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版今日頭條到底有多不靠譜?

2021-01-19 虎嗅APP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中國恐怕沒有幾家科技企業能比今日頭條更風光。這家幾年前還默默無聞的公司在2017年突然成了全國的焦點。如今這款APP已有了1.2億的日活躍用戶,平均下來,他們每人每天至少會在上面逗留74分鐘。


今日頭條最讓投資人和我的許多中國朋友稱道的是,它會通過機器學習來為用戶推薦其所感興趣的內容,這令我自己也很感興趣。不過由於我更多是使用英語媒體來了解資訊,所以對於「原版今日頭條」,我一直無福消受——直到最近下載了TopBuzz——今日頭條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英語版今日頭條」。



雖然和「原版今日頭條」的用戶界面有所不同,但其所依賴的核心後端架構卻與它的「同胞中國兄弟」如出一轍,也就是說,TopBuzz和今日頭條一樣,都會為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內容信息流。


那麼我的使用體驗又如何呢?這麼說吧,TopBuzz就是一名廚師,他能為您持續提供由多種不同原料烹製而成的各色各樣的假新聞大餐。


首先,文章的標題就是錯的。


去年12月12日,阿拉巴馬州參議院選舉進入最緊張時刻,在民主黨人多格·瓊斯最終以微弱優勢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羅伊·莫爾後,各大主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通報了這一結果,然而TopBuzz卻為我推送了這樣一條新聞:



是的,如你所見,當幾乎全世界的可靠信息源都在宣布瓊斯勝利時,TopBuzz給我更新的這條新聞卻來自One America News Network——一個連右翼人士都未必知曉的極右翼資訊網站。


除此之外,我還在TopBuzz上接收過陰謀論風格的新聞。


幾周前,我收到了一條推送,大意是說,前披頭四樂隊成員約翰·列儂的夫人小野洋子曾在上世紀70年代與希拉蕊·柯林頓傳出過緋聞。



上面這個標題當然是錯的。根據知名信息核查網站Snopes.com的調查,這條消息從2015年起就已經在網絡上出現了,但事實上,傳聞的始作俑者不過是想通過繪聲繪色的故事來騙取流量。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個緋聞的真實性,小野本人也從未證實過此事,換句話說,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假新聞。


不過雖說是假新聞,它本身還具有黨派屬性。比如上個月初,我就收到過一條關於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共和黨人麥凱恩的醜聞:



而這篇文章的來源不僅不是某個新聞機構,甚至連釣魚網站都算不上,它實際上是一個名叫「haitim738653」的用戶名所提供的信息。為了核實這條「新聞」的真實性,我在網上查找了很久,可是仍然找不到任何線索來佐證其真實性。但就是這樣,TopBuzz還是把它放在了feed流的頭條位置。


再講一個最近收到的推送:「著名女影星茱莉婭·羅伯茨在談到近兩屆第一夫人時,用粗俗的語言來形容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



沒有例外,這又是一個假新聞。


茱莉亞·羅伯茨從來沒有說過上文所述的那些話——Snopes.com和另一個闢謠網站Politifact.com 都證明了這一點。事實是,羅伯茨是歐巴馬家族的堅定支持者,她曾在公開場合為歐巴馬的2012年連任競選積極站臺。基於這個事實,上文那條「新聞」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類似這種風格的「故事」和「新聞」充斥在TopBuzz每一天的信息流中。有時候,即使新聞事實正確,但那些為了追求點擊量而刻意而為的「標題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讀者,更不用說,這個APP為你推薦的內容本身就很極端:要麼極右,要麼極左。


頭條的全球野心


其實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TopBuzz不過是字節跳動全球擴張計劃中的拼圖之一。


去年11月,該公司以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usical.ly,這個短視頻APP在歐洲和北美早已積累了廣泛的用戶基礎;同月,字節跳動又收購了新聞聚合平臺News Republic。而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他們去年9月才投入市場的音樂分享軟體 Tik Tok 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從布局來看,本篇文章的主角TopBuzz主要瞄準的是歐洲和北美市場。


儘管字節跳動針對不同的市場,開發或收購了不同種類的應用,但這些APP的核心後端架構都是今日頭條的那套機制,「我們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產品,但它們的核心都是算法推薦機制。」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柳甄在996 Podcast上如是說,「這些APP的工程師和產品開發人員都在中國工作。」


字節跳動的目標有二:一是為海外、非中國用戶提供內容服務;二是開發和運營一系列能滿足國外中高收入人群需求的APP。作為一家中國科技企業,這兩個目標都頗有挑戰性。


矽谷的天翻地覆


現在,字節跳動已經編制好了他們的擴張路線圖,下一個問題是,他們這份計劃是否能適應西方,尤其是矽谷這一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呢?


