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這個物種天生就是耐不住寂寞的,按照現在的主流科學體系,人類起源於非洲,是由古猿進化而來,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萬年前的森林古猿,而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是大約20萬年前出現的智人。人類這個物種在發展演化的過程中兩次走出非洲,到今天已經遍布地球上的每個角落。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目標也更加遠大,星辰大海成為我們的嚮往。
上個世紀中旬人類開始了真正的太空探索,前蘇聯率先完成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第一次把人類送入太空,而美國也相繼完成了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共成功6次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
月球上的那個腳印成為人類遺留下來的最遠痕跡,就像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所說的那樣: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也的確如此,誰能想到曾經非洲大草原上瑟瑟發抖的小可憐,竟然可以飛出地球登上月球,在38萬公裡之外留下人類的腳印。
距離我們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1977年從地球上出發,現在已經飛行43年之久,目前距離地球大約是225億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地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5億公裡,在天文學領域這是一個天文單位,這也就意味著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150個天文單位,如果只是繞地球飛行,大約已經繞了176萬圈。
旅行者一號基本任務是探測四顆遠日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當然它不負眾望,完成了對木星、土星及其它們衛星的探測任務。在探測過程中由於在土衛六泰坦上發現了大氣層,因此著重的對這顆衛星進行了探測,結果導致錯失了探測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機會,只能向太陽系外飛去。
按照旅行者一號的方向位置圖以及它的飛行速度,大約會在7.4萬年以後飛過半人馬座,也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比鄰星。
數萬年的光陰跟宇宙年齡來比較可以說是彈指一揮間,地球的發展史都有46億年之久,但如果跟生物文明相比較真的很漫長,人類在數萬年前甚至還沒進入新石器時代。可想而知宇宙的龐大,以及目前人類探測器速度真的太低了。
2012年地面上的控制室,接收到了旅行者一號上相關科學載核的數據信息,顯示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風層頂進入星際空間,因為忽然接收到的粒子速度、數量、密度等大幅度下降。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但實際上還差得很遠。
太陽繫到底有多大?
認識太陽系的大小,也是人類發展進步的一個過程,從最初八大行星最外層就是太陽系的邊界,到聚集著大量小行星以及矮行星的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的邊界,再到今天假想中的奧爾特雲成為太陽系的邊界,這也在說明著人類觀測技術的進步,我們的宇宙觀也越來越大。
奧爾特雲成為太陽系的邊界,它的直徑大約是2-3光年,那麼也就意味著旅行者一號要想飛出太陽系至少要飛行1光年,那麼需要多長時間哪?按照旅行者一號17公裡每秒的平均速度,大約需要1.76萬年。
17公裡每秒的速度並不慢,但是要想飛越一光年的距離卻太漫長了,總之按照人類目前的動力系統很難飛出太陽系了,人類要想進行星際航行速度上要接近亞光速,或者至少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也是可以的。人類目前的科技可能只能滿足我們對太陽系內的一些天體進行探測,如果想要登陸最遠可能也就到火星而已。
人類探測器飛行到火星,至少也需要7-8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說43年飛行225億公裡的旅行者一號,帶給了我們一個悲觀的結論,太陽系或許就是人類的「牢籠」,我們永遠都飛不出太陽系。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