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生生不息——讀《食物探險者》有感

2021-01-09 齊魯壹點

無論是鄭和下西洋帶回的胡椒和苦瓜,豐富了淮湘粵魯菜系的風味;還是哥倫布大交換中咖啡、玉米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壯舉,植物總是隨著貿易、戰爭、文化交流,如同長了腿一般,充當著改變各地飲食文化和文明的信史。

一個地方對另一個地方的政治、思想滲透,會隨著時間逐步消亡或被同化。而植物卻不同,他們生生不息,一旦進入一個地區,他們便迅速的繁衍生長,一代又一代。

植物的引進,不僅豐富當地民眾的餐桌,豐富人們對食物的選擇,特定的植物甚至用他們的功效與成分,影響了當地農業、加工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方向與未來。

如菸草從美洲到西班牙,又經南洋引入我國,僅兩百餘年便成為納稅過萬億的大產業。咖啡原產於非洲,於1727年經航海家引入南美,三百年後的巴西成為咖啡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

植物的遷徙與傳播對傳統農業大國中國而言如此,對近代新成立的美國亦然。

植物學家費爾柴爾德(1869-1954)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階段,在他出生時,當時的美國民眾餐桌上的食物還傳承英國的飲食傳統(麵包與土豆,肉類尚不能充足供應),水果和蔬菜很罕見。費爾柴爾德的貢獻就集中於此——他的一生跨越的時光,如同一幅黑白畫演變為多彩風景畫的過程。他出生時,美國的農業風景畫單調無趣;他去世時,美利堅農民可以在餐桌上自由選擇西瓜、檸檬、桃子、芒果、葡萄大快朵頤了,甚至可以用他引入的啤酒花釀一杯啤酒放鬆一下。

一種變革需藉助於天時、地利與人和,美國總統託馬斯·傑斐遜(1743—1826),卻是一位不多見的多才多藝的人,他對農業、建築頗具建樹,他曾說:「為任何國家做的最大貢獻,都莫過於能為其增添一種可供栽培的有用植物。」美國的駐外領事也會留心搜集國外種子寄回國內。寫《食物探險者》的作者—植物學家費爾柴爾德亦如此,他雖未與託馬斯·傑斐遜同期,然而他能代表美國跋涉歐洲去探尋植物寶藏,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傑斐遜總統的重農政策支持。費爾柴爾德從事農業探險,算是子承父業,他的父親在1878年被任命為密西根州州立農學院的院長,這一年,費爾柴爾德年僅十歲,他就是在農業研究的氛圍中長大的。

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歐洲各地殖民者前赴後繼地進入這片僅500萬人的新大陸,戰爭殺戮和傳染疾病不斷吞噬當地的土著人口。在消亡本地人、動物、植物體系同時,殖民者帶著舊大陸的知識和物種在新大陸開始了他們的試驗。「建設新殖民地的過程意味著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食物種植體系。」引進作物對初期美國來說顯得如此重要。除了美國自身需要引進新作物的迫切現實需求外,歐洲先行一步的對自然環境的探索傳統也是費爾柴爾德出發的重要動力。幼小的費爾柴爾德有幸見到了當時著名的探險家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華萊士將其代表作《馬來群島》送給費爾柴爾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遠方國度與大陸的神秘意象「激發了少年費爾柴爾德的雄心。」

本書的另一貢獻是,他平述了引進作物的坎坷與艱辛,這也是當時客觀存在的植物探險旅程中的現象。除了引入種子得不到本地農民的認可外,整個尋找,收集種子的過程也是一路崎嶇。費爾柴爾德不僅要承受歐洲國度統治者的質疑,例如在科西嘉島,他一度被憲兵以懷疑動機是否竊取國家機密,另他還受到經費的嚴重不足。

對內,費爾柴爾德所供職的美國農業部「首要任務一直是提供種子」,他的行為被認為是「鍍金時代的花瓶工程。」多虧時任農業部長威爾遜給他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種子暨植物引進辦公室」,在拮据的經費和有限的設備下,他給美國引進了邁耶西瓜、檸檬、桃子、牛油果等重要植物。

植物的豐茂不僅豐富了美國的餐桌,同時該國的植物檢驗檢疫起到促進作用。美國1912年通過了《植物檢疫法》,管控成了植物引進的常態。此法亦得益於羅爾柴爾德提供了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

