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旭斌
長崗「三泉」位於長崗集鎮上遊,由大洪山溳水河洪流所形成。三泉即:珍珠泉、牡丹泉、洞泉。它們相距很近,據說三泉「地面明裡分潭而立,私底下暗中勾搭相連」,形成了一條獨特的河中有泉、泉下相連,泉匯成河的景象。河水冬暖夏涼,泉水溫度與地面溫度成反比。出奇的是,隆冬時節,河水似燒開了一般,熱騰騰,霧蒙蒙,瀰漫的水氣景色別致。

1、牡丹泉 牡丹泉位於溳水河河床中,泉水從地下翻出,形似盛開的白牡丹,煞是好看。晴天波光閃耀,尤如銀花吐蕊。
傳說那一年大洪山牡丹花盛開,龍女要來此觀賞,龍王不允,龍女偷偷變身農家女夜逃龍宮。龍女來到長崗,熟料街邊閣樓不知誰突潑撒一杯雄黃酒正中其首。那雄黃酒有醒神之奇效,變身的龍女自然經它不得,眼見就要現原形,她急忙逃出街市,沿溳水河向上跑了一程,終於見到一座水潭,可不等她入水已現身為一條大魚。有過路人見水潭邊躺著一條大魚,就將大魚抬上了肉案。眼見性命不保,恰遇變身民女的牡丹仙子路過這裡,她見屠刀下的大魚還在流淚,頓生憐憫之心,忙將「大魚」買下放生。
龍女回龍宮後,龍王知道女兒擅離龍宮,一怒將她逐出龍宮。龍女為報牡丹仙子救命之恩,於是來大洪山化為盛開的白牡丹漂浮於泉水上,讓前來洗滌、戲水的人們除百病、消憂災。從此這泉水就有了順水除憂之功能。
到民國二十年,長崗鄉民捐資將此泉進行整修,立碑於泉邊,請邑人黃子忠作詩一首,題《牡丹吟》:「無枝無杆頃刻開,騷人擱筆費評猜。明知蕊自波中出,不解根從何處栽。國色只容魚玩賞,天香遣蝶飛來。桃紅紫魏終塵幻,散作流泉繞釣臺。」
2、 珍珠泉 珍珠泉離牡丹泉不遠,位於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長崗鎮鎮區溳水河東側。一潭清泉澄徹見底,魚兒如置鏡中。為大洪山火山地質遺蹟,因常年從地下冒出形似珍珠的水泡,故名「珍珠泉」。該泉佔地面積4畝,常年水溫為12攝氏度,終年不涸,水中富含鋅、碳酸、矽酸、碘等礦物質,具有治療神經衰弱、心臟等功效。它以水質清澈、水量大、水花美觀而聞名。《大洪山志》均有記載。
相傳善財童子為學好本領造福人間,不辭千辛萬苦,爬高山,闖大海,進民窟,入寺廟,參拜了五十三位善智者,其中包括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後被觀音菩薩收為童子。那天觀音對他說:如今人們立德、學智皆是苦事,你既隨我聞聲救苦,應將自己苦學意志傳與大家,使之少受學苦,早日成功。童子問怎樣傳法?觀音指點說,下界洪山懷中溳水河東側尋一湧泉,你去那裡洗滌,將一身靈氣化為珍珠洗落泉池即可。得菩薩點化,善財童子當即長出滿身珍珠。童子來溳水河東側湧泉沐浴後,滿身珍珠脫落乾淨。此後,該泉天天有珍珠般水泡泛起。靈通才,才出財,從此珍珠泉就有了順水靈氣,再去洗禮的人們就可染上智慧之靈氣。
後人形容珍珠泉:「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磯,皆自底達於面。瑟瑟然,累累然。」宛如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畫面。
3、洞泉 洞泉水量巨大,泉眼在山腳下很深的一石洞中,每時每刻都有水桶粗的一股清泉奔流而出。
據傳說,當年曾有一年水勢洶洶,攆得人們逃避不及,洪荒一片,想必是水妖作怪。人們紛紛燒香祈神,禱告上蒼,盼天皇救民於水火。玉帝派託塔天王與哪吒父子下界鎮妖。天王與哪吒按下雲頭,但見洪山之麓的深林間煙濤微茫。尋霧而下,在瑤草奇花,蕊宮珠闕處原有一深潭旺泉。細究方知,此泉與王母的瑤池相通,經過千裡萬年過濾到此,純潔無瑕。因而引來黑、烏兩龍在此貪清奪水,稱王稱霸,相互爭鬥,所以才攪得靜水起洪,殃及百姓。
哪吒父子齊戰黑、烏孽龍,兩龍見不是對手急忙躲進泉上深洞。因泉洞很深,兩天將奈何不得,託塔天王要人們在山頂建起一座寺廟,以此永鎮孽龍。四下百姓不敢怠慢,寺廟建起後取名南嶽廟,改此泉名為洞泉。從此以後洞內泉水再也沒有發生過暴洪奔瀉。因這裡發生過天意降邪惡,在此洗禮者,可順水得天意之助。
清末有一文人作詩一首題於石壁上:「洞泉落澗碧漫漫,冬日暖和夏日寒。惹得頑沙聲大雜,被風吹入賣柴灘。」
原創文章 未經允許 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