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請太陽普照咱的教室(圖)

2020-12-05 網易新聞

  「小眼鏡」越來越多讓人感到憂心。怎麼才能解決問題?科學用眼、加強體育鍛鍊……專家們給出過各種各樣的答案。東四九條小學六年級的柳天駿試圖通過思考,來解決「孩子們自己的問題」。

  經過調查,他發現他們每天置身其中的教室其實存在光線分布不均的問題,這會影響同學們的視力。為此,他設計了「太陽光導入」照明系統,希望以更環保、更健康的方式,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營造舒適的光線環境。

  緣起

  五年級的下學期,柳天駿發現班裡又有三名同學戴上了「小眼鏡」,他計算了一下,班裡戴眼鏡的同學佔全班同學人數的38%。一天的課上下來,柳天駿也時常感覺眼睛很不舒服,「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內度過,那麼教室的亮度是否會對我們眼睛造成傷害呢?」柳天駿開始注意觀察起了每天上課的教室。

  柳天駿所在六年級2班的教室在三層教學樓的頂層陽面,而整棟教學樓坐落在胡同裡,陽面教室都被大樹擋著。由於亮度不夠,每天從早到晚,無論陰晴,教室裡的燈都是開著的。而位於陰面的六年級1班教室雖無遮擋,燈也是亮著的。「他們班這學期也多了幾名戴眼鏡的同學。不管陰面教室還是陽面教室,『小眼鏡』都在增加!」

  後來發生了一件小事,讓柳天駿下決心搞清楚教室的光線分布情況。柳天駿的座位在陽面教室最後靠窗的位置,正好沒有被大樹的枝葉擋住。一天上午,刺眼的陽光射進教室,柳天駿挨著的窗簾恰好壞了,陽光照在書本上特別刺眼。於是他請求坐在門口的同學把照明用的燈關上,但門口的同學卻說,他們那裡很黑不能關燈,由此幾個小夥伴起了爭議。開關之間柳天駿才發現,門口的位置關了燈真的很黑。「不論開燈還是關燈,班裡總有一部分同學對光線感到不滿意。所以,我決定調查清楚我們班的照度情況,解決這個小難題。」

  準備

  測量發現

  光線強弱相差50倍

  為了驗證自己的體驗是否跟大家一致,柳天駿針對室內光線和眼部感受等問題面向六年級的所有同學設計、發放了126份調查問卷,問卷需要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回答,可以全面反映大家對教室內光線的感受。調查顯示,六年級的同學中有43%戴眼鏡,53%的同學時常感到眼睛疲勞或不適,73%的同學認為教室內的光線不均勻,84%的同學每天在教室停留8小時或以上。「問卷調查的結論說明,大家普遍認為教室內的光線不太理想,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案進行調整、改造。」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柳天駿買來了兩個測光儀,在分處陰、陽兩面的六年級1班、2班各選了5個測試點,每到下課同學們都在玩耍的時候,他都在忙著測光線的情況。「為了測算出不同時間段的照度,每天要分上午、中午、下午3次進行測光。同時,我還專門拿出幾天,來測試不同特殊天氣的光線情況,如陰天、下雨天。」

  經過反覆測算,柳天駿最終得出了結論:陽面教室外大樹的枝葉嚴重影響室內的照度;兩個教室在開燈的情況下,照度值超標嚴重;陽面教室不同位置的照度不均衡現象更為突出;陽面教室左後靠窗戶的位置照度超標嚴重;陽面教室窗簾遮擋陽光效果不足;開關燈電路存在問題。「按照國家標準,當光線強度在300lx時,眼部感受最舒適。但在靠窗左後方的位置,光線最強可達2000lx;而在陽面大樹後遮擋處的位置則低至40lx,兩者相差50倍。可見,教室裡光線分布不均勻的情況非常嚴重,需要想辦法解決了。」

  方案

  光纖與導光板

  配合使用

  得出了結論,柳天駿就開始思考解決的方案了。起初,柳天駿試圖通過調整、改變教室內照明燈的排布來解決問題,「教室內,開關燈的電路存在問題。教室的照明燈分別位於教室的前排、中排、後排,也就是說,通過開關只能『打包』同時控制前排三個、中間三個和後面三個燈。不可能根據亮度的分布,開啟『豎排』模式,變成控制靠窗位置的左排、中間以及靠牆位置的右排的形式。這樣就使照度很高的靠窗一側的位置,無法單獨關掉自己一側的燈,不能起到調節亮度的作用。」因此,柳天駿建議將教室的電路開關方式改成左、中、右的「隊形」。

  除了改變電路的分布,能否設計出更加環保、健康的照明系統呢?善於思考的柳天駿想到了將太陽光引入照明系統的新穎理念。通過查找、整理資料,柳天駿發現了「神奇」的光傳導工具—光纖。「查資料時我發現,上海世博會英國館使用光纖傳導太陽光,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光纖』這玩意兒。後來我了解到,北京CBD小學的演播室就使用光纖傳導太陽光進行照明,雖然只有幾個點性光源,室內的光線分布也不算特別均勻,但這個理念確實啟發了我。」

