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漢院士團隊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的快速生長電子植物機器人來了

2020-09-05 柔智燴

丁漢院士團隊基於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的快速生長變形電子植物機器人來了

近日,期刊《Small》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丁漢院士、吳志剛教授聯合團隊關於液態金屬的最新研究成果:Hydroprinted Liquid‐Alloy‐Based Morphing Electronics for Fast‐Growing/Tender Plants: From Physiology Monitoring to Habit Manipulation(基於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面向快速生長嬌嫩植物的變形電子:從生理檢測到生長操控)。博士研究生江佳俊、張碩為共同第一作者,吳志剛教授為通訊作者。

實時檢測活體植物生理信號並操控植物生長能夠為植物學研究、植物機器人以及精準作物管理提供實用和精確的手段,將傳感器和功能器件集成並應用到植物上,對於構建生物智能系統和植物機器人具有重要意義。

新興的表皮電子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形成了許多應用於人體和動物生理信號檢測的成熟技術,對於檢測植物信號和創造植物機器人具有理想潛力。然而,表皮電子技術在植物上的集成存在幾個苛刻挑戰。

首先,許多植物太過脆弱和嬌嫩,難以承受強烈的外部物理/化學刺激,如機械壓力、熱、酸鹼、毒性化學蒸汽等,因而植物電子製造過程必須輕柔溫和;

其次,由於植物生長發育快速,且形態會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形成的表皮電子系統應該具有本質可變形性,能夠依附植物形態變化同時不影響其生長;

第三,植物表皮複雜的微納米尺度結構,需要特殊的表皮附著技術。

目前存在的製造加工技術難以同時應對這三個挑戰。

吳志剛教授團隊長期開展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發現鎵銦錫液態金屬低毒性可被植物體耐受,同時其具有液體的高流動性,可被操控附著在複雜三維表面上,這使得基於液態金屬的變形電子的成為植物集成智能系統的潛在解決方案。此前許多方法被提出用於製造3D表面液態金屬電路,然而這些方法往往依賴於機械壓力,容易對脆弱植物造成損傷,同時,很多植物表皮的微、納米級複雜結構導致其對液態金屬的界面附著力非常弱,無法直接進行液態金屬印刷。

本工作提出了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發現並解釋了水轉印過程中的高能液體能夠克服微、納米結構的疏液態金屬特性,將液態金屬貼附在植物表面並引導液態金屬滲透進植物表面的微小結構中,從而使液態金屬保持穩定的預設位置和形狀。

研究團隊充分利用水轉印技術製作過程的溫和特性與液態金屬的流動性,開發出了具有本質變形能力的植物變形電子,這種植物變形電子在快速生長(最高達到2.3mm/h)的植物表皮上能夠保持功能穩定,並且適用於多種植物和應用,工作中展示了變形電子測量花瓣含水量和監測豆芽生長長度,還通過功能電路的布置和設計,使得液態金屬變形電子與植物本體形成植物機器人系統,通過控制電路的光刺激響應,可以選擇性地操縱植物的生長方向。

此外,水轉印液態金屬技術具有極高的順形性和普適性,能將圖案印刷到曲率不連續的複雜三維曲面上,通過特殊的設計方法還能製作出360°環繞電路、單次成型的雙面連通電路、狹窄空間的內壁電路等。

該工作證明了液態金屬變形電子應用於快速生長植物的可行性和功能性,為生物智能系統和植物機器人的研製提供了新思路,並為植物學和精準農業的研究和開發提供了新的工具技術。

該工作受到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No. 2017YFB13031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U1613204)的支持。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003833

