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此舉動的意義你能感受到嗎?事實證明咱們中國人不必外國差,事實也證明,拿成就說話還是不如某些沸騰系熱度高,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的信心和能力,從追跑到並跑,從並跑到領跑;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從7103救生艇到奮鬥者號,中國人用了59年。
結合這次深潛,只能說細思極恐。這絕對是一盤很大的棋,在過去四五十年,美國用強大的gps掌控全球動向,統治世界。 那麼,如果我國有一個比gps強大百倍的海陸空天一體化的網絡呢?從海底到火星,全覆蓋,兼容現有的所有地面通信網絡。能在10000米以下海域停留六個小時,這材料、這技術、這工藝拿出來,要是能實現量產,還挺恐怖,建個房子怕是能防核彈也未可知,「下五洋捉鱉」就更是輕而易舉了。
至於還能用來幹什麼就不是我們這些一無所知的人能考慮得了。 然而,總有人要說別人多少年前就實現了,仿佛這就是彼此之間存在的差距。但埃及在幾千年前就建造過金字塔了,現在也能建嗎?中國幾千年前可以建秦始皇陵了,現在還能建嗎?總有人是在進步的,也總有人是在退步的。獲得了一項技術並不等於擁有了一項技術,更不等於掌控了一項技術。只有當一項技術孵化的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產業趨於成熟、變成常態化並且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算真正掌控了一項技術。
華為之所以令美國恐懼,不是因為它持有多少5g的技術,而是因為它能把5g建成一個巨大的產業,並且還能研發6g。現代中國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每一項技術的突破都能孵化出產業來。近年來,外國對深海的研究普遍缺乏興趣。馬裡亞納海溝更是很少再有機構再去,可能是因為前期探測時在是生物學和地質學兩方面都沒得到什麼成果的原因。
馬裡亞納海溝到目前為止,出於科學目的的研究越來越少,第一批人下去之後,只有卡梅倫處於愛好去了一次。剩下的都是無人探測器,比如日本的,也沒得到什麼有價值的發現。所以此次我國的任務,可能是前後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人類到訪了。因為這個深度下,人類去了作用不大,主要還是依靠機械臂和攝像裝備,肉眼是沒有機會看到東西的,反而為了生命支持系統會增加設備的製造難度及成本,有害無益。因此,我國可能短期內也不會再去一次了。真的是且行且珍惜。
在這麼深的地方,壓力大概會有一億帕斯卡。也就是換算下來每一平方釐米就會承受1000kg也就是一噸的壓力。上次蛟龍號的深潛已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載人深潛的實力,這次奮鬥者號的坐底成功更是全方位展示綜合國力的表現。只有綜合國力夠強才回去探索,蒙古國海軍司令當然不會去想深潛。這舉動很好的詮釋了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火星探測器在途,深潛器坐底。目標正在一步一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