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yuè)與餌,過客止。故道,澹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jiàn),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yuè)與餌,過客止。前一句講的是"對於掌握大道的人來說,天下追求大道的人都願意聚集在他的周圍,因為他能加持於每一個求道者,讓主動願意接近他的求道者們都會身心受益,寧靜而平安健康。"樂與餌,過客止"是對前一句的對比和進一步的闡述,意思是"音樂和美食等聲色犬馬的東西也能吸引人的眼球,讓執迷不悟的人駐足流連,沉緬其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裡的"過客"是人生沒有方向的迷途者,他們不知道自已到底想要什麼以及活著的意義所在。追求無形大道(大象)的人都可以自然達到平安健康,覺知生命的意義,那些為了有形的物質誘惑(樂與餌)而不能自己者,則會越活越累,莊子說"失性於俗,喪己於物者,是謂倒置之民",所以"樂與餌,過客止"裡面的"過客"就是"倒置之民"之意。
故道,澹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jiàn),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所以"道"與音樂和美食有本質上的區別。音樂和美食都是通過感官的刺激而接收到的信號。大道則不然,品不出味道,看不見形狀,聽不見音聲。也就是眼耳口鼻舌身意都無法感知它的存在。就是這樣虛無縹緲的道啊,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世界上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可以被計算,都有可能被用完。比如太陽多少億年後會燃燒殆盡,地球的資源在多少年後被開發的空空如也,現代科學似乎都能統計和計算出它們的消亡周期。而道家認為萬物都是有無相生的,即萬物都有它有形的部分和無形的部分,當有形的部分變化到一定的臨界點的時候,無形的部分會源源不斷地生成有形,這就是為什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事實上,我們都在演繹現代版的"杞人憂天",認為太陽會消亡,地球會消亡,地下煤炭、石油會消亡……但萬物生發的根源是永恆存在的,那就是虛空的道。我們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萬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會消亡,比如人類歷史上王朝的更替。我們還是著相了,時代雖然在變化,然而歷史的長河卻依然奔騰不息。一個人的肉身消亡了,他無形的部分又會轉化出另一個肉身,有一個始終存在不變的無形的大道以及陰陽之理,這個"道"和"理"始終沒有消亡,它是永恆的存在。
比如我們一致認為有形生有形,怎麼會無形生有形呢?覺得不可思議,不可理解。不理解的東西就認為是錯誤的。這是人類對事物本源認識的局限與盲區。我們說地下煤炭、石油是有機物的屍體幾億年的沉澱而生成的,這是人們的一種幻覺和臆測。就這樣荒誕不經的言論,我們從小卻認為是鐵定的法則,不容置疑。事實上,現在很多被開採過煤炭的地方又有了新的煤炭生成,它們也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可以實現從無到有轉化的。這就是老子說的"有無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