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上的用戶,到底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2020-12-08 荔枝網新聞

# 文章 #

  1

  什麼樣的人會沉浸在今日頭條裡?

  我們一直都很奇怪,什麼樣的人,會把今日頭條作為自己的資訊來源?

  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作為一個內容提供者,我們需要研究各個分發平臺的用戶特徵;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是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長期閱讀今日頭條給我的推薦,每一次別人熱議今日頭條多厲害的時候,算法+新聞,為每個人個性化提供內容;一年廣告營收超60億;流量又攀高峰……我們就想好好研究下今日頭條,所以就打開看看,但看的時間稍微長一點,比如超過10分鐘,就不自覺的湧上一種反感,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內容,我知道的行業性內容,毫無新意,一看就是洗稿;我不知道的各種奇葩新聞,大多讓人看了不敢相信——作為媒體從業者,如果消息源沒有可信度,很容易激起煩躁。

  所以,每次打開,又每次關掉,過段時間又去研究一下,發現還是看不下去,所以,我就很好奇,到底都是什麼樣的人,會醉心於這種機器推薦給你的無營養快餐式資訊?明明是在浪費時間一無所獲啊!所謂的算法分明就是在操縱你的資訊獲取進而在影響你的認知範疇,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認知差別,你只要稍微有點思考能力,就應該很快警覺這種模式對自己的害處啊。

  所以,到底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在迷戀今日頭條?

  我一直沒有搞懂,直到我們做了大零售社群,從今日頭條上過來了幾個人,徹底讓我明白了這個用戶群體的特性。

  2

  不可思議的頭條讀者

  為了與別於原來的大零售群,我們建了一個新群,現在已經有三周左右,踢掉了二十個人左右,其中,絕大多數(八成左右)是從今日頭條來的。

  每個入群的人,我們都把群規單獨發給他,按說,他不可能不知道群規了,群規看起來有八條,其實就兩點,第一,別私自發廣告,有廣告發給群主,群主統一發布;第二,別做伸手黨,進來就要乾貨,要多分享,沒有成功經驗,哪怕是失敗經驗也行,對大家都很有價值。為什麼要規定這兩條,待會說。

  就這麼兩個意思,偏偏做不到。有時候把我們氣的夠嗆,前腳剛告訴他群規,他說知道了,進群之後,沒多久就發廣告,搞得我們群負責人很難堪,不得不趕緊移除,又跟大家解釋道歉。

  我們也知道,做社群是很費勁的,無論如何都會有人搗亂,但是沒想到今日頭條來的用戶如此自我,如此沒有規矩意識,如此我行我素,說的狠點,就是如此缺德!

  我們建第一個群的時候,大家也有亂發廣告的,但是,後來就很少了,因為我們我們集中通知了幾次,又踢掉了幾個,就算有,也是偶爾的。

  但新群就完全不是這樣,屢禁不止,通知很多次無效果,連群名稱都不改,嚴厲通知,溫情提示都沒用,人家根本不理你。

  還有一些人,一來就問,你們是幹嘛的?

  我真是想吐血,你到人家家裡來了,都不先了解了解?至少看看帳號介紹吧?

  當然,今日頭條是沒有帳號概念的,內容創造者只是今日頭條的內容生產機器,讀者對於帳號完全是無感的。看來也是情有可原了。

  但,真正的有心人,要去加一個媒體的讀者群,怎麼會不觀察一番?就算自己沒做功課,也不應該如此粗魯的問,你們是幹嘛的?你想想這句話背後的口氣,就知道這個人的德行了。

  以上還不是最無語的,最不可思議的是剛入群第二天就問,群裡的乾貨呢?誰給來點乾貨?

  我X,誰欠你乾貨嗎?你是誰啊?這個人腦子裡在想什麼?這個世界欠你乾貨嗎?你跟誰很熟嗎?

  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社群,一來就做伸手黨,這是什麼類型的人?稍微有點做人的知識都知道先跟大家熟了再去求助,但這種人,連求助的態度都沒有,直接就是索取,「誰給點乾貨?」

  給你個頭啊!

