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捷克豹宇宙天體陀飛輪(內附震撼視頻)

2020-12-06 懂表帝

你知道把整個宇宙戴在手上,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嗎?——大臉喵

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向來都是無邊無際,沒有盡頭的「神秘的色彩」存在。

但也是因宇宙蘊含的這種神秘的力量,它讓一顆星球吸引另一顆星球,一顆星球圍繞另一顆星球。

而越是神秘的東西,就會有人越想要去探索其中的奧妙...腕錶品牌Jacob&Co創始人雅各布·阿拉博(Jacob Arabo)便是這其中之一。

雅各布·阿拉博(Jacob Arabo)

雅各布·阿拉博(Jacob Arabo)創造的腕錶品牌Jacob&Co一開始是以其珠寶和鑽石鑲嵌的高級珠寶腕錶而聞名。

後來,他認為「高級珠寶腕錶」並不能滿足於他對鐘錶深度喜愛。

於是,在品牌成立後十幾年後不斷的嘗試製造出具有不同尋常的複雜功能的機械時計,並且這些複雜功能還與其他人的做法截然不同,這也是雅各布在以更加技術化的方式宣告進入鐘錶領域。

雅各布公司研究生產的第一個主要機械複雜功能是Quenttin Tourbillon,它創造了當時手錶中最長動力儲備的記錄(31天)。

還有之後出現的Epic SF24系列(這是一款首創在腕錶內重新詮釋古典歐洲火車站信息板的時計,其翻牌裝置指示著城市與第二時區,而且提供使用者24種個性化的選擇)也是一大複雜傑作。

而在過去幾年中最引人注目的複雜傑作是旗下發布的天體陀飛輪(Astronomia Tourbillon)腕錶。

天體陀飛輪

2013年,天體陀飛輪(Astronomia Tourbillon)腕錶在Baselworld首次亮相,瞬時在表界引起了轟動。

轟動原因:

1、這款腕錶非常龐大:直徑50毫米,採用25毫米高的圓頂藍寶石水晶鏡面。

2、在穹頂的天空般的拱頂下是一個四臂載體。一隻手臂的末端是三軸陀飛輪,陀飛輪對面是動作(用於移動時針和分針)和鏤空錶盤。

3、另外兩個手臂帶有代表地球的琺瑯裝飾球體,以及代表月球(實際看上去像一顆迪斯科球)的含有288個切割面的一克拉鑽石。

天體陀飛輪技術上的挑戰

天體陀飛輪無論在視覺上,還是在技術上都是極具挑戰性。

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難題,Jacob&Co選擇與總部位於瑞士Vaumarcus城堡的Studio 7H38公司共同設計、研發與製造,共費時超過一年時間才打造完成。

腕錶使用235個部件組成的機芯與三軸陀飛輪,來提供小時,分鐘,地球和月球的軌道顯示(地球和月球只是一種「視覺盛宴」,而不是現實的軌道演繹)。

第一個挑戰—動力

當陀飛輪在提供足夠的能量以確保平衡振幅保持良好時總會一些存在問題。

因此,主發條移動運作時,不僅要保持平衡,還要保證整個陀飛輪框架以及擒縱輪、槓桿、平衡以及每次擒縱機構解鎖時都能均衡彈簧。

在Astronomia陀飛輪運轉的情況下,四個武裝載體的額外重量以及安裝在其上的所有其他裝飾和功能部件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創始人選擇的解決方案是讓主發條的直徑架在整個手錶之上,並將其置於構成載體背景的aventurine盤下。

第二個挑戰—平衡

為了保持良好的計時,在Astronomia陀飛輪腕錶中,不僅需要平衡天平和陀飛輪框架,還必須確保託架四臂上的每個元件彼此平衡。

時間運轉以及顯示方式

為了在腕錶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Astronomia機芯採用垂直構造,而不是像傳統機芯的構造。