  僅有幾點光纖照明,根本無法解決室內光線分布不均的問題,而把整個天花板都鋪滿光纖光源顯然造價太高昂,不可能實現。通過幾番諮詢,柳天駿找到了一種可以均勻光線的材料—導光板。「導光板是具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通過各種疏密、大小不一的導光點,可使導光板均勻發光。」柳天駿認為可以通過光纖和導光板的配合使用,將太陽光導入教室進行照明並達到均勻光線的效果。

  效果

  各種天氣均勻照明

  那麼,這個讓柳天駿調研、製作了大半年的「太陽光導入照明」小模型是什麼模樣呢? 「首先你需要一個太陽光採集器。太陽光通過濾鏡傳導到太陽光採集器裡,濾鏡可以過濾掉80%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將更有效、安全的可見光導入日光採集器。」

  第二步是用於傳導太陽光的光纖。「光纖在導光的過程中,光與電分離,無電磁幹擾,系統發熱低於一般的照明系統,最適合在教室裡使用,這樣就不必擔心學生會遇到不慎觸電或被灼傷的危險。通過濾鏡過濾後的可見光,含部分紫外線和紅外線,可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適的照明。」

  最後就是用來均勻光線的導光板。「在教室內,將光纖與導光板連接,通過各種疏密、大小不一的導光點,將明亮的可見光有效的平面輸出,且近乎完美的均勻,徹底杜絕了普通燈箱所共有的明暗光痕。」

  此外,為了在日照不佳的陰雨天氣保證照明,這個系統還設計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系統,與之相連的是LED照明系統,「在採光不足的情況下,LED照明系統自動開啟,它可利用蓄電池中儲存的電能發光,LED光源是最接近太陽光的可見光,從而達到同等的效果。」

  有了以上幾款「裝備」,你就可以在教室內享受均勻、柔和的太陽光啦。這款新穎又實用的小設計讓柳天駿一舉獲得了「北京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全國一等獎,金鵬科技論壇北京市三等獎、東城區一等獎的榮譽。

