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盡頭

2020-12-05 看社會百態閱人間冷暖

太陽系的絕大多數小行星都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一條主小行星帶上,也有一小部分散落在更遠的空間。

愛神星(Eros)是一顆穿過火星軌道的小行星,它在1931年來到距離地球不到23 000 000千米的地方,這個距離約等於地球和金星最近距離的一半。

另外,還有一顆叫作希達爾戈(Hidalgo)的小行星,它的運動軌跡呈一個極度扁長的橢圓形,極大的偏心率決定了希達爾戈最遠甚至能到達土星之外。

還有一些小行星甚至還會穿過地球軌道,其中的少數最終會以撞向地球的方式結束它們的生命。

在木星公轉軌道前後各60度的宇宙空間裡,還存在著兩個較大的小行星群,叫作特洛伊群(Trojans)。

特洛伊群在木星的軌道上運行,且速度和木星的公轉速度一致。

天文學家最近又發現了多顆類似特洛伊群的小行星,有些在火星的軌道上運行,有些則在海王星的軌道上運行。

海王星軌道以外也分布著一個繞日運行的小行星帶,這一地帶被稱為柯伊伯帶(Kuiper belt),冥王星和鬩神星就位於此帶中。

過去20年間,科學家們已經在這裡發現了數百個天體,但這也許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柯伊伯帶的質量很可能比主小行星帶大得多。

為了將它們與「小行星」(指內太陽系中繞日運行的小天體)加以區分,天文學家通常把在海王星軌道以外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統稱為柯伊伯帶天體或海外天體(指海王星之外的天體)。

迄今為止,可近距離觀看到的彗星屈指可數。

雖然彗星看上去和小行星相差不多,但它們的主要成分是冰和巖石塵埃,低溫時,彗星處於休眠狀態,但是在運行到離太陽只有幾個天文單位時,彗星表面的冰開始蒸發,釋放出的氣體將塵埃粒子吹離表面,這些氣體和塵埃在彗核周圍積累,形成了一個巨大而朦朧的雲狀物,這個雲狀物叫作彗發,彗發飄入太空後形成了稀薄的彗尾。彗尾分為氣體彗尾和塵埃彗尾兩條,長度可達數百萬千米。

由於小行星帶和太陽之間僅相隔數個天文單位,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認為小行星上不存在冰。

1996年,一顆名為埃爾斯特-皮薩羅(Elst Pizarro)的小行星在經過其公轉軌道的近日點時,身後拖著一條和彗星一樣的尾巴,這一發現讓許多人大跌眼鏡。

同樣的事情於2001年和2007年再次發生。

今天,埃爾斯特-皮薩羅已同時位居彗星和行星的行列。像這種同時具備彗星和小行星特徵的天體,小行星帶外部還有幾顆。

這些天體上顯然有很多冰,當溫度達到足夠高時,部分冰就會蒸發。

日前,有人在司理星(Themis)表面探測到有冰狀沉積物的存在,司理星是太陽系主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

也許其他小行星內部也有冰,只是它們表面的巖石塵埃層使內部的冰避免了陽光的照射。

顯然,小行星與彗星之間的界線並非天文學家曾認為的那般涇渭分明。

絕大部分彗星的軌道都呈一個被極度拉長的橢圓形,從海王星軌道外運行至內太陽系後再回到原位,其中有幾百顆彗星的軌道由於受到木星強大的引力牽引而變小,大部分都在木星軌道附近運行。

這些「木星族彗星」大多已繞日運行了多圈,亮度也已經黯淡不少。

與之相比,大部分彗星的軌道要大得多,公轉周期從幾千年到幾百萬年不等。

科學家通過跟蹤「長周期」彗星過去的軌道運行情況發現,它們來自一個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的「大冰窖」。

