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存在,深深的宇宙裡~」是時候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啦!

2021-01-11 天文在線

在宇宙中,佔到主要成分的並不是暗物質,而是暗能量。暗物質只佔26.8%,而暗能量佔到了63.8%。除此之外的9.4%,就是我們已知的宏觀世界、少量的電磁波以及反物質。

簡單了解下暗物質

暗物質,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得知,它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在天文意義上,暗物質不會吸收、反射或者輻射光,也不會與電磁力發生作用。因此我們無法通過電磁波的形式觀測到它,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引力,間接觀測到它的存在,並且,我們已經證明出宇宙中確實存在著大量暗物質的這一事實。

暗物質間接被發現的一個經典證據就是星系自轉曲線(Galaxy rotation curves),我們知道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的旋臂,會圍繞其星系中心旋轉,那麼螺旋星系發光部分的質量密度,就會隨著從中心到外圍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如果發光部分是該星系所具有的全部物質,那麼我們可以將該星系中心模型化為一個點質量,並測試這些圍繞其中心旋轉的發光物質,這種模型類似於我們的太陽系。根據克卜勒第二定律,我們可以預計其自轉的速度,會隨著物質到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降低。

在我們太陽系中,水星距離太陽系中心的距離最近,因此其速度也就最快;海王星距離遙遠,因此其速度很慢。既然克卜勒第二定律適用於我們的太陽系,那麼按理說它肯定也適用於龐大的星系。然而實際觀測的結果並非如此,星系最邊緣物質的運行速度與靠近其中心的物質差不多一樣快。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兩點:要麼是克卜勒第二定律並不適用於星系整體,要麼就是有其它物質在「作怪」。總之,難以直接被探測到的暗物質,它的組成成分還是一個謎團。

從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應,星系團CL0024+17內部被發現存在有一個暗物質圈,在這張哈勃太空望遠鏡像片裡以藍色顯示出來。圖:NASA, ESA, M.J. Jee and H. For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

在我們已知的物質中,暗物質可能在宇宙中佔到大約85%。大多數暗物質在自然界中被認為是非重子的,可能是由一些尚未發現的亞原子粒子組成。暗物質遍布宇宙,影響著宇宙的演化。

在宇宙學的標準Lambda-CDM模型中,我們得出了宇宙的總質能裡,包含有5%的普通質能、27%的暗物質和68%的未知能量,也就是暗能量這一結論。而暗能量加上暗物質的總和佔總含量的95%。

(由於暗能量不算作為物質,因此我們可以算出26.8/(4.9+26.8)=0.845)

前面我們提到星系自轉曲線,我們觀測到的大多數螺旋星系都遵循這一規律,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宇宙中大多數螺旋星系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暗物質。

典型的螺旋星系自轉曲線:預測的(A)和觀測的(B)。圖:PhilHibbs

接下來我們要提到的是一種速度離散(Velocity dispersion)現象,也與暗物質相關。約束系統中的恆星,必須遵守維裡定理(Virial theorem)。該定理與測量的速度值的分布相結合,可用於測量約束系統(如橢圓星系或球狀星團)中的質量分布。但也有一些例子不遵守維裡定理,即對一些橢圓星系的離散速度的估計,與觀測到的質量分布的預測離散速度不匹配。即使假設恆星軌道是複雜分布的,它們之間也仍然不匹配。或許也只有暗物質能夠解釋這一點。

星系團(Galaxy clusters)也與暗物質有關聯,星系團對於研究暗物質的特性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它們的質量可以用三種獨立的方式來估計。通常,這三種方法合理地認為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比值大約為5比1。

引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lensing)也與暗物質有所關聯。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由於時空在大質量天體附近會發生畸變,使得光線經過大質量天體附近時發生彎曲。物體越大,觀察到的引力透鏡效應越強。

