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百年之前,魚是取之不盡的,用之不竭

2021-01-19 騰訊網

這個問題很有趣,魚類生長的環境無非就是海洋和陸地上的江河湖海,從目前來看,海洋上的個別物種有滅絕現象,沿海魚類生產量在逐年降低,總體來說江河湖海的魚類資源破壞性較大,有些物種已滅絕,淡水魚類資源問題引起了更多的關注。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後,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那個時候的魚是取之不盡嗎?世界上其它國家也是如此嗎?我們先看看現在美國五大湖的魚類資源泛濫到什麼程度。

當小船經過一些水域的時候,魚群受到驚嚇就跳出水面,場面十分壯觀,常常是開小船到河中走一趟,回來船艙中魚已經滿了。

▲用弓箭射魚,吸引了一些弓箭愛好者前往

從現在來看美國的魚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然美國在100多年前沒有這麼多「鯉魚」,這是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為了清除河水中的浮遊生物,從我們國家引進的「亞州鯉魚」,由於這裡環境適宜,並且沒有天敵,經過30多年的繁殖,才出現了泛濫。

還有一個原因,魚本來可以做為我們餐桌上很好的食品,可是美國人天生不愛吃淡水魚,不能把這些魚類納入到下一級食物鏈,進入生物循環,才導致了魚類資源過剩。

假如說美國人改變飲食習慣,淡水魚成為他們的消費食品,每人每天消費2兩魚肉,每年消費0.2*365*3億人=110億千克,如果不合理保護,對於美國來說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恐怕也是很困難。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淡水魚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食品,100多年前生態環境保護的比較好,加之人類的捕撈手段還達不到很高的魚產量,從人口數量來看,那個年代全國人口也就是4億人左右,是目前的1/3多,人口少,對資源破壞力較差,魚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裡面掩蓋著一個問題,人們對魚類資源需求較高,消費量較大,但生產力不足,人類的捕撈工具簡陋,達不到我們的消費需求,才覺得魚類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在100多年前,人類的過度捕撈也會導致魚類資源的枯竭,這還不包括因自然環境的演變而導致河流乾涸對生物資源的傷害。

鯉魚一般二年性成熟,有些個體一年也可成熟。產卵季節隨地區而異,4-6月為盛產期。懷卵量因年齡和個體大小而異,15-80萬粒不等,體重1斤左右時,懷卵量為10-14萬粒,體重2斤左右時懷卵量約為17萬粒,2-3年雌魚的相對懷卵量平均為1234粒/克。卵子產出後,在15-20℃水溫下經4-6天即可孵化出苗。

從魚類繁殖速度來看,產卵量極高,可以達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魚類在產卵的盛產期,遇天敵較多,包括我們人類的捕撈,會對魚類的繁殖產生極大的傷害。所以說我們國家對一些河流、湖泊每年在產卵期實施禁捕非常有利於魚類的繁殖。

由於人類過度捕撈,沒有禁漁期,導致物種滅絕,這不僅是產卵期禁捕的事了,還要進行全年的禁捕,才會讓魚類得到休養生息,有利於生物資源得到長遠的發展。為此長江實行十年的禁漁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10年後長江魚類四大家族會有驚人的產量。

總結一下,100多年前魚類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這與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生產力水平有很大關係,與一個國家的人口多少也有關,無論什麼年代,人類的捕撈是對魚類資源的過度傷害,人類才是魚的最大天敵,不僅是過去,還是未來,只有合理地保護好魚類資源,科學捕撈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相關焦點

