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思, 取則行遠 —— 我要做什麼樣的出版?

2020-12-04 SZNEWS

□ 劉明清(出版人)

「出版人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這個話題——這是一位年輕編輯出給我的題目。事實上,中國的文化傳統從來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國古人做學問、中國近世的出版也都講究工匠精神。老商務創始人之一張元濟先生主持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這一著名浩大工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深切感受到老一輩出版人身上洋溢的工匠精神。今天重談工匠精神,其實我更願意將「誠意出版」推介之,因為在我看來,工匠精神在出版領域施行的話,就是誠意出版。

回首自己二十餘年的出版生涯,儘管也曾經做過一點值得炫耀的工作,但能夠真正被時間歷史記憶的事情卻似乎是極少數了。而今往後,將如何擺脫現實宿命的羈絆,繼續追逐自己喜歡的出版,是我近段時期來常常縈繞於心的念想。

首先是要不要告別過去的「舊我」,切斷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實質已經庸俗不堪的出版套路?!比如對於所謂明星作者、熱門選題與社會風尚的過分關注;對於所謂行政資源、壟斷渠道與包裝炒作的豔羨依賴。同時,要不要毅然摒棄掉一些自己已經想明白、但仍有些戀戀不捨的出版理念?!比如所謂的「渠道為王」,比如所謂的數字出版的新模式之類。

當然接下來就是要喚醒沉睡的「新我」了。我知道自己的「新我」從沒有死去,而只是在過去繁忙而庸碌的生活中沉睡了。「新我」的出版在自己也許還沒有想得十分清楚,但卻仿佛可以依照鄧公當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做法去嘗試了。那麼,一個已經不再年輕、甚至創造力日衰的出版人,到底想嘗試些什麼呢?下面就略加描述之,求教於方家與年輕朋友們:

我首先要嘗試誠意出版。我不是說自己過去所做的出版活動都是虛意出版,而只是說誠意還不夠徹底,有些甚至曾經引以為榮的書,今天觀之的確充斥著虛情假意。而從今往後,自己則不再容許那些虛情假意的選題、圖書,從自己的手中出版出去。也就是說,凡經自己和自己主導團隊之手出的書,必是誠意之書:選擇作者,未必都是名家大咖,但必須是學有專長、術有專攻之士;圖書內容、學術水準可以見仁見智,但必須是用心之作、良心之作;裝幀設計可以時尚潮流,但不能夠譁眾取寵;製作印刷材料未必高貴奢華,但必須真材實料。總是要配得起自己誠意出版的心中戒尺。

我也要嘗試創意出版。出版本來就是很高級的文化創意活動,但是在過去歲月裡,創意似乎只是追風抄襲的代名詞。而從今往後,我的出版活動,將不再關心社會熱點是什麼?讀者中流行什麼?下一個風口在哪裡?我只關心社會的真正需要、對於那些真正熱愛讀書的讀者有什麼益處,對於我們的文明進步有何意義。基於此,我將一如既往地對引進國外(西方)那些經典及前沿思想學術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我也會投入更多精力、財力在「為往聖繼絕學」方面;同時,我也決意在發現培養我們的學術新星、文學新人方面下些苦工夫、笨工夫。

我還要嘗試新商業出版。出版從來也都是一種商業活動,如果你的出版不能夠盈利賺錢則是不可持續的。個人一向以為,中國出版改革最大的成績就是將出版從純粹意識形態回歸其商業屬性。自然,從今往後,我的出版工作同樣需要賺錢,只是我想要有尊嚴地賺錢、有體面地賺錢,我想要讓讀者朋友們為我的出版活動自願投出他們的貨幣選票——就像女孩子自願購買她們喜歡的花裙子一樣。好在,今天我們已經身處於偉大的網際網路時代了,網際網路已經有辦法解決我們出版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信息不對稱」的困惑了:即讀者很難清晰了解到出版機構出了什麼好書,出版機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告知讀者自己出了好書。我所準備嘗試的新商業出版,就是基於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技術而開展的出版活動。雖然,我自己不是一個精通網際網路的出版人,但我已經擁有了通曉網際網路技術的團隊小夥伴與合作夥伴。

