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記者行思|少時走過的山蔭道,給了我什麼?

2020-12-03 瀟湘晨報

作者:俞儉

來源:《品讀》2020年第12期

少年時不知走過多少遍的山蔭道,深深銘刻在我心中,以一種鮮明的形象,常常浮現在眼前。

家鄉千百年來沿用的柴火灶,一年不知要吞吐多少柴火,我們那一代都有從小進山砍柴的經歷。山在五六裡外,重重山巒,連綿起伏的山褶皺裡一個個深深的山塢,密密叢林,藏有取之不盡的柴火。

進山入塢,走過三四裡長的山蔭道,小夥伴四散上山入林。一邊挑選,一邊砍伐,滿山谷就震傳著梆梆嚓嚓的聲響,大樹滑溜著山皮,樹仔拋飛過林叢,山腳橫橫豎豎起了一堆堆柴火。總得要一個上午,才你呼我應一起下山。

先灌幾大口山泉水,就軟坐下來發一陣懶兒。汗漸漸涼,身上便起了一層鹽粉。身邊的木柴散發出新鮮的青青味兒,心底就浮起美意快感。

該理弄柴擔了。砍來青藤,編結兩個圈圈,樹仔砍成一節節,比筷子要長,塞進圈裡,一一楔緊,兩圈相隔一米左右,中間嵌有一根粗直的柴棍,這樣挑在肩,走起路來,一震一顫,很有節奏感,人似乎就輕鬆些。有的是一根碗口粗的樹,梢尾綁上一圈樹仔;有的偷點懶,將長長的樹仔綁成一大捆,馱在肩上。

末了吆喝著,催趕著,收拾一番,相互照應一聲,舉步出發。兩腿下蹲,彎腰弓背,憋一口氣,努一把力,倏地將柴擔扶上肩膀,立即用搭柱支住,晃悠悠的,卻是穩當。

似乎嗓子就痒痒,神氣兒喊一聲,叩得山林一片嗡嗡回音。峰迴路轉,密密層層,深谷裡,直眼是望不見山口的,那山蔭道的模樣,在腦子裡就映現。

山蔭道上,松杉挺茂,雜樹四合。繁枝茂葉,交錯連接,幽深深搭蓋成穹廬。

春天早早就來到,陽光是明麗,把山野靜靜照耀,走在山蔭道上,綠葉淡泛著黃暈,嫩嫩透出新鮮氣息。夏日裡濃綠起來了,暑氣像是被綠過濾了,山野的香也滲出來,包裹著你。秋冬就又是深綠鐵青,疏疏落落,似乎就有了寒意。

當然,飛紅片片,色彩斑斕,太陽暖暖照下來,依然感受到旺盛的活力。有些特別的是蘭花。冬春之際,隨處挖一叢,掛在柴擔上帶回家,種在花缽裡。蘭花開了,滿屋滿村瀰漫幽幽清香,誰家女孩秀髮上別一朵,便添了幾分野氣和秀美。

最受用不盡的是山果子,山莓、野桃、楊梅、酸棗、獼猴桃、柿子、金櫻子、毛慄……當然,在山上就飽餐了一頓。這個時候,注意的就是腳下的山道了。

山道仿佛十分勇敢,又十分細心,放放縱縱,收收攏攏,無窮變化,忽地就從一處狠狠跌下去,跌到底了,昂頭兒又蠕蠕爬上前頭。肩馱的樹梢尾,常常拍打坡道,一顛一顛,肩頭就震得生疼。走在坡底,個子矮小的人馱一根長長的樹,兩端都被抵住,無論怎樣努力都前進不得,夥伴就忙來幫扶。

行走在曲折迂迴的山道,可謂坎坷艱難。有時身子要貼石壁,氣不敢出,汗不敢出,全神貫注,踮腳兒走,像是驚心的山羊,下臨深淵呢,越是害怕,雙腳越是發抖,一軟閃就可能連人帶柴摔下去,真險啊。

開始上長長的高坡了,腳趾密密併攏,緊巴著地,一步一步踩上去,不可一絲鬆懈。那時,人往往是靠了一股子氣,硬勁兒就能上去、向前了。

大杉樹、大松樹下,鋪了紅紅的針葉,以為平坦好走,其實倒要格外小心。也許藤蔓棘刺就來勾肩扯領,拉絆柴擔。也許就觸犯了一窩黃蜂,嗡嗡嗡一片飛,柴擔甩不及,人就跌倒了,滾出老遠。葉底花花綠綠的毛毛蟲,冷不丁咬你一口,便酸辣辣地疼。

