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的文章,因為最近的新聞,讓我又想和大家聊一聊。
關於「天氣熱」這件事。
最近這幾年,光是看數字來說,臺北的溫度的確是漸漸偏高。但是這件事情是否要直接連結到「小學教室必須全面裝設冷氣」一事?我認為這中間還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
能源政策或是教育政策不是我這邊應該著墨太多的問題。但是一件對於全民健康有幫助的做法,如果還可以支持到能源與教育的好處,豈不更美?
冷氣不能局部分割,就像在炸雞上灑檸檬汁,部分不吹的學生、吹不起的學生,沒有堅持不吹的權利。
吹冷氣會阻礙身體自然散熱的機能,特別是在學生戶外活動流大汗之後,馬上進冷氣教室上課,絕對是不健康的,不管是在哪一派的醫學上我想也都可以證明,害處必定是遠大於學生「萬一不小心太熱、流太多汗」的後果。
更何況就算學生一旦中暑,當下也不能把病人往冷氣房裡送;冷氣吹多了,頻繁進出室內外,毛孔散熱能力低下的狀態,反而還增加中暑的風險。學校裡面大開教育倒車,這像什麼話?
如果大家想要看到更多有關「學校用電」等的議題,我想請大家自己網絡搜索「古巴 學校 能源」,方法不但有,而且人家做得很好,可以借鑑。我在家裡動鍵盤網絡國外考察就可以得知的事,不相信年年花費人民血汗錢耗費巨資出國考察的大官們不會曉得。
冷氣本來就是非必須品,不吹冷氣也可以活得很好,我們已經有不少朋友實證過了,底下我們開放大家來籤到喊右,這是事實。
過度炎熱的天氣我也不贊成突然長時間在戶外活動,這需要漸進的過程,因為大汗畢竟是會亡陽,燥、暑都會傷肺,必須留意。
但是如果不在春夏養陽,趁機會讓身體能夠把陽氣升提上來,秋冬又怎麼能養陰?
我們要關心的是:下一代對於冷氣的依存度這麼高,是否代表下一代的普遍健康水準已經太過偏低?如果我們教育下一代的態度是「一流汗馬上來吹冷氣」,不要等北極熊無家可靠,人類可能搶先一步早早病死光了。
從政者要談這個話題,但可惜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醫盲」,沒有真正專業的知識背景來下判斷。這些醫盲們一時興起吵一吵後,突然就決定我們下一代的健康要怎麼辦,這實在太嚇人。
冷氣不但不要裝,我認為還應該要逐年減少,淘汰不修,避免常開。這筆預算拿來買米煮粥大家喝,或是淘汰過老的校舍改蓋綠建築、發展替代技術,好處都必定遠大於多裝幾臺冷氣。
如果孩子不吹冷氣就活不下去,建議趕快就醫治療,這是身體有狀況了。如果你看的醫生不覺得這樣有問題,或者是治不好,趕緊換一家。有病不要拖,它不會自己好起來,更不應該鋪天蓋地地裝冷氣,放任身體一天天糟糕下去。
編輯:張凱焱
校對:劉牧雪
圖:紫林齋主
(部分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