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天,一條有關瓶裝水酸鹼度的圖文在網絡上熱傳。
「現場試驗!藍色為鹼性,黃色為酸性!喝水請選擇弱鹼性水!大家請多關注自己日常飲用水!」
圖片上,二十幾種市面上為我們熟悉的品牌瓶裝水一字排開,每瓶水前面還擺著一個小杯子,杯子中的水呈現顏色深淺不一的藍色和黃色。
一時間朋友圈裡炸了鍋,可以用酸鹼度pH值來衡量水的好與壞嗎?真的如網傳所說「弱鹼性水更健康」嗎?
上海市地質學會礦泉水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牛曉英說:
「圖中水樣呈現不同顏色是滴入了檢驗pH值的試劑。但是,簡單地用酸鹼度pH值來判斷水的好壞,是不科學的。水的好壞,要考量的是多項綜合指標。」
牛曉英指出,首先要確保水是安全的,沒有受到汙染,不含有毒有害的物質。水中要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此外,好水中要有一定的鈣離子和鎂離子。
也就是說,我們要喝有一定硬度的水,少喝、不喝軟水和極軟水。
專家解釋說,水溶性的鈣、鎂離子,比鈣片等更易被人體所吸收;也有國外對照實驗表明,
喝硬度適中的硬水的人群比喝軟水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低25%-30%
。
「如果前三項指標能達到,這種水基本上是中偏弱鹼性的。」但牛曉英強調,僅用酸鹼度pH值這一條來衡量水對人體的好壞,會將消費者引入誤區,掉進商家炒作的「陷阱」。
在專家看來,在選水的問題上,市民不用太在意酸鹼度的問題。
「好水一定是中偏弱鹼性的,但偏弱鹼性的水不一定就是好水」。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水質準則》中指出,pH值通常對消費者沒有直接影響,並且「沒有提出pH的基於健康的準則值」。
「我們又被營銷號給耍了。」有網友直接指出,網傳內容誤導公眾。而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各品牌瓶裝飲用水之間的首次「酸鹼之爭」了。
2013年3月,農夫山泉在廣州展開促銷活動,臨時促銷員用怡寶的飲用水作對比,向顧客展示農夫山泉飲用水為弱鹼性,而怡寶飲用水為弱酸性。這引發了怡寶方面的投訴。當地工商局認定農夫山泉「不正當競爭」,對其處以10萬元罰款。
不止是品牌之間的爭論,在自我宣傳中,類似以下這種「包治百病」的廣告語也沒少聽到和看到。一些水也自稱是弱鹼性的,喝這種水能改善酸性體質,讓人遠離癌症、便秘、高血壓、高血脂、痛風、潰瘍、肥胖、骨質疏鬆……
有業內專家表示,從飲用水的功能來說,一些鹼性水號稱對人體更有益,可以中和人體酸性體質等,但更多的是一種噱頭,並無科學依據。
同時,一些商家炒作的「離子水」「小分子水」「太空水」等名目繁多的功能水充斥市場,有些還宣稱具有保健功能。
中消協在科普手冊中也指出,這些功能水沒有任何治病或保健的功能,純屬忽悠人的產品。
專家指出,消費者購買瓶裝或桶裝飲用水,可以選擇標註有「飲用天然礦泉水」的,而純淨水則不宜常喝。
來源:新民晚報
C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