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紅山文化玉器的價值

2020-12-01 騰訊網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7點更新】

如何判斷紅山文化玉器的價值

1,聞氣味:出土紅山文化玉器,放到嘴邊輕輕呼氣或是用溫開水浸泡一會,放到鼻子上聞,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土香,並且這種氣味每次實驗,生坑的紅山文化玉器都會存在。反之,會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異味。

2,「老相」這個詞有點抽象,很難用文字敘述,但也不難分辨。就譬如你看到老人斑,就可以從而斷定對方年紀不小。因為老人斑與黑痣不一樣,很容易分辨出來。有了一定的經驗傍身,自然就可以做出符合邏輯的判斷。同理,只要多接觸古玩紅山文化玉器器,就自然而然的,學會如何分辨了。

3,看反光

因為紅山文化玉器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會有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會凹凸不平,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玉帶板

紅山文化玉器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涵。因紅山文化玉器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甚至有人將其稱為「東方藝術品中的奢 侈品」。

4,自然的開裂鈍化

在裂縫部位用放大鏡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縫一樣,縫隙表面呈V字形鈍化、自然。看見這個特徵真紅山文化玉器無疑。新的作假的裂縫都是閉合緊密的。

5,玉質、玉材辨偽

其實,玉的質地與真偽並沒有直接關係,「千種瑪瑙萬種玉」,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紅山文化玉器材都十分繁雜,每個時代,玉材都很複雜,《山海記》記載玉的產地有二百多處。只能說明的是:商周至秦漢,重要禮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絕 對,也常伴有其它不明產地的玉類出土。特別是近年,高仿紅山文化玉器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羅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偽依據。

6,很多談紅山文化玉器鑑定方法,常以下列方法作為主要鑑定方式。根據中國紅山文化玉器出土的數量以及我們研究的水平,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商至漢的紅山文化玉器類型學還不完善,我們發現的數量更有限,每一次大量紅山文化玉器的出土,都有一些新的器型、新的藝術風格、新的類型,所以,下列老生常談四點鑑定意見充其量,也只能作為參考而已。

7,出土紅山文化玉器的鑑定,有人覺得先鑑定工藝特徵,也有人說先鑑定玉質。我通過大量實踐認為:這些想法值得商榷。現在如果再採用古代的加工方法製作,完全可以仿造出古代的工藝。如果是老玉新工,估計打眼是十拿九穩的事。再說,工藝文飾在鑑定過程中,主要還是作為斷代的重要依據。如果一件紅山文化玉器的新、老都斷定不下來,斷定它的年代是否還有意義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一樣的道理。綿延8000年的玉文化史,從考古發掘看,中原地區真正使用和田玉,是從商代 開始,戰漢才得到廣泛使用,並且受禮制所限,更多的還是就地取材,特別是一些陪葬紅山文化玉器,更是用料一般。所以,玉質的鑑定,並非是鑑定紅山文化玉器新老的首要因素。我沒有從玉質,專 業理論術語等方面談起,是因為很多專家的書籍上已經講的非常全面、具體,這裡不必要再浪費紙墨。