我們知道,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之所以能贏得部分用戶的青睞,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很善於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友愛、民主的「正義化身」。然而不幸的是,近段時間以來,公眾正在用質疑的眼光重新審視他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Facebook。由於在2016年的大選期間接受俄羅斯公司10萬美元的廣告費,發布了一系列旨在「強化階層對立和政見分歧」的廣告,Facebook正承受著輿論如潮的抨擊。


儘管目前來看,專家們仍然沒法確定這些廣告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十年來,美國國內的政治分歧越來越大。而如果放眼世界,你會發現不只是美國,同樣的情形在世界範圍內的許多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在我看來,造成這種情形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算法主導的社交媒體平臺所製造的「回音室效應」


這個名詞出現在《科學》雜誌2015年的一篇名為《在Facebook上接觸多元信息和不同意見》的論文中。簡單解釋下,假設有兩個美國人,一個是A,一個是B。A同學常常關注民主黨派的新聞平臺,而B同學則更青睞共和黨旗下的媒體。不過兩人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是Facebook的註冊用戶。


而作為社交平臺,Facebook能通過網站點擊數據,發現兩人的閱讀偏好。於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點擊量,Facebook通過算法,把其所認為的「他們更感興趣的內容」推送給了各自的人群。但這樣一來, A、B兩同學就在不斷的重複性閱讀中強化了本來可能只是萌芽的偏見和喜好,同時對異質觀點愈加排斥。


最終,算法與個體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的遞歸效應創造出了一個奇詭的網絡世界:人們在同樣的新聞中所獲取的,不僅是不同的觀點,甚至還可能是不同的事實。正如皮尤研究中心的這個圖表所刻畫的那樣,算法編織的「回音室效應」正在讓民眾業已存在的意識形態分歧更加兩級分化


這種態勢對民主社會尤為危險。我們知道,民主的治理原則是理性辯論和達成妥協,可是當民眾的思維被激進的言論所裹挾,那麼辯論難以理性,妥協也無從實現。


去年12月,在參加斯坦福商學院校友會上,Facebook前用戶增長副總裁查馬斯·帕裡哈皮蒂亞對現場觀眾表示,他對自己在Facebook的工作感到「無比內疚」,他直言不諱的表示,「我認為我們所創造的這個工具正在撕裂社會的機理」。


 「我們所創造的短期多巴胺驅動的反饋循環正在破壞社會的運作方式。」


他相信,Facebook和字節跳動們所搭建的「點擊、點讚、喜歡」等社交網絡互動機制「沒有促進理性對話、不會促成合作,只會複製錯誤信息和蒙蔽真相」。


「但這並不是美國獨有的問題,這和俄國人的那些廣告也關聯不大,這其實就是世界性的普遍難題。」

 他還講述了一起發生在印度的事件,一則有關綁架事件的惡作劇信息竟最終導致了七名無辜之人被私刑處死。


帕裡哈皮蒂亞只是眾多有著敏銳眼光的科技先鋒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科技圈人士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之於社會的影響。去年11月,Napster的創始人和Facebook早期投資人肖恩·帕克公開表示,他要成為社交媒體的「良心反對者」;在他看來,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之所以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是因為他們 「利用了人類心理的弱點」。


這樣的聲音促使Facebook不得不進行反思。2017年2月,馬克·扎克伯格發表了一份長達6000字的宣言,其中細緻地講述了Facebook的願景。扎克伯格表示,他希望自家平臺能成為一股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Facebook就必須做出改變。


2017年1月,Facebook推出了「臉書新聞項目」,這是一項旨在過濾虛假和惡作劇故事、培訓和教育記者與出版商、提高讀者新聞素養的綜合性項目。去年10月,該機構發布了一項旨在阻止虛假新聞的新媒體運營指南,還推出了「更多信息」按鈕:該功能允許讀者在打開連結之前,可以先行查看出版商的可信度。


而到了2018年初,扎克伯格又做出了一個新決定:Facebook將不再把廣告與內容模塊相連。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用戶能更好的與親朋好友互動,而不是陷入廣告的泥潭之中。當然,這個決定也是代價高昂,它讓Facebook的股票瞬間跌了4個百分點。


字節跳動在做什麼?


