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山脈地殼厚達45公裡:大地震機率高

2020-11-23 浙江科技新聞網

臺灣中央山脈地殼厚達45公裡:大地震機率高

2013-05-02 15:0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編輯:施希

  臺灣研究發現,臺灣島內中央山脈的山根厚達45公裡,顯示臺灣的造山運動還有很多的成長空間。王幹盈/提供

  中新網5月2日電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由臺灣當局科學事務部門補助中央大學經過8年研究,首度精準確認中央山脈底下的地殼厚度達45公裡,比全球的平均值35公裡高出許多,顯示中央山脈造山運動還在持續進行中,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比較高,其餘平地區域如有地震以小型地震為主。

  中央大學地球物理所教授王幹盈指出,一座山能夠有多高,取決於地殼下方的厚度多深。山的地底厚度為「山根」,就像是冰山浮出水面只有一點點,但地底下有很大塊的冰支撐著。

  過去測量工具不足,始終無法確認臺灣的山根到底有多厚,這次經由科學事務部門經費支持、「臺美」合作偵測,終於確認臺灣地底的山根厚度。

  王幹盈分析,臺灣平地與盆地地區的厚度都未達30公裡,是相對穩定的地殼,但中央山脈的山根厚度最深達45公裡,顯示仍持續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擠壓,比較不穩定,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比較高。

  獲取山根厚度數據後,王幹盈表示,只要輸入過去臺灣發生過的大型地震數據,例如9.21大地震,搭配臺灣地殼的厚度數據,就能分析大地震發生後,哪些地方比較容易出現劇烈搖晃,哪些地方搖晃的程度相對穩定。當興建核電廠或水庫等大型建設時,這些數據就可以派上用場。

  王幹盈指出,臺北及北海岸地區(三個核電廠所在意地)的山根僅30公裡,造山運動在這個區塊已經進入穩定期,比較不會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但有人會問,這地方有大屯火山群;他強調,大屯火山群只是在地殼隱沒帶上的小山,在專家眼中不算是活火山,發生大規模造山或火山活動的機會很低。