相關焦點

  • 紅山文化東西融匯淌異彩
    紅山文化從發現起,就因其鮮明的多元文化特色而被視為南北文化交匯產生的一種新文化。如今,更多學者注意到紅山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交匯融合。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郭大順。郭大順非常明確地告訴記者,紅山文化是東西方文明碰撞出的火花。
  • 作為中華文明第一縷曙光,存續近兩千年的紅山文化族群去哪了?
    紅山文化,是華夏文明中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和大凌河為中心,廣泛分布於今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相交之處。紅山文化始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文化主體形成於父系氏族社會。經碳14測定,紅山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存續近兩千年。
  • 原始人是怎麼製作玉器的
    下面這隻玉器,叫做紅山玉豬龍。樣子非常非常的萌,圓潤有光澤,非常美麗。但是,再美麗我們也不能據為己有,因為它是國寶。它的名字叫紅山玉豬龍。紅山, 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分布範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遊。
  • 半月談丨「滿天星鬥」裡的紅山文化
    新石器遺址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其中之一為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在「滿天星鬥」時期,紅山文化在北方閃閃發光。「烏蘭哈達」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這座城市因此而得名,紅山文化也因此而得名。紅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早在20世紀初,紅山文化就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注意。1914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發表文章,介紹他到內蒙古東南部等地考察的情況,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拉木倫河流域存在著史前文化遺存的信息。
  • 紅山文化玉豬龍究竟是豬是龍,有人研究後,竟說它是蚊子的幼蟲
    通過對遺址文物及土壤的勘測,考古專家們確定該遺址應該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約5500年至5000年。(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紅山文化遺址中,曾出土了著名的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等,除此之外,5000多年前的各種陶器、玉器、泥塑、石器、壁畫等,全部與世人見面,似乎在詮釋著人類的早期,輝煌燦爛的文明。在專家們整理紅山文化玉器時,發現了一種極為特殊的玉器,其高度為7.2釐米,寬5.2釐米,通身呈蜷曲的C字形,頭部肥頭大耳,圓眼有皺,顯然是一頭豬的造型,而其身體部分卻光滑渾厚,如龍蛇一般光滑。
  • 5000年前的紅山女神真是女媧?容貌復原後,網友:秒殺當紅女星
    天皇便是指伏羲,至於女皇應該就是指女媧,女媧一族很有可能是存在的,而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就十分有可能是女媧一族的遺址。 紅山文化範圍很廣,東北起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部達到了遼寧西部,而這個疑似女媧遺址的紅山文化就是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建平兩縣村的牛河梁村。
  • 玉器7種常見沁色的真偽識別
    真正經過數千年傳世至今的玉器少之又少,只有明清件稍微多點, 其絕大部分均入過土, 被氧化、侵蝕, 所發生的非玉質本身的「次生「變化, 就是沁色或者沁相。比如: 綠色沁, 是被銅物質浸蝕的沁, 也叫銅沁。
  • 史前文明—良渚文化玉器大賞
    良渚文化玉器絕大多數材質優良,在江浙平原地區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瑤山、匯觀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經過四千多年的歲月,常常會形成一層光亮、緻密的膜,側光下呈現明顯的玻璃光。古人製作玉器過程中,需要經過開料、刻工、拋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絕佳的拋光效果。
  •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到紅山區拍攝紅山文化紀錄片
    日前,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探索發現》欄目組來到紅山區,拍攝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紀錄片《探秘紅山》,這部紀錄片共14集。紅山文化將作為第一集播出,向世人展示紅山文化的發現、研究以及對中華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的貢獻。攝製組一行六人,分別拍攝了紅山區的紅山遺址群和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
  • 精美玉器圖片大全 如何鑑別真偽
    其實目前市面上的玉器種類非常多,比如說可以按照它的造型呈現來做分類,也可以按照本身玉器的顏色來做區分,不同玉器它們所呈現出來的色澤、它們給人的整體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具體舉個例子來大概的介紹一下,比如說現在有很多人對於玉白菜擺件是非常之喜歡的,它的大體造型呈現是怎樣的呢?
  •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光明日報-光明網
    針對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和多層疊加、融合變化的複雜情況,倘若既剔除孔子上智下愚二分法的價值判斷色彩,也不拘泥於西方人類學家的雅俗二分結構觀,可以把由漢字編碼的文化傳統叫做小傳統,將前文字時代的文化傳統視為大傳統。這樣,從文明史的角度判斷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有一個容易辨識的基本分界,那就是漢字書寫系統的有無。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婦好的墓中,不僅有商代製造加工的玉器,還有齊家文化、石家河文化、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可以想像,這些都是部落之間的交易?更符合婦好的身份應該是戰爭的戰利品。殷墟出土的玉器所用的玉料種類很多,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等,經鑑定,除部分甘肅馬銜山玉礦的透閃石玉料外,多數為新疆和闐玉,還有為數不多的南陽玉、岫巖玉和大理石。
  • 現實版「尋龍訣」,紅山文化出土「龍胎」,中華龍或許起源於豬
    或許,在遠古時期,龍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紅山文化出土的「龍胎」1921年,考古學家就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存。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距今已有5000至6000年的歷史,是追溯華夏文明起源的一大重要考古學文化。當時,學者們並未將此文化遺存同中華龍聯繫起來。直到1971年,在遼寧省的三星他拉村,意外發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龍。
  • 考古專家:與紅山文化有些關係
    女媧的「媧」字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媧」字,古音應讀gua,顯然「咼」的部分比較重要,其字形中隱藏了史前先民的「女性生殖崇拜」。並且「媧」同瓜,形容的是孕婦的肚子像瓜。於是,許多學者將它與史前很多文化中出現的「葫蘆文化」聯繫到一起。
  • 殷商玉器中,常見的片狀玉動物都有哪些造型?
    這類動物造型的一個最大的設計共同點就是,外造型的輪廓線以方為主,轉折硬朗乾脆,絕對沒有任何一點為了加強視覺美而修飾的成分,這就是殷商玉器的重要風格之一。2.寫實類造型圖8 玉虎殷商玉器中的寫實類造型能夠準確地描繪出動物的基本形態。比如圖8是一件傳世老生坑玉虎,造型不抽象,一望可知。寫實類造型與皮影式造型同為殷商玉器的主要設計風格,直接影響西周玉造型。
  • 「康平老故事」遼寧康平縣紅山文化遺址調查簡報
    長3.7、徑0.6、孔徑0.25釐米(圖七:23)(三)玉器,小型鑿1件,徵集。岫巖玉磨製,整體略呈梯形,斷面抹角長方形,一面磨刃。長3.7、刃寬1.8、厚0.5釐米(圖七:23)。(四)石器:磨製石器與細石器共存。(1)石斧1件,僅殘存刃部,淡綠色燧石磨製。
  • 宋代動物造型玉器玉器,雅俗共賞,有著濃鬱的民俗色彩
    在宋代以前玉器是貴族的專屬,普通百姓想擁有一件玉器除非是富甲一方的家族。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帶動經濟也快速發展起來,到了宋代玉器慢慢地進入了尋常百姓的家中,只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就能夠用得起玉器。宋代有商品經濟十分的繁榮,玉器也在其中頻繁地流通,這個時候的玉器就不再屬於官玉而帶有了民玉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