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 (記者 李茜)中國北方的冬天,寒風凜冽讓人們恨不得多穿幾層。在石家莊市動物園裡,自帶一身「羽絨服」的丹頂鶴和身穿豪華「皮草」的大熊貓,自然可以輕鬆應對寒冬。還有北極熊和帝企鵝這些極寒動物,在寒冷的天氣裡愈顯歡快。然而,很多生長於溫暖環境下的動物朋友們如何過冬?原來,動物管理員們想盡辦法讓它們在北方特有的暖氣裡感受著「四季如春」。
近日,記者走訪石家莊市動物園,看看動物朋友們如何過冬。進入10月後,寒風一到,天氣轉涼,火烈鳥館、猴山新區、狐猴島、䴉園裡的動物們逐漸由室外被「請」回到館內。
對於生長於熱帶地區的靈長類動物場館、爬行動物場館、食草動物場館等,動物園已經採取供暖措施,11月1日起館內全部開放暖氣供應,後期會根據其他動物適宜環境的溫度上限、下限以及天氣的變化情況進行調整。
除了供暖外,動物園還有很多新奇的措施幫助動物應對寒冬。
長頸鹿的長腿、長腳在高溫天氣有降溫作用,但是很難抵禦寒冷。動物園早早為長頸鹿的大房子準備好了保暖的稻草「暖墊」鋪在地面,這項措施是幫助它們順利越冬而增添的「福利」。除此之外,一些場館還有地源熱泵取暖,保持冬季室內溫度不低於14攝氏度。
而火烈鳥從室外搬到裝有「浴霸」的室內後,開始享受沐光浴了。它們在浴霸的照射下自由舒適地玩耍著。此外,食蟻獸靠著「浴霸」升溫取暖,在冬日裡也恢復了往常的活力。
一些防寒保溫的用品也派上了用場。飼養員對部分館內的門窗封閉,在場館進出通道加設棉門帘,這些對保障獸舍溫度有很大幫助。
冬令進補不只是人類的「專利」,隨著天氣轉冷,動物為了產生足夠的熱量,食量也會增加。所以動物園裡的「大廚」對動物的食譜也都進行了相應調整,為動物們準備了充足的食物。
例如,為了讓動物們更好地抗寒過冬,立秋後,動物園開始為動物們「貼秋膘」。根據動物的習性,調整動物食譜,適當增加食物供應,為食肉動物增配高熱量的新鮮牛肉,確保動物安全過冬。
此外,對於劍羚、巖羊、蠻羊等食草動物,乾草、槐樹葉、柞樹葉、幹苜蓿將成為它們的主食,從而彌補季節性青飼料的不足。因此石家莊市動物園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6月都會階段性儲備大量的乾草、樹葉等。在試餵新進乾草的過程中,飼養員會將前段時間儲存下來的草與剛買進的草料摻雜在一起,讓草食動物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讓它們慢慢改變口味。
動物園裡暖洋洋,動物們可以輕鬆應對寒冬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