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昆蟲種類之一,它們形態各異,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2020-12-02 宇宙的狂想曲

蜜蜂(Apoidea)

是個大家族,成員眾多,分布廣泛,隨處可見。我們在公園、社區花園、樹林、鄉村甚至自家陽臺的花盆邊,都能見到蜜蜂的身影。它們大多長得毛茸茸的,像個小毛球。在後足或者腹部上經常會長出很多長毛,用來採集和攜帶花粉。我們所熟知的蜜蜂科(Apidae)種類只是蜜蜂總科家族的一員。蜜蜂科有著嚴格的勞動分工,比如:蜂后負責繁育後代,雄峰負責與蜂后交尾,而工蜂則負責採集食物、飼餵後代、清潔巢穴,天熱的時候還要扮演空調的角色——通過振動翅來降低蜂巢內的溫度。這種分工協作的社會性生活方式極大地增強了整個族群的適應性和繁殖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蜜蜂家族成員都進化到了這個水平。其實,社會性昆蟲在蜜蜂家族裡其實只是極少數,蜜蜂總科中的大部分種類還是採取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獨居。比如,英國的蜜蜂家族一共有275種蜂,除了蜜蜂和25種熊蜂屬外,其他都是獨居性的蜂。對此,你可能會一臉茫然。因為或許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蜜蜂家族裡還有獨居者。獨居蜂沒有社會分工,雄蜂在與雌蜂交尾之後就死去了,剩下雌蜂獨自完成築造巢穴、繁育後代的重任。雖然它們不懂得分工協作,但是它們獨居的生活方式也有一些優勢,比如:它們族群內不會造成傳染病的流行,也由於目標很小而更利於躲避天敵。

獨居蜂是一群有趣的小精靈,它們中有手藝精湛的「瓦匠」,有灰頭土臉的「礦工」,有鬼鬼祟祟的「小偷」,也有比「小偷」更聰明的「守護者」。

手藝精湛的瓦匠

切葉蜂科身體強壯,顏色一般較深,而且經常有豔麗的斑紋。與蜜蜂科不同的是,它們用來採集和攜帶花粉的花粉刷長在肚子上而不是腿上。切葉蜂經常將切下來的葉片嚼碎後築巢,因此而得名「切葉蜂」。除了葉片,它們還會用樹脂、植物的毛等築巢。

切葉蜂屬(Megachile)建築巢穴的手藝堪稱精湛,它們會切下卵圓形的葉片作為「地板」,切下環形的葉片當作「牆壁」,建造成十幾個獨立的單間,每個單間裡放上由花粉和花蜜做成的食物,再往食物上產下一粒卵。在這些舒適的單間裡,幼蟲一孵化出來就有美味營養的食物等著它們享用。

切葉蜂科裡有一種較為常見且分布廣泛的屬叫「壁蜂」。壁蜂在建造巢穴時會先選擇一根適合於築巢的蘆葦管,然後取土築巢。待築好巢後,壁蜂會在巢穴裡放入由花粉和花蜜混合而成的花粉團,然後再產下一枚卵。之後,它們再取土築巢,再產卵,重複以上工作……從而形成一個個隔離的小室。最後,它們再用泥巴將蘆葦管的管口封住。

與蜜蜂科相比,切葉蜂不會產蜂蜜和蜂蠟,它們的氣管內也不會寄生蟎蟲,而且比蜜蜂更溫順一些。昆蟲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它們的傳粉效率是蜜蜂的10倍!這麼高?這是因為它們肚皮上的長毛遠遠多於蜜蜂腿上的毛,可以粘附更多的花粉,而且它們比蜜蜂更加活躍一些,在相同時間內可以訪問更多的花朵。

早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就利用角額壁蜂來為蘋果傳粉,之後又被美國引入。另外,美國本土的藍壁蜂被廣泛應用於果園內果樹的傳粉。除此之外,壁蜂也被廣泛用於苜蓿種植園的傳粉以確保生產出高品質的苜蓿種子。切葉蜂雖然是傳粉能手,但是由於它們築巢時會將植物的葉片切下,使植物葉片殘缺不全,既影響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影響了植物的美觀。

