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又來了?三問武漢病毒性肺炎

2020-09-10 嗨漫吧

非典(SARS)又來了?


31日上午, 「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疑似SARS」一事引發關注。網傳收治患者的武漢市中心醫院(原二院)後湖院區醫務處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闢謠稱,目前並無疑似或確診的患者。此外,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在調查中。

另一張網傳的聊天截圖則顯示,「武漢二醫院後湖院區確診一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SARS已基本確定」。

新京報記者致電截圖中的武漢市中心醫院(原二院)後湖院區醫務處,工作人員稱,網傳出現SARS一事系謠言,目前並無疑似或確診的患者。

新京報記者從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了解到,湖北省疾控正在對此事展開調查,目前尚未確定是否有網傳非典型性肺炎病例,待有調查結果會在官方渠道予以公布。

另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武漢多位醫院人士稱,目前病因尚未明確,不能斷定是網上傳言的SARS病毒,其他重症肺炎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即便是SARS病毒,也已有成熟的防控救治體系,市民不用恐慌。

疫情跟水產病毒有關嗎?

還能不能放心吃海鮮?

A:

此次疫情與華南海鮮市場高度相關,會不是因為水產病毒所致?

專家表示,禽畜病毒有可能通過呼吸道傳染給人類,水產病毒不具備這個可能性。人體細胞沒有水產病毒的受體,所以水產病毒不可能過呼吸道感染到人類。

但這並不意味著水產就是絕對安全的,也有可能會出現罕見的霍亂孤菌,布魯氏菌等致病菌,嚴重者有致命危險,但這與本次疫情沒有關係。

病毒害怕乾淨的環境,髒、亂、臭、溼的環境都有利於病毒的滋生和傳播。

對於市場經營戶每天要進行用常規消毒劑消毒,如噴灑環境和清洗器物表面,打烊之後進行衝洗,再用紫外線燈照10分鐘,都將起到有效的消毒作用。


Q:板藍根又被瘋搶,它和口罩哪個更有用?

A:

記者下午4點來到同濟醫院周邊的藥店,2分鐘內有三撥人進來買口罩。記者詢問得知,N95防霾口罩和板藍根已經賣完,只有醫用一次性口罩。

口罩和板藍根是否能預防病毒性肺炎和流感?專家說,病毒主要是靠飛沫傳播,市民出入人多的場所時都應該佩戴口罩。

常見的口罩有三種:外科口罩、N95口罩、以及棉布口罩。

如何選擇?

專家告訴記者,建議選擇外科口罩,可起到防護作用且透氣性好,可長時間佩戴。N95防霾口罩雖然既可防霾又可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但透氣性差,不建議長時間佩戴。至於棉布口罩,材質緻密性差,無法起到防護作用。

外科口罩多為一次性口罩,專家提醒,不可重複使用。

對於市民迷信的板藍根,專家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板藍根可預防病毒性肺炎及流感。


同濟醫院內科大樓20樓呼吸內科病區,隔離區護士穿著防護服。

Q:病原「不明原因」是否意味著不可治癒?

A:

專家強調,病毒性肺炎的治療關鍵是早期鑑別,因此,在出現發熱、頭痛、渾身酸痛、乏力等流感症狀時,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

