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的夜色中,都藏著一些少為人知的「隱秘角落」,沒有廣告,也不靠吆喝,當夜幕沉下,前去「尋樂子」的人卻絡繹不絕。
天光墟,廣州城特有的夜市,墟即市集,深夜開檔,天亮(粵語稱:天光)收攤,因此而得名。
在天光墟,什麼都可以賣。「江湖」上的人,又把它稱為「鬼市」。
傳說中的「鬼市」,販賣著奇珍異寶,或是些「見不得光」的東西,沒有任何燈光照明,逛「鬼市」需提著燈,只照貨,不照人,買賣全在黑暗中進行,不多問不討價,兩廂情願,錢貨兩清。
唐朝鄭熊在《番禺雜記》有「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鳴而散,人從之多得異物」的記載,可見「鬼市」也實實在在的存在過。
到了清末,「鬼市」盛行。
有一說是雞鳴狗盜之徒,將白天竊來之物趁著天黑拿出來售賣。
另一說是當時局勢動蕩,許多落魄的達官貴族不得不變賣珍藏之物來補貼家用。礙於害怕在大街上碰見熟人,所以只能在晚上找個不顯眼的地方神秘地進行交易。
還有一說是當時政府與丐幫庇護下的夜間集市,只在晚上開檔,天亮前收檔。
百年過去,時代興替,頗有幾分傳奇色彩的「鬼市」,如今依然藏在都市一隅。
上個世紀末,廣州的天光墟大大小小有十幾處,如今,能叫的出名的,就只剩海珠橋和光塔路。
一個遠離居民樓,一個深藏老城區,一個主賣生活雜物,一個以古玩字畫為主。
凌晨兩點,海珠橋南,橋上的霓虹燈早已關閉,橋兩邊陷入昏暗,拉著小推車的天光墟攤主從四面八方陸陸續續匯聚而來,不出十分鐘,一條長達幾百米的,從橋下直延伸到橋上。
到天光墟「淘貨」,往往不說「逛」,廣州人叫作「趁」,夜半「趁」墟,仔細咂摸這個「趁」字,確實微妙,若即若離,心思似乎並不在此卻又特意「趁墟」而入,不發一語卻各懷「鬼胎」,一顆「撿漏」的心呼之欲出。
確實如此,早年之間,天光墟確實是「淘寶」盛地,古董古玩白菜價也是尋常事,一些人眼裡,天光墟拾荒拾穢難登大雅,而在有的人眼中,卻對「鬼市出好貨」堅信不疑。
天光墟裡的貨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大多是攤主拾荒或回收而來,當然也有一些「不可問出路」的老鼠貨。
舊電池、打火器、半包紙巾、過期盒飯、二手衣衫、不知真假的青銅玉器、殘肢娃娃、報廢的諾基亞、老磁帶、發黃的老雜誌、布滿刮痕的小米充電寶……
品類齊全,包羅萬象,行走其間,不買也能開開眼界。
憑著夜色的掩護,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也堂而皇之的展示出來,那些已經褪色的「青春雜誌」,還有那些看不清封面的光碟,只需幾塊錢就可以打包帶走。
相比夜市和地攤,天光墟明顯安靜了不少,墟裡聽不到吆喝,更見不到喇叭。
而見得最多的,必是手電。
攤主帶著頭燈,一是防止人多時東西被偷偷順走,二是收錢找錢能拎得清。
趁墟的人拿著手電,一可驗質量,二可驗真假。
新老玩家的差距,就在一個手電上。
天光墟裡,並非都是舊貨,也有批發來的地攤貨,一眼瞧過去,兩者分明。
和傳說中的「鬼市」不一樣,天光墟裡可以殺價,可以說有價可殺才是天光墟的魅力所在。
墟裡大多數攤位只收現金,手機支付這種高科技似乎並沒有完全滲透進去,又或者,在這些攤主眼中,實實在在看見錢,才會讓他們放心。
趁墟的人裡,鮮有大媽,最多的是大叔,可他們殺價的功夫依然不賴 。
10塊砍兩塊,20砍5塊,合起來23還能砍1塊,若是不行,就再走走,若是再不行,就還1塊。
常見的「殺價大法」藏著市井普通人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
「我又沒讓你不賺錢,你少賺一點,下次我再來嘛」。
來自武漢的大叔,在一個攤位前使出了「終極殺價大法」。
正巧,攤主也是個武漢人,以老鄉的名義,達成了此樁生意,大叔心滿意足的提了幾個盤子去了下一家。
還有一些攤上,一晃眼見不到人,相比別的,顯得冷清不少。
這類攤主,一般是流浪漢。
他們白天在路邊翻垃圾桶,晚上拿到天光墟賣。
不管三塊五塊,就能換來一頓飯,也有些時候,一整晚都「開不了市」。
開檔時,他們乾脆睡在攤位後面,也不在意有人順手牽羊,通通五塊的牌子一立,睡醒再看有沒收入。
反正,有一頓是一頓,今天就想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百無禁忌的天光墟,就是他們最好的「搵食」之地。
海珠橋不遠處的CBD大樓裡,依然燈火通明,那裡有「光鮮亮麗」的職業人,凌晨三點,也在為「搵食」而忙碌。
而天光墟,就像一條緊緊扒在海珠橋上的黑色蛔蟲,借著黑暗瘋狂生長,養活著處在都市底層的一隅生機。
當然,天光墟也會滿足「高級玩家」的胃口。
在一些攤位前,幾個不修邊幅的大爺可能正在討論著「藝術」的大學問。
這些是想在天光墟淘到真寶貝的老玩家,不僅有知識,還頗有眼力。
他們的裝備比別人顯得專業許多,研究寶貝時也更加專注。
年紀稍大點的會戴上老花鏡,舉著放大鏡,轉著瓷器反覆觀賞;年輕些的則會戴著頭燈,提著玉器左右查看。
有些老玩家甚至在墟裡出了名,人人都知道他不差錢,甚至還知道迎合他的喜好,一些攤主聞聲一路小跑過來跟他說,最近入了些好貨,等下必定要過去看看。
百八十的買賣,也存在著競爭,搶佔客戶資源是人人都懂的生意經。
可天光墟,也像是個不見光的江湖,裡面有一些不成文,反市場規定,卻必須要遵守的江湖規矩:
一是未經同意,不準拍照。
二是手電只照貨,不照人臉。
三是交易全憑一廂情願,錢貨兩清,不問真假,不問來源,不退不換,人走勿糾纏。
四是別人正在看的貨,不可問價,不可爭搶,別人放下,方可看貨詢價。
凌晨五點,城市開始甦醒。
天一亮,天光墟裡的買賣主們,帶著東西相繼離場,鑽進巷子裡,走入街道上,消失在城市裡。
城管巡查,環衛車,晨跑的市民相繼登場,海珠橋恢復整潔,天光墟像從未出現過。
天光墟,似乎只存在於一個被現代都市所遺忘的角落裡。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趁墟只是滿足一時好奇,而對於另一群人而言,天光墟裡不僅有最寶貴的回憶,更藏著他們最真實的生活與希望。
在深夜的都市,在天光墟裡,那些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發生過的,那些不為我們所知的,就是生活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