舌頭靈巧的泥水匠

分舌蜂科外形看上去很像蜜蜂。它們的舌頭很短,端部寬且分叉,因而得名「分舌蜂」。分舌蜂會在地下挖隧道,並沿著主隧道挖出很多蟲室道。分舌蜂還有一個「獨門絕技」:在往蟲室內放入精心為後代準備的食物之前,分舌蜂會先將自己的唾液腺分泌物和腹部的杜氏腺分泌物混到一起,然後用靈巧的舌頭將這種分泌物塗抹到蟲室的內壁上,所以,分舌蜂也被稱為「泥水匠蜂」。

分舌蜂這樣精心混合、塗抹分泌物又是為哪般呢?原來,兩種分泌物乾燥後會變成像保鮮膜一樣的透明薄膜,這種膜確實有類似於保鮮膜的功能——防水、保溼且避免滋生真菌。分舌蜂渾身毛茸茸,很容易附著花粉,因而其傳粉效率也非常高。我國科學家發現,分舌蜂為油茶傳粉的貢獻非常大。

分舌蜂還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蜂,對極端氣候條件和不同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我國廣東,每年11月以後,因為秋季氣溫降低,大部分蜂類已經不再活躍,而恰恰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在英國人們發現,分舌蜂是為數不多的幾種能熬過那裡的寒冬的蜂類之一。1992年,人們在英國的南部海岸發現了一種喜歡採集常春藤花粉的分舌蜂,人們把這種分舌蜂命名為「常春藤分舌蜂」。這種分舌蜂和蜜蜂大小差不多,腹部有明顯的橘黃色條帶。起初大家以為它們只取食常春藤的花粉和花蜜,後來人們發現,它們也取食蒲公英、秋蒲公英和貓兒菊。現在這種蜂不僅適應了英國南部海岸的氣候,而且逐漸擴展到內陸以及更北部的區域。

科學家研究認為,這種蜂是在最後一次冰川時代才進化而來的。在進化歷史上,這是一個比較近期的階段。這種蜂與另一種叫「Colletes succinctus」的親緣關係非常近。在進化的過程中,這兩種蜂的共同祖先既取食常春藤又取食石楠花,但是後來出現了只取食石楠花的群體,最終導致其分化成兩個物種。

一對冤家

與其他蜜蜂家族的種類相比,地蜂科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們的觸角下方有兩個溝(體壁內陷而成)。地蜂俗稱「

」,因為它們會像個煤礦工人一樣在地上挖出隧道。有時候它們也會在懸崖峭壁上或堤壩上挖隧道築巢,它們喜歡在土壤稀少的地方築巢,因為這些地方植物無法紮根,而它們不喜歡植物的根系一點一點地侵入到它們的巢穴裡。

與分舌蜂相同,地蜂也會首先挖出一條主隧道,然後在主隧道上挖出很多蟲室,在每個蟲室內產下一枚卵。如果你以為它們把卵產到地下就一定會很安全,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有一類與地蜂一樣在地下產卵的獨居蜂——隧蜂科,它們外形很像胡蜂。隧蜂會把卵產到地蜂的蟲室內,等卵孵化後,隧蜂的幼蟲會吃掉地蜂媽媽為自己幼蟲準備的食物。不僅如此,有時候隧蜂還會鑽到地蜂的巢穴內,殘忍地直接把地蜂的幼蟲咬死或破壞掉尚未孵化的蟲卵,使地蜂「斷子絕孫」。

昆蟲學家還觀察到這兩種蜂之間存在一些有趣的行為學現象:隧蜂有時會像個小偷一樣,暗中監視地蜂,並且一路尾隨,最後找到地蜂的巢穴後產下自己的卵,隨即迅速逃離。而地蜂也進化出了一些迷惑隧蜂的行為。比如,地蜂會在離巢穴不遠的地方停留一會兒觀察周圍的動靜,等它確信隧蜂沒有看到它時,才偷偷地溜到自己的洞口。有時地蜂為了不引起隧蜂的注意,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離洞口,不讓隧蜂看到自己洞口的位置。有些地蜂甚至每次離巢都會不厭其煩地把洞口用泥土蓋住,不給隧蜂以可乘之機。

有了這些防範措施,地蜂被寄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但是,地蜂也難免有疏忽的時候,這就給那些隧蜂以可乘之機。僥倖寄生成功的隧蜂就繼續維持整個族群的繁衍。地蜂的種群數量決定著隧蜂的種群數量,如果地蜂數量變得稀少,隧蜂就會比它們更先滅絕。