  雖然,從微信公眾號渠道來的讀者也有不守規矩亂發廣告,但是這麼神經的,真是沒見過。

  我們有付費群,也有免費群,付費群是我們提供乾貨;免費群是讓讀者自己交流,本意是讓大家交流經驗和感想,結果,免費群,從今日頭條來的大多數是伸手黨,所以,我們決定,不再讓今日頭條的讀者加入我們群裡,雖然他們不都是這樣,但這種比例,已經讓我們很難受很受挫了。

  自己公眾號的讀者和今日頭條的讀者,真的是天壤之別,前者,大家都很熱心去討論問題,去貢獻自己的見識,而後者,沒有規矩意識,放縱自己的需求,自私,索取,缺少社交能力。

  我們曾在群裡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一個人要想在社群中獲得幫助,要先學會利他,你說得好,別人就會加你,成為你的朋友,你的路就更寬了,你發出需求的時候,別人也願意幫你,因為知道你的為人了。這才是正常的社交能力。

  偏偏這二十來個自私自利的人,壞了一個群的氛圍。但是,現在還好,已經把不靠譜的人清理的差不多了。

  後來想想,這些特徵,可能就是今日頭條上讀者的特性了,為什麼他們甘於在垃圾信息裡暢遊?為什麼他們沉浸於一個又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黨?能接收相同信息的人,必然有相同的特性。

  經過這次教訓,我們也決定改變在今日頭條的發布策略,流量不能變現,讀者沒有價值,只能逐步逃離。

  惹不起,就躲遠點唄!

  每一個APP,每一個帳號,都是對人群的劃分,知乎和快手,肯定是不同的人群;調戲電商和咪蒙的讀者,也絕對差異巨大;而同一個帳號在不同平臺上的讀者,也肯定大不一樣!

  附:

  正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又聽到了一個朋友在今日頭條投放廣告的委屈,他們在成都投放了幾次,本來說CPA一個150元,而實際上跑了一天之後,卻花了一千多,但是只有兩個人登記,一個CPA折合500!他苦笑:今日頭條的流量成本真是貴上天了。而今日頭條的銷售解釋說,這是因為流量不穩定,多跑了一段時間……你跑再長的時間,也要按照註冊來計算啊!我朋友感嘆,跟他們打交道,他們真的是怎麼說都有理。這事千真萬確,可對質。

  不過,我更擔心的是,他那兩個註冊的客戶不靠譜,後來一問,果不其然,兩個人並沒有下單的意思。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按照CPA(按註冊付費)模式在今日頭條投放,如果你要的是流量好看,還可以考慮,如果想要靠譜的客戶,建議你三思。

  想入群,加小戲(tiaoxids)

