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小學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鐵礦石在高爐中熔化為鐵水,從高爐中倒出的鐵水凝固成鐵板等等,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今天我們就學習固液之間的變化關係——熔化和凝固。
01學習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02重點、難點
1、學會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晶體與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本質區別,進一步總結出不同物質熔化和凝固的規律。
2、能夠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在方格紙上描繪固體熔化圖像,根據圖像敘述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特點。
03學習過程
一、熔化
1、形態變化:固態——液態。
2、吸放熱:是一個吸熱過程。
3、晶體具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二、凝固
1、形態變化:液態——固態。
2、吸放熱:是一個放熱過程。
3、晶體具有固定的熔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凝固點。
三、晶體、非晶體熔化實驗
第一個圖中固體熔化的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吸熱不升溫階段,所以是非晶體。
第二個圖中的BC段固體吸熱不升溫,有固定的熔點,故而它是晶體。
結論:
1、一類固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晶體,如各種金屬、冰、海波等。
另一類固體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非晶體;如松香、瀝青、玻璃等。
2、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
3、晶體凝固時也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4、晶體在達到熔點後熔化的過程中吸熱不升溫,非晶體一直吸熱一直升溫。
5、晶體熔化的條件: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繼續吸熱。
04自我評測
1、有人說,融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解析: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原因是雪在融化的過程中要吸收熱量,造成環境溫度的降低。
2、寒冷的冬天,洗滌沾滿油汙的盤子,用溫度較高的熱水洗滌效果較好,這是由於水溫超過了油汙的( ),而使油汙( )的緣故。
解析:熔點,熔化
3、下列現象屬於凝固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晨常見的霧;
C、鋼水澆鑄成小火輪;
D、衣櫃中的樟腦丸變小了。
解析:凝固是由液態變為固態,所以應該選擇C
4、下列現象中利用熔化吸熱的是( )。
A、運輸食品時利用乾冰降溫防止食品腐爛;
B、天熱時向地上灑水會感到涼快;
C、在發燒的病人頭上放冰袋以緩解症狀;
D、向可樂飲料中加冰塊會使飲料變得更涼。
解析:熔化是由固態變為液態,所以應該選擇C
5、在冬季,汽車駕駛員常把水和酒精的混合液裝入汽車的冷卻系統,因為這種混合液具有較低的( )。
A、沸點;
B、凝固點;
C、比熱容;
D、燃點。
解析:混合後凝固點降低,可以防止凍結造成發動機機身的損傷。
05 結語
熔化和凝固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現象,在掌握這兩個現象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它們的物態變化過程、吸熱還是放熱、溫度升高還是降低等等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