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對肺炎診斷是有益的嗎?

2020-12-07 騰訊網

在前發表的《我們如何診斷肺炎?》指出:我們根據臨床症狀,體徵來懷疑肺炎。那麼當懷疑肺炎後,我們需要做放射學檢查來明確診斷嗎?比如,做X光胸片,甚或CT?

X光能穿透可見光不能穿透的物質。但對不同密度、厚度的物質,X光穿透效應是不同的。穿透過去後,X光帶來的螢光效應、感光效應則可以顯像。

而因為密度、厚度差異,穿透後的X光帶來「差異性」的螢光、感光效應,則就是X光成像的原理。

簡單概括就是X光利用「密度、厚度差異」而帶來「差異性成像」

CT的基礎原理跟X光一樣,只是它是斷層成像,利用電腦數位化成像。因此,CT檢查時人體通常要遭遇更高的放射線。

在《吉喆死於肺癌,所以年輕或不吸菸者需要篩查肺癌?》就指出,我們必須警惕放射檢查的遠期副反應-----尤其是CT檢查。

只有當選擇放射檢查帶來的益處足夠大,那放射檢查的副反應才能被接受。否則,我們不應該做得不償失的事情。

放射檢查要做仔細的利弊權衡

一,兒童通常不需要放射學檢查:

應跟根據兒童的如下跡象來懷疑是否存在肺炎:

呼吸頻率、

用力呼吸與否、

體溫、

狀態(餵養困難度、躁動、易激怒、皮膚彈性與顏色)

症狀持續時間

通常來說,在反映肺炎時:咳嗽咳痰既容易漏診兒童肺炎,也容易誤診兒童肺炎。因此不建議過分關注「咳嗽咳痰」。

如懷疑肺炎,且排除了其他可能後,通常不需要X光檢查就足以明確診斷,並採取治療。這是因為兒童胸壁薄,醫生的聽診、查體相對敏感和可靠。比如:

溼羅音

呼吸音減弱

觸覺震顫

這些可以提示進一步提示肺炎的可能性。不過,這些體徵改變在不同醫生檢查時的一致性較差。單獨看這3體徵的可靠性不夠。應在「肺炎5跡象」的前提下理解其他發現。

實際上,目前國際上的兒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的診療指南都不提倡用X光片來協助診斷「輕症的兒童肺炎」。

對於需要住院的中-重症兒童肺炎,肺部超聲展現出良好的前景。儘管不少地方因為醫生缺乏肺部超聲技能,而不得不繼續用X光協助診療兒童「重症」肺炎。但X光檢查對兒童肺炎意義越來越小是歷史性趨勢。

畢竟的關鍵點是:兒童X光片檢查帶來的遠期副反應偏大。CT就更不用說了。

超聲在逐漸替代X光,CT檢查

二,成人通常會用到X光胸片:

跟兒童不同,咳嗽咳痰可能是成人肺炎的重要提示。通常來說,我們會選擇如下跡象來提示肺炎(理據參考《我們如何診斷肺炎?》)

呼吸頻率、

用力呼吸與否、

體溫、

狀態(神志、食慾、顯著疲倦乏力與否)

症狀持續時間

成人胸壁厚,醫生的聽診不夠敏感,可靠。肺部超聲的敏感性也會受影響,所以X光胸片檢查有較大的幫助。

因此,對疑似成人肺炎,我們通常會做X光片檢查來明確診斷-----除非臨床醫生很肯定排除其他可能性,高度提示肺炎。這點被各國的成人肺炎指南支持。

其實關鍵點還是:成人的X光檢查的遠期副反應相對較小。

診斷成人肺炎時,X光胸片檢查的幫助較大

三,那麼CT檢查呢?

相對X光胸片,CT可以更早發現肺部的異常密度差異,可以更敏感的發現更多的細節。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診斷胸部疾病:

提示少見病原體感染,

提示少見肺部結構異常,

提示非感染性肺部疾病……

然而,對於一般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它帶來的更多信息是否能改變臨床結局呢?這不是說一句「信息更豐富、更準確,所以必然可以更好的改變臨床結局」就可以結束爭論的。

筆者不否認,對於一些診療效果不滿意者,CT可能給更多幫助。

但對於一般病人都第一步即上CT檢查,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除非,有對照研究證實,第一步即上CT比單純的X光胸片檢查能改變臨床結局。否則我對一開始即上胸部CT檢查持否定態度。

我傾向於,對於初始治療不滿意者考慮胸部CT協助診斷。

另外,X光片可以床旁做。CT檢查的交叉感染風險偏大也不得不警惕。

都來做CT,病人間相互傳播疾病的風險呢?