基於Kilo-Degree調查的引力透鏡數據分析得出了一張暗物質地圖。圖:ilo-Degree Survey Collaboration/H. Hildebrandt & B. Giblin/ESO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宇宙: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之謎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能夠感知暗物質對浩瀚宇宙產生的巨大影響。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之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的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悟空」號衛星超期服役近2年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科技日報  「悟空」巡天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美猴王的「水晶棒」將撥開暗物質「烏雲」  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最終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的,或許是這種奇異「準粒子」!
    儘管目前不能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只要我們打開望遠鏡,看到更廣闊的宇宙,就能看到暗物質存在的證據。早在20世紀30年代,第一個發現就來自於對星系團的觀察,星系團是宇宙中一些最大的系統結構。本來這些星系移動得太快,無法形成一個星系團。這是因為星系的總質量提供了引力粘合劑,使星系團保持在一起——質量越大,這種粘合劑就越強。
  • 神秘的宇宙森林: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
    宇宙網是一個由氣體和暗物質「絲線」構成的網絡,遍布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研究發現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的本質。距地球15億光年的類星體PKS 2349。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大爆炸後不到一秒鐘,宇宙可能誕生了大量原始黑洞,質量是太陽的50倍。
  • 暗物質、暗能量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物理空間的密度與哈勃常數的研究》(The study of the density of physical space and the Hubble Constant),在文章中,來自中國北方民族大學的高海濤先生從廣義相對論關於空間可以膨脹和空間可以彎曲的描述出發,依據對稱性原理提出了空間具有密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高海濤對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進行了修正,在度規張量中引入了物理空間密度因子,從而得到了包含宇宙因子項的引力場方程
  • 暗物質、暗能量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物理空間的密度與哈勃常數的研究》(The study of the density of physical space and the Hubble Constant),在文章中,來自中國北方民族大學的高海濤先生從廣義相對論關於空間可以膨脹和空間可以彎曲的描述出發,依據對稱性原理提出了空間具有密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高海濤對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進行了修正,在度規張量中引入了物理空間密度因子,從而得到了包含宇宙因子項的引力場方程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的確,暗物質的確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即使是相對於奧妙無窮的宇宙而言,暗物質的神秘色彩仍然是眾多宇宙物質的佼佼者。暗物質之所以如此神秘,就在於其看不到,摸不著,從來也沒有被任何方法觀測到。可以說,暗物質的誕生源於假象,而存在也依賴於假象,那麼,這種假象的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呢?是的,它真實存在,它也必須存在。
  • 「悟空」巡天,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美猴王的「水晶棒」將撥開暗物質「烏雲」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解析度高能空間望遠鏡。」
  • 暗物質研究獲得重大發現,或許揭開暗物質之謎,甚至解釋宇宙起源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自然現象,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和判斷,他們認為宇宙中暗物質站到了所有物質比例的85%以上,如果將所有的愛物質全部統計在內的話,科學家甚至認為會超過90%左右。由此我們能夠看出暗物質的研究對於宇宙的研究意義重大,因為暗物質很可能就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 神秘的宇宙
    閒聊戲說:科學家曾經說過宇宙是一個充滿物質的實體空間,比如原子粒子金銀鐵鋅鈣,,,各種物質還有暗物質;其中的暗物質可能是宇宙中最原始的物質之一,這種物質與冷熱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無比巨大的能量從而誕生了各種元素。暗物質無所不在,問題是暗物質的起源是哪?暗物質的體量有多大?是什麼讓暗物質充滿了整個宇宙?暗物質有沒有消亡?暗物質的速度有多快?暗物質有沒有邊緣?
  • 最早發現「暗物質」的竟然是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
    「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是不是很繞?據說,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發現的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可以在假設暗物質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釋。
  • 暗物質&暗能量:未知的~95%
    這未知的~95%被物理學家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簡單來說,暗物質就是看不見的物質,但是科學家可以通過暗物質對恆星和星系施加的引力作用推斷它們的存在。另一方面,暗能量則是使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黑手。我們並不確定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是否存在著關聯,事實上它們兩者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現象。
  • 「悟空」巡天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悟空」的使命是尋找宇宙暗物質。科學家推測,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質佔26.8%。暗物質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它無法用任何光學或電磁波觀測設備直接「看」到。物理學家們認為,暗物質粒子碰撞後會產生高能粒子,如伽馬射線、正負電子、正反質子、中微子等。暗物質衛星能精確探測這些粒子,通過其能譜、空間分布來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
  • 不再神秘?中科院領銜國際團隊「放大」宇宙,首次看到暗物質高清圖!
    在最近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結果中,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通過一種全新的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度獲得了宇宙暗暈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在最近發布在《自然》上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讓暗物質「顯形」了。
  • 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探究宇宙暗物質,那些加速宇宙膨脹的神秘力量 2020-09-30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嗎?
    作為膠水的物質是暗物質,然而它非常神秘:因為它沒有發出光,沒有人能直接看到它。沒人知道它是什麼,儘管有很多荒誕的假設。對於我們的星系(和其他大部分星系)保持穩定來說,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比常規物質要多得多。
  • 浩瀚宇宙,神秘的暗物質之謎
    約150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T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星系、地球、空氣、水和生命便在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裡逐漸形成。最近的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70%的暗能、5%的發光和不發光物體、5%的熱暗物質和2094的冷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宇宙中競有九成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遺留至今的。
  • 科學大爆炸 揭開宇宙中富鋰巨星的神秘面紗
    科學大爆炸揭開宇宙中富鋰巨星的神秘面紗  破獲宇宙起源與演化「大案」  北京時間10月6日,中國、日本、法國、荷蘭、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關於富鋰巨星真實身份的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發表。
  • 暗物質與黑洞都不可見,是不是同種物質?天文學家:暗物質更可怕
    暗物質同樣也是不可見的,但是暗物質與黑洞不同,它並不是因質量過大、導致吞噬光而不可見,而是因為暗物質本身就是不可見的,就像人類只能看到光譜中波長範圍在0.77~0.39微米的部分,其餘波長範圍人類是無法看見的,但是看不見並不等於不存在,暗物質就類似於人類無法看到,但實際存在的不可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