專家介紹,「不明原因」是指我們目前的技術或是初步的技術沒有查到這個病原菌,高度懷疑是各種病毒引起的,特別是一些變異病毒、新型病毒等。

雖然「不明原因」,但這並不代表不可治癒,患者發病後,做到早期治療、早期診治,大部分都是可以痊癒的。


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區大門平時就是關著的)。

點擊下方↓ &34; 優惠購買口罩

相關焦點

  • 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
    文章題目: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你好,我是薄世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ICU醫生。今天,我和你說說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ICU醫生是怎麼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應該怎樣更好的保護自己。 2003年,非典(SARS)來了。 女生在工作中被感染了,是那種傳染性最強毒性也最強的病毒,很多感染的人沒能救過來。 她越來越重。為了留住她,在搶救的時候,她的愛人,也就是我的這個男同學,摘下了口罩,給她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心外按壓。
  • 對武漢肺炎和非典病毒是陰謀論進行闢謠的權威解讀
    昨天我在各大論壇和自媒體發表了「武漢肺炎和非典病毒究竟有無人為製造的可能?今天看到一個專門針對此次武漢肺炎和非典病毒闢謠的網站,其中對此進行了專門闢謠。特別是以下這段我覺得有相當說服力「有關中國生物學家在SARS爆發後,分離了SARS病毒,進行了完整的基因測序,並公之於眾。
  • 李文亮之死背後的幾個真相|肺炎|疾控|西藥|非典_網易新聞
    昨天提到鄧鐵濤老先生就說了,他的一個弟子鄧迎秋,夫婦兩人都是醫護人員,在接診過程中感染了非典病毒,後來吃了他開的中藥,僅僅過了十來天就康復了,繼續奮戰在抗擊非典的戰場。其實是他們這種感染非典後康復的醫護人員,是抗擊非典的狙擊手,因為他們身體內產生了抗體,不會再害怕非典病毒。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中醫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戰果。
  • 一位重症醫學科主任:為什麼病毒性肺炎這麼難治?
    今天北醫三院重症醫學科的薄世寧主任,從重症醫學專家的角度解讀病毒性肺炎為什麼治療難度大;它背後的機理是什麼;我們普通人要做到哪三點保護自己。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信出版集團」(ID:citicpub),原文首發於2020年2月1日,標題為《ICU醫生薄世寧:為什麼病毒性肺炎這麼難治?》,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今天,我和你說說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ICU醫生是怎麼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應該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
  • 病毒性肺炎能治癒嗎,治癒後怎麼康復?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肺部炎症,根據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感染者的基礎免疫功能狀態不同,會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症狀。 臨床上,導致病毒性肺炎最常見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他包括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
  • 劉敏: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分析
    成人病毒性肺炎可表現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範圍為從輕微疾病,到需要住院和機械通氣的嚴重疾病。 病毒性肺炎
  • 武漢同濟醫院公布新型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專家組迅速反應,根據包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寧琴、呼吸科主任趙建平、急診科ICU主任李樹生22日對指南進行了解讀。
  • 細菌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鑑別,詳細影像舉例!│以影識病
    肺炎的病原體非常廣泛,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原蟲等。細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臨床特徵及影像學特徵均有不同,本文概括介紹細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臨床特徵、診斷和管理。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26張圖,細菌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詳細影像匯總!│以影識病
    的患者,應進行小潮氣量通氣(6 mL/kg,理想體重)➤全身支持:可能包括適當的補水,營養和運動 病毒性肺炎 1.基礎要點 在過去的10年,病毒性肺炎的報導率有所上升。根據病毒的致病性及患者的年齡和合併症,病毒性肺炎可以是輕度、自限性疾病到危及生命的疾病。
  • 一文看懂武漢肺炎病毒最新研究:病毒基因弱於非典,但分子變異性更強
    說的正是武漢肺炎疫情,春運、春節關口,人傳人也已發生。  最新通報,截至1月22日上午10時的國家官方通報,全國總共已有13個省市共計確診441例,治癒25例,死亡9例。美國、日本、韓國和泰國都出現確診病例。
  • 臺媒稱臺灣發現四例疑似病毒性肺炎病例,臺當局:尚不明確
    據臺媒報導,臺灣發現四例疑似病毒性肺炎病例。據臺灣「疾管署」負責人莊人祥介紹:這四例裡面,有兩例是登機檢疫時被發現;另一例不是在直航的飛機,而是在發燒篩檢站裡面被發現,有武漢旅遊史;還有一例是醫院提報,病人抵達臺灣之後開始發燒,有武漢旅遊史。其中3人流感快篩呈陽性,且2019新型冠狀病毒初篩呈陰性。
  • 曾光:武漢的戰役是在敵我界限不清的前提下開始的
    「如果疫情拐點出現,武漢人有很大的貢獻」4個月前,《環球人物》記者曾採訪曾光,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作為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曾光喜歡用打仗來形容自己和流行病的每一次交手,他說自己是個「老戰士」,無論何時都得繃緊一根弦。
  • 火眼金睛,教你一眼識別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在第四屆東方呼吸病學術會議上,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呼吸放射副主任委員,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的高莉教授,深入解讀了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高教授主要從細菌與病毒肺部感染之間的差異、病理改變和相關影像、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點及其鑑別診斷等多方面給我們分享。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問答:需要拒收武漢來的快遞嗎?
    這種新病毒導致的肺炎,和以往的病毒性肺炎一樣,本質上是免疫系統攻擊自己。 病毒入侵人體後,先在細胞內大量複製增殖,然後釋放出去,侵染更多細胞。病毒釋放的過程會導致細胞壞死解體。隨著被病毒侵染的細胞不斷增加,解體的細胞也越來越多,人體就開始出現了症狀。
  • 林鄭月娥:香港未出現同武漢相關的嚴重肺炎個案
    湖北省武漢市近日出現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曾到訪武漢的香港本地懷疑患者的情況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1月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指出,截至目前,香港未出現一宗同武漢相關的嚴重肺炎個案,但政府不會因此怠慢,會依照迅速應變、嚴陣以待、公開透明三大原則,採取適當、全面的應對措施。
  • 新加坡出現第一起與武漢肺炎疫情相關病例!
    >  |關注「新加坡眼」,輸入「9」獲得生活黃頁信息|今天(1月4日)下午2點,新加坡衛生部接到第一起與武漢肺炎疫情有關的可疑病例
  •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 對疫情認知人們有了哪些變化?
    今日,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通過極術雲網絡調查平臺調查了武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網民對2003年非典疫情信息和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認知情況,發布《從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知遷移分析報告》,報告的分析數據中有哪些特點,趕緊看過來。
  • 非典沒有特效藥是怎麼消失的?除了天氣變暖,這2點也很重要
    有關專家發現這兩種病毒和野生動物都有點關係,當初的非典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跟現在出現的肺炎都屬於冠狀病毒。最初的一個患者叫黃杏初,她從外地打工回去之後,就一直覺得不是很舒服,身上也出現了感冒的症狀,去醫院掛了幾天水的她,病情非但沒有得到好轉,還加重了,呼吸也越發困難。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是蝙蝠?千萬不要吃野味
    武漢地區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與2002年廣東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發生在冬季,初始發生都起源於人與動物市場交易的鮮活動物接觸,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狀病毒導致。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 沒有硝煙的戰爭:回望2003非典爆發·廣東篇
    本文2732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以武漢為中心洶湧而來席捲全國,距離2003年的非典,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曾經的90後都已步入中年,讓我們感嘆時光流逝。十幾年的時間,也是一把尺子,讓我們丈量社會是否發生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