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總能在大家都措手不及的時候,快速想出絕妙的應對方法?
為什麼有的人既有金錢又有地位,還要選擇奮鬥在一線?
百思不得解,所以只能用一句話概之,「越優秀的人越努力」。
賈伯斯就是這麼一個喜歡身居奮鬥一線,不管做什麼事都想達到極致的完美主義者。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這樣評價他:「賈伯斯是美國最偉大的創新領袖之一,他的卓越天賦也讓他成為了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賈伯斯不僅努力,而且還有很高的天賦和「靈性」。
當年被迫辭職離開蘋果公司後,他轉而成立了一個3D動畫工作室,並在1995年推出了全球首部全3D立體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
1996年回歸蘋果公司,他又意識到了蘋果產品設計太過時,提出設計要注重美學效果。
於是推出了一系列極具生活美學的電子產品iMac、iPod、iPhone、iPad,並很快風靡全球,深刻影響了一代人。
這一切成果的背後,不僅有團隊的貢獻,更應該歸功於賈伯斯深厚的洞察力和靈感智商。
為什麼這麼說?
當競爭對手都在僱傭出身名校的人來組建自己團隊的時候,他卻不走尋常路。尋找了這樣一群「不常規」的合作夥伴,他們有的曾經是音樂家、有的是詩人,甚至有的還是藝術家。
他就是敢於突破常規思維,大膽啟用這些非科技出身的藝術家們,轉而用他們獨有的藝術思維,去攻克產品的研發難題。
很多人認為靈感是一個琢磨不透的東西,於是有人把它歸譽為上帝的特別恩賜。當然也有人不會相信,難道賈伯斯推出這麼多的產品,都是來源於他的「靈感」?
直到2000年,有人在智商、情商的基礎上,提出了另一個全新的概念:「靈商」。
什麼是靈商?
靈商理論認為,靈商是一種心靈智力,即靈感智商。即是對事情本質的靈感、頓悟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它必須與智商一起運用才能發揮作用。
靈商說白了,就是一種創新思維,是人潛在智慧和靈感的突然迸發。
然而很多持分析論的人,在做決策的時候,通常會把邏輯分析放在第一位,如果不先做出大量的調研和分析,他們往往不會輕易地做決定。但邏輯也有它的局限性,當邏輯分析本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搜集數據做調研才能得到驗證,或者邏輯思路上走不通的時候,決策者又該如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邏輯思維只能用新的說法敘述一些在某些程度上早已為人們所知的東西,而靈感思維卻恰恰相反,他常常導致智力上的躍進,放射出無限創造性的火花。」愛因斯坦同樣也認為:「邏輯思維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萬能的,在邏輯方法起不到作用的地方,直覺或許能解決問題。」
事實上也說明,並不是所有的直覺都不可靠。從古至今,也不乏有許多得益於直覺和靈感的例子。
諸葛亮面對司馬懿的兵臨城下,進退兩難,直覺告訴他可以利用司馬懿疑心重的弱點,好好唱上一曲空城計。阿基米德一直在研究室絞盡腦汁的計算,卻在洗澡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了浮力定律。
因為諸葛亮研究過對手司馬懿,熟知他為人謹慎和慣用的戰術策略。知己知彼之下,他選擇利用他性格的弱點,來為自己贏得轉移的機會。暫且不說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時候發現浮力定律,是杜撰還是過分渲染,但事實上他也是花費了巨大的時間用來對定律的計算。
就像諸葛亮的潛心研究和阿基米德的艱難運算,在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們的眼裡,他們更喜歡把這種靈感和直覺,稱為是在緊張工作和思索之後的暫時鬆弛狀態,是對複雜的事情進行壓縮,並做出的一種迅速的認知。
它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經過長期艱辛的腦力勞動,而使思維處於一種活躍、靈敏、亢奮的狀態,而且此時的思維是開放的,甚至任何事物都能成為某個想法的重要來源。
所以認清了靈商的本質,我們才能更好的將其應用。
靈商是如何運用的
電影《烈火英雄》中有一幕,消防隊長和隊員跑進火場救小女孩,在樓上營救的時候突然遇到樓下爆炸,在無路可跑,火勢即將要躥到他們身上的情況下,隊長立馬轉身打開身邊最近的房門,拿起手裡的工具,狠狠的就往玻璃窗砸去。原來在密閉的樓道裡,砸開玻璃窗就能形成一個巨大的通風口,並把火焰順勢引開。
也正是這一幕對我的感觸極深,隊長是怎麼在瞬間就判斷,並做出砸開玻璃窗的決定?
