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生生不息

2021-01-09 現代蘇州

無人不知近日樓,因為江南。

蟬鳴、碧塘、蛙聲、水鴨、古巷、靜橋。近日樓主人楊明義獨開水墨江南新畫境,樓內氤氳而出的縷縷鄉愁被整個中國收藏。

近日樓藏品

而人多不知,近日樓亦藏古頗豐,我曾有幸得見數回,每回都驚訝不已。有一次是造訪北京近日樓,客廳中有英國中世紀的古鐘懸空,半地下室內宛若一個小型博物館,有古佛端坐如儀;更多次在金雞湖畔的近日樓賞得新入藏寶物,博物館裡要隔著玻璃罩子,這裡卻讓我輕揉慢拈上下其手,好不過癮。而前幾日,楊明義老師深夜發我一張圖片,原來有高手來訪,這一回輪到見過大世面的莫言、劉郎等老師驚嘆了。劉郎先生儘管過眼奇珍無數,但見了近日樓的收藏,依然嘆為「精美絕倫,數不勝數,直讓人驚出冷汗。當今藝術家之收藏,舍明義而其誰耶?水鄉墨夢,悠然出此;天下寶藏,盡在近日樓。」

想起來,筆墨生涯六十年,楊明義的收藏歲月也六十載矣。家鄉藝術圈裡,談起楊明義,總是有人讚嘆他是有心人。他收藏老師作品和同窗習作六十年,收藏名家丹青五十年,收藏文玩雜件四十年,收藏神佛造像三十年。而近一些年來,近日樓內又悄然入藏夏鼎商彝唐馬宋瓷。收藏,對楊明義來說也是一種鄉愁。

鄉愁,是尋找美的根源,楊明義一輩子的夢。然而楊明義做這些夢的本意並不是為了古物的聚散,而是「玩」和「傳」。中國的這個「玩」字,歷來意味不凡。玩是琢磨、思考、玩味。玩點文化的、風雅的,玩點精神的、性靈的。「玩」最有意思的一點是能讓沉浸其中的人有感悟,好處相逢無一言。不需要多說,面面相對,心便能接受一切訊息。玩,是中國文化精神裡的日常。

還有一個「傳」字,那是經過自己的手,讓歷史的遺贈,流傳下去。中國人的傳承精神,在世界上是少見的。傳,是傳承、傳續、傳習,這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同時,也成就了中國人沿著前人的路,向內求無限大的世界,尋找古今共通的美的規律與密碼。

玩與傳。每天都讓明義先生,為自己的生命探索新的深度。他極少出門吃飯,尤其是一般意義上的應酬,時間不是用在作畫上,就是和這些寶貝廝守在一起,玩味它們身上的氣味和溫度。有古相伴,還要出去做什麼應酬呢?我想他心裡肯定是想起了他老師吳冠中先生對他講的「有畫可畫,吃什麼飯呢」。真讓人心有戚戚。走進近日樓,如同走進一條千年藝術長廊,每個角度都是審美觀。我猜,收藏其實是明義先生用特殊的方式跟古人的精神世界保持聯繫的一個手段。在任何一個時代,藝術和藝術的眼光永遠不可能缺少,因為它是人類跟過去的世界,跟未知的世界保持溝通的最好管道。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可是楊明義並不認為自己是收藏家。到他如今這個年齡,名聲對他來講無所謂,財富更加無所謂了,而他更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把心歸放得妥帖安穩,古色生香。

這種關於心的精神,其實就是中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穿越風雨,走過五千年的路標和手杖。明義先生只是蘇州收藏者的代表之一,但卻因了這種精神,蘇州人能用自己不變的熱情,老辣的眼光,在浩瀚的歷史風物中,大千放眼,披沙瀝金。

