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帶走的自然博物館,昆蟲愛好者的最愛

2020-12-04 是秀逗呀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因為冬天疫情宅在家,小朋友們都憋壞了,現在天氣轉暖,小朋友們也都開始蠢蠢欲動了。

和朋友相約帶孩子去了離家比較近的油菜花園,裡面有成百畝的油菜花,路邊有賣透明盒子和網子的,可以讓孩子拿著網子撲蝴蝶,兒子也用他的網子撲來撲去,開心極了。

他現在正是好奇的時候,撲到蝴蝶總是要問我叫什麼名字,他們吃什麼。從小就害怕各種昆種的我對這些小東西從來沒有特別研究過,只知道叫蝴蝶,其他一無所知。

晚上回到家,有一隻飛蛾在燈下面撲來撲去,兒子又去拿網子,說蝴蝶飛到家裡來了。蝴蝶和飛蛾不一樣,可是他們看上去很像,有的飛蛾也是五彩斑斕的,可是我該如何跟孩子解釋有什麼不一樣呢?

剛好手中有《MOVE圖鑑 昆蟲》這本書,直接看書就可以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兩者的區別,看了書才知道,原來世界上的昆蟲種類實在太多了,光日本的蝴蝶就有幾百種。

蝴蝶家族長有色彩斑斕的翅膀,它們的上顎退化,所有蝴蝶的口器均為長長的吸管狀。蝴蝶的幼蟲是「大青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毛毛蟲,經過羽化變成蝴蝶。

而飛蛾雖然也是鱗翅目大家族的成員,但是他們的種類要多得多,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蝴蝶剛好相反,蛾類家族的成員大多數為夜行性,視覺器官不發達,都有飛向光源的習性,所以白天在花叢裡可以見到蝴蝶,而晚上在燈光前看到的是飛蛾。

有了這個解釋,兒子就明白了兩者的不一樣。近百種的蝴蝶和蛾類的高清圖片,讓孩子觀察個夠。這本書就這些內容嗎?當然不是。

如果家裡有昆蟲愛好者,或者孩子到了喜歡觀察昆蟲的階段,就可以給孩子入手這本書,這絕對是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的昆蟲百科全書,在這個疫情期間,把昆蟲博物館捧在手裡看個夠。

專業,清晰,詳細,豐富,給孩子真實的視覺體驗

拿到書我還蠻手抖的,因為太真實了。對於從小比較抗拒昆蟲的我來說,清晰到連昆蟲腿上的小絨毛都看得清楚的高清圖片,很難不害怕。

打開書就可以看到昆蟲的體型大排名,顛覆以前認為昆蟲小小的認知,原來昆蟲也有很大的,也有世界之最。

可以看看天牛,這也是小時候我最害怕的昆蟲之一了,我只看到過黑色,上面有白點的,像書中這麼多品種,還是第一次見。

世界上發現已知的天牛已經有2萬多種了,最大的是泰坦大天牛,體長可達200mm,它足足有成人的手掌那麼大。它幼蟲的身體甚至更大,要達到250mm。

除了黑色的天牛,還有各種五彩斑斕的、各種花紋的天牛。這個長臂彩虹天牛,名字和他的樣子非常的貼近,它們的手臂很長,而且背部的花紋非常鮮豔,就像彩虹條一樣。

他身上寄生著一種共生的動物你發現了嗎?那就是偽蠍,長得很像蠍子,它們寄生在長臂彩虹天牛身上,吸食蟎蟲,兩者簡直是共生關係,互惠互利。放大後的偽蠍是不是和蠍子很像,也是昆蟲的一種。

這隻異色寶石天牛,看上去是不是很漂亮,就像一隻綠色的寶石一樣,晶瑩剔透。

還有這隻日本細天牛,他是日本最小的天牛之一,他的身體特別小,大概只有3-5mm,放大後的樣子看起來就清楚多了。

從小害怕昆蟲的我,在跟孩子講的過程了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這些有趣的小動物們。感嘆自然界的神奇。

書中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昆蟲,也有一些被我們忽略的昆蟲。

說說這本書,學會使用方法

書的內頁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本書的使用方法。書中給每個昆蟲都設置了生態頁和標本頁,生態頁上有昆蟲照片展示,還有它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捕食、育兒、築巢等。旁邊的專欄將昆蟲的檔案介紹的非常清楚。

標本頁則是昆蟲的身體結構和特徵。將昆蟲身體的各部位進行了詳細介紹,讓小讀者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昆蟲的身體構造和作用。

因為有些昆蟲的尺寸非常非常小,為了讓讀者看起來更清楚,會用放大鏡放大一些昆蟲,暖心的作者還會在旁邊標註好昆蟲的實際尺寸。

有了這些設置和方法,我們就可以清晰的了解昆蟲的全貌,系統的了解昆蟲。

書的目錄頁清晰的分類一目了然,也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明白分類的好處,在生活中運用分類。分類也是邏輯思維的一種。讓孩子在觀察中了解是如何分類的。

