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教你一眼識別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2020-11-27 騰訊網

乾貨太多了!

在第四屆東方呼吸病學術會議上,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呼吸放射副主任委員,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的高莉教授,深入解讀了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高教授主要從細菌與病毒肺部感染之間的差異、病理改變和相關影像、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點及其鑑別診斷等多方面給我們分享。

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一、如何理解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特點

細菌性感染:炎症細胞位於肺泡腔內。

病毒性感染:炎症細胞位於間質上,即肺泡壁和肺泡間隔。

什麼是肺間質?在了解肺間質前,首先得了解什麼是肺實質!

肺實質:包括肺泡上皮及肺泡中的空氣。

肺間質:肺實質之間的支架結構,是包繞在肺實質周圍的結締組織,其內走形淋巴及血管,呈網狀,影像顯示為「網格」。

網格分類

「大網格」:又稱小葉間隔,常見於間質性肺水腫、癌性淋巴管炎。

「小網格」:又稱小葉內間隔,常見於NSIP(非特異性肺間質病)、病毒性肺炎。

高主任指出,大小網格可以交互存在,但本質有一定差異。

二、病毒性肺炎相關的病理改變和相關影像學

01 病理特點

無氣道壁增厚,氣管--上皮和周圍間質的炎症。

肺內—細支氣管炎、呼吸性細支氣管炎、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如圖1)。

肺泡內出血、水腫和透明膜形成、瀰漫性肺泡損傷(DAD)(如圖2)。

02 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類型

上面4張CT影像分別是不同病毒感染後的肺部影像表現。

a.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表現為雙肺多灶性1-10 mm界限清楚或界限不清的結節性不透明(箭頭),周圍有光環或斑塊狀磨玻璃密度影(GGO)(箭頭)。

b. 巨細胞病毒感染,表現為兩肺瀰漫性定義不清的斑塊狀GGO,伴有小葉間隔增厚(箭頭)。

c. 人類偏肺病毒感染(HMPV)引起的肺炎在兩肺內沿支氣管血管束出現多個界限不清的結節(箭頭)或GGO(箭頭)。

d.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表現為兩肺沿支氣管束出現多個不規則的合併區(箭頭)和瀰漫性GGO(箭頭),並伴有葉間隔增厚[1]。

高教授表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以b(間質炎症)、d(實變)為主。

03 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和病理對照

● 間質炎:

磨玻璃網格(典型表現);

小葉間隔和小葉內間隔增厚;

小葉核心結節(呼吸性細支氣管)。

● DAD 肺泡出血、水腫:

磨玻璃;

實變。

● 呼吸性細支氣管炎:

邊界模糊的小葉核心結節。

● 細支氣管炎:

樹芽徵;

空氣瀦留。

磨玻璃伴網格:磨玻璃和網格是間質性肺炎最大的特徵。

圖1 NSIP (非特異性肺間質病)、圖2 病毒性肺炎

實變:

圖1 細菌的實變,肺泡內空氣被病理組織取代,片狀高密度肺血管影、圖2 病毒的實變,主要表現為DAD

細菌感染實變:炎症細胞填充肺泡,僅有效通氣量減低。患者炎症初期很少出現呼吸困難。

病毒感染實變:主要表現為DAD,除有效通氣量降低外,血氧交換消失。患者早期容易出現顯著低血氧,呼吸困難,後期容易出現纖維化和牽拉性支氣管擴張。

圖1、圖2中箭頭顯示DAD影像學特徵

樹芽徵

圖1 結核引起的樹芽徵、圖2 病毒引起的樹芽徵、圖3 真菌引起的樹芽徵

空氣瀦留:該特點僅指在呼氣相引起的空氣瀦留,呼氣不完全引起氣體瀦留。

圖1 吸氣相、圖2 呼氣相

三、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

01 瀰漫的密度不均的磨玻璃:主要表現在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部感染,影像學特徵以磨玻璃為底,上面有很多「細小網格」。