相關焦點

  • 品讀《存在與時間》: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向死而生,生生不息。文/書生囈語話繾綣圖/網絡
  • 品讀|生命和愛,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作者:朱成玉 來源:《品讀歲月會將人刪繁就簡,也使人間生生不息。 父親慢慢變老,慢慢切換成祖父的姿態。
  • 《命運2》生生不息模式術士怎麼刷蘭迪飛刃 生生不息模式術士刷...
    導 讀 在《命運2》生生不息模式裡選擇火中術士去刷蘭迪飛刃任務是有技巧的,要怎樣才能高效的刷蘭迪飛刃任務呢
  •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51-Where is everybody?大家都去哪裡了?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2-流媒體線上的拳擊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3-關於俄克拉何馬城的故事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4-如何判定科研結果能否被複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5-寶馬車在韓國,問題多多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6-耐克的爭議廣告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7-全球手機供貨鏈需要改善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8-巴西博物館大火 Calamity foretold    品讀外刊
  •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郭傳璋 黃山雲海 《品畫》 清 袁枚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
  •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金羊網  作者:何寧  2019-11-18 從創辦到現在,品讀行一直堅持教育的初心,肩負著家國情懷的教育使命,致力於把最好的語文教給孩子。
  • 隨筆:在「決心」號品讀美麗輝長巖
    新華社「決心」號1月24日電  隨筆:在「決心」號品讀美麗輝長巖  新華社記者張建松  在「決心」號大洋鑽探船上,一管管來自海底的巖石標本是科學家眼裡的寶貝。  對於外行人來說,儘管完全看不懂顯微鏡下的輝長巖薄片,但如果將色彩繽紛的照片,上下前後、顛來倒去地仔細品讀,常常會從雜亂無章的影像中,品讀出幾分神似的圖畫,從藝術的角度體驗輝長巖的「科學之美」。  這些來自西南印度洋中脊亞特蘭蒂斯淺灘的輝長巖大多以灰色為主色調,看上去很像乾涸沙灘上無數的沙礫,其間散落著大大小小、不同結構的色塊。
  • 品歲月,讀人生,它憑什麼代表南中國?
    現刊發該書序言如下,以饗讀者——一品「紅旗」茶,慢「讀」南中國文|李宜航一片小小的茶葉,是茶葉。在英德,一片小小的紅茶茶葉,也是茶葉。但這片茶葉,這片名為英德紅茶的茶葉,又不僅僅是茶葉。它,是標準,是歷史,是人文。值此香遠益清,叩問旨歸——當我們談論「英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品讀|母親的心跳聲,是孩子的搖籃曲
    作者:小榭飛花 來源:《品讀 讀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一位和孩子相依為命的單身母親,她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睡眠障礙症。
  • 點讀閃譯 小米有品上架英語閱讀伴侶
    日前,一年一度的有品米粉節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返場期。米粉節期間,小米有品也堅持了每日眾籌的頻率。4月11日,小米有品就眾籌了一款lighten AI英語閱讀伴侶,0延遲快速翻譯、AI智能交互,售價399元。
  • 原創散文: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文字/香襲書卷在慵懶的秋陽裡,度一段時光裡的空白。天透出明亮的藍色底布,白雲在上面繪畫。一隻白鴿飛過窗口,透探進窗口,望了望我。風,輕柔和緩慢。這樣的時光,是溫軟的。在窗下讀一本書。字裡行間的文字落在眼中,有飄忽不定,有沉入心間,不刻意的光陰裡,一丁點的小事物,都有著細微的韻味。房間裡空氣,失去了夏天的焦慮,在秋天變得舒緩起來。連空氣都被秋意迷醉,我坐在深秋裡,真想要把這樣的日子,過成一副永久的圖畫。不再爭了,世界也多了寧靜。
  • ...青年微黨課展播|市紀委監委呂雯:讀《汶川十年》,感受生生不息
    其二,中華民族,永遠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斷壁殘垣旁生長出美麗宜居的新生活,聯想到當前的疫情防控,那些逆行的身影,十二年來重合在一起,生死不離、生生不息!【單位風採】市紀委監委機關積極發揮政治機關優勢,著力提高青年幹部政治能力、增強幹事創業本領,教育引導青年幹部健康成長。一是在嚴肅的黨內生活中錘鍊黨性。
  • 農為邦本、生生不息——讀《食物探險者》有感
    而植物卻不同,他們生生不息,一旦進入一個地區,他們便迅速的繁衍生長,一代又一代。植物的引進,不僅豐富當地民眾的餐桌,豐富人們對食物的選擇,特定的植物甚至用他們的功效與成分,影響了當地農業、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方向與未來。如菸草從美洲到西班牙,又經南洋引入我國,僅兩百餘年便成為納稅過萬億的大產業。
  • 生生不息的水墨長白山,「活」了!
    由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史國娟教授帶領團隊創作的動畫短片《生生不息》,用獨特的視角帶大家重新領略了長白山的神奇。小夥伴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中的精髓——曾榮獲中國動漫至高榮譽史國娟教授及其團隊創作的這部動畫片《生生不息》,在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榮獲「中國美術獎」銅獎;2020年在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16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大賽上,一舉斬獲了動畫短片金獎,是此次四個金獎之一。
  • 生命之光,生生不息
    自體結構性自性循環乃是生生不息之真道!生命的本質:就是光的存在!生命的起源是:是光結構裡的陰陽物質(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在不同時空點的光和作用,生命存在形態的無限多樣化,層次也無限多,是多樣化的生命存在形態。生命是:「光的無盡表達」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光粒子」的螺旋自結構組織能力的意志表達。
  • 品讀·原創|與防震有關的記憶
    作者:海潮來源:《品讀》2020年第8期偶爾聽聞某地發生地震的消息,都會想起多年前,我那整個的少年時期。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家隸屬的山東臨沂,傳聞是當年一個地質學家預測的重大「震區」之一。所以從我記事起,家裡就開始防震。那時候防震只有一個辦法,在自家院裡搭建防震棚。
  •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劉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迄今已逾三千年歷史,沈復在《浮生六記》裡,深情而又生動地記載了與妻子劉?花插花之樂。
  • 生活,生而不息,生生不息
    鮭魚的回流,是對生生不息最好的詮釋。它們歷經萬裡,越過重重生死抗爭,只為新生命的付出。每一個生命的出現都有困難重重的阻礙,甚至是生死相搏的付出。每一種光鮮亮麗的生活都有忍辱負重地前行,更或是生死相拼的努力。劫劫長存,生生不息,寧極深根秋又春。生,會不息!生,生不息!願每一個生命不負韶華,生生不息。
  • 自作自息,生生不息
    4、自作自息,生生不息那麼對待W先生老闆的態度如何看待?《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這段的意思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草扎的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 品讀·原創|寧子老師
    作者:葉子來源:《品讀》2020年第12期2007年,我在深圳。閒暇,熱愛文學的我偶爾寫點散文和小故事自娛自樂。有一次在街頭買了本雜誌閱讀,心血來潮,也想將自己寫的稿子投出去。翻看雜誌上編輯的名字,選了個自己喜歡的「寧子」編輯,將稿子發了出去。沒想到幾天後收到了她的郵件。「葉子,你的稿子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