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歐終於達成貿易協議了!「漁業」作為三大問題之一,卡住談判直到最後一刻。
漁業談判細到什麼程度呢?據了解,雙方幾乎是在照著英國海域裡的300多種魚一種一種地談。英國能讓歐盟在多大海域內捕、還能捕多少年、還能捕多大份額……
明明漁業作為一個小不點,在英國的經濟產出中只佔了0.04%(2019年數據),只有英國汽車產業的1%,金融服務業的0.57%,為什麼偏偏是它,讓英國面對歐盟僵持不下?
掐(電)指(腦)一(幹)算(的),「魚」不簡單
我們團隊用機器學習的算法,分析了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那一周的幾百篇英國報紙文章,研究脫歐和留歐的關鍵詞都有什麼。算法從幾十萬個詞中識別出了143個詞,其中脫歐關鍵詞61個,留歐關鍵詞82個。
△紅色為脫歐派指徵詞彙,藍色為留歐派指徵詞彙,字越大,代表指徵越明顯。圖自總臺紀錄片《脫歐的平行世界》
在61個最強脫歐詞彙中,就有「漁業」這個詞,也就是說它帶著強烈的脫歐傾向。
△紅色為脫歐,藍色為留歐。字越大,代表指徵越明顯,指徵值滿分為1。譬如「難民」值為0.89,「大英國協」值為0.94,「漁業」為0.84,更多人工智慧分析脫歐的結果請見https://brexitproject.github.io/visualization/views/wordProbability
漁業對於英國,是主權問題
英國海上疆界面積之廣,幾乎佔到歐盟總水域的一半。但脫歐前的英國要服從歐盟的法規,需把絕大部分海域劃為歐盟的共同漁場。結果英國海域裡,一半以上都是外國漁船,而英國漁民在捕撈量、份額、作業方式等各方面都得被歐盟管。
加入歐盟以來,英國漁民親身目睹了行業的衰敗。1978年6月,英國還有大概有2萬左右漁民,到了今年,英國正式捕魚員工就剩8千人(不包括個體漁民)。現在正負責與歐盟談判的英國內閣大臣麥可·戈夫就聲稱,歐盟的共同漁業政策摧毀了他父親在阿伯丁(英國北部城市)的漁業生意。
△英國內閣大臣麥可·戈夫
所以在英國漁船上,常能看到這樣的旗幟,「漁業支持脫歐,拯救英國漁業」。
「這到底是誰的海?誰的魚?」
「要掙脫歐盟的枷鎖,把英國從歐盟解放出來!」
確實算法也識別到了「枷鎖」是個典型脫歐詞彙,傾向值高達87%。「解放」一詞高達86%。
△圖自總臺紀錄片《脫歐的平行世界》
所以「漁業」的背後是「自由、枷鎖」這些大詞,它們可不只是利益計較了,它是一種「我命由我不由歐盟」的壯闊熱血,是恨不得與之一戰的情緒。
這種情緒要怎麼被安撫?
說白了,漁業已經不單純是一個行業的利益問題,已經是個主權問題了。
△標語「你們曾經承諾要收回漁業自主權,而現在你們又一次背叛了我們。」
漁業很難談,因為詹森政府很難騰挪。就像上圖裡標語說的那樣,不能背叛脫歐。前有特雷莎·梅的前車之鑑,她黯然下臺不正是因為脫歐派認為她「背叛了脫歐」嗎?
可歐盟眼中的漁業,是利益問題
法國漁民60%~80%的時間都在英國海域裡捕魚,年收入5成以上來自這裡;
每年,歐盟漁民在英國海域漁獲的總價值6.5億歐元;
歐盟中大概有10個國家都對這一海域有著很高依存度;
歐盟船隻在英國海域的捕撈量,是英國船隻在歐盟海域捕撈量的6倍左右;
得讓英國繼續開放海域,不然影響多少人的生計。
雖然這也意味著選民的壓力,但它對於歐盟來說歸根結底還是一筆買賣,並不是需要揮舞國旗的那種主權問題。
△英國漁民希望英國在脫歐後收回漁業自主權,趕走在英國水域捕魚的外國競爭者。
脫歐者看漁業,2個視野盲區
盲區1:
漁業被英國脫歐政客們幾十年鼓吹,被視為是英國加入歐盟「喪權辱國不平等」的典型。然而多年來,英國政府很清楚,不能只算漁業單項盈虧而不算總帳。譬如英國出口金融服務的第一大市場是歐盟,賺取的1/3利潤來自歐盟,金融業在2019年為英國經濟貢獻價值1260億英鎊,漁業僅為4.37億英鎊。
試問小小漁業吃的虧,能大到哪裡去?
盲區2:
脫歐公投前,鮑裡斯·詹森多次承諾要拿回「對英國水域的全面掌控」。但他沒有提到的一點是,等英國拿回了魚,賣給誰?
英國的3/4漁獲都是供出口的,其中大部分銷往歐盟。歐盟的單一市場零關稅和簡化清關等讓英國漁民獲益匪淺。一旦無協議脫歐,英國失去各種優惠,必然流失歐盟市場。
魚是奪回來了,然後呢?
感覺怪怪的,自產自銷它不香嗎?
看看這麼一個基本事實:
英國3/4海產出口,大部分銷往歐盟;消費的2/3來自進口,3成又來自歐盟。
為什麼英國不吃自己捕上來的魚,要去買歐盟的魚吃?
「因為對面的魚才是我愛吃的。」
這不是搞笑,是真的。
歐洲人大多喜歡吃比目魚和甲殼類海鮮,英國人並不那麼愛。2019年,英國對歐盟出口漁業最多的就是鮭魚、海藻和扇貝,總計45.2萬噸,入帳約20億英鎊。
而英國人常吃的炸魚薯條的鱈魚,絕大多數是歐洲漁民在北方捕撈的,要從歐盟進口,總計71.2萬噸,價值34億英鎊。
所以這是各有進出的複雜買賣,「漁業脫歐」哪能像當時想得那麼簡單,一刀斬斷?
當地時間12月24日下午,英國首相詹森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已兌現了2016年公投的承諾,收回了英國的控制權,尤其點名提到漁業的控制權。但歐盟消息人士稱,英國在談判最後時刻作出了「巨大的讓步」——歐盟漁民將從2021年開始的5年半內,繼續按現行準入標準進入英國海域捕撈,但配額將逐步減少25%。而英國之前開出的條件是3年內減少60%。
蘇格蘭自治政府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評價這一結果為「糟糕的協議」,「英國政府違背了在漁業上的重要承諾」。
受漁業談判影響最大的正是蘇格蘭漁民,蘇格蘭可能在明年重提獨立公投,漁業這一讓步可能會帶來蘇格蘭漁民倒戈的後果。另有北愛爾蘭的爭議問題也只是緩期解決。帶著一身的「脫歐後遺症」,2020年12月31日後,英國將告別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進入未知。
然而經年累月、錙銖必較的殘酷談判最終也沒有能真正兌現當年的承諾。
監製丨姜秋鏑
記者丨王璇 西佳
編輯丨崔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