那是一個被稱作「奧爾特雲」(Oort cloud)的球形雲團,裡面布滿了彗星,距離太陽20 000~50 000天文單位遠,這裡才是太陽系真正的盡頭。

相關焦點

  • 這太陽系盡頭的行星到底是個啥?
    宇宙是否有盡頭?  時間是否有長短?過去的時間在哪裡消失?未來的時間又在何處停止?  我在這一刻提出的問題還是你剛才提到的問題嗎?NASA 的星際探測器 「 新視野號 」 前幾日前掠過了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的代號為 486958 的小行星 Ultima Thule。這個僻靜的太陽系小行星帶距離地球 65 億公裡,是目前距離地球最遠,同時也是人類至今探測最深的古老星體。
  • 難道無法逃離太陽系?這艘飛船飛行48年,仍然看不到太陽系盡頭
    這兩個探測器不再是對太陽系內側的行星進行探索,而是對外側行星探測。雖然先驅者10號比旅行者1號探測器更早發射,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8年時間,但是連太陽系的盡頭都還沒看得到雖然這些星際探測器與我們地球的距離達到上百億公裡遠,早已飛越了冥王星的軌道,但是還沒飛到太陽系的盡頭
  • 難道無法逃離太陽系?旅行者2號飛行43年,仍看不到太陽系盡頭
    旅行者2號之所以旅行者2號的飛行距離相對較近,主要是因為它的飛行軌跡與旅行者1號不同,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完成對木星、土星的探索以後,就朝著太陽系外飛去>雖然現在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進入星際空間,但是它仍未真正離開我們太陽系
  • 宇宙邊界之謎:太陽系有盡頭嗎?範圍究竟有多大?
    太陽是它的家族的首領,所有這些家族的成員都以太陽為中心奔騰不息地旋轉著,組成一個有條不紊的系統,稱為太陽系。  太陽是個巨大的火球,它的直徑約為140萬千米,體積約為地球的130萬倍。它的質量非常巨大,約為2×10^30千克,即為200億億億噸,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
  • 它的盡頭在哪裡?
    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首先在我們地球周圍有著一顆月球,而在整個太陽系來說以太陽為中心,在它周圍又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在不停的旋轉。正是有這些行星與太陽組成了整個太陽系,而相這樣的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當中來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整個宇宙中像是銀河系這樣的星系那就太多太多了。其實根據現在我們的觀察來看,整個宇宙的直徑大約有930億光年。
  • 宇宙有盡頭嗎?如果一直朝一個方向走,你會發現什麼?
    宇宙是否有盡頭,我們不知道,也許我們可以試著一直朝一個方向前進,那會發生什麼?如果宇宙是有限的,是有邊界的,那麼我們會一直朝一個方向前進,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到宇宙的盡頭。到那時,我們將通過邊界看到宇宙的邊界是什麼樣子,宇宙之外的空間是什麼樣子。 有人可能會說,即使宇宙有盡頭,宇宙的邊界也沒什麼奇怪的。真的是這樣嗎?
  • 宇宙的盡頭有什麼?三種情況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怎麼回事?
    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就是時間是否有盡頭,宇宙是否有盡頭。宇宙的盡頭在哪裡,宇宙究竟存在了多久,之後還能存在多久?這一系列問題都讓人倍感疑惑。那這是不是就說明,在一千五百六十億光年之外,就能看得到宇宙的盡頭了呢?宇宙的盡頭究竟是什麼?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宇宙的邊緣指的是我們能觀測到的盡頭。
  • 宇宙的盡頭有什麼?三種情況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令人無力
    宇宙的盡頭有什麼?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就是時間是否有盡頭,宇宙是否有盡頭。宇宙的盡頭在哪裡,宇宙究竟存在了多久,之後還能存在多久?這一系列問題都讓人倍感疑惑。對於宇宙的年齡,幾十年來也引發了學術界的諸多猜測,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宇宙的年齡目前大概是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左右,而宇宙的直徑足有一千五百六十億光年,只會比這個更大。
  • 南極是地球的盡頭嗎?專家說出答案,你可別不信
    世界的盡頭在哪裡?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告訴你是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或者南非的斯特雷斯拜,但就最南端的城市來說,公認的世界盡頭是烏斯懷亞,所以南美最南端的小鎮是驢友必到的打卡地,當然我們知道地理的最南端並不是烏斯懷亞,而是南極!由於地球的自轉,因此地球有南北兩極,當然這和地球在黃道面上的自轉軸傾角有關,但這個南極或者北極與世界的盡頭沒有任何關係!
  • 真實比例的太陽系
    你認識太陽系嗎?一說到太陽系,你腦海中是不是出現這樣一幅圖畫:太陽位於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整整齊齊排布其中,在各自的軌道中圍繞著太陽不停地轉呀轉,整個太陽系有點像一個巨大的永不停歇的旋轉木馬。腦海中的太陽系是不是這個樣子?
  • 愛因斯坦為什麼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大家其實都誤解了他的意思
    換而言之: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樣的言論從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口中說出來,你肯定跟我一樣非常的疑惑。科學家們不應該是無神論者嗎?科學不就是用來推翻神學的嗎?他們不是站在對立面的嗎?當你了解他們的生平之後,你就會知道這樣的事情是確實存在的,存在即合理,他總歸有他的合理之處。首先很多科學家其實是有宗教信仰的,包括愛因斯坦,牛頓,連提出日心說哥白尼都是神父。
  • 宇宙到底有沒有盡頭,盡頭外又是什麼,這部紀錄片竟讓我如此恐懼