圖 1 流感病毒感染CT平掃影像學改變、圖 2 流感病毒感染CT冠狀位重建下影像學改變

●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該病毒是唯一一個在病毒性感染上有病變分布特點的病毒。其病變主要在肺外周分布。

圖1、2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CT平掃磨玻璃樣改變和小網格改變、圖 3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CT冠狀位重建磨玻璃樣改變和小網格改變

● 新冠病毒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學特徵以實變伴磨玻璃、細小網格為主。重症患者影像學表現為實變範圍逐漸增大。

圖1 新冠狀肺炎患者,CT平掃顯示實變、磨玻璃伴細小網格,實變逐漸加重、圖2 新冠狀肺炎患者,CT冠狀位重建顯示DAD,肺部呈條狀肺不張。

● 乙型流感病毒肺炎:該感染主要影像學表現為實變、磨玻璃伴細小網格和小葉核心結節。

圖1、2、3 乙型流感病毒肺炎,影像學表現為實變、磨玻璃伴細小網格和小葉核心結節

02 小葉間隔伴瀰漫小葉核心結節:該影像學表現主要見於巨細胞病毒感染(CM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肺炎。

圖1 巨細胞病毒感染肺炎,影像學表現為小葉間隔伴瀰漫小葉核心結節

圖 1-3 巨細胞病毒感染肺炎,影像學表現為小葉間隔伴瀰漫小葉核心結節

圖 1、2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肺炎,影像學表現為小葉核心結節伴「暈徵」、圖3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皮膚表現

03細支氣管炎

圖1、2 流感病毒感染,CT平掃影像學表現為細支氣管、圖3 流感病毒感染,CT平掃影像學表現為細支氣管

圖1-4 RSV病毒感染,以細支氣管炎為CT主要影像學改變

圖1、2 RSV感染後期,CT影像學表現為空瀦留(箭頭)

RSV病毒感染肺炎在成人中較少見,該患者為移植後感染,CT影像學表現以氣道損傷為主。

04 DAD:該表現出現於SARS、新冠病毒、腺病毒感染肺炎。

● 重症肺炎

上圖顯示為重症肺炎CT影像學表現,以DAD為主要表現。

● 腺病毒感染重症肺炎:該病CT影像學表現以典型間質改變為主。

圖1-4 腺病毒感染,CT平掃主要影像學表現為DAD

圖 5 腺病毒感染,CT冠狀位重建顯示典型間質改變,小葉核心結節

圖6 重症肺炎,CT平掃影像學以間質改變為主

四、病毒性肺炎的鑑別診斷

● 支原體肺炎:該病表現為磨玻璃、小葉核心結節伴網格。氣道壁增厚明顯。實驗室檢查IgM陽性,臨床症狀常有劇烈咳嗽。

圖 1 支原體感染,正位胸片

圖2 支原體感染,CT影像學表現表現為磨玻璃、小葉核心結節伴網格,氣道壁增厚明顯

圖 3-5 支原體感染,CT影像學表現表現為磨玻璃、小葉核心結節伴網格,氣道壁增厚明顯

● 伊氏肺孢子菌肺炎(PCP):該類患者應當詳細詢問病史,CT影像學表現為磨玻璃伴小葉間隔增厚,胸膜下「空置」。

圖1 PCP感染 CT平掃表現為間質改變

圖 2 PCP感染,CT冠狀位重建表現磨玻璃伴小葉間隔增厚,胸膜下「空置」

● 過敏性肺泡炎:該類患者症狀反覆發作,脫離過敏原環境後,患者臨床症狀好轉;CT影像學表現小葉核心結節,空氣瀦留。診療過程中應詢問接觸史(過敏原、花粉、塵蟎)。

圖 1 過敏性肺泡炎,CT影像學表現為小葉核心結節,空氣瀦留

● 皮肌炎:CT影像學表現磨玻璃、網格伴實變。該病特點慢性起病。

圖 1 皮肌炎引起的肺部改變,影像學表現為磨玻璃、網格伴實變。患者灌洗液得到淋巴細胞;穿刺病理考慮機化結節伴間隔淋巴細胞

總結

病毒性肺炎影像表現多樣性,除磨玻璃和網格外,還包括氣道損傷及其他重症反應。

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特徵包括瀰漫、多灶、磨玻璃,間質背景(如小葉間隔增厚、小葉核心結節)。