歇肩處不用尺子丈量,一程一程,距離大約相當。愈是肩負得重,愈是匆匆走快,憋足了氣,弓起肩背,咬緊牙關,趕到歇肩處。

歇下來了,一時就又不肯起身。把柴擔支靠著山壁,或是兩兩依靠,都穩當。這樣手腳松放,坐著,躺著,臥著,歪歪斜斜發懶。

陽光在密葉中篩選,落在地上,抬頭看時,光線忽長忽短激射,似乎眯眼探看山蔭道上什麼秘密。有鳥兒在樹上跳躍鳴叫,美妙動聽。

不覺大夥打起口哨,山雀、畫眉、黃鸝、綠嘴,百般叫聲,學得極像。這時,一隻兔子箭似地躥過去,而竹雞走過來卻從容不驚。一隻長尾巴松鼠吸著澗泉,有人丟一枚石子,它便迅速地蹦上樹,不見蹤影。

那道深峽裡滲流出來的澗泉呢,最是生動引人。也許就是澗泉模仿了山蔭道,二者曲直相宜。卻畢竟又有自己的個性,跳躍跌宕,在靜靜的山谷裡喧喧地響。

若在石崖上,就化成一匹小瀑布。泉水夏日清洌,啜一口,身骨子都沁出涼意;秋冬又溫和,飲著不酸牙、不痛肚。山澗兩旁淺藍碧綠的水草,在清流中輕盈搖曳,噝噝作響,讓人感覺有陣陣涼氣浮起。

水底大大小小、扁扁瘦瘦的石子,紋理清晰,光彩閃閃,有小魚、小蝦優遊其中。

走走歇歇,一程又一程。柴擔是把話壓住了,一歇下,話自然蹦出口。互相說笑好多粗魯的話語,講起山神水怪的故事,又談論嚮往著各自美好的未來。

有的說長大了飛出去,有的說山生育了自己,永久待在山裡。論論爭爭,結論是無論如何,一輩子忘不了這山野。

也是的,歲月的波瀾也許會蕩滌往事的細節,卻無法洗去這山野的鳥鳴泉響、這印在山蔭道上的汗水和腳印、這少年身心染透了山野的綠。話題自然歸結到打柴上來。

「再砍兩挑,學費書費全有了。」

「我爸說,積了一堆,裝車進城賣呢。」

「今晚家裡還等著這柴燒啊。」

「媽呀,肚子餓了。」「是餓了。」

提起腳,卻似乎沒有了一絲勁。路在腳下,得靠自己走,柴擔得靠自己挑。也就咬咬牙,憋憋氣,一步步踩在山蔭道上,踏實小心,心中還是滿有勇氣和信心的。

畢竟是看見了山口,眼前豁然敞亮,都鬆了一口氣,似乎一步就到家了。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那已是空闊平坦的大路了。

澗泉淙淙出山口,別了山蔭道流去。待我們再回望,山蔭道已掩藏在深谷密林了。

在城市安身以後,再也沒有重走山蔭道,但它總是鮮明地展現眼前。

可以說,我的人生之路就是從這條山蔭道接續而來,是最基礎的路道,人生的方向和步伐從這裡奠定,甚至可以說這條山蔭道正是後來將要走的路。

山蔭道上,人的意志和毅力得到磨礪,形成並保持純粹的心境,堅毅的性格,團結合作的情誼,一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烙印在心中,經多大的難,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怨,也能堅持挺得住!敬事篤定的生活態度也從這裡得到啟發,走路踏實,做事紮實,一步一步都不可以虛蹈,每一件事都要有始有終落實到位。

這對我後來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幫助。從小接納生活的艱難,甚至在這樣的艱難中並不覺得痛苦,反而有一份快樂,一種充實,覺得為家出力擔當,才堪為有用之人。