    除非我們真的能夠帶著地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逃離太陽系去往另一個星系尋求庇護,只是目前我們人類的探測器,幾十年都沒能飛出太陽系,太陽系都如此之大了,更別說逃離銀河系,以及旅行到宇宙的盡頭了。當我們來到柯伊伯帶,這裡是彗星的發源地,每76年光臨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就是誕生在這個區域,也也是太陽系的邊緣,這裡有一顆冰冷的星球,叫做塞德娜,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一萬年,帶著心愛的人來這裡看日出日落,一看就是一萬年,多麼浪漫……飛出太陽系,我們面前出現了數十億顆恆星、行星以及衛星,其中一顆火紅色的恆星出現在我們眼前。
  • 世界的盡頭被找到?陰謀論者:地球可能是一個平面!
    世界的盡頭是南極,地球是一個平面,陰謀論者有多誇張?在海南三亞有一著名的旅遊景點叫做天涯海角,每年都會吸引很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想要看一下世界的盡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地球是一個球體,怎麼可能會找到地球的盡頭在哪裡呢?
  • 宇宙到底有沒有盡頭?科學家:如果深究,會產生害怕
    等到我們開始慢慢了解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宇宙實在是太大了,完全看不到盡頭,那時就意識到,我們以為的龐大的地球其實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這時就會有一個問題了,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宇宙究竟有沒有盡頭呢?其實在我們看來,地球是個很龐大的物體,我們窮盡一輩子的時間可能也不能夠把地球走遍,更不用說宇宙呢?
  • 難道真的無法逃離太陽系?它飛行了43年,仍然看不到太陽系盡頭
    1977年9月5日,NASA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正式發射升空,開啟了前往太陽系邊緣的旅行。從此,旅行者1號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它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見識了這個太陽系的偉大。這讓很多人以為它真的飛出了太陽系,但實際情況是,它根本連太陽系的邊緣都還沒有見到。實際上,當時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超過了120億公裡,它所處的位置正是太陽系的一個關鍵區域——日球層。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各種天體、活動和現象都會產生強烈的輻射。這些輻射無處不在,充斥著整個宇宙空間。與此同時,太陽作為一個巨大的核反應結構,也在向外釋放著高能粒子和射線。
  • 太陽系邊緣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有多大還不清楚!
    我們平時說的太陽系都是內太陽系,中部太陽系,海王星之外的區域我們還一無所知!廣義上的太陽系我們知道,廣義上,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巖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的小巖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此外,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面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那麼,太陽系究竟有多大?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宇宙到底有沒有盡頭
    宇宙究竟有沒有盡頭呢?每當人們翹首仰望茫茫夜空,看著一望無際的宇宙,總要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些行星組成了太陽系。那麼,在太陽系以外,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那個聚集著約二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又形成了一個宇宙,這就是銀河系。銀河系的形狀像面凸鏡,鏡頭的直徑為10萬光年,中心部分厚度為1.5萬光年。一光年就是每秒鐘速度為30萬千米的光,用一年時間到達的極其漫長的距離。因此,光若從銀河系宇宙的一端出發,需不斷地飛馳10萬年才能到達它的另一端。這是人類無法想像的一個距離。
  • 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直至時間的盡頭,宇宙成了一個奇點,這被認為是宇宙的起源。根據目前最為精確的觀測數據,宇宙的起源時間為距今138億年前,宇宙從奇點大爆炸中創生。大約38萬年後,宇宙發出了最早的光,它們穿越時空,來到如今的地球上。這些光子已經變成了肉眼不可見的微波,可以用射電望遠鏡探測到,它們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
    直至時間的盡頭,宇宙成了一個奇點,這被認為是宇宙的起源。根據目前最為精確的觀測數據,宇宙的起源時間為距今138億年前,宇宙從奇點大爆炸中創生。當我們望向時間的盡頭時,最終所能看到的光子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更早之前的宇宙沒有自由光子,我們無法看到當時的情況。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光在1年的時間裡可以前進1光年的距離。宇宙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這意味著光最遠傳播了138億光年。那麼,138億光年外的宇宙是什麼?那裡是宇宙的盡頭嗎?我們的太陽系直徑為2光年,太陽系又在直徑為10萬光年內的銀河系之內。
  • 科學盡頭是神學?著名科學家晚年開始研究神學,為了證明什麼?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科學盡頭是神學」這句話,甚至眾多帶有權威性的科學家,在晚年研究神學,比如著名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牛頓在年輕的時候發現了三大定律,可是他並沒有信仰上帝,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為何在晚年的牛頓會突然研究神學?莫非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難道用神學才能解釋世間的一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