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惠俊博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引言
在恐龍稱霸陸地的時代,海洋中也一樣危機四伏。整個中生代時期,從三疊紀開始,到白堊紀末期的結束,曾經有各種可怕的海生爬行動物先後在大洋中稱雄爭鋒,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讚嘆驚奇的生命讚歌。在中生代曾經稱霸大洋的無數霸主中,有一種動物在爬行動物的時代即將終結的時候出現在地球上,將在它之前出現的強大對手統統趕下寶座,雄霸白堊紀海洋。結果,如日中天的它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被迫與同時代的其他大部分爬行動物一同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它就是「來自荷蘭馬斯垂克的巨大動物」--滄龍。
巨大的頜骨
每一件化石都有著一段特別的故事,不過說到骨骼化石發現的經歷,滄龍或許可以說是所有古生物之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
事情還要從馬斯垂克這個地方說起。馬斯垂克位於荷蘭,在這個地方有一座聖彼得山,它是一個產量豐富的白堊土礦,隨著工人們的開採,埋藏在礦山裡面的各種化石逐漸為人所知。住在這附近的一位荷蘭軍醫霍夫曼對這些化石非常感興趣,經常在礦工們的手裡收購各種生物的化石。他一直渴望著能夠找到一件足夠珍貴和重要的化石擴充自己的收藏。就在1774年,他終於如願以償了。這一天,礦工們通知他,他們找到了一件巨大的,長滿尖牙的頜骨化石,這件化石是它們所從未見過的。
興奮的霍夫曼看到化石之後簡直興奮的發了狂,他用一大筆錢來向礦工們買下了這塊包裹著化石的巖石,並邀請當時的一些專家前來研究。不過霍夫曼不知道的是,關於這塊化石的故事和他的麻煩,都才剛剛開始。
化石的價值=600瓶上等葡萄酒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霍夫曼的化石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覬覦。採礦場的主人,一位名叫戈丁的神父認為這件化石是從自己的礦山中挖掘出來的,理應屬於自己,因此將霍夫曼軍醫告上了法庭。結果在教會的壓力下,化石被判給了戈丁神父,可憐的霍夫曼費盡心力,卻白忙了一場。
拿到了化石的戈丁神父還特地為了這件化石修建了一座小教堂並把化石安置在其中。但是在1795年,隨著拿破崙的軍隊橫掃歐洲大陸,戈丁神父也留不住它了。法國軍隊在戰爭中攻陷了馬斯垂克,法軍司令還特意下令不許破壞安放化石的教堂。而戈丁神父則派人把化石藏了起來,希望能夠瞞住法國人。
沒想到,法國軍隊的司令還特意為這件化石開出了懸賞,這件化石的賞金竟然是600瓶上等葡萄酒!喜好喝酒的法軍士兵們頓時炸了鍋,沒過兩天就有幾個士兵抬著化石前來領賞了。
圖3:霍夫曼滄龍的頜骨化石,現在保存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崛起的新秀
化石落到法國人手裡以後,被運到了巴黎,由著名的解剖學家居維葉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直到1822年,這件被稱為「來自馬斯垂克的巨大動物」的化石才被正式定名為「默茲河的蜥蜴(Mosasaurus)」。
在這之後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的不斷研究和發現,我們現在才得以了解一些關於滄龍生存在地球上的時候的詳細情況。這種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直到中生代的最後兩千萬年才從一種小小的陸地蜥蜴進化而來,並以驚人的速度適應了海洋並迅速特化。它們逐漸長大,最大的滄龍可達20米長!滄龍遊弋在白堊紀晚期的海洋中,將曾經在海洋中佔據統治地位的蛇頸龍和上龍類動物統統趕下了寶座。
圖4:普氏海王龍的化石,海王龍是滄龍類動物中最出名的種類之一。在右上方是一隻黃昏鳥的骨架。
最後的霸主
當滄龍出現在白堊紀晚期的海洋中以後,中生代老牌的海洋霸主--蛇頸龍類和上龍漸漸讓出了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的地位,而從三疊紀就一直稱雄海洋的魚龍類動物更是早就日漸衰微。作為一種極其成功的海生爬行動物,滄龍類動物登上海洋食物鏈的頂點可謂實至名歸。只可惜正當滄龍在海洋中的統治如日中天的時候,它們的好日子被一顆來自宇宙的小行星徹底終結了。與它們一同被終結的還有包括恐龍和翼龍在內的當時世界上大約75%的物種,我們今天只有從化石中領略滄龍這個中生代末代霸主的雄風了。
圖5:保存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海諾龍頭骨化石。海諾龍是滄龍類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圖片來源:
圖1: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Cuvier-1769-1832.jpg圖2: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MosasaurDiscovery.jpg圖3: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Mosasaurus.jpg圖4: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Ichthyosaurus_Smithsonian.jpg圖5: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Hainosaurus_bernardi.JPG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