,下列老生常談四點鑑定意見充其量,也只能作為參考而已。
7,出土紅山文化玉器的鑑定,有人覺得先鑑定工藝特徵,也有人說先鑑定玉質。我通過大量實踐認為:這些想法值得商榷。現在如果再採用古代的加工方法製作,完全可以仿造出古代的工藝。如果是老玉新工,估計打眼是十拿九穩的事。再說,工藝文飾在鑑定過程中,主要還是作為斷代的重要依據。如果一件紅山文化玉器的新、老都斷定不下來,斷定它的年代是否還有意義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樣的道理。綿延8000年的玉文化史,從考古發掘看,中原地區真正使用和田玉,是從商代 開始,戰漢才得到廣泛使用,並且受禮制所限,更多的還是就地取材,特別是一些陪葬紅山文化玉器,更是用料一般。所以,玉質的鑑定,並非是鑑定紅山文化玉器新老的首要因素。我沒有從玉質,專 業理論術語等方面談起,是因為很多專家的書籍上已經講的非常全面、具體,這裡不必要再浪費紙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