機芯位於手錶的中央,周圍環繞著地球、月球、陀飛輪、錶盤以及閃閃發光的礦物內含物(模仿夜空)。

機芯底部右側是槍管,包含為機芯提供動力的主發條。齒輪系位於頂部,這樣一來整個顯示機構便從中心分支出來。

而Astronomia四臂託架中的三軸陀飛輪以三維方式顯示四個功能,每個功能相對於彼此處於固定位置。

在整個機構旋轉20分鐘時,依靠的是行星齒輪來保持在表殼周圍的同時移動。

陀飛輪圍繞第一軸旋轉60秒,第二軸旋轉5分鐘,並在20分鐘內完成整個動作。

在陀飛輪框架的對面,是帶有時間顯示的時針和分針錶盤,指示盤在20分鐘內繞中心軸旋轉。

由於錶盤也隨中心軸旋轉,因此以便當中央支架轉動,撥盤轉動時,它也會隨之轉動;但面盤始終保持直立,以便立即讀取時間。

而另外兩個持有地球(白金和藍色大Fe琺瑯地球儀)和月球(圓形鑽石切割鑽石,56個刻面)的軸,每60秒旋轉一次。

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Astronomia腕錶只顯示時間。並沒有月相顯示,或是利用地球以複雜的方式提供世界時間。

腕錶配置

1、Astronomia陀飛輪尺寸為50mm x 25mm,防水深度為30m;

2、三軸陀飛輪;

3、裝有代表地球的四臂載體;

4、一顆鑲有288個刻面的一克拉鑽石;

5、表殼,藍寶石表殼。

在這一系列的配置當中,聲稱球形切割鑽石採用的是Jacob&Co首次推出的獨家切割工藝。

錶盤底部的背景為藍色星空,該部分47毫米的表殼由高科技聚碳酸酯複合材料與金剛石粉塵合制而成。

極為動感和有形的機芯位於一個藍寶石水晶表殼內,每側都帶有一個的「全景窗戶」(包括在表耳之間),使佩戴者可以完整的欣賞到整個機芯。

最新穎的是將兩個錶冠設置在了錶盤底部,一個用於時間設定,另一個用於提供動力。

雖然Astronomia陀飛輪腕錶整體看起來,給人有種與「天文複雜腕錶」的感覺,但實際上只是採用了這麼一種概念去做而已。

這是一種對制表業發展的見證:不是作為一門實用科學,而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存在

