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記者行思|鐵家坡那彎上弦月

2021-01-15 新華社客戶端

作者:郝耀華

來源:《品讀》2019年第12期

5月上旬,我在雲南參加「茶葉之路」科考活動時,聽說無量山深處藏著一個蒙古族村寨,便隨同專家組前去探訪。

從思茅北上,車行四百多裡,穿越哀牢、無量兩山之夾谷,來到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鎮界牌村。

在村委會歇息時,村幹部簡要介紹了鐵家坡蒙古族人的遷徙史。這支蒙古族人是元順帝北歸後,在戰亂中輾轉逃難,取道四川入滇的。

為族人安全起見,分散逃難時隱匿族源,易為餘姓。遁跡荒遠之地歷二十多代,清末民初復恢復鐵姓;新中國建立之初,又被政府確認為蒙古族,同時將聚居地餘家坡改為鐵家坡。令人欣慰的是,鐵家坡去年就脫貧了。

日已偏西,鎮宣傳委員孔繼春帶我們去鐵家坡。車子在坎坷的山路上艱難前行,終於來到無量山支脈的半山腰間。這裡海拔1800多米,仰望雲罩峰頭,俯瞰霧起谷底。

下車後,一行人踏草而行。臨坡的一面豬欄羊圈相接,另一面草木欣榮。折拐過去,村頭有幾株古茶樹,鐵幹老枝,姿態蒼勁,樹腰還纏著紅綢子。聽說剛過完「茶神節」,過節時茶農們在此舉辦過祭祀儀式。

鐵家坡所在的振太鎮是傳統產茶區,打筍山上茶樹森森,鄰近還有馳名的昔歸古茶園。專家組的王方辰、崔懷剛,以及同行的羅洪波、羅永良,都是茶葉專家,大家在茶農的陪同下,察看了寨子周圍的茶林。茶樹多是小喬木,大葉種,有規則地分布在坡地上。

走進一個院落,主人笑盈盈地迎上來。鄉幹部介紹說,這是村民互助組組長鐵文紀。這個中年漢子鼻翼稜起,顴骨稍凸,依稀還有蒙古人的模樣。

院裡有幢面南的兩層小樓,正門兩側的春聯已殘破褪色了,上聯是:「蒙古祖先英明千秋」,下聯只餘「鐵氏宗」三字。鐵家人南下數百年了!還是思心徘徊,忘不了遠方的大草原。

當院擺了兩張方桌和許多板凳,主客親熱茶敘。退休教師鐵洪平算是寨子裡的文化人,他說,鐵家人原本是有族譜的,後來毀佚了。

開寨先祖餘振太,率族人於清鹹豐年間遷徙至此,見河邊一面山坡上植被茂密,野茶樹尤為茁壯,料是休養生息之地,便令族人伐木築屋,墾荒植禾。

自「振」字輩起,以「振、思、國、麟、登、天、開、洪、文、應」十字為序,鐵家人遠避塵囂,繁衍數代至今。

一代代下來,和外族異姓通婚也是常事,鐵文紀的妻子李蘭仙就是彝族人。但鐵家坡有條族規,凡通婚入寨的便要成為蒙古族。

寨子現有42戶,146人。村裡除了姓鐵的,第二大姓是李姓,入寨的李、吳、夏等外姓男人,都是入贅上門,依族規登記為蒙古族了。

鐵洪平說,鐵家先人初來時艱辛備嘗,因不會耕種,只能以山果、野菜充飢。現在村民們種植水稻、玉米、小麥,還有經濟作物茶葉、烤菸和核桃。桌上擺的核桃,還有壺裡泡的茶葉,統是鐵家坡的土特產。

主人泡的是自製的曬青茶,茶湯綠間透黃,喝著微澀,有蘭花、稻花香,回甘持久。

從外表看,這個寨子已看不到什麼蒙古族習俗了!鐵洪平說,結婚的新人要去祭拜山林,敬酒敬茶。我說,草原上的新人,也會祭拜山水和太陽的。

對大自然的崇拜,不論走多遠,過多久,是不會改變的。想必是血脈使然,鐵家人骨子裡的豪放猶在,待客也格外熱情。鐵文紀夫婦一直在灶間忙著,夕陽斜照時,端出了燒好的菜餚和家釀,眾人大飽口福。

我的妻子是蒙古族,我曾長期生活、工作在內蒙古,尋訪到這支遠離故土的蒙古族,不勝感慨!鐵家人也如見了親人一般,問長問短的。

一個男孩子問我:「騎馬的感覺是不是很爽?」我介紹了「男兒三藝」等蒙古族技藝與習俗。他說,有機會也要學習騎馬、射箭和蒙古式摔跤。

他還要我幫他起個蒙古族名字,我說,你不是想上大學嗎?那就叫「畢力格圖」吧,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他興奮地念叨著:「畢力格圖、畢力格圖……」