  實驗的過程是枯燥和辛苦的,「發微信求助,只有點讚的,卻沒有人可以幫助我;記錄每一個數據,拿相機的手累到發抖;統計調查問卷,看到眼睛發花;到燈飾城找新型材料,找到腿發軟、頭髮暈;寫論文累到手抽筋……」但「小發明家」柳天駿很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戰勝困難就是『贏家。孫樂琪 J245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近作《陽光普照》在去年年末甫一亮相便被眾聲喧譁地推崇為2019年最重要的華語電影,金馬獎更是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和6項提名。全球疫情期間《陽光普照》上線Netflix,終於共享更多的影迷,值得推薦。《陽光普照》片長155分鐘,繼承了臺灣電影娓娓道來的風格,不動聲色地講述了一個承受喪子之痛的家庭從2013年到2018年的一段艱難經歷。
  • 不要被《陽光普照》的名字所騙,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情故事
    《陽光普照》是由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海報作為網友們評為2019年華語前三的電影,先來看看《陽光普照》都獲得了哪些大獎。
  • 「一個兒子」|《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是一部以家庭敘事為外殼的片子,自然離不開對對親子關係的討論。《陽光普照》圍繞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與重組,圍繞少年的成熟與和父親的和解、父親身份的責任與擔當展開。他仰視著太陽平靜地對妻子訴說這樁事,就像躲在暗處一直默默注視著兒子的生活,用無言的、拙笨質樸的愛,守護他的孩子,哪怕手段極端。這難免不讓人想起去年底攫獲院線票房金缽的《誤殺》,為了讓女兒無意間犯下的罪劣永絕後患,李維傑幫女兒和妻子掩飾犯罪現場,甚至將錯就錯殺把誤殺變為真殺。
  • 《陽光普照》並非最好天氣,我們要從積極生活,回歸「沉思生活」
    《陽光普照》以光與影為隱喻,展開了一個關於積極生活及否定性的辯證,阿豪的死敲響了當代社會過度積極所造成的神經衰弱及迷失自我的警鐘,我們若是不斷在這種過度積極、缺乏否定的社會上運作著必會面對能源耗盡(自我心理或生理上)的未來。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或許導演是背負了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失利,想藉由《陽光普照》帶出更穩重的步伐和口吻與觀眾重逢。這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體、家庭關係的赤裸隱喻。這次鍾孟宏的《陽光普照》,從悲劇日常進入,將觀眾漸漸推進冰冷絕望,比《一路順風》的暗流湧動更讓人細思極恐。
  • 你真看懂了《陽光普照》裡司馬光的隱喻?父親才是這個悲劇的源頭
    最近,由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主演的《陽光普照》在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包攬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共十項大獎。
  • 《陽光普照》——一個優秀、光芒萬丈的孩子,為何選擇自殺?
    可阿豪說:「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阿豪是家裡的老大,有個弟弟阿和。媽媽琴姐是美容師,爸爸阿文是駕校教練。這個平凡的四口之家來自於提名金馬獎十一項的《陽光普照》。
  • 要求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標準是什麼?
    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根據學生座位視角、教室採光照明狀況和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發育變化。在室內給定平面上的某一點的採光係數為該點的照度與同一時間內的室外無遮攔水平面上產生的天空漫射光(太陽光照向地球,投射到大氣層時向各方向反射的光)照度之比,以%表示。光氣候係數K應按表一採用。
  • NASA確認:太陽已經進入了全新周期,人類要被拋棄了嗎?
    但太陽對這個周期並不是嚴格遵守,最短只有9年,最長則可以長達14年,1904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蒙德根據史波勒發現的太陽黑子隨緯度變化,將太陽黑子活動的緯度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結果畫出了沿用至今的太陽活動蝴蝶圖
  • NASA確認:太陽已經進入了全新周期,人類要被拋棄了嗎?
    14年,1904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蒙德根據史波勒發現的太陽黑子隨緯度變化,將太陽黑子活動的緯度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結果畫出了沿用至今的太陽活動蝴蝶圖!太陽活動蝴蝶圖從上圖的周期來看,上一次太陽活動低谷大約是
  • 他跪在地上擦教室地板他親自疊起凌亂的抹布,榜樣的力量太偉大了
    樓道上,張XX、武XX、王XX等幾個學生趴在地上用抹布擦地;教室裡進去,地面乾乾淨淨,我都以為自己進錯了教室。下課時,張譯心對我說:「老師,當我看見咱班乾乾淨淨時,我好有成就感。」「老師,今天志願者說咱班衛生很好,還給我們加分了!」聽著她因興奮而顫動的聲音,看著她因高興而放光的眼睛,我覺得是時機來整頓我們的衛生了!
  • 告白文案|陽光普照大地,可太陽只有一個,人潮擁擠,我只喜歡你
    陽光普照大地,可太陽只有一個,人潮擁擠,我只喜歡你The sun shines on the earth, but the sun is only one, the crowd is crowded, I only like you重要的人,要時時刻刻放在心尖上
  • 博興:教室布展超大星空圖 小學生昂首學天文
    博興:教室布展超大星空圖 小學生昂首學天文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24日08:30
  • 電影《陽光普照》:每一位孩子要接受公平的對待,隱喻令人深思!
    ——《陽光普照》前些天,小姨媽看了19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陽光普照》,這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壓抑又悽厲,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故事。阿豪(許光漢飾)是家裡的大兒子,學習好,性格好,外形長得好,從小被父母尤其是父親給予了厚愛。
  • 偉大的太陽
    太陽是一顆恆星,學名黃矮星。太陽掌控太陽系,普照寰宇,滋潤萬物。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太陽主宰天,折射人間的帝王。我們這篇文章不研究天文學或神學,只以太陽的品質探討人生。一、對於萬物生靈而言,如果把地球比作母親,那太陽就是父親。太陽的能量輸出非常恆定、平穩。
  • 《陽光普照》:犯罪、自殺、甚至殺人,只換來一個人的覺醒
    《陽光普照》是金馬獎大贏家,長達2個半小時的作品,讓劉若英花一周時間才走出心痛。它講述一個平凡家庭,經歷了犯罪、死亡、甚至殺人,才換來家庭的救贖,迎來「陽光普照」。《陽光普照》不是什麼勵志片,它只是真實地描繪生活的殘酷,引起的共鳴卻是如此強烈。
  • 太陽燃燒耗盡後,本體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太陽一直都是人類十分重要的一個存在,從動植物開始,直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同樣離不開太陽的照耀。太陽燃燒耗盡後,本體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告訴你答案!現在我們都生活在陽光普照的地球上,如果沒有太陽,地球會變成怎麼樣呢?對於這樣的想法,許多人內心充滿疑惑,都想知道答案是什麼。
  • 馮一鳴曾創作畫作《周總理和咱親又親》(圖)
    《周總理和咱親又親》    「丹青苦旅——馮一鳴陳望秋回顧展」昨日在江蘇美術館一樓大廳開幕。尤其是一組12幅的《周總理和咱親又親》,勾起不少觀眾對往日的記憶和對總理的思念。  在展覽現場,著名畫家、省文化廳副廳長高雲感慨,自己也是第一次見到《周總理和咱親又親》的原作,原以為尺幅很大,沒想到是如此之小的精妙之作。他和到場的張友憲、徐建明等名家當年均是馮一鳴的學生。作為曾創立南藝壁畫專業的前輩,馮老在南京有不少高徒。
  • 教室設「能量艙」 吸收宇宙能量 網友疑涉嫌傳銷(圖)
    教室一角設置一個紫色的帳篷作為「能量艙」。還在教室內設「能量艙」,稱可吸收「宇宙能量」。該公司一謝姓負責人否認,稱該公司與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合作開展公益項目,此說法遭到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否認。北京市公安局通過微博回復網友,已關注此事。
  • 電影《暗殺教室》
    將於2015年3月21號上映的《暗殺教室》真人版電影版,今天11點,Sensations的媒體信息登載真人電影版《暗殺教室》,主題曲「殺せんせ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