病毒性肺炎一般無壞死的影像學表現(病毒性肺炎若發生壞死,應考慮混合感染)。

臨床診斷時,應注意病毒之間/病毒與其他感染/感染與肺感染共性、個性之間的區別。

特別注意,高教授多次強調,影像學只是輔助檢查,不能確診,確診還應當結合臨床(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等)。

參考文獻:

[1]Koo HJ, Lim S, Choe J, Choi SH, Sung H, Do KH. Radiographic and CT Features of Viral Pneumonia. Radiographics. 2018;38(3):719-739. doi:10.1148/rg.2018170048

專家簡介

高莉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醫師/碩士導師、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呼吸放射副主任委員、北京放射學會呼吸學組委員、《放射學實踐》雜誌編委。

2001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影像和核醫學臨床專業,從事影像學診斷工作17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長期參與臨床醫生的會診工作,主要專業方向為心胸影像專業;以主編、副主編/主譯、副主譯參編和參譯多部書籍;擔任《臨床放射學雜誌》、《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放射學實踐》多個雜誌社的審稿專家。

本文首發:醫學界呼吸頻道

報導及審核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醫師高莉教授

本文報導:OCRM2020小組-Jordan

責任編輯:施小雅

版權申明

相關焦點

  • 劉敏: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分析
    成人病毒性肺炎可表現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範圍為從輕微疾病,到需要住院和機械通氣的嚴重疾病。 病毒性肺炎
  • 細菌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鑑別,詳細影像舉例!│以影識病
    肺炎的病原體非常廣泛,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原蟲等。細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臨床特徵及影像學特徵均有不同,本文概括介紹細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臨床特徵、診斷和管理。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及影像學研究進展
    根據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專家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放射學診斷推薦意見、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傳染病學組撰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診斷指南(2020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輔助診斷指南》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課題組撰寫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及國內外研究報導
  • 非典型細菌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學(多圖)
    軍團菌、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影像學特徵如下:
  • 26張圖,細菌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詳細影像匯總!│以影識病
    圖1.3 細菌性肺炎。早期右肺中葉肺炎的影像學表現.根據病毒的致病性及患者的年齡和合併症,病毒性肺炎可以是輕度、自限性疾病到危及生命的疾病。 (1)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是引起肺炎的最常見病毒。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表現為三至五天以上的持續不適症狀(咳嗽、喉嚨痛、頭痛、肌痛)。隨著時間推移,症狀可能加劇,並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和體徵,例如呼吸困難和紫紺。
  • 圖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截至 2 月 1 日 11 時,國內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11821 例,其中死亡 259 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臨床與影像學表現雖具有一定特徵,但尚無大樣本或階段性總結。
  •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影像學肺炎判別算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近日,由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計算機學院教師、大數據智能實驗室負責人鄒倩穎等3人申請的專利《用於影像學肺炎判別的仿生模式識別改進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據悉,該校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用於影像學肺炎判別的仿生模式識別改進方法》,公開了一種結合卷積神經網絡和仿生模式識別的改進判別算法,算法以仿生模式識別為基礎,首先構建一個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特徵提取網絡,將圖像特徵提取之後,利用仿生模式識別構建並訓練一個分類網絡用於圖像的分類。
  • 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什麼作用?上海「指導意見」說清了!
    「CT可以幫助醫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有肺炎,其範圍和程度如何、處於哪個期等等。」王培軍說,新冠肺炎需要與其他病毒性肺炎、非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鑑別。新冠肺炎屬於病毒性肺炎,而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存在一定的重疊。如斑片狀浸潤影、葉或段實變影、磨玻璃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有胸腔積液。因此,同時掌握流行病學特點(如流行季節和疫區旅行史等)和臨床特徵是鑑別診斷的重要依據。
  • 周敏:流感、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阻擊新冠 權威在線(8)