還有藏在書頁正面的科普小知識。

背景強大,製作團隊精良

這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主編的,1909年創立,現為日本最大出版社,出版範圍廣泛,普通書籍內容主要涉及藝術、家庭、青少、漫畫、小說、紀實、文學、百科、科技、參考書等,另有50餘種雜誌以及與其他機構合作進行的教育項目、電影製片等。

這本書的製作團隊非常的專業精良:

原版圖鑑審訂:養老孟司,解剖學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著名的非虛構類圖書暢銷書作家,著有70多部科普隨筆、社會評論。

中文版審訂:張巍巍,昆蟲學者、科普作家、生態攝影師。

在這本書的最後一共還有700名讀者作為審查員,所以不用擔心這本書很枯燥無味,這絕對是經過大眾評審的檢驗,一本通俗易懂有趣的百科全書。

再上幾張書中的高能圖片,真的是愛了愛了。看過這本書,你會發現大自然的神奇,感嘆生命之神秘,感嘆造物主之偉大,讓孩子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這隻蚊子在吸食人血

雖然春天會遲到,但是不會缺席。帶著這本可以行走的「昆蟲博物館」——《MOVE圖鑑 昆蟲》和孩子一起去林間花間尋找昆蟲吧,和孩子一起感嘆生命之神奇,大自然之神奇。

相關焦點

  • 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 自然愛好者天堂
    不過對於喜歡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的我來說,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也有有趣的元素,比如華盛頓街道花園裡的松鼠,就算是大都市一大特色;還有就是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雖然這家博物館在規模上比紐約自然博物館略小,不過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博物館所屬的十六所博物館之一。於是我在那裡一逛就是一下午,走走拍拍看看,意猶未盡。
  • 上海昆蟲博物館
    該基地以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標本館為依託,設有固定昆蟲學科普教育展示場所,有所級領導主管,有昆蟲專業工作人員從事「昆蟲學科普基地」的日常工作。  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的前身為法國神父韓伯祿(P.M.Heude)創辦的原震旦博物館(Museum Heude)昆虫部。解放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管,近5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收藏館。
  • 昆蟲標本愛好者倡「自然教育」 引民眾「一物觀世界」
    圖為魏華的「2019珍稀昆蟲標本展」行至蘭州時,當地小孩觀察蝴蝶活體。 高展 攝中新網蘭州7月9日電 (閆姣 高展)「希望大眾從一物觀世界,通過親眼觀察蝴蝶羽化,了解幼蝶飼養及其生活習性,讓他們在微小的事物中窺見整個自然世界。」
  •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2016-12-1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參與「走進昆蟲博物館」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 海南有間昆蟲博物館「蟲窩窩」探奇
    在位於文昌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有一間名叫「蟲窩窩」的昆蟲博物館,裡面呈現了近400種昆蟲的標本,主要集中在鱗翅目、鞘翅目、螳螂目。 走進館內,滿目綠意盎然,一曲交疊著蟲鳴的昆蟲交響樂瞬間讓參觀者有了置身叢林之感。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螳螂的標本,熱帶地區的螳螂分類最豐富。
  • 都市「尋蟲者」 和昆蟲對話 與自然相融
    8月5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一群小朋友在自然教育老師的帶領下夜觀昆蟲。  「四川已經發現昆蟲約5萬種,而實際上應該有20萬種。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昆蟲愛好者的增加,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新物種被人們發現。」  「這些年,成都發現昆蟲的種類越來越多,是因為喜歡昆蟲的人越來越多,也表明公眾對於自然生態的關注持續增加。」
  • 上海昆蟲博物館,曾有亞洲大英博物館之稱,收藏百萬珍稀昆蟲標本
    上海昆蟲博物館,現收藏全國各地昆蟲標本100多萬號,保藏著一大批瀕危珍稀昆蟲標本及國際和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是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館。收費為7元/小時體驗遊記上海昆蟲博物館,其前身是法國神父韓伯祿(P.Heude)1868年籌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館(Musee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匯建成,後因標本眾多,無法儲藏,於1930年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興建新的震旦博物院。當時儲藏中國所產的動植物標本為遠東第一,有「亞洲的大英博物館」之美稱。1953年歸屬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
  • 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的小精靈——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約400件產自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的珍貴昆蟲化石和現生昆蟲標本等配合詳盡圖板同時展出。    化石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物證。