原標題:《山蔭道上》

編輯:滕朝陽 郭豔慧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品讀·記者行思|鐵家坡那彎上弦月
    作者:郝耀華來源:《品讀》2019年第12期5月上旬,我在雲南參加「茶葉之路」科考活動時,聽說無量山深處藏著一個蒙古族村寨,便隨同專家組前去探訪。從思茅北上,車行四百多裡,穿越哀牢、無量兩山之夾谷,來到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鎮界牌村。在村委會歇息時,村幹部簡要介紹了鐵家坡蒙古族人的遷徙史。
  • 為什麼「大道行思」
    可以說,正是俞老師這句話,才讓我有勇氣和毅力率領中央編譯出版社走過了極不平凡也不平坦的三年半的發展道路。尹總、我,還有其他一些朋友都為新公司的名字開動了腦筋。可惜幾個理想名字都被別人搶先註冊了。還是我的一位滿腹經綸的老朋友,不僅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頗有世界視野,他從中國傳統典籍《左傳》中的「大道行思,取則行遠」這句話,獲得了靈感,建議我採用「大道行思」作為公司名號。我聽聞他解釋後,立即拍手稱快——堅持走「大道」可謂是我幾十年的人生軌跡,當然也是2012年俞可平老師對我的深情寄語。
  • 品讀·記者行思|我們終究無法回到過去,能回去的只是曾經的老宅
    作者:鄒大鵬來源:《品讀》2020年第7期聽說縣裡糖廠家屬樓老宅拆遷推平了,終究還是沒能看上它最後一眼。人這一輩子,可能有很多個家,歷經好多個宅,但儲存童年記憶的,大抵只有那麼一兩個。畢竟,童年只有一次。
  • 大道行思, 取則行遠 —— 我要做什麼樣的出版?
    我知道自己的「新我」從沒有死去,而只是在過去繁忙而庸碌的生活中沉睡了。「新我」的出版在自己也許還沒有想得十分清楚,但卻仿佛可以依照鄧公當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做法去嘗試了。那麼,一個已經不再年輕、甚至創造力日衰的出版人,到底想嘗試些什麼呢?下面就略加描述之,求教於方家與年輕朋友們: 我首先要嘗試誠意出版。
  •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己亥之盛署江人即筆於江右洪都姚永紅,別署溪庵,皈依本師一誠大和尚賜法名:法永。1965年生於山西大同,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是什麼意思 出自哪首詩全文是什麼
    劉聞欽下線時,嘴裡念叨的那句「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讓不少觀眾淚目,很多人從劉聞欽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自哪首詩全文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是什麼意思  在《風犬少年的天空》中劉聞欽下線時,說了這樣的話,「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 展覽丨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在南昌盛大開幕
    由江西南昌中華文化促進會、江西省漢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於7月20日上午在南昌市西湖區朝陽新城萬豪城3號樓30層開幕。這次展出姚永紅山水精品40餘幅。″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
  •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51-Where is everybody?大家都去哪裡了?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18-如果地球沒有月亮,會發生什麼?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19-處理交通堵車,各國都採取了什麼辦法?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2-流媒體線上的拳擊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3-關於俄克拉何馬城的故事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4-如何判定科研結果能否被複製?
  • 67投稿丨這些歌,陪我走過高三
    2 《當我們一起走過》蘇打綠 「當我們一起走過 這些傷痛的時候 包著碎裂的心 繼續下一個夢 也知道 我們並不會退縮 狂奔的念頭 不曾停止溫柔 一直到
  • 隨筆:在「決心」號品讀美麗輝長巖
    新華社「決心」號1月24日電  隨筆:在「決心」號品讀美麗輝長巖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在「決心」號大洋鑽探船上,一管管來自海底的巖石標本是科學家眼裡的寶貝。  對於外行人來說,儘管完全看不懂顯微鏡下的輝長巖薄片,但如果將色彩繽紛的照片,上下前後、顛來倒去地仔細品讀,常常會從雜亂無章的影像中,品讀出幾分神似的圖畫,從藝術的角度體驗輝長巖的「科學之美」。  這些來自西南印度洋中脊亞特蘭蒂斯淺灘的輝長巖大多以灰色為主色調,看上去很像乾涸沙灘上無數的沙礫,其間散落著大大小小、不同結構的色塊。
  • 再次走過這間咖啡屋,我釋然了,千百惠的《走過咖啡屋》