聰明的採集者

條蜂科身體強壯,長得很像熊蜂,但身體更扁平,而且毛比熊蜂少。條蜂天生有一根長舌頭,這使它們能夠取食管狀花裡的花蜜。條蜂也在乾枯的樹幹或者地下築巢。儘管條蜂也屬於獨居蜂,但是它們經常也會聚集在一起築巢。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它們獨居的生活方式向群居生活方式的過渡。

條蜂還掌握了一種高效的傳粉技術。它們在採集花粉的時候,會抓住花朵,同時全身不停地搖動,把花粉抖落自己的身體上。這種聰明的辦法只有條蜂掌握了,而其他蜂只會在花蕊上爬來爬去以粘附花粉粒。

條蜂經常會在木頭上鑽洞築巢,因而也被稱為「木匠蜂」。它們會對木製門廊、屋簷和戶外家具等造成損壞,有時甚至會造成木製建築的坍塌。在木頭上鑽洞畢竟是個辛苦差事,因而它們更願意尋找現成的巢穴,比如釘釘子留下的洞,或者鋸木頭留下的切口,都是它們理想的築巢之地。

「長腿Lady」

準蜂科是獨居蜂裡數量最少的類群,全世界只報導了60多種。準蜂絕大多數對食物很挑剔,這可能也是它們數量少的原因之一。比如,準蜂屬Melitta的蜂類只取食豆科植物的花粉和花蜜。與其他獨居蜂不同的是,它們也採集花油飼餵後代。很多準蜂逐漸進化出了很長的前足,幾乎與身體等長。利用延長的前足,它們可以採集花管基部的花油。

致命威脅

儘管獨居蜂之間存在寄生現象,但是對獨居蜂生存造成威脅的絕不是寄生,而是來自於人類的威脅——農藥的使用。英國蘇賽克斯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切葉蜂的活躍期是春季至早夏。而這個時期,正是自然界中新菸鹼類殺蟲劑濃度最高的時期。新菸鹼類殺蟲劑往往對社會性蜜蜂造成嚴重危害,但是目前卻很少有人研究這類殺蟲劑對獨居蜂的影響。

與切葉蜂相比,社會性的蜜蜂和熊蜂都有一個更長的活躍期,因而在一個生長季節裡,這些蜂會暴露在不同濃度的殺蟲劑水平下,這些蜂的食物也有更多的選擇。與此相反,獨居蜂的活躍期短暫而且總是暴露在高濃度水平的殺蟲劑環境下,加之食物範圍狹窄,因此,高濃度的殺蟲劑環境對它們而言可能就是災難性的。更重要的是,社會性昆蟲中,工蜂的數量眾多,即使有個體死亡,仍然有足夠數量的其他個體來照顧後代,而如果獨居蜂的雌蜂死掉了,那就是致命的,因為沒有其他蜂會幫助它照顧後代。

科學家研究發現,很多獨居蜂的生活方式正在由獨居向社會性轉變。在地蜂科和切葉蜂科中,許多雌性個體會共同構建一個巢穴,每個個體會有自己的蟲室,眾多的蟲室共同使用同一個蜂巢洞口。對它們而言,這樣將更有利於共同抵禦天敵。昆蟲學家還觀察到,隧蜂的一些種類進化出了工蜂。科學家甚至預言,未來獨居蜂可能會進化出共同照看幼蜂的行為。

蜜蜂小知識

蜜蜂總科是昆蟲綱膜翅目中的一個較大的類群,包括蜜蜂科、切葉蜂科、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條蜂科和準蜂科7個科。其中,蜜蜂科屬於社會性生活方式,眾多的個體生活在同一巢穴中且具有社會分工(雌蜂、雄峰和工蜂)。蜜蜂科的雌蜂個體最大,負責生殖;雄蜂較雌蜂個體小,負責交配;工蜂個體最小,為發育不完全的雌蜂,負責採集食物、築巢、飼餵幼蟲、清潔巢室、調節巢溫等。其他6個科均為獨居性生活方式,雌蜂獨自負責築巢、採集食物、飼餵後代,雄蜂只負責交配。