不過,當矽谷的Facebook們在反思其產品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時,我們卻很難看清楚,大洋彼岸的字節跳動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當我問到,「貴公司的產品是如何處理假新聞的?」以及「您如何看待社交媒體與社會責任的關係?」等問題時,字節跳動的公關人員拒絕做出回應。


公允地說,字節跳動也確實曾在公開場合承認過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不過問題在於,外界很難確切知曉,這家公司究竟把「社會責任」放在了第幾優先級上。


去年12月,字節跳動舉辦了世界AI大會,當時公司創始人和CEO張一鳴曾作了如下發言:


 「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日頭條認為,我們和我們的同行們都有責任去確保我們能理解、預見新技術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並以負責任地態度去應對這些影響。我們很高興能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行業中那些最偉大的頭腦和最有影響力的人能夠聚集在一起,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和它之於當今世界的意義。」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字節跳動已經向社會公開了尋找失蹤兒童的技術手段;他們的AI技術和內容變現機制也讓很多內容生產者們找到了目標讀者,獲得了一定收入;他們還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合作創立了創新管理中心。該中心致力於研究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對新技術應用的具體反饋。此外,字節跳動還成立了一個名為「今日頭條技術戰略委員會」的機構,目的是為「AI與社會」的主題討論創設一個跨行業對話平臺。


當然,這家公司也沒忘了假新聞問題。


也是在12月的那場活動中,今日頭條副總裁兼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馬維英博士向外媒記者宣布,他們已研發出了能讓AI識別和刪除假新聞的技術。此外,馬博士還表示,今日頭條上的用戶現在可以舉報「疑似假新聞」,平臺上的AI還能藉助文章內的讀者評論,有效識別該文是否為假新聞。而一旦確認了某篇文章的假新聞身份,平臺會立即將調查結果告知所有讀過此文的用戶。


雖然馬博士言之鑿鑿,但作為TopBuzz的用戶,我目前還沒有感受到這些新技術的魔力。正如前文所言,在這個平臺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假新聞。很多時候,平臺甚至會主動為我推送假新聞。但就是這樣,我卻從未收到過通知,告訴我羅伊·莫爾並沒有成為阿拉巴馬州的參議員;我也並沒有被平臺告知:希拉蕊·柯林頓與小野洋子之間並無緋聞。


現實的情況是,當這篇稿件的英文版發布當天,我在TopBuzz的「政治」和「科學」頻道看到消息,巴拉克·歐巴馬出訪時帶著魔鬼,而NASA則在月球的暗面建立了一個秘密基地,專門研究外星人:




上面幾張圖片只是想證明,這類內容在TopBuzz上是多麼普遍。2月1日晚間,「科學」頻道上發布消息,「月球實際上距離我們只有4英裡」;「水星將脫離其運行軌道並給世界帶來末日」;以及,「國際空間站中的實景其實上就是一個電影工作室……」等等。



不過和這些荒誕不經的新聞相比,更讓人擔憂的還是這個平臺的內在屬性、它的算法機制、以及它的激勵機制。字節跳動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基於人工智慧的內容創作機制、管理機制和分發機制。這樣的體系意味著內容創作者如果想獲得商業回報,就必須把點擊量放在第一位;而從平臺來說,它為用戶所做的「精選內容」也必須永遠都是「符合讀者閱讀偏好的」。



也就是說,字節跳動的全部商業模式和整個擴張基石,正是查馬斯·帕裡哈皮蒂亞所痛斥的那個「撕裂社會機理」的工具;更直白的講,Facebook竭力拋棄的東西恰恰就是字節跳動視若珍寶的武器。


在中國,字節跳動已開始面臨政府監管的壓力。


去年12月,北京的監管機構宣布,由於「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對網上輿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今日頭條APP的相關版塊停更24小時。作為回應,今日頭條將平臺上1100多個博主進行下線處理,理由是他們提供的是「低質量內容」。頭條還把「社會」版塊改名為「新時代」,那裡現在已成為官方媒體發布信息的平臺之一。


不過在中國之外的海外市場,比如北美和歐洲,今日頭條還沒有體會到類似的壓力。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媒體對公眾消費的影響力不可估量。要知道,在上述地區,幾乎每個用戶都可能是選民,他們所接收到的信息將直接影響到其所在的社會如何管理他們自己。


但令人不無憂慮的是,現而今選民們得到的很多信息都來自於社交網絡,而社交媒體卻又在妨礙民主制度的有效運行上面走得太遠——其實,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更多的「精選」信息,它只是需要信息的準確。


全球化所帶來的一個重要積極影響,就是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為全世界帶來了能滿足全球性需求的產品:摩拜和ofo緩解了交通壓力,減少了環境汙染,順便還提供了廉價的交通出行方式;阿里巴巴和京東則令中國消費者能方便的購買到國外商品;很多中國國有企業正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的是刺激那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上述企業相比,字節跳動給世界帶來的又是什麼?