    走過咖啡屋 - 千百惠詞:牧莎曲:林子淵每次走過這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你我初次相識在這裡揭開了相悅的序幕今天你不再是座上客我也就恢復了孤獨不知什麼緣故使我倆由情侶變成了陌路芳香的咖啡飄滿小屋對你的情感依然如故不知道何時再續前緣讓我把思念向你傾訴我又走過這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屋裡再也不見你和我美麗的往事已模糊
  •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
    原來,這群羊城少年是羊城晚報學生記者、品讀行學員、沙面小學的學生,他們在獨具嶺南特色的永慶坊和粵劇藝術博物館成功進行了一場「廣州好」詩詞快閃活動,致敬廣州解放70周年。對於家長和孩子感到頭疼的大部頭名著,品讀行的課堂上沒有降低難度,而是通過選取有關章節內容帶學生品味,如選取《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進大觀園等章節,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課外拓展、興趣引導。而文史不分家,讀厚語文書也是歷史學習積澱的過程。
  • 朱榮梅:大道行思
    撰文| 史琳琳 出品| 樂居財經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自省、學習、拼搏、創新,朱榮梅的人生信條既是對自身的激勵和預警,也是康橋集團耕耘17載的概括和總結。
  • 草海中常見的巴天酸模您了解多少,它有什麼優點,我們一起品讀
    草海中常見的巴天酸模您了解多少,它有什麼優點,我們一起品讀導讀:草海中常見的巴天酸模您了解多少,它有什麼優點,我們一起品讀。巴天酸模與篇蓄相比,蓼科的其他植物總給我的體型巨大的印象,大的像虎杖、槓板歸,稍微小一點的如各種大黃,然後就是酸模類。也難怪每次和蓼科的新成員相見,都是如此大型的植物印象。這裡有幾個小片段是和它們的認知有關的。我在第一次見到虎杖的時候,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我的鼻子幾乎碰到了上面的紫紅色斑點的時候,我才發現了這株植物如此特殊。
  • 品歲月,讀人生,它憑什麼代表南中國?
    現刊發該書序言如下,以饗讀者——一品「紅旗」茶,慢「讀」南中國文|李宜航一片小小的茶葉,是茶葉。在英德,一片小小的紅茶茶葉,也是茶葉。但這片茶葉,這片名為英德紅茶的茶葉,又不僅僅是茶葉。它,是標準,是歷史,是人文。值此香遠益清,叩問旨歸——當我們談論「英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少時只有我沒solo專輯,Sunny透露無法再唱原因:聲音被說很無趣
    (圖/翻攝自YouTube/tvN)在最新一集綜藝節目《On and Off》中,Sunny找來同門師姐寶兒(BoA)到家裡做客,期間還和少時潤娥通話,她表示她們3人不管是在酒量、愛喝的酒種、愛吃的美食類型都很像,因此3人常常會私下約喝酒吃飯。話鋒一轉,寶兒突然問她,「你怎麼不唱歌了呢?」
  • 品讀|生生不息
    近日樓藏品而人多不知,近日樓亦藏古頗豐,我曾有幸得見數回,每回都驚訝不已。有一次是造訪北京近日樓,客廳中有英國中世紀的古鐘懸空,半地下室內宛若一個小型博物館,有古佛端坐如儀;更多次在金雞湖畔的近日樓賞得新入藏寶物,博物館裡要隔著玻璃罩子,這裡卻讓我輕揉慢拈上下其手,好不過癮。
  •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劉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迄今已逾三千年歷史,沈復在《浮生六記》裡,深情而又生動地記載了與妻子劉?花插花之樂。所以總有朋友相聚言歡的時候,感嘆什麼時候能擁有一所院落,不用太大,能種花種菜,養黃狗一隻,雞鴨一群,悠悠然遠離塵囂,獨樂其中……然而,感嘆總歸是感嘆,對花花草草的夢想還是可以實現的。多小的屋子,也可以製造出一些五顏六色野趣來,比如插幾株鮮花。插花不僅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也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情感生活,是情感交流的使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讀完小米《一往無前》,我讀到了什麼?
    這本書屬於小米叢書之一,前有《參與感》、《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以及《我在小米做爆品》等。那句「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就出自《參與感》這本書。意思是指凡事要順勢而為,成果則會事半功倍。▲ 《參與感》飛豬。 拍攝/文風2.《一往無前》的作者並不是雷軍,而是範海濤,她是一位記者、作家。
  • 品讀|母親的心跳聲,是孩子的搖籃曲
    作者:小榭飛花 來源:《品讀我輕輕地躺在母親身邊,把耳朵貼近她的胸膛,默默地數著她的心跳,一下、兩下、三下…… 母親的心跳並不強勁,甚至如同風中飄搖的燭火,不全神貫注去聽都感受不到。數著數著,迷迷糊糊中,一隻只小羊便蹦跳著跑來,啃食我記憶的青草。 兒時的我便是這樣依戀母親心跳的。記得8歲那年,我被鄰家的狗嚇到,夜裡竟發起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