相關焦點

  • 「生命之美:豐富多樣的地球生命形態」展
    地球上生存著種類繁多的生物,它們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態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同一顆星球上。展品種類豐富,以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等標本為主,共展出標本399件。下面帶大家看看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美」:昆蟲之美微不足道的昆蟲,身體的結構卻是精巧又美妙,各個器官都進行了五花八門的特化。它們最主要的感覺器官「觸角」、視覺器官「複眼」、取食器官「口器」以及它們的足、翅,複雜多變的成長過程都為它們帶來了獨一無二的美。
  • 「生命之美:豐富多樣的地球生命形態」展
    地球上生存著種類繁多的生物,它們以各自不同的生命形態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同一顆星球上。這些神奇的生物有著千姿百態的外形、眼花繚亂的色彩、靈巧多變的功能,有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生物、挺拔俊俏的植物等,它們用各種方式展示著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為地球舉辦一場饕鬄盛宴。
  • 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大堡礁,在這裡可以全方位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本文章由旅遊要快樂發布,歡迎閱讀觀看凱恩斯市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熱帶雨林和大堡礁是它最引以為傲的兩大世界遺產,其中大堡礁地區作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擁有眾多珊瑚礁和島嶼景色,更是美不勝收,如果到這裡遊玩的話,僅是用普通視角又怎麼能夠完全過癮呢?
  • 地球上最奇特的食肉植物之一,它們可以和螞蟻合作捕獵
    不過,植物並不總是扮演被「吃」的角色,有些植物也可以誘捕昆蟲以獲取營養,它們是一群「吃葷」的植物,也被稱為「食蟲植物」。食蟲植物能將捕獲的昆蟲分解,這一過程類似於動物的消化過程,而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化合物及鹽類,則為植物所吸收,作為植物營養物質的額外補充。
  • 盤點世界上各種奇怪的植物「特殊」葉子,其形態各異千差萬別!
    最大和最長的葉子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事實的確如此。植物的葉子形狀各異,大小也千差萬別。最大的一片葉子,可蓋一間小房子;最小的比魚鱗還要小。王蓮的葉子可說是水生有花植物中最大的了。但是,它還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葉子。在陸生植物中,還有比王蓮葉更大的,那就是生長在智利森林裡的大根乃拉草。
  • 世界真奇妙!鏡頭下形態各異的蟲子們(圖)
    梁宇星 攝   廣州塔上的小瓢蟲,在「觀賞」美麗的廣州。張旭華 攝   昆蟲的世界妙不可言,它們雖然是不惹眼的小東西,卻能飛簷走壁、高樓蹦極、雨中穿行……每一種昆蟲都擁有獨特而非凡的本領,有時令人類也自嘆不如。身手矯健的蜻蜓;揮舞「大刀」的螳螂;成群結隊的螞蟻……飛舞時像內置強勁馬達,自由穿行;高歌時像自帶擴聲音響,音浪起伏。熱愛生活和生命的讀者們,攝下昆蟲形態各異的模樣,呈現昆蟲世界芸芸眾生,令人不禁感慨世界的奇妙。
  • 貝類的種類與形態特徵,貝類的分類方法各異
    目前,全球範圍內發現的貝類種類約有13萬種。對貝類的分類方法各異,被較為廣泛接受的分類方法是將貝類分為如下7個綱:無板綱、單板綱、多板綱、瓣鰓綱、掘足綱、腹足綱和頭足綱。(一)無板綱無板綱是貝類中的原始型,形態與其他貝類不同,全體呈蠕蟲狀,沒有貝殼,腹面中央通常具腹溝。種類很少,全世界總共300多種,全為海產。
  • 跟著《小惠同學》走進昆蟲世界
    人類和昆蟲共同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那麼我們了解昆蟲嗎?《小惠同學》組織了暑假昆蟲展採風活動,我一邊期待一邊猜想著會是個怎樣的昆蟲展呢? 終於可以和昆蟲們見面了。集合時,老師說我們將看到活體昆蟲,並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
  • 「蟲蟲世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將在鎮江展出
    3月21日,「蟲蟲世界——常州博物館藏精品昆蟲展」將在鎮江博物館專題展廳開展,展出各類精品昆蟲標本300餘種共800多件。本次展覽由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常州博物館和鎮江博物館聯合承辦。展品種類豐富,展品中有伸展長度達60公分的巨竹節,世界上最重的昆蟲亞克提恩大兜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拉步甲,閃耀金屬般璀璨光澤的麗金龜、花金龜等一大批世界珍奇種類。本次展覽將通過這些形態各異、色彩絢麗的實物標本,讓觀眾領略昆蟲家族的多樣與神奇,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係,了解生命世界的相生相剋,保護生態環境,共創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活。