如今,民主制度和公民話語都處於艱難時刻。它正遭受著一種垃圾食品的毒害。所謂垃圾食品,即不準確、誤導和帶有嚴重偏見的信息。現在,這些垃圾食品正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向全球公眾播撒,也正在此時,字節跳動要開足馬力,擁抱世界了。但在這個全球性「飲食危機」面前,它扔給世界的,竟然是一個巨大而油膩的芝士漢堡。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大全?填寫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技巧
    今日頭條極速版推出也有幾年時間了,關於邀請碼怎麼填?網上這方面的搜索任然有不少,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是【1169567478】和【C8JLL4H8】和【DDLLPV5R】。網上這方面的搜索任然有不少,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是【1169567478】和【C8JLL4H8】和【DDLLPV5R】這三個邀請碼您只需要填寫其中一個方可。
  • 今日頭條上的用戶,到底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作為一個內容提供者,我們需要研究各個分發平臺的用戶特徵;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是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長期閱讀今日頭條給我的推薦,每一次別人熱議今日頭條多厲害的時候,算法+新聞,為每個人個性化提供內容;一年廣告營收超60億;流量又攀高峰……我們就想好好研究下今日頭條,所以就打開看看,但看的時間稍微長一點,比如超過10分鐘,就不自覺的湧上一種反感,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
  • 今日頭條2021版下載
    今日頭條是一款用戶量超過60,000,000的新聞閱讀客戶端,可以自定義訂閱自己想看的一些新聞種類,今日頭條手機版的自定義比較強,可以篩選一些不感興趣類的新聞資訊,整體還是不錯,適合愛.看新聞的朋友。
  • 彭博社披露今日頭條人才戰略:薪酬不設上限
    【TechWeb報導】9月25日消息,今日,彭博社發文對今日頭條人才戰略進行解讀。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頭條對頂尖人才的薪資不設上限,「人才的水平有多高,我們的薪酬就有多高。」 未來,今日頭條或會招聘超過200名人工智慧工程師。
  • 「印度版今日頭條」Dailyhunt如何變身為一隻「獨角獸」?
    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版今日頭條Dailyhunt近日宣布完成了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但交易細節尚未透露。據估算,Dailyhunt在本次交易中的估值達到了741.5億盧比(約合10.1億美元),也就是說通過這次交易,Dailyhunt加入了夢寐以求的「獨角獸」俱樂部。
  • 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 油條老闆神回復
    原標題: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 油條老闆神回復     近日,一家名為"今日油條"的快餐店被字節跳動起訴了,原因是店鋪的商標門牌、菜單設計等方面都與"今日頭條"非常相似。   有網友調侃:每天早上都是吃著今日油條,看著今日頭條打發時間,簡直樂哉.
  • 今日頭條收購錘子科技,意欲何為?-虎嗅網
    1月2日下午,有消息傳出稱,今日頭條或將收購羅永浩的錘子科技。消息一出,頓時引起業內人士關注。對於此前四處尋求賣身的羅永浩而言,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真的是尋找中的那個「真命天子」嗎?而今日頭條收購錘子科技,又到底意欲何為?
  • 今日頭條接盤錘子科技!
    今日頭條可能變成今日頭錘了,昔日的錘子科技最終難逃被收購的命運。已經實錘了,字節跳動將會出面接盤,確實收購了錘子科技部分專利使用權,用於探索教育領域相關業務。據錘子科技內部人士透漏,已經接到臨時通知,要求他們放棄錘子這邊的假期、股權等等,然後再籤頭條 6 個月試用期,改籤勞動合同到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下面是匿名網友的留言:從這看,錘子科技真是人走茶涼了。
  • 今日頭條有意收購錘子科技部分專利
    oZtEETC-電子工程專輯有自媒體向錘子科技、今日頭條多位中層員工求證,這些員工均表示目前沒有聽說相關消息。「完全沒聽說啊,一點風聲也無。」,今日頭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層員工,對記者的求證感到異常驚訝,他表示此前對錘子科技的危機有所關注,但沒想到會跟今日頭條扯上關係。