  •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來源:新華網時間:2020-10-26 11:07:57 有人說,海洋資源取之不盡
  • 宇宙的能量真的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那麼地球上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終有一天,地球上的某些資源會用盡殆絕。那麼宇宙中的能量會不會跟地球的資源有著相似的性質呢?是否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地球上的能量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實際上很多諸如煤炭資源、石油資源、化石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是在漸漸地減少,人類用一點就少一點。
  •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大道為什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追求無形大道(大象)的人都可以自然達到平安健康,覺知生命的意義,那些為了有形的物質誘惑(樂與餌)而不能自己者,則會越活越累,莊子說"失性於俗,喪己於物者,是謂倒置之民",所以"樂與餌,過客止"裡面的"過客"就是"倒置之民"之意。故道,澹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jiàn),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所以"道"與音樂和美食有本質上的區別。
  • 孫悟空的毫毛,怎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
    觀音為什麼要送給孫悟空三根毫毛呢?觀音送給孫悟空三根毫毛的片段出現在孫悟空與唐僧一起收服白龍馬這一回中。觀音送給孫悟空三根毫毛的原因是,有背景的妖怪又不能打,孫悟空還會被唐僧誤解,而這些妖怪呢,還給他使了絆子,所以孫悟空就起了退心,不願意再去西天取經了。
  • 誠信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源源不斷的財富,誠信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誠信如此珍貴,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誠信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目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星期六中午,好朋友小強叫騎車去公園玩。天氣晴朗,鳥語花香,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興極了。我和小強騎車剛來到公園門口,只聽「咣鐺」的一聲,我的輪胎破了,心裡著急,怎麼辦?
  • 「每日一習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自北宋蘇軾的《前赤壁賦》,意指可無限獲取和使用,形容資源十分豐富。
  • 腦筋急轉彎:什麼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腦洞大開一下哦!
    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什麼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2、說它是牛不是牛,力小能背房子走。 3、狐狸精最擅長迷惑男人,那麼什麼精男女一起迷 4、在船上見得最多的是什麼? 5、男人在一起喝酒,為什麼非划拳不可?
  • 核聚變只是溫度高,並不直接產生電流,為什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現如今,沒有哪一座發電站是可以直接產生電流的,都是經過一系列的能的轉化,最終才產生的電能輸送出去,比如:火力發電站:利用煤等可燃物在燃燒時釋放熱量,將水燒開,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的蒸汽壓力可以推動汽輪機旋轉
  • 《三國演義》是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三國演義》從黃巾起義開始,到晉國顛覆東吳,完成天下大一統結束,時間跨度長達百年之久。它是我國的第一部演義類的長篇小說,千百年來,裡面所涵蓋的內容博大精深,被認為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寒來暑往,在這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生命歷程中,可以安貧樂道、平靜淡然地走完人生;也可以奮發圖強,轟轟烈烈地書寫人生。這兩種活法,沒有對與錯,也沒有好與壞,都是一念之間而已。
  • 佛學教育——妙蓮長老: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眼睛不要東張西望的,大約看前面三、四尺的地方;如果閉著眼睛容易昏沉,若精神好時是可以閉,但在想睡時一閉上眼睛就睡著了,所以睜開眼三、四分,看正前面不要看左右。口業方面,不管大聲念、中聲念、小聲念,抑或金剛念、默聲念佛都好,只貴於「念念相繼」不可間斷!
  • 水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麼最後的水資源就是我們自己的眼淚。有很多人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儘管地球上70.8%的空間被水覆蓋,但是在這其中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供我們飲用也不能用來灌溉農田。在剩下的2.5%的淡水資源中,人類真正可以使用的水不到世界淡水總量的1%。
  • 這裡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許多人都說沙漠神殿,叢林神殿藏有有很多寶藏。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麼?多年的生存經驗告訴我,其實沙漠神殿,叢林神殿裡的寶藏數量並不多,儘管一個遺蹟裡有好幾個箱子,可是大多數箱子裡都是腐肉,骨頭罷了。其實,在某個我們很熟悉的地方,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MC中寶藏最豐富的7個地方!
  • 火星隕石坑被厚厚的冰雪覆蓋,這裡的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因為這意味著火星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源,這也為人類的遷移活動解決了最大的問題。人類要想在其它星球生存,首先必須要有水源,擁有水源,便可以解決空氣和生產種植,只有這樣才能長時期的在火星駐紮生存。在之前的2015年的7月,讓研究人員艱難的尋找了十餘年的液態水終於在夏季火星的某個火山口壁以及峽谷的坡上露出了存在的有力證據。
  • 夢想帝王手遊:遊戲中的「哆啦A夢」,道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範蠡可以說是夢想帝王手遊裡功能性名將的代表!「商聖」技能,消耗10W錢幣,23小時後隨機給予1~3個道具,這簡直就是君主們的「哆啦A夢」啊!道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再也不用擔心道具不足的問題!
  •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看風電行業如何利用數據可視化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什麼?是風。「2018 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114萬千瓦,同比增長7.5%;截至2018 年底,全國累計裝機12.4萬臺,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2.1 億千瓦,同比增加11.2%,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 信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財富
    這個客戶一再道歉,說自己由於太忙,所以導致晚上才匯款。我確實很感動,真誠地表示感謝。這個客戶卻謙虛地說,應該的,做生意講的就是信譽。誰說不是呢?做生意講的就是信譽,而信譽又能從一個側面衡量一個人。這並非大道理,而是從實踐中得出來的真理。不過,現在也有不少的「聰明人」對守信用不以為然。
  • 《孫子兵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百科寶庫
    明代茅元儀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孫子兵法》哺育了我國歷代兵法將才,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家在他們的軍事著作中都廣泛引證了《孫子兵法》的觀點,以致影響著我國軍事思想的發展。其中德皇威廉二世在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以後,曾經感嘆說,早20年讀《孫子兵法》就不致以亡國之痛苦了,其意思就是說要早點看到這本書,戰爭的結局恐怕就要改寫了。軍事家拿破崙在作戰空閒,還手不釋捲地批閱《孫子兵法》。二戰以後,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在會見毛澤東的時候說,他建議將《孫子兵法》作為世界所有軍事學府的教材。海灣戰爭爆發了以後,美國出現了一條爆炸性的新聞。
  • 「津門網」絲路文化讓他的作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另外一組花鳥畫作品,這些花鳥畫作品非常細膩,如果從整個畫面來看,給人的感受像是江南文人之畫,但是這位作者卻出生在甘肅隴西他就是莫建成。他經常說正是因為西北塞上的這種文化,成為了他繪畫當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正是這一條絲綢之路讓充滿著神秘和散發著民族特色的筆墨綿延至今,所以在他的筆墨當中既有古人的繪畫之風,也有當下的時代面貌。
  • 在南方農村,很多家庭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說到南方的農村,植被樹木都比較繁茂,但由於交通不便,沒有工業與手工業,所以農民賺錢主要通過一些林木與農作物。比如湖南的農村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大片的竹林,而竹子就成了農民賺錢的「寶物」。在南方農村,很多家庭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這個竹子,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一年都會長竹筍,砍了竹子又會長,所以竹子很有經濟效益,老百姓都喜歡。
  • 自媒體教程,總是套路得人心,這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素材的套路
    這樣的時候是不是有點尷尬了,那麼怎麼讓自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呢?強哥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打造自己的素材庫囤積素材。囤積素材之前,要做好下邊的三項準備工作。選擇合適自己寫作風格的內容(如果風格和自己差的太多,自己拿來很難做參考使用)選擇質量優質的內容(百家對圖文要求很嚴格,建議百家找,比較優質)選擇能進行二次深度創作的內容(在原事件的基礎上換個角度,或者更加深入的寫作)標題選擇具備持續爆文屬性的(原因不必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