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應該考察判斷:是否存在普遍適用的標準?

2020-12-06 哲學探索

這裡的判斷通常指的是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兩觀」實際上又以世界觀為基礎。討論標題所述的問題的時候,先將個人孤立起來,一個擁有固定的或者說成熟的價值觀的人會如何做出判斷?

我們就這樣說,自身的觀念是一個熔爐,觀念中蘊含著這個人真實的過去,蘊含著他人生中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判斷以及這判斷所帶來的後果,這情感上的震蕩影響著他對自己決策的認知是偏消極的或是積極的,他會再同樣的或類似的事情上做出什麼樣的判斷和選擇——而這就是他的經驗。

一個人的經驗的真實性往往決定於這個人真實生存的狀況,假如他是一個待研究的機器的話,你會發現,他的每一步行為幾乎都有過往的「邏輯」所決定著,那不是什麼宿命,只是生存經驗所給自己的選擇。她的學識融化與她的判斷中,她的經驗使她知道如果輕易的選擇一個男人,必然會受傷,她幾乎清楚的知道、或者保守的知道這麼做至少是安全的。

關於普遍性的判斷,或者是否存在普遍適用的標準,常人並不思考這個問題。說實在話,人們並不依靠哲學而生活,毋寧說,她們自己就是一個會從經驗中反思和學習的人,而只有哲學家會關注普遍性、至善和道德的話題。如果說人與人之間沒什麼差別的話,他們的確都是依著同樣的邏輯的範疇來判斷事物,這倒不是什麼基因決定的,是人類文明中的知識的產物。大家一定聽說過範疇表這類的東西,不僅亞里斯多德有(大概11個左右?) ,康德也有。且康德的範疇表,應當是最難反駁的思維範疇的答案。

康德知性機能(圖片來自網絡)

人與人之間的共性之一,就是他們的邏輯機能的相同,就像是一張思維的網,範疇可以被安裝在任何一個鈕結上,但是一定是這些鈕結,它們是不變的,儘管可能在不同的思維對象之時,用到的功能不同。 因此說到判斷的標準,當人們在用著同樣的知性機能來思維時,什麼是他們會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

如果你將人的觀念不斷的分析,到最後會剩下什麼? 觀念中經驗的部分會消失,僅留下先驗的部分,這是人的先天的機能。人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會消失,進而到達觀念的無的位置。

如果說判斷基於普遍性的標準而做出的,那麼毋庸置疑,人性中經驗性的部分應當是得到懷疑的,經驗的部分僅就普遍性所不能達到的位置,然而還是基於普遍的原則所做出的選擇(這裡類似於道德的絕對律令)。人類的知識理論多是基於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學原則而做出的,至少目前就自然科學是這樣,社會科學尚待發展。

哲學中的知識論或者說認識論,從康德開始走的道路是絕對嚴謹的先驗唯心論的路,在普遍性的層面上毋庸置疑。

言盡於此,讀者諸君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歡迎收藏和分享,並在文後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康德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嗎?

