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園明澈如鏡的湖面上,常有一對對白色的、黑色的天鵝,悠閒自在地遊泳。 它們一會兒把頭伸入水中捕食? 一會兒只伸長了脖子,引頸高鳴。不久,遊到近岸,揮動著翅膀,一 躍登陸,用嘴梳理起羽毛來。
天鵝,和其他雁形目鳥類一樣,都是善飛的鳥類,可是到動物園裡安居下來以後,就不會遠走高飛了。這是什麼道理呢?
鳥類在空中飛翔,和空氣氣流的推動力及浮力有關。飛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鼓翼飛行,一種是翱翔。無論哪一種,起飛時都要依靠翅膀的擺動, 利用周圍氣流的壓力產生的動力,來推動鳥體前進。鳥類翅膀上分布著形狀較大而排列整齊的羽毛,叫做飛羽:安插在掌尖和腕掌部分的羽毛是初級飛羽,在前臂部的是次級飛羽。飛羽的上下表面還有復羽。各飛羽排列時互相交迭覆蓋。當鳥類舉起翅膀時,飛羽略向上翻起;空氣就從重迭飛羽的羽瓣間流過;當翅膀下放時,飛羽相迭很緊,空氣不能通過,對翅膀產生了壓力,就推動鳥體向上或向前推進。因此,翅膀上的飛羽,是鳥類飛翔的重要工具。沒有飛羽的鳥類,如無翼鳥和鴕鳥,是不能飛翔的。有些鳥類在換羽時,常有較多的飛羽一齊脫換,這時它們就暫時喪失了飛翔能力。
根據這一原理,天鵝或其他鳥類,當被送到動物園後,首先要拔去飛羽,或割去幼鳥的指骨或腕掌骨關節,使飛羽無處著生。 沒有飛羽, 翅膀揮動無力,它們就不能在高空中 飛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