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原創|與防震有關的記憶

2021-01-07 百家號

作者:海潮

來源:《品讀》2020年第8期

偶爾聽聞某地發生地震的消息,都會想起多年前,我那整個的少年時期。

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家隸屬的山東臨沂,傳聞是當年一個地質學家預測的重大「震區」之一。所以從我記事起,家裡就開始防震。

那時候防震只有一個辦法,在自家院裡搭建防震棚。

當時縣城的大多家屬院都是平房,石頭結構的牆壁,沉重的木頭房梁,房頂也鋪滿厚重的紅色瓦片。因為沒有防震功能,我媽說,一旦發生地震坍塌,一個瓦片砸腦袋上也會要了我們的命。

地震通常容易發生在深夜,每個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所以特別危險,防震棚是一定要蓋的。

其實防震棚的建造很簡單,摻雜了麥秸的泥坯壘起來的棚子,薄薄的,低低矮矮的。

我媽說,大人睡覺靈,醒得快,小孩子貪睡,有時候打雷都聽不到,所以要睡在防震棚裡。

我後來想,其實是防震棚面積太小,一家人睡不開,父母便把安全留給了孩子。

我家的防震棚緊貼著西院牆。我媽用乾淨的床單把棚子裡面的牆壁圍起來,又在我和哥哥的床中間,拉了一塊布簾。我爸找電工接通了防震棚裡的電,我和哥哥還有一張可以頭對頭寫作業的書桌。

那時候,學校經常普及防震常識,比如動物反常出沒,河水突然變混什麼的……我們對這些常識耳熟能詳。

可是直到念完小學,也並沒有發生過地震,哪怕是微小的地震。可不知為什麼,防震的緊迫感卻始終在我們生活裡,從沒有消散半分。

在我讀初中之後的一年冬天,要地震的傳言和防震的緊迫感,突然再次襲來。

而那時因為中學離家遠,大多時間我都住在學校宿舍裡。

學校宿舍也是平房,一大間屋裡住著我們整個班裡必須住校的女生,足足有十五六個。

學校沒建防震棚,我們就把一隻啤酒瓶倒豎在桌子上——這樣只要輕微的晃動,啤酒瓶便會倒下來發出響聲——據說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坍塌會有那麼幾秒鐘,如果反應快,是可以跑出去的。

那兩年,晚上睡覺時我們也都穿著整齊,為了隨時跑出去時不至於衣不蔽體。

只是,宿舍裡人實在太多,夜晚總會有睡得迷迷糊糊的女生起來到室外去上廁所,不留神碰到桌子,把瓶子碰倒。

於是,大半夜的,宿舍裡時有發生十幾個女生於睡夢中一躍而起,叮了咣當集體衝出宿舍的烏龍事件。

男生宿舍當然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第二天去上課,大家就會在教室裡說起來,笑個不停。

到底是年少不知愁,即使那樣不安定的環境和氛圍,竟也不覺得辛苦和無奈,反倒感到好玩和好笑。

多年後同學聚會,每每說起來用啤酒瓶子防震的那些夜晚,竟也成了專屬於我們的獨有記憶。

地震的傳言似乎一直都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整個縣城的防震都有了新舉措——有人發明了防震床。

那是用鋼管焊接起來的一張床,床圍四角用四根粗壯的鋼管,撐起一個有多根橫管連接起來的床頂,上面鋪著厚厚的木板。據說,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在防震床裡面睡著,也是安全的。

防震床其實起不到真正的防震作用 ,可帶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於是很多住在平房裡的家庭,拆了防震棚,買了防震床。

當時,一張防震床的價格並不便宜,最普通的也要一千多塊錢,鋼管加粗加重的,要兩千左右。

雖然是一筆大開銷,但方方正正的防震床,還是像早些年的收音機自行車電視機一樣,陸陸續續進入到了家家戶戶。據說那時候的農村,出嫁的姑娘彩禮單上,一定是要有防震床的。

我家也買了兩張,只是沒多久拆遷搬到了新建的樓房裡,防震床失去了意義,便將那兩張斥巨資買來的防震床,送給了老家的親戚。

直到如今,舅舅家用的還是當年我家那張防震床,只是舅媽早已把房頂當了儲存雜物的地方。每次回去看到,心頭也會有一陣子的恍惚。

時光在各種花式防震中慢慢前行,我上高二那年,縣城裡防了很多年的第一場地震,竟然真的發生了。

那天中午,我和走讀的同班同學小高一起到她家吃飯。夏天的下午上課時間較晚,午飯後小高爸媽有事外出,家裡只剩我們兩個人在房間裡聊天做功課。

小高家也是平房。那天不知怎麼,我倆坐在她小屋裡的床上說著話,竟然睡著了。猛然驚醒時,只聽到外面亂糟糟的,吵成一片。我迷迷糊糊問小高,外面怎麼了?