康德:真實和夢幻的區別在於正確連接見到的現象

相關焦點

  • 判斷未知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標準,為什麼一定是水?
    筆者:三體-小遙每當仰望星空,人們總會有很多奇思妙想,作為宇宙中無比渺小的存在,在人類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智慧生命體,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目前水仍然是判斷其他星球是否孕育生命的重要標準,只有初步確定以後,我們才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從而得到準確的答案。實際上,人們很難理解這種操作,因為以水為標準來判斷生命是否存在,大大限制了人們探索的範圍。
  • 我們是否應該確信神的存在?
    我們很自然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或忙忙碌碌,或愜意悠閒。好壞也都是與自己的昨天比,與自己的周圍的人比。您有沒有想過,茫茫宇宙中,應該說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了,射電望遠鏡已經觀察到非常遙遠的星系了,可是至今沒有發現類似地球環境的星球,也沒有查到生命跡象。應該說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非常特殊的了。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存環境是非常苛刻的。
  • 方舟子:對中醫態度可判斷中國人是否有科學素養
    然後,突然有人翻出了五年前一個電視選秀節目的視頻,一個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在介紹他自稱能得幾個諾貝爾獎的成果時,遭到評委的否定,但因為他蹦出的一串術語裡頭有一個「引力波」,很多人認為既然引力波的存在現在被證實了,評委就該給這個「諾貝爾哥」道歉。從網上輿論看,絕大部分人都支持「諾貝爾哥」。於是就讓人感慨中國公眾基本科學素養之低了。
  • 溫度偏高,小學教室是否應該裝設冷氣
    但是這件事情是否要直接連結到「小學教室必須全面裝設冷氣」一事?我認為這中間還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能源政策或是教育政策不是我這邊應該著墨太多的問題。但是一件對於全民健康有幫助的做法,如果還可以支持到能源與教育的好處,豈不更美?冷氣不能局部分割,就像在炸雞上灑檸檬汁,部分不吹的學生、吹不起的學生,沒有堅持不吹的權利。
  • 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人是否應該為過錯承擔責任?
    這讓很多哲學家感到不安,意味似乎這個嚴格決定論的世界中已經沒有了自由意志存在的餘地。很快的,量子力學建立起來了以後,人們認為一切都不是想像的那樣了,因為在微觀層面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完全確定性的,這就使得自由意志成功脫離了決定論的扼殺。但是,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同樣不能證明自由意志的存在!
  • 判斷是否肥胖的標準,是體脂率而非體重,合理健康減肥才有益健康
    體重到底是不是評判一個人健不健康,漂不漂亮的標準呢?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現在顯然已經過了追求以「體重不過百」為美的時代了。特別是近幾年,人們的審美逐漸改變,多肉女孩反而更加受歡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體重是判斷肥胖的金標準嗎?
  • 判斷外星人是否存在的幾種理論猜測
    相信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外星人,在很多的科幻大片中看到各種的外星人,雖然這些都是被人類所科幻出來的並不真實,可是宇宙中是否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十分有爭議的問題,很多科學家認為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星系和星球,在這些星球上很有可能會存在著外星人,而且說不定還有比人類更高級的智慧生命存在呢
  • 是否存在脫離基因控制的自由意志?
    提問者想到:『捨不得』的情緒也是基因為了保證物種存在的本能,人是被基因控制的,那麼是否存在擯棄基因控制的自由意志?我認為,自由意志的考察,首先要確定層級。這個原則,是我思考很多次之後確立的。我記得知乎有句名言,叫做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 新能源汽車普遍使用三元鋰電池是否安全?
    新能源汽車普遍使用三元鋰電池是否安全?提到純電動汽車,很多人擔心電池壽命和電池安全,新能源汽車成為了各大鋰電池廠商的新寵,市場熱度持續升溫。現在普遍被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所採用的電池,就是三元鋰離子電池。那麼三元鋰離子電池到底安不安全呢?本文存能電氣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
  • 我們是否應該「暫時遺忘袁隆平」