  • 今日頭條-用算法計算世界
    今日頭條的產品設計是工程學:不強調路徑,通過實驗和計算得到問題的最優解。如果把信息流動看作一個海洋世界,算法好比聲納,不斷探索海洋的構造和邊界:哪裡有魚?是大魚還是小魚?怎麼吸引魚群把魚聚集起來?一、用算法尋找流量今日頭條有一個效率工程部門,專門優化信息分發。
  • 今日頭條的 2018:整改、抗爭,與那些瘋狂擴張
    多次被央視點名內涵段子永久關停責令、關停、約談、整改、處罰……2018年上半年的今日頭條,或多或少和這些字眼關聯了起來。這種現象早有預示。在2018年正式到來之前,今日頭條才經歷了一場監管風波:2017年12月29日,網信辦約談今日頭條,App部分頻道停更24小時整改。
  • 今日頭條實驗室的「AI黑科技」到底都有啥?聽馬維英怎麼說
    此外,今日頭條最近也開始涉足更多的最新學術進展——比如用來打造AlphaGo的生成對抗網絡、深度強化學習、多模態融合等,希望打造一個全新的方向,用一個將今日頭條上的文字、語音、視頻、圖像融合一起學習。4)體育視頻理解體育視頻理解是今天頭條非常看重的領域之一,因為今日頭條的平臺上有非常多的體育類視頻,今日頭條希望能通過人工智慧
  • 今日頭條CEO朱文佳:在頭條,看見更大的世界
    11月25日,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北京舉行。今日頭條CEO朱文佳發表致辭並宣布啟用產品新Slogan「看見更大的世界」。他表示,不僅是用戶因為看到頭條上的內容,接觸到了更大的世界,頭條創作者們同樣因為創作內容,成就了自己,走進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以下為朱文佳致辭全文。  大家好,我是朱文佳。
  • 拿到今日頭條的投資,「石墨文檔」現在怎樣?
    「石墨文檔」成立於2014年5月,產品於2015年6月正式上線,定位中國版的Google Docs,可以實現多人同時在同一文檔及表格上進行編輯和實時討論。此前公司於2016年8月獲得過數千萬元 Pre-A 輪融資,領投方為山行資本,心元資本、初心資本、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跟投,同期發布企業版產品。
  • 今日頭條競品分析報告
    價格:目前對於媒體人不進行抽成,現在有一個1%的支付服務費3.3 知識付費在今日頭條現在給自媒體知識類作者開通了知識付費,就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需求,選擇購買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一些付費課程。這些付費課程的收益,有一部分是給於自媒體作者本人,還有一部分會按照一定的比較被平臺拿走,這也是平臺可以盈利的一個點。
  • 今日頭條上線「頭條百科」 能改變搜索領域現有格局嗎?
    後來者想要搶食用戶並不容易,但不論是字節跳動還是阿里,都有各自的技術和流量優勢,或許能夠攪動既有格局。公開信息顯示,頭條百科沿用了baike.com為域名,目前只能在移動端瀏覽頭條百科,PC端仍然是互動百科的頁面。每經記者在今日頭條APP裡搜索頭條百科,相關信息顯示,頭條百科是今日頭條旗下的中文網絡百科全書。此前字節跳動進軍搜索,後來推出了獨立的頭條搜索APP,對於頭條百科的戰略規劃,每經記者採訪字節跳動,截止發稿,未有官方回應。推出頭條百科,字節跳動早就埋下了伏筆。
  • 今日頭條推廣公司信息推薦
    今日頭條推廣公司信息推薦,【企雲在線】整個營銷策劃市場非常龐大,不只限於實體產品,目前,許多網際網路、影視、娛樂、服務行業等,都通過營銷團隊的精心策劃,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成績。
  • 「北京人」到底有多老?人教版初中教材「歷史」與「生物」說法不同
    「還有這等奇事,同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和歷史教科書上關於北京猿人距今多少萬年的時間不一致,被我兒子在閱讀中發現了,兩者相差20萬年呢,到底以哪個版本為準呢?」1月11日,北京的一位家長施女士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反映,人教版歷史書上寫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同為該社出版的生物書上則寫著「他們是生活在大約距今50萬——20萬年前的直立人。」「北京人」到底有多老?
  • 剛剛,今日頭條總部大樓,換招牌了…
    作者丨石頭 來源丨今榜今日頭條總部大樓,改名字了!下午,今日頭條旗下帳號「頭條科技圈」更新了一則微頭條:Always Day 1(始終創業)。微頭條配圖顯示,今日頭條總部大樓外立面上懸掛的「今日頭條」字樣,已經更換成「字節跳動」。
  • 「今日頭條」變成了「今日油條」涉及了哪些商標法
    「今日頭條」變成了「今日油條」涉及了哪些商標法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事業單位備考,北京事業單位備考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