    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首先我們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徵,這非常重要,因為在醫院裡不僅是呼吸科,其他科室也會碰到相關的病例,這就需要大家了解新冠肺炎,這樣才能減少漏診的情況。其次,我會介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徵。
  • 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
    文章題目: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療?你好,我是薄世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ICU醫生。今天,我和你說說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ICU醫生是怎麼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應該怎樣更好的保護自己。 從SARS到新型肺炎,病毒性肺炎從未走遠 1997年,我有兩個最要好的同學,一起分到了北京,在同一所大醫院當醫生。他們是戀人,後來結婚了。聚會的時候,同學們就擠在他們那個狹窄的房子裡,看他們的照片,有的是一起在森林裡嬉戲,有的是一起坐在綠地上學習,有的是一起參加醫院的活動。
  • 一線醫生疾呼:儘快用CT代替核酸檢測作為確診標準
    2月3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又新增了3235例確診病例和5072例疑似病例。累積報告的確診病例已達20438例,疑似病例23214例。增多的病例不斷在發出提示,我們的防控策略是否要進行改變?對此,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教授疾呼:別再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2019nCoV肺炎(診斷)的主要依據。強烈建議政府徵用酒店、賓館或學生宿舍收納近10萬之多的疑似及大部分醫學觀察者,強制隔離治療。如採取居家留觀方式,必然造成疫情進一步蔓延。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出爐
    影像學表現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除影像學表現外,患者還可出現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D二聚體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 【放射之光】王梅雲教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與鑑別診斷
    健康大河南訊:歡迎由恆瑞醫藥影像事業部與河南廣播電視臺健康大河南聯合推出的【放射之光】欄目,本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博導、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河南省醫學影像中心主任、河南省神經疾病影像診斷與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梅雲,為我們分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與鑑別診斷
  • 病毒性肺炎能治癒嗎,治癒後怎麼康復?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肺部炎症,根據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感染者的基礎免疫功能狀態不同,會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症狀。 臨床上,導致病毒性肺炎最常見的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他包括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
  • 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
    SIFIC團隊特此專欄報導,今天為大家帶來《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看中山醫院感染團隊為我們解讀胸部CT影像學表現,希望您能從中獲益。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灶,可在胸部CT表現出一定的特徵。因此,根據病灶形態、大小、數量、變化速度,臨床可評估和甄別引起肺部感染可能的病原體。本文就肺部感染相關胸部CT常見和重要的影像學特徵進行述評,旨在提升臨床醫生對評估肺部感染病原體、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改善肺部感染預後的能力。
  • 一位重症醫學科主任:為什麼病毒性肺炎這麼難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信出版集團」(ID:citicpub),原文首發於2020年2月1日,標題為《ICU醫生薄世寧:為什麼病毒性肺炎這麼難治?》,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今天,我和你說說病毒性肺炎為什麼這麼難治,ICU醫生是怎麼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應該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
  • 三問武漢病毒性肺炎
    另一張網傳的聊天截圖則顯示,「武漢二醫院後湖院區確診一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SARS已基本確定」。新京報記者致電截圖中的武漢市中心醫院(原二院)後湖院區醫務處,工作人員稱,網傳出現SARS一事系謠言,目前並無疑似或確診的患者。
  • 武漢同濟醫院公布新型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影像學表現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除影像學表現外,患者還可出現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D二聚體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 CT檢查對肺炎診斷是有益的嗎?
    應在「肺炎5跡象」的前提下理解其他發現。 實際上,目前國際上的兒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的診療指南都不提倡用X光片來協助診斷「輕症的兒童肺炎」。 對於需要住院的中-重症兒童肺炎,肺部超聲展現出良好的前景。儘管不少地方因為醫生缺乏肺部超聲技能,而不得不繼續用X光協助診療兒童「重症」肺炎。
  • 武漢同濟醫院制定新型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影像學表現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除影像學表現外,患者還可出現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D二聚體升高,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