四,當病情好轉,更不需要X光,甚至CT複查了

當一個肺部感染病人的症狀顯著好轉,活動後肺功能大體恢復。這時做影像學檢查,豈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2019年美國胸科醫師協會跟感染病學會聯合頒布的《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的最後一問就是:

當社區獲得性肺炎病人臨床好轉,是否需要後續胸部影像學檢查?(原文:In Adults with CAP Who Are Improving, Should Follow-up Chest Imaging Be Obtained?)

其回答是:不主張日常複查。(原文是wesuggest notroutinely obtaining follow-up chest imaging)

肺部感染後,肺部病灶是否消散,這取決於病原體,也取決於個體的肺部組織特徵。我們並不需要多此一舉的看看胸部改變結果。

畢竟:放射學檢查是要增加遠期副反應的。

當然,對於需要排除肺癌等狀況的病人來說,CT檢查是必要的。

說到底,醫生診療疾病時,依靠的是病史、體徵等病人狀況,而檢查、檢驗只能是輔助,而不是決定性的。

我不只懂風溼病喲!

補充閱讀:

1,《查癌症是需要可靠檢驗,還是需要靠譜醫生?》

2,《類風溼因子等檢驗能預測出類風溼關節炎嗎?》

3, 《當醫生依靠檢驗、檢查來診斷疾病,那他的價值在哪裡?》

4, 《你需要知道的冠狀病毒知識!》

相關焦點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檢查身體的時候就有要檢查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
  • 增強CT檢查胸部能看到肋骨腫瘤嗎?顯示效果好嗎?
    增強ct檢查胸部可以看到肋骨腫瘤嗎?增強CT檢查胸部可以看到肋骨腫瘤。骨腫瘤是指發生在人體骨骼或其附屬組織的腫瘤,一般臨床上分為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兩種。骨腫瘤檢查手段:1、放射學檢查對明確骨腫瘤性質、種類、範圍及決定治療方針都能提供有價值的資料,是骨腫瘤重要的檢查方法。良性骨腫瘤形態規則,與周圍正常骨組織界限清楚,以硬化邊為界,骨皮質因膨脹而變薄,但仍保持完整,無骨膜反應。
  • 間質性肺炎和肺纖維化,這是同一種疾病嗎?一起來看看
    對於間質性肺炎和肺纖維化這兩個名詞,有的醫生甚至會把他搞混,更別說是普通民眾了。弄清楚這兩個疾病是否是一回事,對於日常的診斷和治療也非常的有幫助。到底間質性肺炎和肺纖維化是一回事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間質性肺炎和肺纖維化是一回事嗎?
  • CT能檢查什麼病?
    ,我們就從上到下,來細數一下CT能檢查出來那些疾病? 1.頭部 頭皮下血腫、頭部骨折、硬膜下血腫、顱內佔位、腦梗塞、腦出血、鼻骨疾病、鼻竇疾病等等,CT檢查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頭部可以想像到的疾病。 2.頸部 甲狀腺疾病,頸部腫物,頸椎問題等等等,頸部疾病也是CT檢查的常見部位。
  •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白癜風是皮膚病的一種,白癜風在早期的時候肉眼有時候難分辨出區別,很多患者就是因為誤判漏判導致病情加重,對於這種沒有把握的疾病症狀,患者還是應該到專業的白癜風醫院進行檢查。檢測過病情之後,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對於白斑白點,只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才能做到更的檢查。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但體檢項目很多,且有的項目帶有一定的副作用,讓人陷入了深思——我要體檢嗎?關於副作用的項目,今天就來說一說——CT。)疾病的診斷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以下是一些CT檢查的劑量。頭顱10mSv,胸部15mSv,腹部平掃11mSv,腹部增強 22~33mSv,盆腔平掃11mSv,盆腔增強22~33 mSv。做一次ct致癌概率大嗎?雖然說做ct會加大癌症的風險,但久久一次的ct並不會對健康有太大的影響,一般也不會因為做了一次CT就患癌症,大家不用太擔心。
  • 做一次CT,對一般人的傷害有多大?終於有人肯說實話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知道ct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也因此有很多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直接拒絕,生怕她對身體有什麼傷害。但其實,如果需要做ct檢查,就要進行,而且ct檢查雖然有危害,但是有些卻不是傷害特別明顯的。
  • 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什麼作用?上海「指導意見」說清了!
    人民網上海3月10日電(董志雯)近日,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主任委員、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副院長王培軍牽頭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檢查診斷與感染控制指導意見》正式出爐,該「指導意見」歷時數周完成,代表了上海和全國放射學領域的專家共識。王培軍對其進行了解讀。
  • 腦出血檢查CT好還是磁共振好?為什麼呢?
    腦部出血一般來講還是完善頭部ct檢查相關比較好,因為,頭部ct檢測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出腦部出血的病情變化,如果當地醫院的設備比較良好的話,一分鐘就可以出結果。四五分鐘之後就可以拿到檢測報告,這個是非常快的。而且頭部ct檢測腦出血是高亮密度,對於患者而言,有一個非常好的分辨效果,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可以有一個非常好的診斷作用。