我還要嘗試出版新業態試驗。出版在國家經濟產業格局中,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極小的產業(萬科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年銷售收入就遠超過了全國出版產業的年銷售收入),但卻是一個影響深遠、產業鏈輻射廣闊的產業。出版作品的音頻、視頻及其他延伸形態的開發,事實上在世界和中國已呈現出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因此,在我,從今往後的出版活動中,做出版新業態的嘗試,也將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知道自己本是個傳統出版人,但好在還不算是個冥頑不化的、守舊的傳統出版人。

最後,我想回應一下「出版人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這個話題——這是一位年輕編輯出給我的題目。事實上,中國的文化傳統從來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國古人做學問、中國近世的出版也都講究工匠精神。老商務創始人之一張元濟先生主持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這一著名浩大工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深切感受到老一輩出版人身上洋溢的工匠精神。今天重談工匠精神,其實我更願意將「誠意出版」推介之,因為在我看來,工匠精神在出版領域施行的話,就是誠意出版。

好了,沉湎於理想情懷,而缺少實踐的勇氣,往往也是中國讀書人、出版人的毛病。自知身上也有這樣的毛病,所以乾脆自斷了回頭路,也就只有一往無前了。「大道行思,取則行遠。」謹以《左傳》中的這句話,為自己打氣,也與朋友們共勉之。

劉明清,資深出版人、書評人、專欄作家。原為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擬出任6月18日在京掛牌的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北京公司——大道行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相關焦點