    流傳在微信上的文章     網文「暫時遺忘袁隆平」引發熱議 《科技日報》撰文回應多個具體技術問題  我們是否應該這篇名為《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以下簡稱《遺忘》)的文章,呼籲民眾多關注水稻育種領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於文章引用了大量國內大規模種植的水稻品種、雜交水稻的發現過程等資料,也被一些人認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分誇大,掩蓋了其他科學家的光芒。  隨著這個話題社會關注度的提高,《科技日報》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我們應該遺忘袁隆平嗎?》
  • 成人如何自己判斷是否患了多動症?
    通過對兒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的縱向研究比較,得出ADHD的症狀存在極大的差異。大多數成人ADHD患者的症狀跟注意力不集中有關,而不是多動和衝動明顯,還會伴隨情緒障礙、社交困難、低自尊、自信心不足、低工作效能等相關問題。
  • R筆記:多重線性回歸(二)_適用條件考察
    線性回歸基本適用條件:獨立、線性、正態和方差齊同,本次筆記在上次筆記建立多重回歸模型lmfit後考察這幾個適用條件。線性回歸適用條件和模型的診斷多涉及殘差分析。殘差對擬合值散點圖:可用於判斷殘差中是否還存在非線性趨勢成分,紅色的是lowess(局部加權回歸散點修勻法)曲線;There could be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dictor variables and an outcome variable and the pattern could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需要更為具體的標準
    如果從刑法上的因果關係理論來看,最後一根稻草對於駱駝的死亡具有最直接的、客觀的作用力,但或許我們並不應該把所有的罪責都強加到這最後一根稻草上——而這,就是從「歸因」(事實判斷)到「歸責」(規範判斷)的思考路徑。
  • 檢測硬碟是否損壞的方法來了,這裡有四種判斷方法!
    硬碟損壞是電腦的硬體故障中最常見的,如果硬碟損壞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困擾,尤其對於電腦裡裝有重要數據的朋友來說,輕則會影響我們的使用,重則造成其它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在我們單獨購買硬碟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如何判斷硬碟的好壞,那麼我們也很容易上當受騙,所以我們有必要知道硬碟損壞的徵兆以及檢測方法,做到防患於未然!
  • 美國電視劇作品實質性相似判斷標準
    阮開欣 編者按 在版權糾紛中,國內外普遍公認的版權侵權判定方法為「接觸+實質性相似」。 理解實質性相似需要回到其在版權侵權判斷中的具體定位。筆者認為,首先,構成版權侵權需要存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其次,需要存在他人未經許可對該作品實施受版權約束的行為。為證明後者,即他人的侵權行為,美國判例法發展出實際複製和實質性盜用兩步測試法。
  • 記憶是否可以在我們大腦中永久存在?
    近代醫學的普遍結論是,記憶存在於人的大腦皮層中,基於人的腦容量來講,儲存一個人一生的記憶其實並沒有任何難度。那麼記憶是否永久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呢?記憶是永久的,但是不一定能調取出來如果將人的大腦比喻為一臺電腦,如果這臺電腦存儲了海量的信息,如果沒有有效的調用手段,那麼我們是無法查看我們想要的信息的,這就像人體讀取記憶一樣,如果你不能調取出來,那麼縱然它一直存在於你的大腦中,你其實也是不知道的!
  • 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胖?花5秒鐘算一下,看看你是否要減肥
    很多肥胖的人,都拿體重的浮動作為減脂效果的考量標準。可殊不知,是否胖了不應該只是看秤上的數據,而需用專業的數據計算或醫學儀器來檢測身體脂肪含量是否超標。BMI可以評估自己的肥胖水平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的標準是身體質量指數,也就是BMI。成人BMI正常的指數應該是18.5~23.9,24~27.9屬於超重,28及以上都屬於肥胖。那麼,BMI是如何計算的呢?
  • 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遙詞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我們是否應該相信自由意志?自「意識」這一課題進入人類視野,各式各樣的理論都曾企圖求證「自由意志」這一無處不在卻又不可捉摸的命題。例如:在一件槍殺案中,應該被判刑的是槍殺犯還是槍?經驗和良知告訴我們,槍是無辜的,因為決定開槍的是那個人。可若是一切運動都是機械的,每一個運動都有因有果,那麼那一刻扣下扳機的槍殺犯也是無辜的——在這個機械統治一切的世界裡,他只是承擔著上一刻的「因」,開槍是他無法選擇的「果」。
  • 地心人是否真實存在? 地下世界是什麼樣的?
    威爾金斯認定在地球內部存在地下王國,即使這只是一種假說,但是他的觀點依賴於世界各國的考察結果,有根有據,非常有誘惑力。如果真的存在地下王國,那麼地心人又是否存在呢?人類是否會因為地心人的存在而進入到另外一個新世界呢?
  • 如何判斷牙齒是否健康?5個標準已公布,快看看你達標了沒
    但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判斷牙齒健康,其實牙齒健康標準主要有這幾個,了解清楚,一一對應,就可以知道自己牙齒是否健康。牙齒健康的標準有哪幾個?1、整齊潔白一般判斷牙齒好與壞的第一步是通過外表觀看,牙齒整齊潔白說明牙齒在生長的過程中沒有出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