《直覺定律》的作者加裡?克萊因曾經做過一個關於決策的研究項目,研究的對象就是消防員。開始他認為,消防員在滅火的時候,至少會構思出兩個方案,然後在進行快速比對後,選出最佳的滅火方案。
然而在後期對消防員們的採訪中,很意外,大多數消防員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們不會做出任何決策。」在火場中,他們根本就不會去思考任何選項,而是快速的展開行動而已。
研究最終表明,消防員靠的是平時積累的大量行動而得來的決策直覺,它是單純靠經驗累積而自然生成的副產物。於是作者把直覺定義為,「人類將自身經驗轉而化為行動的方式」。
這也解釋了電影中的隊長,為什麼能立馬就想到去砸開附近房間的玻璃窗。
消防員直覺決策的背後,大概可以總結為這樣的識別模式:
消防員在過往大量重複的訓練中,大腦會進行經驗總結,比如消防員看到一個遠處濃煙的顏色或者煙塵翻滾的力度,就可以判現場是否有有毒化學物質或者是否已經開始燃燒,進而判斷需要帶上什麼必備的滅火工具等,並把類似的經驗,在腦子裡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經驗模式」。
假如在真實執行任務中,若出現了與經驗中相同的「情景線索」,比如「濃煙」,消防員則會在腦子裡自動調取出某個對應的「經驗模式」,然後迅速進行一個「心理模擬」過程,確定當前的模式是否可行,然後快速展開行動。
正是因為豐富的經驗,驅動了他們快速識別當前處於什麼緊急狀況,並迅速做出行動決策,而整個過程中,卻完全不用經過特別的深思熟慮。
通常很多像消防員這樣的特殊職業,在面對緊急情況或者任務時,有時根本就容不得他們半點時間進行方案思考和數據比對。消防員要迅速直面失控的火場,急救醫生要搶救危在旦夕的病人,耽擱了任何一分一秒,可能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所以擁有更高的靈商智力、直覺思維和瞬間頓悟能力,也成了他們突破職業困境和瓶頸的最好方式。
怎樣提升靈商?提供2種訓練方法
1、打破常規,多進行頭腦風暴練習。
靈商屬於創造性思維,想要藉助它完成創新,那麼就必須打破常規。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鼓勵別人要大膽假設,小心驗證。就像研究一道數學題,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先用常規解法解出題目,然後舉一反三,從另外一種論證方法入手,多思路解題。
有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頭腦風暴。身處職場的人,應該對這種開會方式再熟悉不過了吧。事實上大多數領導認為,只要拋出一個問題,讓大家自由討論,很快就可以得到新的方案。
很可惜,大多數的頭腦風暴會議,都只是在浪費時間,因為關鍵問題就出在,沒有明確好會議的各個關鍵要點。
確實頭腦風暴可以開拓人的大腦,激發我們的靈感,不用再獨自冥思苦想、絞盡腦汁,而是去最大限度發揮集體的力量。
但是要確保頭腦風暴的順利進行,就必須的遵循它該有的規則:
自由暢談: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的談論,不受原有條條框框的束縛,儘管散開思維,儘量標新立異,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
延遲評判:在頭腦風暴過程中,任何人都不能進行評判,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需要把想到的點子說出來即可。
禁止批評:絕對的禁止批評,批評會給人帶來負反饋,影響整個思考的氛圍,抑制創造性思維的產生,當然也禁止自我批判。
多多益善:頭腦風暴的目的就是為之後的決策,提供儘可能多的線索,鼓勵參與者抓緊時間大膽猜想,多發表點子,然後記錄下來。
提出改良:如果交流過程中,有重疊的想法,鼓勵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激發出更好的創意。
如果恰好在你的團隊,在當前任務中難以找出解決方案的時候,不妨召集一下你的小夥伴們,一起進行一場頭腦風暴會議,大膽暢想,或許能得到不少的靈感。
2、加強直覺思維
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而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也曾這樣評價愛因斯坦:「能夠一眼看穿疑難重重、錯綜複雜的迷宮,給被黑暗籠罩的領域突然帶來光明。」
但是很多人仍覺得「直覺」不可靠,這裡所說的直覺,不是指平時的衝動想法,而是通過重重訓練,把經驗積累成你的強大專業知識寶庫,用直覺提升你的洞察能力。
獲取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查理?芒格在投資界享有盛譽,靠的就是他自學而來的多學科知識,採用豐富且多元化的思維去評估自己想要投資的公司,才有了他在投資界著名的「神操作」。學習儘可能多的學科知識,對不同的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可以幫我們有效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壁壘,提供更多解決方法的可能性。
培養靈敏的洞察力。在平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找出儘可能多的執行方案,最後再得出最優解。經常復盤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從各種教訓中找出問題的本質,最後把它們總結成實用的經驗,記錄下來並反覆記憶。通過這樣的小訓練,來慢慢培養起自己的洞察能力。
直覺遊戲。如果有朋友經常找你「吐苦水」,那麼可以巧妙的把它轉化為你的直覺訓練的素材。把他們遇到的難題記錄下來,而且情景越具體越好,然後把自己放置到朋友當時的角色當中,如果是你,遇到像他這樣左右為難的時候,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能達到越糾結的效果越好。
當然你也可以邀請一些同事組隊進行直覺訓練,因為在熟悉和共同的環境下,能力的可遷移性則會更大一些。大家互相分享自己崗位上出現過的難題,然後各自找到適合自己的問題並代入其中。把訓練變成一種類似闖關遊戲的方式,還能順帶提升自己的直覺思維,豈不快哉
聲明:圖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厭煩,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充滿了迷茫,如果你想給自己一個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不妨來關注由中美集團董事長、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創始人陳永先生創辦的中美集團陳永工作室推出的《成為自己六大秘密》核心培訓課程及系列創新成果,目前正在推出的成為自己讀書匯,教你活出更好的自己,也正在線上線下開辦,成為卓越不凡的自己國際夏令營也正在火熱進行中,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它將讓你真正掌握解開成為自己六大秘密的鑰匙——積極自信的秘密、突破自我的秘密、成為自己的秘密、人生責任的秘密、愛的真諦的秘密、生命意義的秘密……衷心地希望你能打破現有不如意的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
——巔峰成就心理學:成為自己六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