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條來自網友的曝光再次將今日頭條推上風口浪尖。起初是有網友在微博上指出,今日頭條存在盜取用戶數據嫌疑。該網友表示,自己在京東或者淘寶上搜索的信息,都會在今日頭條的推送中出現。這讓人很費解,同時網友也說明,自己從來沒有在頭條APP上搜索過相關內容。
另外,今日頭條也被網友質疑 「亂用手機麥克風監聽用戶說話」。隨後,雖然今日頭條發表否認聲明,但依舊有網友說到「那為什麼我平時說話提起到的東西,沒過多久頭條就會推送相關的內容?前幾天大學同學過來,聊天時提起到一個外號叫『雷公狗』的同學,第二天就給我推送關於雷公狗的文章。」
兩則消息都不約而同顯示出,今日頭條存在盜取用戶數據並將之作為商用的可能。首先兩個完全不相關的APP卻存在「用戶數據共享」現象,網友因此懷疑可能是淘寶將用戶數據作為商用,賣給了今日頭條,或者是今日頭條主動扒取,盜走了用戶數據。然而不管是哪種可能,都讓細思極恐......
今日頭條的用戶數據從哪來?是與淘寶進行了共同的商業合作,還是私自盜取?如果是前者,那這種合作獲得用戶本人的允許了嗎?沒有的話則存在侵犯用戶隱私嫌疑。而如果是頭條私自盜取,那是否觸碰了法律與道德,應不應該被問責?
其次,今日頭條得到用戶數據,要做何用?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披露,今日頭條此前存在廣告投放效果差的問題,因此獲得這些用戶數據後,會用來更深入了解用戶,使廣告投放效果更精準。一句話,就是為了盈利。
這個動機,網友們並不意外,畢竟獲利本是商業生存法則,但若是以犧牲用戶隱私,擾亂網絡安全為前提,是否本末倒置?另外,萬一這些數據遭到洩露,被不法分子利用,用戶不僅會遭遇煩不勝煩的電話推銷,還有可能接到詐騙電話,掉入網絡陷阱?
諸如此類的後果,又將讓誰來承擔?這位披露信息的網友如今已經將今日頭條軟體卸載,實在是保護自己網絡安全的無奈之舉。在此也提醒廣大網友,網絡世界雖然精彩,但上網時也要多多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另外,也呼籲各大電商平臺、支付平臺,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保護用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