相關焦點

  • 華科:基於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面向快速生長嬌嫩植物的變形電子
    >Hydroprinted Liquid‐Alloy‐Based Morphing Electronics for Fast‐Growing/Tender Plants: From Physiology Monitoring to Habit Manipulation(基於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面向快速生長嬌嫩植物的變形電子:從生理檢測到生長操控)。
  • 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吳志剛教授《Small》:可用於植物檢測和生長操控的液態金屬水轉印
    合作研發了液態金屬變形電子水轉印技術,並成功將其應用於植物的檢測和生長操控。首先,許多植物太過脆弱和嬌嫩,難以承受強烈的外部物理/化學刺激,如機械壓力、熱、酸鹼、毒性化學蒸汽等,因而植物電子製造過程必須輕柔溫和;其次,由於植物生長發育快速,且形態會發生明顯變化,因此植物表皮電子系統應該具有本質可變形性,能夠依附植物形態變化的同時不影響其生長;第三,植物不規則的形狀及表皮複雜的微納結構,需要特殊的形狀順形和表皮粘附技術。目前存在的製造加工技術難以同時應對這三個挑戰。
  • 《Small》刊發丁漢院士、吳志剛教授聯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編者按●近日,期刊《Small》(影響因子11.459)在線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丁漢院士與華中科技大學吳志剛教授聯合團隊關於液態金屬的最新研究成果,據悉,該成果對於構建生物智能系統和植物機器人具有重要意義Electronics for Fast‐Growing/Tender Plants: From Physiology Monitoring to Habit Manipulation(基於液態金屬水轉印技術面向快速生長嬌嫩植物的變形電子:從生理檢測到生長操控)。
  • 夢之墨革新電子製造技術 全球首創液態金屬印表機
    提及液態金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他們根據環境隨意變形的能力,引發了無限遐想。在今年第八屆中國納博會上,來自北京的夢之墨將攜帶自主研發的「液態金屬電子增 提及液態金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他們根據環境隨意變形的能力,引發了無限遐想。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劉靜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這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制。 「我們的發現將為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研製開闢新通道。」劉靜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比如,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柔性智慧機器人。」 劉靜將團隊的發現命名為「液態金屬軟體動物」。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
    雲南網訊(記者 蔣貴友)11月21日上午,為期兩天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技術大賽」在雲南省曲靖市開幕。來自中國科學院、軍委科技委、中國航天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6家機構、企業、院校的5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共同探討和推動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未來及中國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發展。  大會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劉靜致開幕詞。
  • 丁漢院士團隊獲無錫頂尖人才頂格支持
    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丁漢院士團隊,作為頂尖人才創業團隊,拿到了2020年度無錫「太湖人才計劃」1億元資金支持。這是無錫第一個享受頂格支持政策的項目,也是迄今為止,省內對頂尖人才兌現的最高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是無錫市引進的頂尖人才傑出代表,2012年來錫創辦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帶領研究院成為國內標誌性新型研發機構,為無錫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機器人不壞金身的「終結者」——液態金屬控制技術
    《終結者》中的液態機器人T-1000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其隨意的變形與還原,「練就」了機器人不壞金身,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液態金屬控制技術。所謂液態金屬控制技術,其核心就是通過控制驅動電磁場外部環境,對液態金屬材料進行外觀特徵、運動狀態的準確控制。
  • 我國成功研發出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 新一代機器人將出現(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金屬材料中的新貴,有可能逐漸替代現有的材料,並製造出突破性產品。液態金屬將成為繼工程塑料、輕合金之後的第三代新材料,能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鋰電池、3D列印、柔性智能機器、血管機器人等領域,液態金屬應用前景廣闊,不僅能有效帶動產業升級,還將催生萬億規模市場空間。相關概念股主要有宜安科技、雲海金屬等。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
    11月21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主辦,雲南靖創液態金屬熱控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科威液態金屬谷研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器大賽在曲靖市隆重舉行。
  • AIR 030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共融機器人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今天的首位演講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數字製造理論與技術研究的丁漢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題為《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主題演講。丁漢教授以2016年度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共融機器人項目為背景,首先介紹了共融機器人的內涵:能夠與作業環境、人和其它機器人自然交互、自主適應複雜動態環境並協同作業的機器人。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基於輕質液態金屬的基本思想 [10],以共晶鎵銦合金及中空玻璃微珠為代表,可製備出密度僅為水的一半、可漂浮於水面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見圖 5)。這種材料保留了純液態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力學強度、固液相變等特性,還具有可塑性、可變形性乃至磁性等特徵;據此設計各種平面與三維應用場景,如水面電路、水中機器人,還可引入不同封裝來實現對材料漂浮行為的調控。
  • 液態金屬來了,「終結者」機器人離你還有多遠?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今年的南博會上,新科技讓人目不暇接,在主打新材料的4號館內,現場大屏幕上播放著電影《終結者》中打不死的液態金屬機器人畫面來賓簇擁在液態金屬電子筆、世界首臺液態金屬任意表面普適印刷機展櫃邊評頭論足,了解陌生又神奇的液態金屬世界。
  • 液態金屬能給計算帶來什麼(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③)
    中科院理化所、清華大學雙聘教授劉靜是我國液態金屬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和團隊驚奇地發現,溫度不同、氧化程度不同以及磁場強度環境不同,液態金屬的導電性會呈現出極大的差異。因此,就像通過對電晶體電壓的控制來構建運算基礎一樣,科學家可以通過改變外界的環境,藉助對液態金屬狀態的控制,並以它在不同狀態下的導電差異作為可控的邏輯計算單元。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基於輕質液態金屬的基本思想,以共晶鎵銦合金及中空玻璃微珠為代表,可製備出密度僅為水的一半、可漂浮於水面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見圖5)。這種材料保留了純液態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力學強度、固液相變等特性,還具有可塑性、可變形性乃至磁性等特徵;據此設計各種平面與三維應用場景,如水面電路、水中機器人,還可引入不同封裝來實現對材料漂浮行為的調控。
  • 中國領航液態金屬機器人,「終結者」T1000最初雛形在這裡!
    電影中,T-1000是由思想控制的液態記憶金屬構成,全身可以隨意變形,能夠模擬複製任何體積相當的事物和狀態,可將機體與外界環境融合,相信不少人看到T1000在劇中炫酷的各種潛入、變形、隱藏以及打鬥場景時都會不知不覺頭皮發麻吧?那麼問題來了,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科學家意圖做一個由液態金屬構成的機器人呢?
  • 廣州PPS水轉印快速交貨
    廣州PPS水轉印快速交貨,產品加工適用於各種材質:包括塑膠、五金、玻璃、陶瓷、尼龍、樹脂(POLY)、木材、石材、竹器、ABS、PC、PP、PVC、PU、PE、PET、PBT、TPR、PPS、TPU、EVA等。 愛奇藝、PPS的品牌定位及雙方長期以來的廣告收入構成都存在差異。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液態金屬領域再次實現新突破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中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某研究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