費爾柴爾德之所以可以實現他的探索植物遷徙的理想,利益於他所處的年代正處於「哥倫布大交換」的餘音,當時往前推的二三百年,航海是一個非常時髦或代表潮流的事兒。而兩次世界大戰後,國家政權的現代制度確立,對陌生、原始大陸的瓜分已經成為不可能隨便實現的事情。各國對自己的領土、動植物、礦業的保護,使得植物的交流不可能再像往日那般通暢無阻。政權與國界的阻滯使得「探險」成為過去。費爾柴爾德的兩個助手邁耶和波普諾一個在中國的植物探尋激情日漸消沉,以自殺謝幕。後者在1925年放棄了植物探尋工作,選擇成為聯合果品公司的僱員,這是美國大農業的未來。

古典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人們對幫助植物遷徙的探索卻沒有終結,從從1946年開始,美國等國家通過航天飛行便不斷攜帶植物或種子上天,用於研究。自從空間站誕生之後,在空間站培育植物生長、開花的實驗,也已開展過多次。植物的探險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他不再是各個國家對地球表面的植物進行了協助遷徙,而是人類文明到一定階段後,將眼光投向了茫茫宇宙。如果人類和植物一起,能在太空中共同生長,生活,一併繁衍,那將是植物探險的另一個時代來臨。