  • 昆蟲愛好者協會年慶
    (原標題:昆蟲愛好者協會年慶) 華龍網11月14日9時訊 11月11
  • 到昆蟲博物館 凝視「微觀世界的巨獸」|標本|昆蟲|甲蟲|天牛|越中...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微觀世界的巨獸——巨型昆蟲展」的特展,現場還設置了動手製作蝴蝶標本的體驗環節。這次展覽中,一些我國和世界上代表性巨型昆蟲也紛紛亮相。除了真實的標本,還有與真實昆蟲外觀一模一樣、30倍等比例放大的高仿真巨大昆蟲模型和遠古巨型昆蟲的化石。趙力介紹,博物館裡收藏著許多體型巨大的昆蟲,有的甚至獲得過金氏世界紀錄證書,其體型龐大到讓人匪夷所思,「它們是微觀世界裡的巨獸。」趙力說道。
  • 參觀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探索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於1998年,是哈佛大學校園內最熱門的博物館,館內展示1萬2千多種動植物標本,包括恐龍、哺乳動物、鳥類的標本以及稀有礦物和哈佛非常著名的玻璃植物模型,俗稱「玻璃花」。博物館內的展覽既包括現有大量收藏的展示,也有包括「新英格蘭的森林」、「梭羅的緬因湖」和「玻璃中的海洋生物」等多媒體展覽。總之,博物館中無可比擬的藏品與大學科學研究珍貴成果,都很好促進大眾對於自然世界和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另外,動物標本也非常值得一看,既有漂亮的胡蝶、昆蟲和鳥類標本,也有大型動物,包括恐龍獅子、大猩猩,都栩栩如生。人文方面的展廳包括兵器,服飾,石雕等等。
  • 華盛頓特區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1史密森尼博物院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昆蟲學部壓實收集櫃的一個通道內的昆蟲學標本的介紹。旨在說明昆蟲學集合的大小和範圍。4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收藏的一部分,由東翼三層化石其他部分的代表性標本組成。工作人員:古生物學系主任司徒榮博士。5美國馬裡蘭州蘇特蘭市史密森學會博物館支持中心(MSC)存放的是來自脊椎動物學海洋哺乳動物收藏部的鯨魚骨骼。6在位於馬裡蘭州蘇特蘭的史密森尼博物館博物館支持中心(MSC)的Pod 4展示的人類學收藏(旨在容納過大的物體)。
  • 美景山東丨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下)珍稀礦石
    上一期《美景山東》主要推介了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中的史前生物化石精品,本期緊承上期話題,重點推介該博物館中的另一大類令人眼花繚亂的館藏精品——礦產資源,另外還有一部分是上期未曾「露面」的精品化石。 一、寶石廳
  • 科普之旅|探秘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
    儘管紫金山上蘊含著豐富的昆蟲資源,但是要近距離地觀察昆蟲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昆蟲博物館,參觀者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呆萌的甲蟲、絢麗的鳳蝶、隱身的飛蛾……能夠仔細欣賞昆蟲身上的每個細節。走進館內的鱗翅目昆蟲廳,仿佛置身於一個奇異的蝴蝶世界,這裡陳列著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蝴蝶標本。蝴蝶是鱗翅目昆蟲中錘角亞目昆蟲的統稱,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種類接近兩萬餘種。
  • 全美七大值得一去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圖)
    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於1913年,藏有超過3500萬的動物標本,每年大概有100萬的遊客慕名前來。然而,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最為人們神往的卻並不是恐龍化石展,而是一些經常舉辦的其他展覽,例如數量龐大的貝殼展、昆蟲展,以及古老珍貴的拉丁美洲工藝品展。同時,館內還有一處頂尖的實景模擬展廳。
  • 從飛禽走獸到昆蟲植物,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DK自然圖鑑:全世界550多種昆蟲、蜘蛛和陸生節肢動物的彩色圖鑑
    本書收錄了550多種昆蟲、蜂蛛和陸生節肢動物,配有600餘幅彩色圖片,在作者的精心編纂下,使讀者能輕鬆地掌握識別各類昆蟲、蜘蛛和其他陸生節肢動物的知識和技巧。  本書對收錄的每一種昆蟲的有準確的論述和說明,使其特徵和特性躍然紙上。  本書向昆蟲愛好者介紹了書中收錄的每種昆蟲、蜘蛛和陸生節肢動物的重要特徵、生態環境、自然分布情況等知識。書後附有簡明扼要的名詞解釋。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 開館兩周迎客六萬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 開館兩周迎客六萬   位於都江堰市的華希昆蟲博物館是西南地區唯一的昆蟲博物館,也是亞洲最大的昆蟲博物館,自6月1日正式開館以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截至昨日上午,已累計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
  • 探秘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
    2015-05-21 08:53:12    華夏經緯網
  • 西農大昆蟲博物館屋頂漏雨威脅珍稀標本(附圖)
    屋頂漏雨的痕跡 本報記者 劍波 攝  本報鹹陽訊(記者 劍波)近日,許多昆蟲愛好者和學者打電話或致信本報,反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昆蟲博物館屋頂出現漏雨現象,許多國家乃至世界都稀有的珍貴昆蟲標本,隨時面臨被損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