  但請不要問小戲,你們是幹啥的

  文/馮華魁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被曝盜取用戶數據 一切都是為了盈利?
    近日,兩條來自網友的曝光再次將今日頭條推上風口浪尖。起初是有網友在微博上指出,今日頭條存在盜取用戶數據嫌疑。該網友表示,自己在京東或者淘寶上搜索的信息,都會在今日頭條的推送中出現。這讓人很費解,同時網友也說明,自己從來沒有在頭條APP上搜索過相關內容。
  • 今日頭條實驗室的「AI黑科技」到底都有啥?聽馬維英怎麼說
    此外,由於今日頭條的系統非常大,因此他們對於分布式系統、以及將來的數據中心業務都非常看重。作為「人工智慧驅動的新一代信息與內容平臺」,今日頭條有機會緊密連接到信息創作的源頭,在這個源頭各式各樣的作者,包括機構媒體、自媒體、甚至包括每個人,他們天天都在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內容
  • 今日頭條-用算法計算世界
    不管你的興趣是科技、汽車,等等,最后里面的內容都是貪痴嗔,這是欲望的陷阱。即使你不屑那些內容,你無法保證在下雨天裡,鞋子不會沾到泥。不管內容讓你憤怒,興奮還是恐嚇,都是為了讓你上癮,不停地往下滑。從第一個產品「內涵段子」誕生開始,用算法尋找流量的方法就貫徹到底,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測試來得到答案。
  • 今日頭條CEO朱文佳:在頭條,看見更大的世界
    11月25日,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北京舉行。今日頭條CEO朱文佳發表致辭並宣布啟用產品新Slogan「看見更大的世界」。他表示,不僅是用戶因為看到頭條上的內容,接觸到了更大的世界,頭條創作者們同樣因為創作內容,成就了自己,走進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以下為朱文佳致辭全文。  大家好,我是朱文佳。
  • 今日頭條發布世界盃大數據:八成頭條用戶參與過球賽話題互動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盃,今日頭條發布《世界盃全景洞察報告》,結合球迷群體調研和超過30億次閱讀的世界盃資訊數據,從世界盃資訊傳播情況、用戶觀賽習慣和媒介使用情況、體育營銷特徵三大方面全景洞察本屆世界盃。
  • 今日頭條2021版下載
    今日頭條是一款用戶量超過60,000,000的新聞閱讀客戶端,可以自定義訂閱自己想看的一些新聞種類,今日頭條手機版的自定義比較強,可以篩選一些不感興趣類的新聞資訊,整體還是不錯,適合愛.看新聞的朋友。
  • 今日頭條競品分析報告
    這主要是因為今日頭條藉助強大的大資料庫,進行精準的數據推送,能夠根據用戶喜歡看什麼內容就推薦什麼內容。牢牢的把握了用戶的心理,使其不斷的上癮,用戶的粘性就不斷的增加。騰訊新聞在市場上與今日頭條你追我趕,而在最新的新聞資訊APP下載排行榜中,今日頭條的下載量排在第二,第三是騰訊新聞。
  • 第三方數據機構發布汽車APP數據 探秘今日頭條用戶行為
    在數以萬計的移動端產品上,每一部手機或Pad只要產生一丁點有價值的數據,就可以從中發現一個嶄新的天地。11月18日,廣州,「質量博弈論——微增長時代的移動營銷法則」大會上,第三方數據機構TalkingData發布了汽車用戶質量報告。該報告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和今日頭條用戶手機中安裝的汽車類應用情況,將用戶行為具象化。
  • 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除了推薦和搜索,頭條還有熱點分發
    11月25日,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北京舉行。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介紹了頭條的熱點分發模式。在他看來,重大熱點新聞就像「熱刀插黃油」,可以輕易穿透不同用戶群體之間的興趣壁壘,能夠有效補充推薦分發、社交分發和搜索分發之外的內容形態。
  • 英語版今日頭條到底有多不靠譜?
    如今這款APP已有了1.2億的日活躍用戶,平均下來,他們每人每天至少會在上面逗留74分鐘。今日頭條最讓投資人和我的許多中國朋友稱道的是,它會通過機器學習來為用戶推薦其所感興趣的內容,這令我自己也很感興趣。
  • 今日頭條上線「頭條百科」 能改變搜索領域現有格局嗎?
    後來者想要搶食用戶並不容易,但不論是字節跳動還是阿里,都有各自的技術和流量優勢,或許能夠攪動既有格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字節跳動再度加碼搜索從產品形態上看,頭條百科是今日頭條和互動百科融合的產品。2019年8月,今日頭條官宣了搜索功能,今日頭條CEO朱文佳在2019年底曾接受每經記者採訪表示:整個泛資訊賽道日活至少是6億級的市場,空間足夠大,但沒有一家能在體驗上做到非常完美。2020年2月,頭條搜索上線獨立APP,當時官方曾回應每經記者稱頭條搜索APP還在測試階段,沒有正式上線。