  •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己亥之盛署江人即筆於江右洪都姚永紅,別署溪庵,皈依本師一誠大和尚賜法名:法永。1965年生於山西大同,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 為什麼「大道行思」
    這次談話之後的不久,俞老師又約我深談了一次。這次仍然是在他的辦公室,不過交談的內容則不局限於圖書出版了,也談到了家庭和業餘生活愛好;他特別向我講到了如何堅持人生信念、道路的看法。記得他滿懷深情地跟我說,有的人堅持走大道、正道,當然大道或許路途遙遠,甚至有坎坷,但只要努力最終都能到達目標;而有的人則喜歡抄近道,走旁門左道,表面看是路途短了,但往往摔跟頭,半途而廢。他勉勵我一定要走人間大道。
  • 展覽丨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在南昌盛大開幕
    由江西南昌中華文化促進會、江西省漢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於7月20日上午在南昌市西湖區朝陽新城萬豪城3號樓30層開幕。這次展出姚永紅山水精品40餘幅。″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上德若谷,不棄不休「。永紅澄懷,觸景山林,於生致丹青,任妙得千般峰岫。伏案宿墨沾,染遷想精幽之理。得教前賢,轉益多師,浸生追藝。今示精作於雅閣,尋眾家之鑑享。大道致遠,吾輩同瞻,願德藝雙謦,行思高遠……。
  • 常山縣縣委書記葉美峰寄語政協委員:大道行思 取則行遠
    2019-02-25 07:1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李俊秋 肖斌 周潔梅 張勇2月22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常山縣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閉幕式上,縣委書記葉美峰寄語廣大政協委員: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 朱榮梅:大道行思
    撰文| 史琳琳 出品| 樂居財經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自省、學習、拼搏、創新,朱榮梅的人生信條既是對自身的激勵和預警,也是康橋集團耕耘17載的概括和總結。
  • 行遠包裝:自動封口機斷膜什麼原因?
    找《行遠包裝》定製自動封口機的用戶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封口機在物流運輸的過程中,因強烈的振動、碰撞等情況,會容易導致機器個別部件出現鬆動,或者掉落的情況。當自動封口機一出現個別部件鬆動時,就有可能引起機器工作異常或者故障。
  • 無錫新吳區新安街道開通「行遠計劃」雲頻道
    6月27日,新吳區新安街道舉行「行遠計劃」雲頻道開通儀式,這是新安街道聚焦高質量基層黨建推動思想大解放的又一重大實踐成果。「行遠計劃」雲頻道是新安街道與江蘇有線無錫分公司共同策劃建設的新型高清互動電視雲媒體專屬頻道。
  • 「海大文化小客廳」第10期:《行遠東方紅》
    「海大文化小客廳」第10期:《行遠東方紅》 2020-03-0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記者行思|鐵家坡那彎上弦月
    這支蒙古族人是元順帝北歸後,在戰亂中輾轉逃難,取道四川入滇的。為族人安全起見,分散逃難時隱匿族源,易為餘姓。遁跡荒遠之地歷二十多代,清末民初復恢復鐵姓;新中國建立之初,又被政府確認為蒙古族,同時將聚居地餘家坡改為鐵家坡。令人欣慰的是,鐵家坡去年就脫貧了。日已偏西,鎮宣傳委員孔繼春帶我們去鐵家坡。車子在坎坷的山路上艱難前行,終於來到無量山支脈的半山腰間。
  • 王城大道牡丹大道交叉口下穿隧道要開工建設,這些地方要斷行!
    王城大道牡丹大道交叉口下穿隧道將要開工建設啦!這些地方要斷行!接王城大道快速路建設工程指揮部通知,王城大道牡丹大道交叉口下穿隧道將要開工建設,根據建設工程需要,施工期間王城大道牡丹大道交叉口東西方向交通將要斷行。為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確保道路暢通。
  • 用活「戰疫」教科書,築夢智慧微課堂 ——「求知行遠」思政課移動...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利用信息技術集成時空要素、評價要素、交互要素,打造了「求知行遠學生在每一堂課上的參與表現、課後線上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等評價節點,都能夠在「求知行遠」平臺的個人評價表中實時查看。形成了學習的總時間軸,實現了完整的學習過程驅動。
  • 「求知」,要「求」什麼樣的「知」
    「求知」,要「求」什麼樣的「知」面對生命的這種奇蹟,「知」是很重要的。儒家裡《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知」,「在親民」就是「行」,「在止於至善」就是「合一」,「知行」就是合一。
  • 摩託車固定油門情況下車速忽快忽慢,不好啟動,要檢查這個部件
    編輯:大道行思最近接修一輛NY125摩託車,這車有些年頭了,還是個現在少見的二衝程車。下面這個動圖是二衝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沒修過的先複習一下。據車主說,這車前段時間在油門和路面都不變的情況下,車速會時快時慢,讓人感覺一股一股的,同時啟動性能也變差,早上要打好幾次才能啟動成功,最近發現中、高速時車速提不起來,因為一直忙,也沒顧得上來修,最近毛病越來越嚴重了,才不得不來看看。接車後嘗試啟動發動機,發動機不能啟動。
  • 饒毅對話王鴻飛:做什麼樣的科學?
    我想通了這個問題,就知道這裡肯定有新分子。我花了很長時間想,而且試了不同的技術路徑。我這邊走了很久很久,試了很多方法,走走停停,最後我們肯定做下來了,2011年做到現在,做了9年。5、建什麼樣的大學?王鴻飛:西湖大學要招什麼樣的人,鼓勵他們做什麼樣科學?我們要辦什麼樣的大學?
  • 桂綸鎂: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我一直在思考
    與導演刁亦男二度合作、主演《南方車站的聚會》;自認好奇心重,截然相反的角色才能呈現出不同比例的她  桂綸鎂 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我一直在思考  去年10月,《藍色大門》中的重要場景拍攝地師大附中遊泳池要拆除,學校請到了桂綸鎂和陳柏霖回來做最後一次露天放映。  那天晚上桂綸鎂在微博上寫:「我們曾經在這裡度過炎熱的夏天,做過最青春的夢,17年後再回到這裡,和觀眾一起,和回憶一起,百感交集。乾淨的電影,單純的初衷,青澀的模樣。」
  • 饒毅對話王鴻飛:做什麼樣的科學?
    所以,我認為做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找一個很重要但很長時間沒有人做的問題,然後你想一下現在的技術,是不是又可以把這個搞活。2011年我來到杭州做一個學術報告,那次新寫了一個內容:神經科學100年。我發現了神經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神經細胞和靶細胞之間的化學遞質研究,在70年代之前絕大部分都做完了,我們都覺得生得太晚了,沒有機會了。
  • 做喜歡的事40年,二手漫畫書店變身藝術出版巨頭
    「爸媽從來沒有幹涉過我任何要做的事,也沒有迫我升學,他們認為要孩子好,就要讓他們自學成長。——Taschen」☉1983年是Taschen事業的第一個轉折點。一次機遇下他以低價買入四萬本庫存的Rene Magitte圖冊,轉售後利潤翻倍: 「雖然是英文書,但大部分都在德國賣出,證明了藝術世界是沒有語言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