飯後我問鐵洪平,知道故鄉在何處嗎?他說在應昌府,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達裡諾爾一帶。我又問,回過老家嗎?他神情黯然地搖搖頭。

這時,我突然發現:月出遠山凹口,一彎上弦月斜掛在天邊,揉碎的月影閃爍著迷離的光。

離開鐵家坡的路上,我一直在回望。四境幽遐寥闃,茶寨已隱入無邊的夜色裡,那彎月卻還扯著我的魂。

回到鎮上,專家組與鎮長李天偉等人品茗暢敘。我們詳細了解了鐵家坡蒙古族的現狀,探討如何發展振太鎮的綠色經濟和特色產業。

發軔於雲南普洱的茶馬古道,最重要的是官馬大道和藏馬大道。藏馬大道被稱為後路,振太鎮一直是後路的驛站和茶葉集散地。第二天,在李鎮長的陪同下,專家組去尋訪茶道遺址。

鐵家先人剛來振太鎮時,曾在草皮街落過腳。臨近的紫馬街,就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為防匪患,築有炮樓和環寨圍牆,至今尚存近半。

清末民初,也有鐵家人當馬鍋頭,行走在藏馬大道上販茶。位于振太南邊的石大富村,是馬幫來往的必經之地。

現村裡還有完好的拴馬石、上下馬石、飲馬槽、馬圈等遺存。離村不遠處有座難搭橋,橫跨兩岸峭壁間,橋高27米,是茶馬古道的必經通道。

舊日思茅南來的馬幫,在此休整糾集,突破匪徒阻截後,沿著無量山繼續向西北方向進發,經大理過麗江,穿越莽莽橫斷山後抵芒康進入藏區。

由於緊傍這條茶路,鐵家坡所產之茶也隨之進入藏區。當這些茶葉被藏民熬煮為酥油茶飲用時,鐵家坡人揣著一個夢想:希望自己做的茶有朝一日能進入內蒙古草原,讓遠方的親人喝上蒙古族兄弟做的茶。

有感於這段傳奇,我在考察途中吟了首絕句:「飄零絕嶺鎮沅邊,鐵氏人家匿半山。本是元皇蒙古裔,茶村累代思親源。」

8月底,我隨科學家團隊來到克什克騰旗,前往達裡諾爾等自然保護區考察。克什克騰的意思是「親兵衛隊」,歷史上出過不少剽悍的鐵騎衛士。

鐵家坡先人南下之初,是有武裝的,也許就是一隊親兵,因而被紅巾軍一路追殺。鐵馬金戈,歷史的回聲又在耳邊響起。

那晚,下榻於溫泉著稱的熱水塘,我向克什克騰旗的潘副旗長講述了鐵家坡蒙古族人的傳奇故事,他聽了也唏噓不已。當晚,我把在克旗拍攝的照片傳到鐵家坡微信群裡,讓鐵家人看看,他們的原鄉是多麼美麗!

