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和社交圈中能看到,霸王級寒潮來襲。各地網友都在上演潑水成冰戲碼,對比往年冬天看,冬季溫度偏低,具備明顯冷冬氣候特徵。雖是冷冬,卻絲毫沒影響到人們對冰雪的熱情,滑冰和滑雪深受歡迎。
深冬季節來臨,今日三九,一年中最冷時期將到來。三九和四九期間,太陽照射時間短,大地儲存熱量有限,晝夜溫差持續擴大。河裡水結冰,徹底凍瓷實,人們在冰面自由行走,魚躲到深水中,鳥雀難尋蹤跡。
按最常用數九方法,1月8日是三九第一天,就是今天。三九來臨意味著兩點:一是溫度持續下降,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低溫天氣凍壞身體;二是溫度下降,降雪概率增加,出行和日常生活會不便。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即三最大,三九是一年中溫度最低同樣有道理。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其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變長,夜晚變短。三九和四九正好是大地吸熱和散熱差最大的時候,三九溫度低不容置疑。
農諺:「三九雪打頭,缸中米生蟲」意思很簡單:三九期間下雪,來年儲存米的缸子就會有蟲。雪打頭指的是大雪,而不是小雪。這句農諺落腳點有兩個:一是三九期間下大雪,能說明不是暖冬,暖冬會導致糧食產量下降;二是三九期間下雪,來年降雨頻繁,儲存在缸中的米會發黴。三九雪打頭,缸中米生蟲的論斷不絕對,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同,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會降雪。即使降雪,米生蟲都只是概率問題。
米缸中米生蟲原因有二:一是儲存米過程中,米品質不高,中間有蟲,堆積在缸中就會發熱生蟲;二是降雨頻繁,缸中米溼度大,遇熱就發黴。農諺中的米生蟲主要原因是氣候不穩定,再加上儲存管理不到位。
三九雪紛紛,來年遇豐年,若連三九不見雪,就必是暖冬。一方面暖冬會造成地裡莊稼徒長,瘋長莊稼遇到低溫會在短時間內失去生命;另一方面冬季溫度高,土壤中害蟲就會進入冬眠期,來年春季溫度升高,害蟲就會開始破壞莊稼。簡單說:在暖冬氣候中,的確不利莊稼生長,但是人們能通過日常管理規避暖冬帶來的負面問題。
至於說,想要米不生蟲很簡單,掌握兩個方法:一是在儲存米時,就確保米被晾曬乾,沒有發黴或者有蟲的米;二是定期查看米缸中的米,一旦生蟲,要及時晾曬止損。任何時候,儲存米都要做到及時有效管理,確保米不會發黴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