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肺部炎症,根據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感染者的基礎免疫功能狀態不同,會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症狀。
臨床上,導致病毒性肺炎最常見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他包括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
2019 年 12 月份起從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導致 SARS 的病毒 SARS-CoV 同屬於 β 屬單鏈 RNA 冠狀病毒。
提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們往往談「毒」色變,源於對病毒性肺炎的轉歸缺乏科學性認識。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病毒性肺炎能治癒嗎?
病毒性肺炎有一定的自限性,也就是說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並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
因此,對於病毒性肺炎輕症患者,可以以對症治療為主,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可服用抗病毒藥物。
通常情況下患者的恢復情況良好,沒有明顯的後遺症。
如果是重症患者,可能會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需要及時住院診治。
除了氧療、抗病毒及免疫治療外,重症患者常需轉入重症監護病房(ICU),可能需要採用呼吸機機械通氣、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輔助支持治療措施。
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可達10%~30%。該類患者治癒後可能會出現氣道高反應性(指氣道對各種刺激出現過強或過早的反應,受外界刺激易出現咳嗽、喘息、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呼吸肌耐力及肺功能下降,嚴重者出現肺間質纖維化等後遺症。
病毒性肺炎治癒後怎樣科學地康復?
病毒性肺炎治癒後,患者的呼吸道病毒檢測轉為陰性,不再具有傳染性。
但是,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時,仍可能會發生繼發其它病毒或病原菌的感染。
因此,病毒性肺炎患者在治癒後,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兒童及孕婦等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仍需做好以下個人防護。
保持居住環境舒適,遠離外源性的過敏原,保持空氣流通。
保證足夠的休息,注意保暖,增強抵抗力。
飲食方面,營養清淡合理、易消化。
精神上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過度緊張。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果在治癒後出現活動耐力下降和呼吸肌廢用,可接受以下康復治療。
治療原發病。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積極控制原發病。
病情評估。定期在呼吸門診進行肺功能評估,在康復科進行關節活動度及肌力評估。
氧療。採用小型制氧機進行家庭氧療,適時緩解呼吸困難症狀。
運動康復療法。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不同,運動的種類、頻度、強度和持續時間有所差異。患者可以進行站立呼吸調息的呼吸肌鍛鍊,6 分鐘或 12 分鐘步行、爬梯或踏二階梯的下肢肌鍛鍊,啞鈴升舉或彈力器等上肢肌肉鍛鍊。
詳細康復計劃需諮詢專業的康復醫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對待病毒性肺炎康復患者?
病毒性肺炎患者,尤其是 SARS、新型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後會擔心復發、後遺症影響工作及生活,擔心人們對自己避而遠之,也會顧慮對家人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可能會出現情緒、軀體、認知及行為方面障礙等心理問題。
建議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對病毒性肺炎建立正確認識,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增加知識儲備。
正確有效防護的同時,參與人際交流、回歸社會,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夠使康復者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
對患者給予深層次的溝通、理解和支持,可緩解其心理方面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提高心理調控能力。
有嚴重的軀體及心理反應者,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