浙江在線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而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也對此表示,南部發生大地震是預期之中的事,因為近10年來GPS和衛星觀測都發現南部的地有在變形、地殼壓縮,變形量非常大,表示能量持續累積,不排除未來南部還有發生大地震的機會。
  • 出現約6公裡厚的沉積物,地殼和地幔導致的?
    本文由作者「環球科學貓」原創在地球上,喜馬拉山脈與印度板塊的動向一直受到科學界的關注,近日,科學家們利用面波,研究了印度大陸北部邊緣(即印度,恆河平原)和西北喜馬拉雅山前部的地表結構變化,測出了新的地質構造結果。
  • 臺灣地理概況
    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裡;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裡;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裡。
  • 崑崙站——南極大陸地殼最厚處
    神秘的南極大陸90%以上的區域,都被幾千米厚的冰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在哪裡?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最厚達6200米。
  • 安第斯山脈彈性厚度變化,與下地殼的超重力異常有關
    在地球上,山脈的變動往往都會產生一個新的變化過程。近日,科學家魯伊斯對中央安第斯山脈區域的分析,發現出了有效的彈性厚度變化。與山體變化和下地殼超重力異常相關,通過重力反演得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部莫霍面的幾何結構科學家表示,以目前的高解析度重力數據分析,已經確定了有效的彈性厚度變化,安第斯山中部最東段扇形變形機制與彈性厚度的關聯密切,淺層重力莫霍界面與高重力異常,導致最上層地幔高速運動,當然與地殼熱流之間的逆向運動也相關。
  • 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院長:大地震仍無法預測
    臺北消息:據今天出版發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慘重的損失,但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的院長蔡義本說,目前的地震科技仍無法預測地震,臺灣未來會否發生另一次大地震,也是難以確定的。蔡義本也指出,目前人類的建築科技,已經可以建造具備足夠抗震力的房子,因此,如果能從根本出發,加強與確保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便可減少人命的傷亡。
  • 臺灣五大山脈
    臺灣是個南北狹長、高山密布的島嶼,山脈分布縱貫全臺。若依陵脈延伸的完整性,大致可分成呈南北縱走方向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海岸山脈等五大山脈,以及位於西北方的大屯火山匯,基本為北北東向。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形成於喜馬拉雅運動。
  • 美國約643公裡山脈上升,地下板塊在變大
    在地球上,科學對於山脈的增長問題,最多的理解就是板塊運動擠壓造成的。在地球板塊形成的最初時期,大陸板塊不斷的運動變化,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外貌,目前的狀況就是板塊運動速度達到了一個平穩的狀態,保持了地球幾乎不變的外貌形態。但是部分的山脈還是存在上升的趨勢。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地到底有多厚?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巖石圈,其最表層的風化部分為沙漠和土壤,窪陷的部分為海洋或湖泊,裸露巖石的地方為高山或戈壁,它厚薄不一,薄的地方只有幾公裡,厚的地方則有六七十公裡,平均厚度只有17公裡,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
  • 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
    >    新華社上海11月18日電(記者 張建松)神秘的南極大陸90%以上的區域,都被幾千米厚的冰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起來,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在哪裡?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是南極大陸地殼最厚的地方,最厚達6200米。    類似於醫生用超聲波為病人腦部做CT,科考人員利用地震波給南極大陸「做CT」,是目前研究南極大陸深部特徵的最先進手段。第四個國際極地年開始後,國際上在東南極實施了大規模利用天然地震觀測對南極大陸深部結構進行探測的工作。
  • 臺灣地質概況
    臺灣地殼的造山運動活躍,形成全島土地面積有 73.6% 為高山、丘陵及臺地,坡度陡峭,河川下切極深,地形錯綜複雜,也因而造就了臺灣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在東西寬 144 公裡 、南北長 394 公裡 ,幅員 36,000 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不僅孕育著冰河時期孓遺的高緯度動植物,豐富的的原生物種高達 36,000 種,形成全球罕見的臺灣亞熱帶生態奇蹟,其中 33% 屬臺灣特有種!
  • 臺灣發生5.8級地震,今年四級以上地震達45次
    12月10日21時19分,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74度,東經121.99度)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地震造成臺北震感強烈,全島震感明顯,福建福州、廈門、泉州等地亦有明顯震感。臺專家稱地震釋放能量相當於5.6顆原子彈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臺灣這次發生的5.8級地震,震中位於宜蘭縣海域,距臺灣島15公裡,距臺北市57公裡。今年以來,臺灣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45次,其中4.0到4.9級38次,5.0到5.9級7次,此次地震目前是臺灣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地震發生後,島內警報大響。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地球地殼最厚的地方在中國,最薄的在日本,科學家:等於一顆核彈
    現在人們都知道,其實天空並不像以前的人們想的高不可及,朋友其實目的的厚度也並不是不能到達底層的,目前人類已知的地球平均半徑大概是6371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半徑,而地球還分成了很多層,比如說地殼,地幔和地核,那麼地球的地殼到底有多厚呢?大家都知道地球被分成了三部分,地殼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層巖石圈,而且地殼也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部分。
  • 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為臺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方,東以蘭陽溪斷層谷與大甲溪上遊縱谷(合稱皮亞南構造線)與中央山脈分界。雪山山脈為臺灣最北方的山脈,呈現東北至西南走向,北起三貂角(或鼻頭角),南迄南投縣名間鄉濁水溪北岸的濁水山,以此計算,整個山脈長約260公裡,寬約28公裡。
  • 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但最厚處在我國
    我們常說「天高地厚」,天當然很高,但是大氣層的厚度不過才幾百公裡,在往上的空氣就非常的稀薄了,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穿越其間都沒有問題。那麼地有多厚呢?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
  • 臺灣花蓮地震最新消息 臺灣花蓮地震對福建省的影響大嗎
    [臺灣花蓮6.5級地震2死219傷173人失聯]臺灣花蓮地震最新消息遇難人數已達8人  截至2月8日4時,已有8人在地震中遇難,262人受傷,63人仍處於失聯中。  臺灣《中時電子報》消息,大陸自由行遊客、45歲福建餘姓女士入住花蓮雲門翠堤大樓民宿,在地震中遭受重傷,今晚9時在醫院被宣告不治。
  • 【科普】地殼有多厚?地球若是個雞蛋,地殼還沒蛋殼厚...
    目前已知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56公裡左右,這是整個地球的厚度,我們腳下的地殼的厚度有多厚呢?地球的地殼大致可以分成三層,表面是地殼,中間是地幔,最裡面是地核。不過每一層的厚度並不是相等的,而且這三層裡面以地殼的厚度最薄。
  • 臺灣臺東縣發生淺層地震 全臺有感
    中新社臺北4月3日電 (記者 路梅 畢永光)臺灣臺東縣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5.6級地震,由于震源深度僅為10公裡,全臺皆有明顯震感。截至記者發稿前尚無災情傳出。根據臺灣氣象部門測報,當天9時52分臺東縣發生5.6級地震,震中位於臺東縣政府西偏北方37.5公裡(臺東縣延平鄉),震源深度10公裡。此次地震全臺有感,高雄、屏東、嘉義多地測得最大震度4級,搖晃時間30秒至1分鐘不等。記者所在臺北市區震度2級,離島澎湖也感受到2級震度。
  • 四川盆地局部因地震下降60釐米 地震波影響全球
    張培震介紹,中國地震臺網測定「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級為8級,震源深度約為14公裡,地震主要能量的釋放是在一分多鐘內完成的。到目前為止,已發生餘震1.3萬餘次,並且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中最大強餘震震級達6.4級。這些餘震主要分布在從映秀鎮到青川縣的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北段,形成長達300公裡的餘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