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世界即將走過跌宕起伏的2019年。在6月攜手走過「三八線」的美朝領導人,到年末又恢復到威脅互送「聖誕大禮」的喊話模式;沒有栽在「通俄門」上的川普,卻被「通烏門」綁住手腳,陷入彈劾的煩惱;頑強的梅首相終究沒能擺脫「脫歐」的詛咒,詹森在年底為保守黨扳回一局。2019年,是各國為錢公開爭吵的一年。一張貿易「白名單」掀起韓國全民抵制日貨運動,一條「北溪—2」天然氣管道讓德國對美國傷了心,中美貿易磋商代表在這一年開啟了跨越太平洋的「節日飛的」,貿易戰的風吹草動成為全球股民的第一風向標。2019年記錄了美國「老字號」波音的重大挫折,也記下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響亮名字。2019年,我們為冷凍車裡的越南移民祈禱,我們為亞馬孫森林的大火惋惜,也對將香港暴徒說成「一道美麗風景線」的西方反華政客表達過憤怒。「我們帶著不確定和不穩定進入2020年,包括長期存在的不平等和增長的仇恨、依然紛飛戰火的世界和變暖的星球。」當地時間12月2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新年致辭說,「但希望仍存。今年,我的新年致辭要給這個希望的最大源頭——全世界的年輕人。」
2019,西方經歷危機
「2019年,作為進步典範的西方世界正經歷著深刻的政治危機」。英國《金融時報》30日稱,2019年將被銘記,這一年英國議會在脫歐問題上的政治僵局最終被打破。留歐派和脫歐派的對峙在2019年達到高潮,其間這個國家似乎陷入亂局和令人生畏的怨恨,幾乎每個英國人都表現很糟糕。總算在動蕩的一年之後,英國12月的大選結束了脫歐困境,而留歐派的希望最終破滅。
「脫歐、彈劾、大火……這些都是2019年的關鍵詞」,「德國之聲」總結稱,今年3月、6月、10月,歐盟連續三次批准英國推遲脫歐,但這部「神劇」到年末依然未完待續。川普受到濫用權力的指控,針對他的彈劾風波愈演愈烈。而大火讓巴黎聖母院這座古老的歷史地標面目全非、傷痕累累。
「跨大西洋關係處於歷史最低谷」,德國《焦點》周刊30日稱,2019年是歐美關係的轉折點。川普政府繼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後,又退出伊朗核協議等關係到歐盟利益的協議和國際組織。美國還宣布制裁參與建設「北溪—2」項目的德國等國,對空客補貼等進行制裁。可以預見,2020年的歐洲將更加「歐洲化」。
「2019年,大選讓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歐洲新聞電視臺30日稱,「右翼民粹黨派在崛起,脫歐鬧劇繼續給歐洲帶來混亂,法國大罷工讓馬克龍走下神壇,東歐國家民族主義者繼續唱主角。沒有人可以說歐洲政治目前很無聊。明年也應該很有趣。留下的問題是:英國真的可以離開歐盟了嗎?德國會因為大聯盟破裂提前大選嗎?美國會發起與歐盟的貿易戰嗎?」
2019,熱點仍在僵持
「2019年的朝鮮半島,希望與緊張並存」,韓國KBS電視臺30日報導稱,在接近年底之際,隨著朝鮮宣布準備對美送出「聖誕禮物」,半島局勢再次出現緊張。從在期待中召開、在失望中結束的第二次朝美首腦會談,到金正恩再次登頂白頭山,今年半島大事牽動世界目光。韓國《國際政策文摘》在線雜誌稱,2019年美朝關係在迎來高點之後走下坡路。2月在國情諮文中,川普稱與朝鮮對話取得「史無前例進展」。河內峰會雖沒達成協議,但雙方後來還是交換信件。6月底,川普甚至與金正恩在「非軍事區」會面。但此後兩國關係陷入僵局,工作級對話突然中斷,接近年底時平壤終於表現出對華盛頓的不耐煩。
中東的亂局在2019年也看不到出口。 卡達半島電視臺稱,到了2019年年底,海灣地區局勢面臨「爆炸」的危險,「也許點燃第三次海灣戰爭不會花費太多時間」。2020年的中東局勢將仍取決於所謂「阿拉伯北約」與抵抗軸心之間的長期衝突,前者包括美國、阿聯、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後者則包括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等。一位法國外交官對《費加羅報》說,2019年俄羅斯人充當了土耳其和敘利亞庫德武裝之間的調解人,人們不得不承認莫斯科對中東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
2019年是嘈雜的一年。「抗議,暴動,革命」,德國《明鏡》周刊30日總結道,從智利、法國巴黎、中國香港、黎巴嫩到蘇丹,2019年的世界處於抗議運動之中。許多人感到憤怒,沮喪和絕望——譴責本國的政治和社會不公。像在中國香港一樣,這些抗議常常不幸還伴有暴力。成千上萬年輕人走上街頭,而不是在學校裡讀書。「憤怒文化」在世界流行。「騷亂的拉美」,俄羅斯「烏克蘭」網總結說,在2019年,大規模抗議活動也席捲了數個拉美國家,由於社會貧富差距和對政府政策不滿。玻利維亞總統逃到國外,智利放棄了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機會。
2020年會平靜嗎
2020年,世界會怎樣?韓國《韓民族日報》12月30日稱,新的一年,世界似乎仍將以川普開始,以川普結束。總統彈劾案將於1月移交參議院,或許會被否決。越過彈劾的川普將猛跑到年末的大選,大選結果的揭曉就是2020年的結束。而2020年,會由始至終持續出現以川普本人為最大變數的懸案,從朝鮮核談判到中東糾紛,還有包括貿易戰在內的美中衝突、新的裁減戰略武器協定等,「到處埋有地雷」。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稱,2020年,對川普的彈劾肯定會結束,但對他的調查不會終結,民主黨會繼續對川普的繳稅、資產、商業等展開調查。英媒「中東之眼」稱,白人右翼民族主義「病毒」已在整個歐美蔓延,2020年,義大利「新法西斯同盟」興起以及組建政府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紐約時報》30日發表預測稱,比起動蕩不安的2019年,即將到來的2020年「反而有可能顯得相對平靜」。原因是,在大的戰略趨勢形成後,短期不可能逆轉,因此各方會按照這個趨勢調整內外政策,博弈對抗會相對有所緩和。比如最近宣布達成的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原本各方都不看好能在今年達成。對川普而言,由於存在競選連任和彈劾案的壓力,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在明年美國大選前有可能達成。報導同時預測,儘管2020年中國很可能迎來一個相對平靜之年,但挑戰依舊會比較艱巨。
《日本經濟新聞》稱,2019年的國際股市主要受到中美關係影響,2020年也將繼續被中美關係左右。《朝日新聞》展望稱,來年日本將以國賓待遇迎接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日本,日本該和世界範圍內影響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建立怎樣的關係?——「應該把習主席訪問日本,看成是建立多層次且健全鄰國關係的機會。如果考慮到近年來日中關係的沉浮,高層往來對於目前堅實向前推進的中日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溫燕 孫秀萍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柳玉鵬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