壹點號二妮兒的村莊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晨分享: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
    作文題目:讀《動物世界的漫遊者》有感——艱辛的旅途作 者:小晨晨暑假,我讀了捷克作家馬克塔•斯巴科娃/伊娃•巴託娃和加納•K庫爾多諾瓦的作品《動物世界的漫遊者》。這些漫遊者,有的為了適應環境,有的為了尋找食物,還有的為了產卵便開始了艱辛的遷徒之旅。
  • 讀《昆蟲記·蟬》有感
    來之不易的幸福——讀《昆蟲記·蟬》有感        中山路小學五(7)班 李若妍
  • ——讀《彼岸花》有感(高二)
    ——讀《彼岸花》有感(高二)  我想我是喜歡安妮的。  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我不知道這個女子是幸福還是不幸。她帶給我大片大片的孤獨和內心流離失所的荒蕪,手心疼痛得閃著寂寞,絕望像野花般瘋狂滋長,然後告訴自己,我還是一個騎著單車的16歲花季女孩,或許我應該卻無法拒絕安妮的憂鬱塵世和風情萬種。
  •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有一位大聖大智者,窮其畢生精力,給後人栽下了一棵參天大樹。這位智者,就是被我國三大教派之一的道教尊奉為教祖的老子。他的《道德經》有如一棵冠頂參天、四季長青的智慧之樹,蔭庇後人、惠及子孫。
  • 《命運2》生生不息模式術士怎麼刷蘭迪飛刃 生生不息模式術士刷...
    導 讀 在《命運2》生生不息模式裡選擇火中術士去刷蘭迪飛刃任務是有技巧的,要怎樣才能高效的刷蘭迪飛刃任務呢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餘華的《活著》,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
  • 讀(愛因斯坦傳)書有感
    今天讀到一本書(愛因斯坦傳),深深地被愛因斯坦傳奇的一生所震撼。本書包含大量的文件與資料,揭示愛因斯坦神話背後所隱藏的奧秘與不為人知的一面,通俗易懂地解釋了愛因斯坦的科學理論,讓人領略其理論的現實意義和不朽的人文精神。
  • 品讀|生生不息
    傳,是傳承、傳續、傳習,這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同時,也成就了中國人沿著前人的路,向內求無限大的世界,尋找古今共通的美的規律與密碼。玩與傳。每天都讓明義先生,為自己的生命探索新的深度。他極少出門吃飯,尤其是一般意義上的應酬,時間不是用在作畫上,就是和這些寶貝廝守在一起,玩味它們身上的氣味和溫度。有古相伴,還要出去做什麼應酬呢?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他活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卻一一在這個故事裡死去。   餘華用一種平淡而近似於冷酷的筆調寫完了福貴的一生。主人公福貴是民國時期的地主少爺,因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了佃農。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人生》有感8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人生》有感8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青。   ——題記   《人生》是我前幾個月讀的一本書,路遙用他那樸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一個年輕小夥高加林一年的經歷,他的一年可謂是起起伏伏。
  • 原創散文: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文字/香襲書卷在慵懶的秋陽裡,度一段時光裡的空白。天透出明亮的藍色底布,白雲在上面繪畫。一隻白鴿飛過窗口,透探進窗口,望了望我。風,輕柔和緩慢。這樣的時光,是溫軟的。在窗下讀一本書。字裡行間的文字落在眼中,有飄忽不定,有沉入心間,不刻意的光陰裡,一丁點的小事物,都有著細微的韻味。房間裡空氣,失去了夏天的焦慮,在秋天變得舒緩起來。連空氣都被秋意迷醉,我坐在深秋裡,真想要把這樣的日子,過成一副永久的圖畫。不再爭了,世界也多了寧靜。
  • 讀《流浪地球》有感
    所以才能延續五千年而依然生生不息,才能在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後,依然重振生機。劉慈欣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同命運抗爭的人。他在寫作這部小說時,還在工廠上班,但他仍然記得抬頭看看天空——為中國寫出科幻巨著。
  • 我眼中的錢學森:讀《錢學森故事》有感
    我眼中的錢學森:讀《錢學森故事》有感 發表時間:2011-03-10   來源:
  • 學子講壇丨銀河之巔 ——讀阿西莫夫《基地》有感
    銀河之巔——讀阿西莫夫《基地》有感192229  喬千容  「浩瀚的宇宙,往往給予人們神秘的色彩,一望無際的盡頭,是否存有第二地球?」躺在璀璨的星空下,你是否會產生對群星的敬畏與無限的遐想?其中閱讀是我最喜歡的休閒方式,尤其是讀一些富有故事性與哲理的小說,平日裡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在假期中我經常與父母外出旅行,這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更是豐富了我的閱歷。「努力是人生最好的信仰,奮鬥過才不會有遺憾」,希望同學們也要不負青春韶華,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 探險者是什麼發動機
    【太平洋汽車網】探險者採用2.3升的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型號為CAF488WQGR,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03千瓦,最大馬力為276匹,最大扭矩為425牛米。發動機配備了缸內直噴技術,使用鋁合金缸蓋缸體。
  • 【閱讀經典】賓川四中高一(9)班黃堉——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
    收穫自己的大馬林魚——讀《老人與海》有感《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古巴的一個小海港的老漁夫——聖地牙哥。「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他窮困,家裡拿不出什麼吃的,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他把長褲捲起來當枕頭,把那張報紙塞在裡頭。
  • 探險者儀錶盤是英文如何調
    【太平洋汽車網】探險者儀錶盤是英文調成中文是需要去4S店讓專業人員用電腦調的。探險者全系標配的12.8英寸中控大屏,採用了SYNC+2.0智行信息娛樂系統。儀表採用了全液晶模式,方向盤支持四向電動調節。多功能按鍵包含多媒體控制、自適應巡航與語音識別功能。
  • 讀《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有感
    而主廚的內心,一直保留著想做料理人的夢想,不管是讀大學還是參加工作,都是為了豐滿羽翼,證明自己相當料理人的夢想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一個成熟的男子漢的慎重選擇,是對自己內心最嚮往的工作生活的追求。主廚提供的是帶有主廚靈魂的法國菜,從主廚對製作食物的理解上而言,不同的食物流派製作料理的心法不同,就好像不同的武功門派都不同的心法一般。只有當熟悉了本門派的心法,那麼不管招式如何,都是本門派的武功。主廚的內心是做法國菜的心法,所以不管使用什麼食材和烹飪方式,最終出來的都帶有法國菜的靈魂。
  • 一臺探險者,穿梭在泛著土腥味的曠野裡
    在高原環境下,探險者的動力表現超出期待。尤其進入紅崖無人區穿越路段,極限的路況對探險者發出更高的挑戰。依靠卓越的底盤系統設計、精準的底盤調校和先進的底盤部件用材,克服了SUV重心高、車身重等特點,探險者轉向精準,駕駛穩定,制動及時,最小5.9米的轉彎半徑,給駕駛者充足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