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兼股民和電子菸民「雙重身份」的陳力,有點兒「腦殼疼」:他購買的某電子菸概念股,一連多日遭遇大跌;使用的國外某知名品牌電子菸,線上旗艦店在國內電商平臺上線沒幾天,旋即又遭關閉。
這些動靜的背後,可能反映近一個月以來全球電子菸行業的風雲突變。
即將過去的一個月,被一些電子菸從業者稱作 「黑色九月」。美國出現7例疑似抽電子菸致死病例、美國2個州禁售調味電子菸、印度宣布將全面禁止電子菸……全球電子菸賽道上波瀾詭譎,行業進入「多事之秋」。
「電子菸風波」如何發酵、如何引起「蝴蝶效應」?作為全球電子菸的主要生產地,中國將如何受到這些事件的影響?對此,人民網採訪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控中心、中國控煙協會、中國電子商會電子菸委員會等各方的官員、專家和業界人士。
美國出現疑似抽電子菸致死病例 具體病因尚不明確
電子菸行業的風雲驟變,開始於8月23日。
當日,美國伊利諾州衛生官員宣布,一名成年人吸食電子菸,患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後不治身亡。伊利諾州衛生主管單位認為,這可能是美國境內第一起電子菸致死案例。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次日,「美國首例電子菸致死病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單,目前已獲逾2500萬閱讀量。
8月3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與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聯合發表聲明,表示正在對215例與使用電子菸有關的嚴重肺病病例展開調查。
此後,美國匯總的電子菸相關病例陸續增加。最新一輪發布於9月19日的信息顯示,美國確認和可能關聯吸電子菸的肺病病例已升至530例,其中7人死亡,67%的患者年齡在18歲至34歲之間,16%的年齡在18歲以下。
電子菸是否嚴重威脅生命健康?各方議論紛紛,電子菸行業危機四伏。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目前的公告顯示,530例肺病病例都有吸食電子菸史,但「尚不清楚這些肺損傷的具體原因」,尚未確定罪魁禍首來自於何種特定的產品或物質。
公告中還提到,大多數患者報告使用含非法的大麻提取物四氫大麻酚(THC)的電子菸產品的歷史,許多患者報告使用四氫大麻酚和尼古丁,一小部分報告使用僅含尼古丁的電子菸產品。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警告,消費者不要從街頭購買廠家不明的產品,並且建議,擔心健康風險的人群應考慮避免使用電子菸。
對此,一些電子菸從業者提出質疑,認為致死案例不該由整個電子菸行業來「背鍋」 。
例如,美國電子菸行業協會發表聲明指出,含有四氫大麻酚或其他物質的劣質街頭電子菸是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消費者無需擔心從正規渠道購買的電子菸的安全性。
人民網就美國電子菸相關病例採訪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仍在觀察事件進展。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報告,目前調查仍在進行,結果尚不明確。」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技術官員印曦表示,「我們將持續關注事態變化。」
調味電子菸成美國監管目標 如何落實還是未知數
「電子菸疑似致死」的疑雲未消,美國一些地區突變的監管政策,又給電子菸行業罩上一層烏雲。
9月4日,美國密西根州宣布,將在該州禁止銷售調味電子菸,僅允許菸草味電子菸及不添加香味的電子菸銷售;此後美國紐約州州長也宣布,禁止銷售除菸草味和薄荷橙味的其他香型的電子菸。
美國擬在全國範圍內禁售調味電子菸的消息,則引起更大的轟動。
9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以「多起死亡和許多其他問題」為由,把電子菸視為國家面臨的「新問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同日宣布,其下屬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將在未來數周出臺規定,禁止銷售非菸草味的電子菸產品。
除美國之外,印度的電子菸控煙形勢也在幾天內發生變化。9月18日,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宣布,印度將全面禁止電子菸的生產、進出口、銷售及廣告等相關業務。
針對近期國際監管政策的變化,印曦表示,世衛組織關於電子菸的立場一直十分明確。「與任何可能造成傷害和損害健康的產品一樣,所有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產品都應受到監管。」
印曦介紹,目前,電子菸煙油中可以有15000多種調味劑,加熱和吸入這些調味劑對健康有何影響,尚無深入研究。而且,大量的營銷手段和各種帶甜味、糖果或者水果口味調味劑的使用,使得電子菸倍加吸引青少年接觸尼古丁並成癮。
對於美國禁售調味電子菸一事,有業界人士認為「還有迴旋餘地」。一方面,美國行業內外還需要經歷利益博弈的過程;同時,美國巨大的調味電子菸市場需求,將會影響到禁售調味電子菸政策的落地。
「如果禁止調味電子菸,電子菸銷量確實可能大幅下降,但同時可能催生調味煙或香精的地下黑市。」中國電子商會電子菸行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恆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繼德分析,「這波政策最後在美國如何落實,還是一個未知數。」
「電子菸風波」向中國蔓延 各界呼籲國內監管政策儘快出臺
一系列關於電子菸的負面新聞,讓一些電子菸「局內人」考慮改弦更張。9月20日,美國連鎖零售巨頭沃爾瑪公司宣布在美國門店停售電子菸。其發表的聲明說,由於聯邦、州和地方監管部門對電子菸的限制越來越複雜、不確定性越來越大,賣完庫存之後,將停售電子菸產品。
「近期的貿易局勢,外加美國這一系列事件,給我們的短期壓力非常大。」中國電子商會電子菸委員會秘書長敖偉諾表示,「90%以上的電子菸產品都產自中國。假如形勢持續,中國在全球電子菸行業內的主導地位可能會受到影響。」
有業界人士擔心,動蕩的市場將引起電子菸相關外貿訂單的一波「違約潮」。還有品牌企業負責人表示,計劃在近期與美國行業協會展開接洽,在訴訟、宣傳方面做好全方位「備戰」。
然而,國內電子菸零售店家則多表示,美國的電子菸風波對中國國內電子菸市場影響不大。
「最近銷量都正常。」廣州一電子菸零售店老闆表示,「有顧客看到美國電子菸致死的新聞,跑來跟我們討論。但後來大家覺得主要原因出在偽劣產品和四氫大麻酚上,就沒有再深究。」
也有外銷電子菸品牌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質量過關就不擔心銷路。
「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是經得起國際市場和監管的檢驗的。最可怕的是一些不良商販在其中起到『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姚繼德表示,「我們希望國內能儘快出臺一套讓行業健康發展的監管措施,同時大家也要保持行業自律,保證『中國製造』的質量水平。」
國內控煙人士則指出,中國應儘早從此次美國電子菸風波中吸取經驗。
「現有報導已經表明,電子菸會導致對人體的傷害。」深圳市無煙城市項目技術官員熊靜帆說,「從保護公眾健康的角度出發,應該提前對電子菸加強管控。」
「這次美國的『電子菸風波』對中國有很多啟示。」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原副主任姜垣表示,「中國市場上的電子菸菸具、煙油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檢測要求,對電子菸的研究也相對落後。中國應該在這方面加大研究投入、加強監管力度,切實保護好青少年的健康。」
(責編:王楠、陳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