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詩人王彥泓詩:雪霽寒新臘八天,侍兒擎燭過妝前。肉糜舊話重拈起,引得紅腮一笑嫣。意思簡單:臘八當天雪停冰消融,侍兒拿紅燭從面前走過。詩人和侍兒講起往事,惹得紅腮笑嫣然。在我國臘八是重要傳統節日,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時期,小寒大寒天冷河凍,林中鳥雀忙奔走,家中老狗連門都不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大寒壓軸,大寒到來標誌著立春不遠,新輪迴將開始。當然,不同地區氣候不同,大寒並不一定會比小寒冷,具體要結合當年氣候看待。
俗語:「臘八遇大寒,缸中米生蟲」意思很簡單:臘八和大寒是同天,缸中大米就會生蟲子。今年大寒是1月20日,農曆臘月初八,正好是臘八和大寒同天。俗語本身是從生活經驗出發,總結出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經驗,能給生活指導。俗語的地域性和時代性要意識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臘八是重要節日,留下大量習俗,祭拜祖先祈求莊稼豐收,喝臘八粥,吃臘八蒜和跳儺舞。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剩下的習俗只有臘八粥和臘八蒜,年輕人懂得做法的屈指可數。傳統習俗正在社會發展中慢慢消亡,臘八遇大寒歷史上肯定不是第一次,但相關史料記載基本沒有。
臘八遇大寒,缸中米生蟲原因有二:一是臘八遇大寒,說明立春時間晚,冬季持續時間長,冷冬氣候有利莊稼生長;二是臘八遇到大寒,來年雨水充沛,降水量很大,空氣中的水蒸氣充足,米儲存在水缸就易發黴變質。結合今年大氣候看,冬季溫度明顯低於往年,冷冬能滅除土壤中的病蟲害,能提供給莊稼生長需要的水,能避免春旱和倒春寒。
大寒是最後的節氣,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寒過後就會春意盎然。立春到來,只是節氣意義上的冬天,不是真正的春季。按照數九歌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將耕牛耕地看成是春天到來標誌的話,真正意義上春天是在驚蟄前後。
站在現代科學角度看,米生蟲需要三大條件:一是米的品質不高,儲存在米缸,就會出現蟲;二是溫度太高,米存在米缸出現發熱,發熱會導致米變質;三是水汽含量大,米缸中的水含量大,就會發黴,進而出現蟲。臘八遇大寒,莊稼能否豐收是未知數,但能確定的是:莊稼豐收,把米缸堆的滿滿當當,只要確保溫度和溼度適宜,米就能不發黴變質。
家裡米生蟲大都是懶漢才會發現,要不是米沒有曬乾,就裝進米缸;要不就是沒有做好通風除水,米發黴變質。我國現有糧食儲存設備很好避免糧食生蟲問題,及時查看,出現蟲,做好晾曬工作,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