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中國傳統文化中離不開的「寒」,居然來自……

2020-12-06 中國科普網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1月20日,太陽到達黃經300°,我們迎來了今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大寒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在一片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中,春天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寒」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深深的烙印,古人再忙見面時也要打個招呼,問候幾句。這種禮節就叫「寒暄」,而且這個詞到現在還有人在用。儘管寒暄內容可以多樣,不一定都是天氣,但問候語為什麼叫寒暄,是有著深刻的氣象原因和文化背景的。

我國屬季風氣候,冬季從北半球寒極西伯利亞頻頻南下的冬季風冷空氣,使我國冬季同緯最冷。例如,最近幾十年中,北京1月平均氣溫約零下3~4℃之間,而同緯圈平均高達零上5.5℃。到了夏季,夏季風從南方來,又因陸地比熱小易於升溫,大陸性氣候又使我國成為同緯度上比較熱的國家。冬冷夏熱,這是形成「寒暄」的一個基礎原因。但實際上形成寒暄的主要原因還是逐日之間的寒暖變化特別劇烈(特別是冬季)。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會談起天氣,進行問候。

不過,既然「寒暄」中寒在先,說明其中主要矛盾是寒,那麼,究竟我國「寒」到什麼程度呢?

古人生活處處都有「寒」

先說人。古代稱貧苦窮人為「寒人」「寒小「寒民」,稱窮讀書人為「寒士」「寒生」「寒儒」。稱貧窮而有才華的讀書人為「寒俊(畯)」「寒雋」。

寒士既家境多卑庶貧寒,因此便稱出身「寒門」「寒族」。 此外,「寒賤」「寒素」「寒微」等也都是指出身門第低下的意思。

不過,「寒」字有時則是用作謙稱。例如,「寒舍」「寒邸」常作為自己家(府)的謙稱;「寒荊」是對自己妻子的謙稱。並非這些個家真的很窮。「十年寒窗」的意思是古人長期日夜在窗下攻讀。可見寒窗下讀書的也不一定都是窮苦人,只是說攻讀艱苦而已。既然窗是寒的,那麼燈自然也是寒的了,故有「寒燈青熒」。

寒自然也滲透到古人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古代禦寒的衣物叫寒衣、寒具;家裡搗衣服的石叫「寒砧」;粗劣的飯食叫「寒齋薄飯」;不加熱的食品(如乾果、水果)叫寒饈;吃做好已涼的飯食叫「寒食」;早晨冷得不想起床叫「寒戀重衾」,等等。

「寒士」「寒人」家境貧寒,難免出現貧困窘態,古人稱之為「寒酸」「寒窘」「寒磣」例如「寒酸氣」、「寒酸相」。「寒磣」除了指因窮而衣著破舊難看外,也可作動詞用,例如「寒磣了他一頓」。

實際上,「寒」對我國古文化影響還遠不止此。比如,害怕叫「心驚膽寒」「寒心」,灰心叫「心如寒灰」;人剛死不久叫「屍骨未寒」,死者稱「寒骨」。《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中還有:「軍中有一韓(姓),西賊聞之心骨寒。」可見,寒對中國古人的影響,可稱「刻骨銘心」。

實際上,最有意思的,就是本文開始時說的,古人見面問候起居的客套話叫「寒暄」「寒溫」,也就是「噓寒問暖」的意思。因為「暄」就是溫暖。不過,我們如果認為寒暄只是一般的客套而已,那就錯了,因為「不遑寒暄」只是事情緊急時才可以。如果一般情況下不先進行寒暄,會被認為不禮貌,有時後果會很嚴重。

例如《舊五代史·錢鏐傳》中,「明宗即位之初,安重海用(管)事,鏐嘗與重海書云:『吳越國王致書於某官執事』,不敘暄涼(寒暄),重海怒其無禮。」後來還藉故削去了錢鏐的吳越(地方)國王等稱號。可見古人對寒暄之重視。

「寒暄」不僅有寒,還有暄

原來,中國之寒,如前所說,乃是西伯利亞冷空氣頻頻南下的結果。西伯利亞是北半球的「寒極」,所以才使我國成為世界同緯最冷。西伯利亞冷空氣在天氣圖上表現為一個冷氣團南下。但冷氣團不是孤立的,在天氣圖上常常是更大的天氣系統——氣旋的一部分。氣旋主要由一對冷暖氣團組成,大體冷氣團在西,暖氣團在東。這種溫帶氣旋不斷地逆時針旋轉並同時從西向東移動。

冷暖氣團之間的分界線,叫冷鋒。冷鋒過後,當地從暖氣團進入冷氣團,風向由南風轉為北風。這就是諺語「南風颳到底,北風來還禮」的原因所在。因此,冷鋒後會發生劇烈降溫。

例如,2020年1月7日,浙江寧波還處在暖空氣裡,最高氣溫23℃,而冷鋒過去,9日最高氣溫只有8℃,中央氣象臺8日19時30分的天氣預報中說,「寧波8日中午時分,在40分鐘內降溫高達10℃。」這樣的劇烈天氣變化,叫人見面時怎能不「寒暄」?

