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國紐約州宣布禁止銷售調味電子菸,成為美國第一個禁止銷售調味電子菸的州。
無獨有偶,印度財政部長尼爾瑪拉·西塔拉曼日前也在新德裡表示,聯邦內閣已經批准了電子菸的製造、銷售、出口和進口禁令。
同時,中國對電子菸的監管體系建設也在加快。國家衛健委計劃對電子菸行業立法監管,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之前下達的電子菸國家標準制定計劃將在10月實施。杭州、深圳等城市已明確將電子菸納入「控煙令」,北京、成都等城市也擬將電子菸納入監管範疇。
種種跡象表明,電子菸正面臨一場監管風暴,很多企業將突然死亡。
一、 突然興起的電子菸
電子菸的興起時間很短,當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倒下以後,他去做電子菸,這個行業才進入大眾視野。
菸草行業一向是暴利行業,儘管吸菸有害健康已經成為大眾共識,但是中國依然有3億菸民。吸菸有成癮性,上癮後就不容易戒斷,菸民就會持續消費香菸。
統計顯示, 2018年,菸草實現稅利總額11556億元,其中上繳國家財政總額10000.8億元。這相當於十多個華為。
在中國,菸草是壟斷專賣的,不經國家銷售菸草是違法行為。而電子菸在制訂菸草專賣法時並沒有電子菸。
這就給了電子菸一個巨大的機會,電子菸從技術角度相比捲菸更先進,產生的有害物質更少,在沒有菸草專賣限制之下市場空間巨大,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和故事。
所以,各路資本都進入追捧,跑馬圈地,希望搶佔份額,資本的意圖是以事實逼迫合法,然後規範,先進入的,有規模的,就可以分享菸草壟斷利潤。
二、 意料之中的監管風暴
與自由競爭的行業不同,菸草行業是高端壟斷的。
通過一次次立法,菸草已經把所有環節都控制在特許範圍之內,菸草成本其實很低,因為壟斷,菸草專賣環節對上遊可以控制原材料收購價格,對下遊可以控制菸草銷售價格。中間除了利潤,還給國家貢獻了大量稅費。
所以,菸草專賣制度也得到了執法權,可以打擊競爭對手。這樣一來就有了龐大的利益集團。
電子菸侵犯利益集團的利益。但是從發現到立法,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兩年就是這個空窗期,各路資本都在賭博。賭監管不會太嚴格,會承認現存的廠商,遏制新加入的廠商。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是,制度修改,簡單的把電子菸納入菸草專賣範圍,現在不生產捲菸的電子菸廠商全部非法。而以前生產捲菸的廠商,可以增加一條電子菸的生產線。
如果這種制度出臺,並且對電子菸廠商進行查禁,那麼很多企業就會突然死亡,資本也會血本無歸。
三、 本質是成癮產品壟斷權的問題
香菸這類成癮性產品,消費有一定的半強制性的,你沾染上了就會一直消費。
這類東西,或者政府禁止,譬如各類麻醉品。或者國家專賣,或者收取比較重的稅,譬如菸酒。
電子菸屬於這類產品,已經有菸草專賣制度培育的利益集團,放任電子菸自由競爭是不可能的。
所以,目前電子菸的熱鬧只是一個政策出臺的空窗期,隨著制度的完善,電子菸會歸屬到傳統菸草行業的利益集團,沒有菸草專營資格的會被封殺。
資本賭博一下,掙幾年快錢,最好快點上市,如果前幾年的在線彩票,等到禁令出臺,就會一地雞毛。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