我是大臉喵(>^ω^<)一個懂表、愛表的女子,帶你每天了解腕錶多一點。

相關焦點

  • Jacob & Co.傑克寶Astronomia天體系列陀飛輪腕錶紀元
    幾個世紀以來,陀飛輪在制表行業一直獨佔複雜工藝之首。在一個平面上旋轉,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但陀飛輪一直未曾突破維度的限制。然而Jacob & Co.傑克寶帶來的Astronomia天體系列則做出來革命性的突破,讓平面的陀飛輪立體起來,讓它可以在三個方向邊自轉、邊旋轉。這種多軸陀飛輪無疑令時計更加精確,也猶如一顆漂浮在手腕上的宇宙生物,帶來無限震撼。
  • 研發專家解析海鷗奇翼陀飛輪
    立體旋轉陀飛輪的概念  立體旋轉陀飛輪存在多個框架軸並且是串聯在一起的,本質上可以說有多少根框架軸就有多少個陀飛輪被整合成為可以實現立體旋轉的多軸陀飛輪。外軸框架兩端的支承軸宛如翅膀的造型,而陀飛輪夾板形狀也是以翅膀作為原型設計的,使得外軸框架的整體設計充分體現了寓意裡的「展翅翱翔」;「實現夢想」由內陀飛輪框架表現,最上層夾板的造型是星型,代表星空,寓意「夢想」。
  • 奇翼立體旋轉陀飛輪
    1.如果是雙軸陀飛輪,那麼存在內外兩個陀飛輪框架和旋轉軸,機芯的動力通過外框架傳輸入至內框架的調速機構,使得雙軸陀飛輪整體開始運轉起來;2.如果是三軸陀飛輪,那麼相比雙軸陀飛輪來說中間又多了一層陀飛輪框架,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 機械錶的四大「黑科技」之陀飛輪
    在世界手錶製造行業內,大家一致公認機械手錶有四大複雜技術,用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四大黑科技」:陀飛輪、萬年曆、打簧問表和計時碼錶。因為技術難度高、生產周期長、成本和價格居高不下、數量稀少,所以受到了鐘錶愛好者的追捧。
  • 積家超薄大師系列陀飛輪月相腕錶,揉合兩項複雜功能
    於19世紀初發明的陀飛輪,旨在抵消地心吸力對懷表擒縱裝置的影響,藉此提升懷表的精準度。然而,到了20世紀,隨著懷表被腕錶取代,陀飛輪逐漸式微。積家一直研究精準走時的方案,並於1946年設計了170型陀飛輪機械機芯。這款機芯搭載於懷表內,特別為了計時比賽而設計。
  • 宇宙之舞:芝柏天象儀三軸陀飛輪腕錶Planetarium Tri-Axial
    此款三維「天象儀」腕錶集三軸陀飛輪、24小時完整旋轉一周的球體和天文月相於一身。 它將專業製表技術、標誌性設計和傳統手工藝巧妙結合,汲取了GP芝柏表DNA中的精華:箭型金橋、七弦琴狀陀飛輪框架、藍寶石拱形透鏡,側孔使得光線能夠完全透入這款超凡精緻的機械裝置。
  • 錶盤中的立體世界地圖 播威表世界時陀飛輪腕錶
    導語:這款播威表世界時陀飛輪腕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並且眼花繚亂,不知道要從何看起,時、分、秒、動力儲備、世界時間、月相顯示、陀飛輪,每一個部分都令人嘆為觀止。播威表世界時陀飛輪腕錶制表團隊把目光放在了宏觀的宇宙中,想要在一枚腕錶上顯示世界各個地區的時間。
  • FRANCK MULLER 世界最快陀飛輪 迅雷登臺
    瑞士頂級鐘錶品牌FRANCK MULLER看好臺灣頂級腕錶市場,於1月份日內瓦表展結束後,於日前舉辦FRANCK MULLER WPHH 2013腕錶鑑賞會,展示多款全新系列頂級腕錶,包括榮膺世界轉速最快美譽的迅雷陀飛輪腕錶;原廠自製Cintree Curvex七日動力儲存機械腕錶
  • 全新孔雀遠航者 陀飛輪腕錶顛覆來襲
    為向遠航致敬,孔雀表推出海洋藍、銀色、黑圈銀色、槍色4款遠航者陀飛輪腕錶,追隨航海家們的探險足跡,心懷冒險精神,開闢陀飛輪探索新時代。並且,四種表款的表殼均採用精鋼材質,直紋拉砂效果,殼身凹槽內噴砂。極致電鍍工藝,則加工出不同的表殼及圈口顏色。7條鋼色條釘指示整點,重點突出了「3」和「9」點位鋼色金屬質感。
  • 百萬級別全鏤空陀飛輪腕錶:BBR羅傑杜彼碳纖維材質DBEX0577
    專注於腕錶評測腕錶改裝,不定時更新真假對比,拆解評測以及視頻解說。如果您是一位手錶愛好者,那麼請您花兩分鐘的寶貴時間用心看完此篇文章,用知識充實自己,真正了解腕錶的好與壞,防止入坑!眾所周知,羅傑杜彼擅長製作陀飛輪,而且只生產最精密、迷人的飛行陀飛輪。而在機芯鏤空方面,羅傑杜彼自建立以來便致力於新型鏤空機芯的研發,力求開發出更加輕盈靈動、創意大膽的現代鏤空機芯。
  • 手錶界不可思議的發明:陀飛輪