小高看著我,淡定地說,我聽到外面人喊地震了。

我睡意全消,直接從床上跳了起來,問,你怎麼不喊醒我?

她說,我看你睡得挺香,沒捨得。

那你怎麼不跑?

小高還是那麼看著我,我得陪著你啊。

我放棄穿了一半的鞋坐回到小高身邊,看了她半晌後,我們一起哈哈笑起來。

那年,我倆都17歲了,到了多少有些知愁的年紀,但也並未成熟到看透生死,說不上為什麼,就覺得那樣特別好。

後來才知道是鄰縣發生了輕微地震,波及到了我們縣城。安全起見,學校還是放了半天假。

之後好多天,同學們還在議論那次地震的感觸,比如看到燈在晃,突然頭暈,桌子上的東西掉下來……可是我一無所感,地震的時候,我正在睡夢中。

幾年後又發生過一次類似地震,我依然無感。當時我已經工作了,買了一輛漂亮的踏板車,地震發生時,我正載著一位同事小姑娘在剛剛修建起來不久的南環路上兜風。全然不知道地面發生過晃動。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已經離開了家鄉,在外面兜兜轉轉也十幾年了。

期間,家鄉縣城早已經成為繁華的鋼筋水泥的現代城市,商業發達,高樓鱗次櫛比;防震棚和防震床也早已經成為被遺忘的舊時光,預測的大地震一直沒有到來;那些曾經籠罩在人們心裡的關於地震的陰影,也蕩然無存。