  • 可以帶走的自然博物館,昆蟲愛好者的最愛
    剛好手中有《MOVE圖鑑 昆蟲》這本書,直接看書就可以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兩者的區別,看了書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的昆蟲種類實在太多了,光日本的蝴蝶就有幾百種。蝴蝶家族長有色彩斑斕的翅膀,它們的上顎退化,所有蝴蝶的口器均為長長的吸管狀。蝴蝶的幼蟲是「大青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毛毛蟲,經過羽化變成蝴蝶。
  • Sbike動植物百科:世界最珍稀售價最高的十大昆蟲!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動物群體。甲蟲、鳴蟲、鬥蟲、螳螂等昆蟲也是從無爬蟲種的熱門品種,此外還有標本收集的蝴蝶等,可謂無處不在。這裡就向大家推薦適中非常稀有、價格很高的昆蟲種類,一起來看看吧!
  • 2億年不進化也不退化的昆蟲,體重超過麻雀,古老神秘的巨型沙螽
    導讀: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多樣化的星球,數以百萬計的物種在這裡孕育而生,其中昆蟲無疑是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它們不僅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昆蟲佔了超過50%,而且同個種群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可以說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世界上致命的昆蟲,雖然看起來很可愛
    昆蟲是隨處可見的,有的很可愛,有的很可怕。但在某些地方,昆蟲已經進化到它們是天生的殺手的地步讓我們看看這些最致命的昆蟲。蚊子他們幾乎無處不在,但如此危險的主要根源是它們非常擅長在人類宿主之間傳播疾病。瘧疾可能是他們傳播的最著名和最危險的疾病。火蟻在被其他螞蟻咬傷地方,火蟻會蜂擁而至。
  • 繪畫教程丨昆蟲記--色彩搭配
    今天呀我們的上課主題就是--昆蟲一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這就是昆蟲~讓我們一起跟隨老師來了解了解昆蟲的世界吧~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
  • 「蟲蟲世界——世界昆蟲精品展」繽紛啟幕
    7月6日,由嘉興博物館、常州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蟲蟲世界——世界昆蟲精品展」在嘉博二樓禾韻展廳開展。期間,還將推出各類展覽配套活動。「蟲蟲世界——世界精品昆蟲展」是嘉興博物館和常州博物館通力協作而推出的以昆蟲為主題的科普特展,共展示各類精品昆蟲標本300餘種800多件。展覽內容分為昆蟲基本知識介紹、精品昆蟲欣賞、昆蟲與人類的關係三大部分,知識面廣博、種類豐富、內容詳實。
  • 昆蟲種類圖片大全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佔了超過50%,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到21世紀初,
  • 盤點昆蟲世界的十大「巨人昆蟲」
    昆蟲是這個地球上最常見的生物之一,它們種類繁多,形態各式各樣,它們在所有的生物種群中佔比超過了50%,蹤跡幾乎遍布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直到現在,人類發現的昆蟲種類有100多萬種,但是地球上仍然有很多昆蟲未被人類發現,有的昆蟲非常小,甚至肉眼都難以察覺,有的昆蟲體型卻非常巨大,這些體型巨大的昆蟲,甚至可以和小型齧齒動物老鼠媲美,可以想像昆蟲世界有多奇特,下面來盤點世界上10種,體型最大的昆蟲。巨型甲蟲巨型甲蟲是甲蟲家族的一員。
  • 課程|《昆蟲記》
    思維探索: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到21世紀初,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昆蟲在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對農業生產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分有不同的種類。多數昆蟲可以做標本,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資源。
  • 大千世界的小昆蟲:給昆蟲畫像
    從陸地到海洋、從平原到高山,從草地到森林、從野外到室內,它們的蹤跡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昆蟲是個大家族,種類繁多、長相各異,模樣有的乖巧俊美,有的則顯得醜陋不堪。現在,就看看它們的頭、胸、腹三個體段吧! 頭,是昆蟲進食和感知的部位,頭殼堅硬,感覺靈敏。上前方,有一對觸角;兩側,是一對睜得大大的複眼。
  • 深圳博物館主辦昆蟲標本展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鮑文娟)昆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是生物界中種類最多的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