    陀飛輪(Tourbillon),法文的意思是旋風,也叫「旋轉式擒縱機構」,目的是為了抵消地球引力對手錶的走時精度影響,其意義非凡。它把擒縱輪、擺輪遊絲,組合在一個旋轉框架內,一般一分鐘旋轉一次。陀飛輪的結構是由旋轉框架、固定支架兩大部件組成,平臺上半圈所造成的不均衡會被下一輪半圈所產生的均衡所補償。隨後寶璣獲得了10年時間內製造這種手錶的獨佔權。
  • 雙重三軸球體陀飛輪,PURNELL Escape IIS Treasure 2020新表
    PURNELL Escape IIS Treasure Baguette雙重三軸球體陀飛輪。此球體結構為PURNELL 與Eric Coudray 聯手打造,其高速三軸陀飛輪機芯的旋轉速度勝過市面所有三軸陀飛輪;此機芯由Eric Coudray 改造過的Potter擒縱器控制,藉由在擒縱輪加上」內建齒輪組」增加機芯動能表現同時減少動力耗損,促成PURNELL 球體機芯穩坐世界旋轉速度最快的三軸陀飛輪寶座。
  • 積家金月相和陀飛輪——不太常見的情侶表組合
    這支積家大師1322410,是大三針架構的基礎款陀飛輪——簡單、大氣、低調,上手無論質感還是分量感都十足,是真正的實力派,我喜歡了很多年,18年的時候終於找機會入了一支。而女款,選擇積家,大都會選約會款;可我老婆對手錶一點興趣都沒有(別問她對什麼有興趣,問就是包,包治百病)。
  • 積家推出全新超薄大師系列陀飛輪月相腕錶
    [腕錶之家 品牌新聞] 積家推出全新超薄大師系列陀飛輪月相腕錶(型號:Q1692410),該腕錶採用18K Le Grand玫瑰金材質,並將陀飛輪、兩個半球的月相盈虧、以及不同尋常的指針式跳曆日期顯示功能相結合,複雜性和美學兼具,堪稱又一款典型的積家時計傑作。
  • 江詩丹頓 推出鈦殼版 渾天儀陀飛輪腕錶
    Vacheron Constantin 剛剛推出 Les Cabinotiers Armillary Tourbillon 腕錶的一個新版本,搭載「渾天儀陀飛輪」和「逆跳時分針」兩項複雜功能,首次使用鈦材質製作表殼,為這枚高複雜功能腕錶帶來現代氣息。
  • 歐米茄全新碟飛系列陀飛輪至臻天文臺腕錶
    今年歐米茄推出了一枚全新的碟飛系列陀飛輪至臻天文臺腕錶,該款腕錶可謂是創造了品牌的首次。該款腕錶是歐米茄首款通過至臻天文臺認證的手動上鏈中置陀飛輪腕錶,腕錶的每日精準度介於0秒至+5秒之間,可抵抗高達15,000高斯的強磁場,其精準度、防磁性和整體性能均達到了行業的更高標準。
  • 月相潮汐、陀飛輪、萬年曆,IWC萬國表新品讓你看過癮!
    全新演繹多項複雜功能彰顯制表技藝 今年,葡萄牙系列的新品當中,IWC葡萄牙系列萬年曆陀飛輪腕錶、陀飛輪逆跳計時腕錶、以及IWC葡萄牙系列萬年曆腕錶42均搭載了多項複雜功能,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品牌也做了一些變化。
  • 陀飛輪,萬年曆,三問---機械錶最頂尖最複雜的三大技術
    原標題:陀飛輪,萬年曆,三問---機械錶最頂尖最複雜的三大技術 陀飛輪 陀飛輪是瑞士鐘錶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稱特比龍),有「漩渦」之意,是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錶,陀飛輪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
  • 格拉蘇蒂原創腕錶今年顏值切換,下午茶,陀飛輪,紅金,彩虹圈
    新品涵蓋了從頂級的陀飛輪到運動時尚的潛水錶以及女表。而且GO增加了高級訂製業務。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是致敬飛行陀飛輪創始人的海威格陀飛輪1920腕錶(是的,雖說陀飛輪是寶璣發明的,但飛行陀飛輪卻是這位格拉蘇蒂先驅海威格發明的)紀念其經典優雅之作誕生100周年。
  • 陀飛輪專家晉身大自鳴聖堂,最貴的腕錶品牌它做到了
    歷經11年研發,陀飛輪專家GF擠身少數具備大自鳴研發的頂級表廠!做大自鳴難不難,不管是問哪個制表師,可能會給你一個眼神、一個笑容或是一個皺眉,答案應該夠明確了。只是江詩丹頓到今年才推出大自鳴,倒是有點令人驚訝,畢竟在報時機制的發展其來有自,不過以雙體陀飛輪起家的GREUBEL FORSEY手腳不慢,創辦人Robert與Stephen耗費了11年時間研打造出具備935的零組件、兩項專利與十一項安全設計的這款大自鳴,證明除了陀飛輪以外的高階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