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清(出版人)
似乎是2012年5月份的一天,著名學者、時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的俞可平老師約我到他的辦公室談話。當時我在中國出版集團所屬的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任副社長;而俞老師當時則是分管中央編譯局所屬中央編譯出版社的領導。俞老師約我談話的目的,是為正處於轉企改制陣痛期的中央編譯出版社物色一名主持工作的負責人。儘管在此之前只是在會議上見到過俞老師一兩次,但我自己對於俞老師的印象不僅極其深刻,而且心中一直充滿著敬意——這當然首先是因為早就拜讀過他以知名政治學學者身份發表的有關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研究與思考的文章。所以,事實上這次談話,是我與俞老師第一次面對面的交流。談話內容,自然是圍繞著圖書出版展開的。他對於當時的中國圖書出版境況十分了解,認真傾聽了我對於如何搞好一家出版社的想法。這次談話之後的不久,俞老師又約我深談了一次。這次仍然是在他的辦公室,不過交談的內容則不局限於圖書出版了,也談到了家庭和業餘生活愛好;他特別向我講到了如何堅持人生信念、道路的看法。記得他滿懷深情地跟我說,有的人堅持走大道、正道,當然大道或許路途遙遠,甚至有坎坷,但只要努力最終都能到達目標;而有的人則喜歡抄近道,走旁門左道,表面看是路途短了,但往往摔跟頭,半途而廢。他勉勵我一定要走人間大道。可以說,正是俞老師這句話,才讓我有勇氣和毅力率領中央編譯出版社走過了極不平凡也不平坦的三年半的發展道路。順便插個小故事:我是在2013年6月間(已經是我主持編譯社工作一年後的時間)的一次與出版業界朋友聚餐中才得知,編譯局物色出版社負責人,曾經有過多位候選人,有的候選人不僅是名社大社領導,有的還擁有博導、國家出版大獎得主等頭銜;而我自己當然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點的成績,但的確是微不足道的——卻竟然被編譯局選中,可以說是被俞老師選中了!——這實在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俞老師後來從沒有講過他選中我的理由。而我想他看中我的,無非是我不會也不屑於做一個投機取巧、抄近路的「聰明人」,而是一個堅持也樂意走「大道」的理想主義者。
到了2016年的春節假期前,我在中央編譯出版社服務的三年任期已經超期半年了。儘管對於這家自己付出了三年零六個月心血與汗水的出版機構,特別是對於那些質樸善良、默默配合我工作的員工們充滿了感情——但我仍然決然地下定決心離開了。離開是為了心中理想的召喚,也是為了再出發。
這一次的再出發,是為了履行我與著名學者、詩人、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尹昌龍總經理的「君子之諾」。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是中國經濟特區成長起來的全國聞名的大型國有出版發行企業,她的掌舵人尹昌龍總經理則是一個擁有高遠文化理想與強烈事業心的企業家。共同協力在首都北京打造一家高品質的、懷有人文情懷的,同時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文化傳媒企業,成為了我們共同的心願。所以,從2016年4月起,我們便開始了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北京公司的籌備工作。
既然要成立新的公司,就首先要為公司取一個響亮的、寓意深遠的好名字。尹總、我,還有其他一些朋友都為新公司的名字開動了腦筋。可惜幾個理想名字都被別人搶先註冊了。還是我的一位滿腹經綸的老朋友,不僅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頗有世界視野,他從中國傳統典籍《左傳》中的「大道行思,取則行遠」這句話,獲得了靈感,建議我採用「大道行思」作為公司名號。我聽聞他解釋後,立即拍手稱快——堅持走「大道」可謂是我幾十年的人生軌跡,當然也是2012年俞可平老師對我的深情寄語。我即刻將「大道行思」名稱用微信匯報給遠在深圳的尹總,尹總很快也欣然回復首肯了。
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發生在公司註冊後。我們開始考慮公司的英文譯名。公司同仁苦思冥想,也邀請了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朋友相助,卻仍沒有找到合適的譯名。最終是我們的作者、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的錢滿素教授(哈佛博士)與她在美國的女兒幾經商量,借用了古希臘神話英雄Odyssey(奧德賽)的名字來移譯公司名稱。錢教授認為,Odyssey 在特洛伊戰爭後歷十年坎坷返鄉,一路運用智慧和勇氣,他的返鄉之旅猶如尋道,恰好契合「大道行思」之意。對於錢教授的譯名,包括尹總在內的公司全體同仁和周圍朋友無不表示無比佩服。
更精彩、也更令我們興奮幸運的是,著名國學大師、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袁行霈先生聞知我們的新公司即將孕育,也欣然同意為我們題寫了「大道行思」公司名稱。這一榮耀真是讓我和同事們受寵若驚。
6月18日,陽光晴好。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們和朋友可能只是個普通的周末休息日,而對於我們和那天在座在場的所有領導專家朋友們而言,則見證了一個特別的節日: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北京公司——大道行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這天上午在北京美麗的昆玉河畔舉行了開業慶典。
現在,我和我的新團隊,已經出發,出發在大道上了,出發在「大道行思」的路上。那就讓所有親愛的朋友們為我們祈福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