但這些年,地震這兩個字,一直是我心理特殊的字眼,汶川和玉樹地震發生時,我和我所有的家鄉人,對這種災難都會有更多的悲傷和更多的感觸。

而2020年洶湧而來的這場疫情也讓我們更加明白,在大自然的暴怒面前,人的力量是微小、單薄的。只有敬畏生靈,愛護自然,才是對生命、對自己最好的呵護。

原標題:《防震那些年》

編輯:冬雪 郭豔慧

相關焦點

  • 品讀·原創|後來,車、馬、郵件不再慢……
    作者:積雪草來源:《品讀》2020年第11期讀木心先生的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心中會生出綿密溼糯的鄉愁,時光的紋理滿滿都是細膩、散淡的從前:慢騰騰的綠皮火車,緩緩升起的炊煙翻閱信件,記憶之門「譁啦」一下就被撞開,從前那些寫信的時光漸浮眼前,清晰而鮮活。情竇初開的年紀,收到第一封情書,那些大膽的話語,那張青澀的面龐,讓人臉紅耳熱,心如撞鹿;青蔥歲月,芳華時代,一個人踏上異鄉之旅,跌跌撞撞中,心中充滿孤獨和恐懼,唯有收到家書才略感安慰。
  • 品讀·原創|寧子老師
    作者:葉子來源:《品讀》2020年第12期2007年,我在深圳。閒暇,熱愛文學的我偶爾寫點散文和小故事自娛自樂。有一次在街頭買了本雜誌閱讀,心血來潮,也想將自己寫的稿子投出去。翻看雜誌上編輯的名字,選了個自己喜歡的「寧子」編輯,將稿子發了出去。沒想到幾天後收到了她的郵件。「葉子,你的稿子通過了。
  • 品讀·原創|遇到挫折的時候,是什麼支撐你走下去?
    作者:草莓芭菲來源:《品讀》2020年第11期咖啡廳裡的音樂在橘黃色的燈光裡循環迴蕩,馬克的視線似乎有些飄移。忽然,他露出一個淺淺的笑容,告訴我這曲子他曾練習過很多遍。偶爾得閒,他也會眼含笑意地坐在店裡一角品著紅酒,隨樂隊的音樂律動打著拍子;或者走到近前與一兩位客人聊聊天,找機會和員工們拉拉熟。馬克打過招呼就去工作了。前幾日酷愛音樂的松本先生為店裡進了一架調音臺,知道馬克也是一名音樂發燒友後,便搜羅了一摞書籍連同機器的說明書一起塞給他,不再另請調音師了。
  • 品讀·原創|給蜥蜴搭一座橋
    作者:麥伽來源:《品讀》2020年第5期暴雨下了一天兩夜。接下來,一連好些日子響晴,熱得不像話。就算近傍晚,走在花園裡還像是闖進了蒸籠。近花生地時,聞到奇怪氣味,臭不可聞。想捂住鼻子,卻又忍不住吸一下鼻子。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 防震減災實用科普
    制定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根本目的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的貫徹實施與每個公民有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規定公民在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中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
  •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金羊網  作者:何寧  2019-11-18 從創辦到現在,品讀行一直堅持教育的初心,肩負著家國情懷的教育使命,致力於把最好的語文教給孩子。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第九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織,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軍事法規的規定和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執行抗震救災任務,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第十條 從事防震減災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防震減災標準。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板內地震發生的原因更複雜些,既與板塊之間的運動有關,也與局部的地質條件有關。 制定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根本目的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的貫徹實施與每個公民有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規定公民在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中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
  • 品讀|母親的心跳聲,是孩子的搖籃曲
    作者:小榭飛花 來源:《品讀數著數著,迷迷糊糊中,一隻只小羊便蹦跳著跑來,啃食我記憶的青草。 兒時的我便是這樣依戀母親心跳的。記得8歲那年,我被鄰家的狗嚇到,夜裡竟發起燒來。母親給我吃了退燒藥後,把我摟在了懷裡。我聽著母親的心跳聲,清晰得好像鼓點敲擊,又像是小鹿輕盈的踢踏,在那節奏感十足的韻律裡,我漸漸沉入了香甜的夢中。
  •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51-Where is everybody?大家都去哪裡了?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2-流媒體線上的拳擊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3-關於俄克拉何馬城的故事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4-如何判定科研結果能否被複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5-寶馬車在韓國,問題多多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6-耐克的爭議廣告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7-全球手機供貨鏈需要改善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8-巴西博物館大火 Calamity foretold    品讀外刊
  • 【防震科普】地震科普小知識,請查收!
    答:為預防地震的突然襲擊,睡覺前,應檢查下列物品是否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眼鏡,如果你是近視眼,這是你不能離開的;——手機(別忘充電),這是你與他人聯繫的重要工具;——手電筒,黑暗中你必須使用它;——如有必要,可準備一個自用的防震包,但一定要放重要的東西。
  • 品讀·原創|父愛就像白天的星星,你看不見,卻真實地存在著
    作者:老玉米來源:《品讀》2021年第1期20歲的時候,我經歷了生命中的一次「山窮水盡」——由於輕信了一個所謂的「朋友」鼓動,從他那裡借了500元錢,和他一起倒賣小商品,結果,由於沒有合法手續,商品全被沒收了。
  •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郭傳璋 黃山雲海 《品畫》 清 袁枚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
  • 【海之戀原創地帶510】青島記憶(12)
    青島記憶(12)觀象山【悅讀】青島觀象山是青島市「十大山頭公園」之一,也是中國現代天文事業的發祥地之一
  • 海外博物館防震各有招:減震層 免震櫃 防震庫房
    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博物館防震方面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鏡鑑。  建設防震博物館  日本是典型的地震多發國,頻發的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文物損害使日本各界充分認識到有效防震措施的重要性。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許多博物館在建設之初即把抗震防災考慮在內。
  • 孩子閱讀困難,記憶差,專家揭露:跟孩子的大腦記憶工作原理有關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俄國劇作家克尼雅日寧說:讀書有3種,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懂書上所沒有的東西。一、孩子閱讀理解的水平在於大腦記憶的開發程度大腦記憶的工作原理較為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分為工作記憶以及長期記憶。對於一般人來講,長期記憶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例如:1+1=2,這些能夠長期存在我們大腦當中的信息都屬於長期記憶。
  • 防震減災事業統計調查制度
    一、調查目的   為全面、客觀地反映防震減災事業整體狀況,搜集地震系統的綜合統計資料,滿足防震減災事業科學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服務社會經濟建設、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宏觀政策的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特制定本統計報表制度。
  • 專家揭露:跟孩子的大腦記憶工作原理有關
    俄國劇作家克尼雅日寧說:讀書有三種,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懂書上所沒有的東西。很顯然最後一種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很多孩子讀而不懂。但有的孩子卻不知所以然,他們雖然會照葫蘆畫瓢讀著文字,卻壓根不懂文字裡的含義,讓父母頭疼不已,甚至直接就要對孩子使用暴力。認知學家表示:孩子的閱讀困難,極可能是大腦記憶區域的問題。
  • 滁州市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軍營」活動
    12月2日,市地震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陳傳慧、調研員周明權帶領局機關有關科室和二級機構負責人,來到三界某訓練基地,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軍營」活動。本次活動氣氛熱烈,效果良好,達到了增強官兵們防震減災意識和提升地震應急避險和響應能力的目的。 這次「進軍營」活動是防震減災科普宣傳「七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地震局始終堅持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常態化不鬆懈,持續提高防震減災公共服務能力,大力向社會各界普及地震科普知識,不斷推動我市防震減災工作邁上新臺階。
  • 如何防震?雲南鼓勵建築工程裝「減震器」
    原標題:如何防震?雲南鼓勵建築工程裝「減震器」 雲南是破壞性地震較多、災情嚴重的省份之一,國土面積的84%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如何將我們賴以生活、工作的建築「武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