  • 做肺部ct可以查出什麼病?提醒:檢查前注意這5項
    隨著近些年環境的變化、菸民增多、大氣汙染、霧霾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患肺部疾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臨床上最常用到的肺部檢查就是ct。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最常見的一種是ct,它也是臨床普及度較高、且相對簡單的影響血檢查方式,其檢查價格相對合理,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 什麼是PET-CT檢查?在診斷腫瘤時,會被誤診嗎?
    說起CT檢查,可能大多數人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一種能檢查身體內器官的一項有輻射檢查,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PET-CT檢查逐漸被廣泛使用,這項檢查在檢查的時候具有很高的解析度,能更清晰的檢查疾病,而有些人對它存在疑惑,疑惑這項檢查是否會出現誤診?什麼是 PET-CT檢查?
  •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皮膚ct檢查白癜風準不準確呢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皮膚ct檢查白癜風準不準確呢 時間:2020-12-03 16:33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 談到白癜風,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皮膚病。白癜風的類型不同,症狀也不同,多數人只知道一種,不知道另一種。
  • 【放射之光】王梅雲教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與鑑別診斷
    健康大河南訊:歡迎由恆瑞醫藥影像事業部與河南廣播電視臺健康大河南聯合推出的【放射之光】欄目,本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博導、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河南省醫學影像中心主任、河南省神經疾病影像診斷與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梅雲,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現代醫學診斷疾病,並不是根據患者所說的症狀、體表表現確診,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科學檢查,然後結合檢查報告做出相關判斷。但是,有不少人在聽到x光檢查、ct檢查時,都會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家受到了「輻射致癌」的影響!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去醫院看病,醫生了解完你的情況就會開出相應的檢查單,做完檢查才會進行診斷最後下結論開藥。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你了解嗎?
    放射科是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之一。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
  • petct能檢查哪些癌症 這4種人群要做PET-CT檢查
    能發現早期癌症的PET/CT是目前診斷癌症的一個有效的方式,那麼PET/CT到底能檢查出哪些疾病。哪些人要做這種檢查呢?做這種petct檢查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pet-ct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與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petc具有靈敏度高、解析度好、圖像清晰等特點。
  • 極易漏診的間質性肺炎,從CT上怎麼看?
    我說:你四不四傻啊,外送其他單位檢查啊。對方答覆:子曾經曰過,讓患者自費做檢查,你怕是皮癢了!不是每個患者的病情都允許行肺活檢的,不是每個患者都有經濟條件按照醫學原則做各種檢查的!更命苦的是,單純依靠病理,也很難確診間質性肺炎的具體類型!
  • 阿里雲:CT識別、AI診斷、病例分析,一個都不能少
    阿里雲、達摩院聯合衛寧醫療,共同研發新冠肺炎AI輔診平臺,基於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中的診斷標準,藉助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量化分析、數據建模等技術,為臨床醫生和醫技醫生提供CT影像智能識別、AI輔助疑似病例診斷、智能病歷質檢三大能力。2月16日,鄭州版「小湯山」醫院——鄭州歧伯山醫院正式啟動運營,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對照《輻射劑量表》,心裡有數了
    其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對頭顱、肺部、四肢等多個部位都可以很好的做出診斷。 但是它也有令人抗拒的缺點,那就是輻射。因為這種X線在穿透人體時,有的會直接穿透受檢者身體,有的卻會被受檢者身體組織吸收並積存與體內,如果短時間內多次進行該檢查,就可能導致大量的X線積聚在體內,給人體帶來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