恍惚間,又見鐵家坡那彎上弦月,月光下的茶樹根連枝蔓,凝著思戀,一株株聚成了夢幻山林……*END

編輯:滕朝陽 郭豔慧

相關焦點

  • 鐵家坡那彎上弦月
    作者:郝耀華 來源:《品讀》2019年第12期 5月上旬,我在雲南參加「茶葉之路」科考活動時,聽說無量山深處藏著一個蒙古族村寨
  • 品讀·記者行思|少時走過的山蔭道,給了我什麼?
    作者:俞儉來源:《品讀》2020年第12期少年時不知走過多少遍的山蔭道,深深銘刻在我心中,以一種鮮明的形象,常常浮現在眼前。家鄉千百年來沿用的柴火灶,一年不知要吞吐多少柴火,我們那一代都有從小進山砍柴的經歷。
  • 朱成玉 | 上弦月
    上弦月◎ 朱成玉
  • 為什麼「大道行思」
    儘管在此之前只是在會議上見到過俞老師一兩次,但我自己對於俞老師的印象不僅極其深刻,而且心中一直充滿著敬意——這當然首先是因為早就拜讀過他以知名政治學學者身份發表的有關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研究與思考的文章。所以,事實上這次談話,是我與俞老師第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談話內容,自然是圍繞著圖書出版展開的。他對於當時的中國圖書出版境況十分了解,認真傾聽了我對於如何搞好一家出版社的想法。
  • 品讀·記者行思|我們終究無法回到過去,能回去的只是曾經的老宅
    作者:鄒大鵬來源:《品讀》2020年第7期聽說縣裡糖廠家屬樓老宅拆遷推平了,終究還是沒能看上它最後一眼。人這一輩子,可能有很多個家,歷經好多個宅,但儲存童年記憶的,大抵只有那麼一兩個。畢竟,童年只有一次。
  •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己亥之盛署江人即筆於江右洪都姚永紅,別署溪庵,皈依本師一誠大和尚賜法名:法永。1965年生於山西大同,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 小夥搖到「特殊」車牌,看起來沒啥,一讀眾人笑彎了腰:這咋好意思掛?
    小夥搖到「特殊」車牌,看起來沒啥,一讀眾人笑彎了腰:這咋好意思掛?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日前,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了三億臺,是一個妥妥的汽車使用大國,並且隨趨勢可見,汽車的數量只增不減。在大多數人購買到愛車之後就會著手於辦理各種手續,其中給愛車上牌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 展覽丨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在南昌盛大開幕
    由江西南昌中華文化促進會、江西省漢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於7月20日上午在南昌市西湖區朝陽新城萬豪城3號樓30層開幕。這次展出姚永紅山水精品40餘幅。″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
  • 「弦月之美」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舉行
    原標題:「弦月之美」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舉行  中國甘肅網8月25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朱婕) 8月23日上午,由省殘聯主辦的「弦月之美」全省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在蘭州舉行。
  • 月巖故事之下弦月
    前面表明了上弦月是如何造就的,本故事接下來就表一表下弦月的建築過程吧。鐵拐李一一李弦想:既然有了上弦月,就應該無獨有偶,配上一個下弦月,鴛鴦成對,前後成雙豈不美哉。在思緒中,先回憶了滿月和上弦月的建造方法和過程。滿月是請開山大仙使用仙術火攻而成。上弦月則請張、魯、李等仙用手工而造。
  • 2日趣味天象:上弦月「合」畢宿五「掩」畢宿一
    新華社天津3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3月2日晚,天宇將上演一幕趣味天象:上弦月(半個月亮)將「合」恆星畢宿五,同時「掩」恆星畢宿一。月「合」恆星時,月亮和恆星在視覺上很靠近,無論對於觀賞還是攝影都是很有特色的天象。
  • 朱榮梅:大道行思
    撰文| 史琳琳 出品| 樂居財經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自省、學習、拼搏、創新,朱榮梅的人生信條既是對自身的激勵和預警,也是康橋集團耕耘17載的概括和總結。
  •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51-Where is everybody?大家都去哪裡了?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2-流媒體線上的拳擊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3-關於俄克拉何馬城的故事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4-如何判定科研結果能否被複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5-寶馬車在韓國,問題多多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6-耐克的爭議廣告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7-全球手機供貨鏈需要改善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8-巴西博物館大火 Calamity foretold    品讀外刊
  • 隨筆:在「決心」號品讀美麗輝長巖
    新華社「決心」號1月24日電  隨筆:在「決心」號品讀美麗輝長巖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在「決心」號大洋鑽探船上,一管管來自海底的巖石標本是科學家眼裡的寶貝。根據成因,地球上的巖石可分為三大類: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輝長巖是粗粒結晶結構的巖漿巖,主要由單斜輝石和斜長石組成,此外還可有角閃石、橄欖石等成分,是洋殼深處的代表性巖石之一。  巖漿巖由地殼內部上升的巖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
  •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
    原來,這群羊城少年是羊城晚報學生記者、品讀行學員、沙面小學的學生,他們在獨具嶺南特色的永慶坊和粵劇藝術博物館成功進行了一場「廣州好」詩詞快閃活動,致敬廣州解放70周年。文化自信「廣州不止有小蠻腰,粵味濃的永慶坊、陳家祠等才是廣州文化之根」這是廣州本土教育機構品讀行首次把課堂搬到永慶坊,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粵滋粵味。「雖然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多次講過廣州印象、廣州文化,但在永慶坊上課,感覺完全不一樣,學生們更加切身地體驗到了廣州的美,更增強了中國文化的自信。」
  • 五一小長假來啦,走進花的海洋,品讀幾首薔薇花的詩吧
    暮春時節,奼紫嫣紅的薔薇花已開,讓我們品讀幾首關於薔薇花的小詩,感悟花與詩的美好世界。《山亭夏日》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高駢所作,描繪了初夏時節的湖光山色和薔薇花特有的魅力。夏天到來,樹木都已經長出了濃密的枝葉,到處都是納涼之地,白日也變得越來越漫長。
  • 品讀·原創|與防震有關的記憶
    作者:海潮來源:《品讀》2020年第8期偶爾聽聞某地發生地震的消息,都會想起多年前,我那整個的少年時期。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家隸屬的山東臨沂,傳聞是當年一個地質學家預測的重大「震區」之一。所以從我記事起,家裡就開始防震。那時候防震只有一個辦法,在自家院裡搭建防震棚。
  • 品歲月,讀人生,它憑什麼代表南中國?
    我們在湖南、在福建、在廣西、在海南,乃至在美國、在歐洲,也許,都會發現「英德紅茶」——不是在貨架上火爆售賣,而是在土地上蓬勃生長。此時,「英德」,作為「紅茶」的前綴,在地名之上,已演進為標準之「標準」——同類紅茶的標準。
  •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郭傳璋 黃山雲海 《品畫》 清 袁枚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