  • 今日頭條內容營銷大全:選人、投放、數據效果全揭秘
    @腦洞歷史觀 是今日頭條的一位歷史領域創作者,他用一篇文章推《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全平臺流水超過800萬,直接一本書賣爆。這就是今日頭條上KOL營銷的巨大潛力。解讀頭條的營銷環境說起頭條,大部分人的認知還是「資訊平臺」「刷新聞的」。誠然,今日頭條的國民使用時間已經達到80分鐘/天,每天有一億多人在今日頭條上閱讀新聞。但今日頭條上,同時擁有180萬位創作者;他們分布在100多個不同的領域,活躍的頂級大咖超過1萬位。
  • 新聞聚合app那麼多 今日頭條之後我們還該看好誰
    在綜合門戶移動客戶端林立的情況下,今日頭條依然斬獲了屬於它的一方天地,CEO張一鳴曾表示:「我當然想做龍頭,規模越大就有越多的資源來提高技術。」由此可見今日頭條的野心,爾後,國內不少新聞閱讀產品都把今日頭條的「個性化閱讀」學了去,可惜始終不得其精髓。
  • 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大全?填寫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技巧
    第一次接觸今日頭條極速版app我記得是2018年7月份左右吧,當時手機上彈出一個小廣告說看新聞還能賺零花錢,抱著好奇的心理下載了試一試,剛開始每天刷幾條新聞或視頻第二天早上金幣兌換成一元多錢,可以提現到支付寶或者微信,弄得不亦樂乎。心想不給錢沒事我也會看看新聞呢,何樂而不為呢。就這樣一天兩天一個月半年到今年2021年也快三年時間了,我通過今日頭條極速版這個平臺賺取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 今日頭條接盤錘子科技!
    據錘子科技內部人士透漏,已經接到臨時通知,要求他們放棄錘子這邊的假期、股權等等,然後再籤頭條 6 個月試用期,改籤勞動合同到今日頭條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下面是匿名網友的留言:從這看,錘子科技真是人走茶涼了。
  • 今日頭條推廣公司信息推薦
    今日頭條推廣公司信息推薦,【企雲在線】整個營銷策劃市場非常龐大,不只限於實體產品,目前,許多網際網路、影視、娛樂、服務行業等,都通過營銷團隊的精心策劃,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成績。
  • 今日頭條房產領域頭條號作者線下沙龍圓滿落幕
    今日頭條的DAU超過4800萬,單用戶單日使用時長超過65分鐘,僅次於微信。第二組數據顯示,頭條號目前總數已達13萬,其中自媒體頭條號數量9.3萬個,頭條號日均文章閱讀量超過8億。徐一龍表示,當下是自媒體好的時代,內容創業的時代剛剛開始。房產垂直領域自媒體發展迅速,希望能夠儘可能多的創作內容,為頭條房產用戶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 今日頭條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
    中青在線北京11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移動內容分發平臺今日頭條今天在北京舉行「2017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試圖在未來1年內孵化1000個擁有百萬粉絲的平臺帳號,並以網絡流量優勢幫助旗下社交媒體「微頭條」的用戶快速增加粉絲。    此前,今日頭條已向內容創作者推出現金補貼、流量分成等激勵措施。
  • 今日頭條的 2018:整改、抗爭,與那些瘋狂擴張
    頭騰大戰的核心是雙方在短視頻業務上的防守。2018年年初,抖音換了新的slogan,從「專注新生代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到「記錄美好生活」,不管是產品定位,還是用戶群體,都從垂直向大眾擴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騰訊的互動娛樂業務。尤其在短視頻方面,騰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扶持微視,但相比抖音依舊差點兒勁。
  • 獲巨額融資卻遭版權質疑 今日頭條是否侵權?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還說,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已和數千家媒體網站、門戶垂直網站、新興的網絡社區、以及自媒體達成合作,但只有不到五家提出「斷開連結」的要求。其中還有一些經過溝通又恢復了連結。  業內人士評論說,「今日頭條」的深度連結方式,實際上是利用媒體的內容吞噬了媒體應有的流量,因為並沒有多少人會點那個「點擊查看原文」去查看原始頁面。只不過,因為國內媒體長期以廣告為盈利渠道、忽視了對於內容版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