所以,暄的原因,在於冷空氣之前的暖空氣。而我國位於中低緯度,南方氣流來自熱帶,氣溫自是較高。因此我國特別是冬季,天氣的寒暄變化也是世界最強烈的。這也就是西伯利亞等北方寒帶地區,雖然氣溫可以比我國低得多,但卻不能誕生「寒暄」的原因所在。

大寒帶著一股濃濃的年味兒來了,今天你有沒有打年糕、大掃除、辦年貨?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林之光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中國傳統文化」高分秘笈,中國天文曆法
    教資考試有關「文化素養——中國傳統文化」高分秘笈,中國天文曆法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為: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今日大寒: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授時通考·天時》曰:「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就是說,「大寒」時的天氣寒冷到了極點。古人將大寒節令分為三候:一候雞乳,就是說到了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二候徵鳥厲疾,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三候水澤腹堅,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更是形象地形容了大寒的節令表徵。
  • 大寒將至,地氣寒到極點,防身體三個部位的寒
    這是「天氣」的寒,是冷空氣帶來的低溫。 天氣的寒自上而下,先降低氣溫,再降低地溫。接下來到大寒節氣,地氣就特別寒了。 「地氣」寒到極點,這才是「大寒」。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溫」:泛指會引起的發燒的各種傳染病)。
  •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大寒:傳統物候特徵與飲食習俗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6日11:15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老人言: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都是有種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後來因為農民的生活壓力大了,所以導致這些俗語也跟著其他的東西一樣漸漸消失在了農民的生活中,對於農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 描寫大寒節氣的詩句有哪些?2019大寒節氣經典古詩詞賞析
    描寫大寒節氣的詩句有哪些?大寒,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大寒季節,寒潮頻頻難下,也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在古時候,各地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地面積雪不化,銀裝素裹的世界配上紅梅、烈酒,顯得格外生動,古人也很喜歡在這樣的時節約上三五好友,賞梅鬥酒、賦詩填詞,因此留下了不少關於大寒時節的詩篇。
  • 大寒詩句唯美古詩詞 最新大寒微信朋友圈說說優美句子
    大寒詩句唯美古詩詞 大寒微信朋友圈說說優美句子  大寒來啦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過後  今日大寒,心存熱望,每於寒盡覺春生。  大寒節氣來臨,當我們正經歷最後的嚴寒時,其實是走在迎接春天的路上。  今日大寒,一年終了,至此輪迴。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在這個最寒冷的時節,天寒心不寒,為朋友送去祝福,為家人帶來呵護,心存美好的善意,每天都是積極向上,在心中種下太陽,溫暖整個世界。
  • 思維導圖傳統節日 | 今日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 2021大寒祝福語及圖片 大寒祝福語2021簡短一句話
    3、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4、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5、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6、小寒大寒,全年最寒。     7、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     8、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 今日大寒|微溼易幹沙軟路 大寒卻暖雪晴天
    微溼易幹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今天22時55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此時雖然十分寒冷但已能隱約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大寒過去,就是下一年的立春冬天過後,春天還會遠嗎?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意思很簡單:大寒節氣,詩人把臘酒斟滿酒杯,靠近火爐取火。無事莫開門將大寒的冷描寫的淋漓盡致。大寒是冬春交替的節氣,梅柳待陽春到來。大寒是1月20日,臘月初八,距大寒不過幾天時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節氣,過了大寒就是春,新節氣輪迴會開始。在大寒節氣中,最適合進補,吃豬牛羊等大肉補身體。
  •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光明日報-光明網
    針對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和多層疊加、融合變化的複雜情況,倘若既剔除孔子上智下愚二分法的價值判斷色彩,也不拘泥於西方人類學家的雅俗二分結構觀,可以把由漢字編碼的文化傳統叫做小傳統,將前文字時代的文化傳統視為大傳統。這樣,從文明史的角度判斷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有一個容易辨識的基本分界,那就是漢字書寫系統的有無。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意思很簡單:大寒節氣,詩人把臘酒斟滿酒杯,靠近火爐取火。無事莫開門將大寒的冷描寫得淋漓盡致。大寒是冬春交替的節氣,梅柳待陽春到來。     大寒是1月20日,臘月初八,距大寒不過幾天時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節氣,過了大寒就是春,新節氣輪迴會開始。在大寒節氣中,最適合進補,吃豬牛羊等大肉補身體。時間允許的話,和朋友煮酒觀梅,漫遊賞雪景,談詩詞歌賦,是不錯的體驗。
  • 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
    然而,西方近、現代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作者認為,東方傳統文化在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中將在觀念上、理論上、方法上、史料上、技術基因上、靈感上等方面發揮重大的啟迪或實用功能,東方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寶庫,亦是近、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典學者H.阿爾文曾經說過的: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 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小寒是十二月節,「寒」字下面兩點是冰,《說文》釋寒為凍,此時還未寒至極,至極是大寒。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自古以來就有「小寒冷不冷,出門抖一抖」的說法,意思是說到了小寒這段時間,無論別人說外邊天氣冷不冷,即使是外面出太陽了,出門還是會不由自主的抖一抖。其實話裡話外的意思也都是說小寒這段時間,天氣非常冷,重點也是突出一個冷字。
  • 臘八和大寒同天,農諺:臘八遇大寒,缸中米生蟲,為啥?啥道理?
    在我國臘八是重要傳統節日,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大寒是一年中最冷時期,小寒大寒天冷河凍,林中鳥雀忙奔走,家中老狗連門都不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大寒壓軸,大寒到來標誌著立春不遠,新輪迴將開始。當然,不同地區氣候不同,大寒並不一定會比小寒冷,具體要結合當年氣候看待。俗語:「臘八遇大寒,缸中米生蟲」意思很簡單:臘八和大寒是同天,缸中大米就會生蟲子。
  • 今日大寒,常州2018年第二場雪卻要來了....
    一個有態度的公眾號24小時熱線:86050111、13912331001  今天是「大寒
  • 大寒圖片大寒詩句諺語一覽 大寒經典詩句5字句子簡短關於大寒的諺語
    又是一年大寒至,全年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古語有云: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個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呈現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正如宋代詩人邵雍所描繪的「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自古以來,文人雅士都喜愛親近自然,觸景生情,輕聲吟誦。大寒時節,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古詩詞中的那些寒寒之美。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寒指的是寒冷,小寒是指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但是還沒有到達極點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