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二寶自從3歲以後,仿佛變身藍貓淘氣三千問,真不知道怎麼有那麼多問題!開始問的問題,我的知識儲備量還能解決,隨著年齡的增長,二寶的問題就越來越難,讓我不得不經常場外求助!上周在我家二寶在每日一問的環節就難住了我。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我給孩子買了一套關於歇後語的書,沒想到裡面的一條歇後語「貓頭鷹睡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句居然讓我露了怯!我一說完這個答案,二寶就像一個問題機器問我,為什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我回答:「因為貓頭鷹就是那樣睡覺的!」那媽媽為什麼呀?真的有動物睡覺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說實話我根本沒見過貓頭鷹,也沒了解過貓頭鷹,自然是發懵!於是我想到了一個方法,我找到了一部關於貓頭鷹的科普紀錄片,然後跟女兒說:「這件事太複雜了,讓我們一起在紀錄片中找答案怎麼樣?看誰先找到答案」!
為什麼貓頭鷹總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實話錦春也是在紀錄片中仔細觀察貓頭鷹,我覺得稍微有些可怕,那大眼睛一瞪挺嚇人。我家二寶卻覺得貓頭鷹非常可愛。下面錦春就來跟所有家長和小朋友們分享關於貓頭鷹的科普知識。
貓頭鷹是一種肉食動物(說實話我是第一次知道它是吃肉的)。貓頭鷹主要以鼠類、小鳥、蜥蜴、昆蟲、魚為食物。而且它的脖子特別靈活,能旋轉270度。貓頭鷹是夜行動物,所以作息是晝伏夜出。白天就在樹林和巖石上休息。
夜行動物的特徵致使貓頭鷹的瞳孔很大,這樣即使是在夜晚之中,還能讓大量的光線進入眼睛。但貓頭鷹的視網膜裡的視杆細胞沒有視錐細胞,所以貓頭鷹雖然對弱光很敏感,但是貓頭鷹是一個色盲。了解了貓頭鷹眼睛的獨特特徵後,才好解釋貓頭鷹睡覺的時候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本身貓頭鷹對於弱光敏感,在眼睛的瞳孔後面還有一個反射光線的膜層,這個膜層能讓光線再次透過進行感光,都是為了適應夜間捕食。但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白天該怎麼辦。如果直接睜著眼睛,光線就會太強烈所以只得閉眼休息。
但在自然界裡總是逃不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貓頭鷹想在白天好好睡大覺,自然是不行。因為它的天敵蒼鷹正在等待著好時機。蒼鷹可是中小型的猛禽,也是妥妥的食肉類動物,野兔、小型鳥類都是它的腹中食物。而蒼鷹又是白天活動,遇上閉眼休息的貓頭鷹自然不會放過。
所以貓頭鷹為了休息、為了養精蓄銳,只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睡覺。一邊防範著天敵的襲擊,一邊為晚上的捕食儲存體力。不得不說,為貓頭鷹感到不容易。當時我就問:「寶寶,你會不會覺得貓頭鷹很可憐啊?」沒想到二寶卻說:「我並不這樣認為,如果說貓頭鷹可憐的話,那麼貓頭鷹吃的蜥蜴和昆蟲也很可憐啊、如果你可憐昆蟲的話,那莊稼怎麼辦」?
不得不說,我被一個5歲半孩子的思維給徵服了!從那以後二寶總是讓我給他放一些科普的紀錄片,但我總覺得孩子總看電視也不好。於是我就想找一些,像紀錄片一樣真實的科普書籍給孩子看。可是市面上很多兒童科普知識的書籍圖片都過於卡通化,還好讓我找到了一套《第一次遇見科學》。
這套科普書籍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其真實的圖片。這圖片有多清晰真實?那你不妨看看美國地理雜誌上那些大片,就是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這套科普書籍正是「十萬個為什麼出版社」聯合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聯合出版的專為5-7歲學齡前兒童打造的科普啟蒙書。
剛開始我自然是被這真實、清晰的圖片所吸引。買回來以後才知道,圖片只是添彩的部分。這套教材最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科學的思維方式,實現真正的探究式學習。讓孩子在學習每一個科學知識的背後,都能建立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
具體是怎麼個探究式學習法呢?每一個科普知識的章節,首先有一個問題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帶著問題去了解背後的科學知識。後面還有單元測試。當時我給二寶買回來以後,二寶就被這一章節吸引了「有些動物在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他們會做什麼呢?」二寶立刻想到了貓頭鷹,這也體現了這種提問式的方法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
這套科普書籍包含4大科學領域,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也比較廣泛。這4大科學領域裡有包括了96個小主題,這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真是很大的科普知識儲備量。
12冊內容包含《海底深處》、《雨林中的生命》、《它是動物嗎》、《多彩的天空》、《放大的世界》、《植物的構造》、《從種子到種子》、《午夜燈光》、《季節的變化》、《大爆發》、《像媽媽一樣》、《造房子的地方》。
這套書還有一大亮點是基於STEM教育理論,STEM這四個字母分別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縮寫。這種教育理論下的課程,主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跨學科知識運用的能力、在生活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套書324元,一眼看上去感覺價格好像有點高!但其實算算,有12本書,裡面還有教學課程,裡面還有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的圖片,如果買地理雜誌也不止這個價錢。所以說我個人認為這個價格很合理!分享給我的粉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