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率先發射升空,隨後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雖然旅行者1號比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射時間稍晚了近半個月,但是從飛行距離來看,旅行者1號探測器比旅行者2號探測器更遠,目前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離地球最遠的無人飛船。至今這2艘無人飛船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3年,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已經非常遠。
之所以旅行者2號的飛行距離相對較近,主要是因為它的飛行軌跡與旅行者1號不同,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完成對木星、土星的探索以後,就朝著太陽系外飛去,而旅行者2號探測器不僅僅對木星、土星進行了探索,還對天王星、海王星這兩顆氣態行星也進行了飛越。所以,從探索任務的角度來看,旅行者2號的任務稍微複雜。當然,旅行者2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對4顆氣態行星的飛越,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剛剛好遇到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探測器可以藉助這些氣態行星的引力進行加速,從而獲得非常快的飛行速度。
在1979年7月9日,旅行者2號從距離木星大約57萬公裡的空中掠過,從發射升空到飛越木星。
再經過近2年的飛行,在1981年8月25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了土星。
在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了天王星,與天王星的距離僅為8.15萬公裡。
在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海王星,這是旅行者2號造訪的最後一顆氣態行星,隨著對海王星探索任務的結束,也就意味著旅行者2號探測器完成了既定的任務。
從發射升空,到飛越最外側的氣態行星海王星,旅行者2號探測器僅僅用了12年時間,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藉助氣態行星引力彈弓效應獲得了很大的速度,如果當時沒有遇到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旅行者2號完成對海王星的探索,需要近30年時間。
在完成了對氣態行星的探索以後,NASA也讓旅行者2號探測器朝著太陽系外飛去,最後在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也進入了星際空間。這是繼旅行者1號後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無人飛船,當時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飛行了41年,這個時間很漫長。
當時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進入星際空間時,發現有一個類似「防火牆」的日光層包圍著我們太陽系,而組成這個保護泡的磁場和粒子是由我們太陽噴射出來的,其溫度達到49427℃。當然,這些粒子的溫度雖然達到近5萬℃,但是對旅行者2號探測器來說,不存在威脅。
因為在星際空間中,這些粒子的密度極為稀薄,一立方米可能只有幾百、幾千個或者更少,即使數千顆粒子同時作用於旅行者2號探測器,探測器獲得的熱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法讓探測器出現明顯的升溫,更不會燒毀旅行者2號探測器。
雖然現在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進入星際空間,但是它仍未真正離開我們太陽系。雖然目前我們暫時還沒完全確認太陽系的邊界在哪裡,但是可以確認的是在太陽系外側除了有一個柯伊伯帶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奧爾特雲,普遍認為,穿過奧爾特雲才算真正走出太陽系。按照當前的飛行速度及方向,旅行者2號探測器大約需要2.6萬年才會進入奧爾特雲,隨後大約還需要繼續飛行2400年才會穿越奧爾特雲。也就是說,穿過奧爾特雲,旅行者2號探測器可能還需近3萬年時間。顯然,現在旅行者2號探測器連太陽系的盡頭都還沒看到。
雖然旅行者2號探測器可以憑藉慣性飛下去,如果沒有發生碰撞等意外,它飛出太陽系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但是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樣漫長的飛行時間,顯然是我們人類沒法接受的。需要近3萬年才能穿過奧爾特雲,意味著需要數百代人接力飛行才能做到這一點,以我們人類當前的科技,明顯做不到。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人類可能真的無法逃離太陽系。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航天技術會更加先進,飛船飛行速度會更快,可能會達到亞光速,飛出太陽系所需時間會大幅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