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有多可怕?為什麼沒有寄生蟲的世界更可怕?

2020-12-04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羞恥的寄生蟲:陰蝨

有一種人體寄生蟲,雖然它對人體的危害性沒有其他寄生蟲那麼強,而且也比較容易治療。但很多患者往往會因為羞恥心而不敢去治療,它就是陰蝨。

陰蝨主要寄生在人體的陰部,會通過接觸傳播以及性傳播,其中性傳播是陰蝨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很多人得了陰蝨之後會被認為性生活不檢點。

據一位患過陰蝨症的介紹說,自己患有陰蝨很可能是通過使用酒店未經徹底消毒毛巾所致,然而當發現自己患有陰蝨症時,自己仍舊非常排斥就醫,害怕醫生認為自己私生活不檢點。還有許多患者在患有陰蝨之後,心理壓力會非常大,會自行上網搜索醫治方法,往往由於經驗不到位,或者網上信息良莠不全,導致陰蝨一而再、再而三的復發,擊垮自己心理防線。

其實,陰蝨非常容易治癒,只要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囑用藥,注意生活習慣,一般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治癒。

陰蝨和頭蝨、體蝨一樣,都是蝨子的一種,它們陰蝨對人體的危害性沒那麼強,不會造成人類死亡,但感染的位置會非常癢,很有可能會抓破皮膚。但好在比較容易治癒,即使錯過最佳時間,也不過是治療周期長一些而已,不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負擔,然而有些寄生蟲對人體危害就沒那麼輕微了,它們有可能會奪走人類的生命。

令人恐懼的寄生蟲:沙蚤

我們經常聽說跳蚤,但很少有人聽說過沙蚤。沙蚤是一種節肢動物,體型非常小,大約只有2毫米大,平時棲息在土壤以及沙子之中,以哺乳動物的血液為食物來源。

通常情況下,只需要穿鞋子和襪子都可以防止沙蚤感染,但不幸的是非洲大多數地區比較貧窮,這裡的人幾乎都沒錢購買鞋子,只能赤腳走路。

在走路的過程中,沙蚤會通過接觸將其頭部鑽入到人體腳部地下,如果被公沙蚤寄生,那麼只要等它們吸完血之後它們就會離開宿主。但最可怕的是被母沙蚤寄生,它們會將卵產在人類的皮膚之內,等到卵孵化時,人類的雙足就會發生潰爛,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這些傷口有可能二次感染,威脅人類的生命。

據統計,在沙蚤發病較多的烏幹達地區,2個月內就造成了高達2萬人感染,其中免疫力較為低下的兒童出現了死亡案例。而倖存的人的手和腳部,也會因沙蚤寄生而變得異常粗糙,並且變成了灰色雙手,而且被沙蚤感染過的地方,會密密麻麻留下許多洞,有時多達3000多個洞,以至於雙足潰爛,無法行走。

治療沙蚤的過程很難受,需要用鋒利的工具將寄生在人體之內的沙蚤一個個挑出來,之後敷上藥物,只要救治得當,一般能夠恢復行動能力。但由於當地很多人認為,沙蚤病是被下了詛咒,或者是被蠱惑,因此很多人寧願等死也不願意就醫。

再者,即使病人被治癒,由於沒有鞋子,他們依然會再次感染沙蚤。

為了消滅當地的這種寄生蟲,一些國際慈善組織號召人們捐款捐物,為當地人們提供一雙鞋子。

人類與寄生蟲

人類和寄生蟲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20萬年前,當時就已經有蝨子寄生在人體表面。在過去,人們認為寄生蟲的發生是因為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認為寄生蟲是由內而外產生的。但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逐漸意識到寄生蟲是如何進入人體,並且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現如今,只要注意飲食安全,並且注意個人衛生,幾乎就不會被寄生蟲感染。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過敏」才在人群之中越來越常見。

澳大利亞的免疫學專家介紹說:人體體內有免疫系統,它們會追殺進入人體的有毒物質以及寄生蟲等,寄生蟲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殺,它們會產生調控人體免疫系統活力的化合物,讓人體免疫系統降低攻擊性,並最終接受它們的存在。

然而最近20多年來,人體所感染的寄生蟲越來越少,但這未必全是好事。在20世紀下半葉開始,過敏、哮喘、克羅恩病越來越常見,而且多發於發達國家。導致這些疾病發生的原因都是:免疫系統過於活躍,以至於會攻擊非毒性的外來物質,甚至會攻擊自身細胞,引發過敏以及哮喘等。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完全生活在一個沒有寄生蟲的社會,人類也不一定就會獲得健康。

相關焦點

  • 吃掉宿主的舌頭,寄生蟲取而代之,它們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手段
    筆者-小文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對於寄生蟲這種生物都無比地反感,雖然一小部分寄生蟲和宿主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但大部分寄生蟲只會帶來疾病,成為宿主最頭疼的存在。而在海洋中,就有一種極為「猖狂」的寄生蟲,它們不僅會寄居在魚類的身體,搶奪魚類的養分,而且還會在宿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吃掉宿主的舌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魚類其實是有舌頭的,只不過對比起哺乳動物,魚類的舌頭沒有味覺,舌頭的最大作用在於將食物向後推到食道,有些魚類的舌頭上甚至還長有鋒利的牙齒。
  • 《寄生蟲》橫掃青龍獎——最可怕的不是貧窮,是思想
    本以為是災難片,卻是劇情片第一次聽到《寄生蟲》電影的片名,本以為是一部類似於《漢江怪物》、《鐵線蟲入侵》的災難片。觀影時總是在等待寄生蟲的出現。直到整部電影結束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寄生蟲並不是天降的災難,而是人性的災難。
  • 史上最可怕的寄生蟲疾病:嚇死人
    這5種病中有三種是寄生蟲疾病,我翻譯的書《邪惡的蟲子》裡都有介紹。今天要說的河盲症,是無數寄生蟲疾病中,最讓我感覺到恐懼的一種。從1970年至今,大約有三分之一居住在西非河邊鄉村裡的人在成年之前有可能變成盲人。我們能夠從照片中看到,那裡的孩子會用繩索引導瞎了的成年人,可見在這片富饒的河谷之中,失去視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 寄生蟲有多可怕?1米長的寄生蟲長在體內,清除過程長達2個月!
    如今醫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面對一些大型疾病面前,人類也沒有那麼手足無措了。但在世界上卻有這樣的地區,在面對小小的寄生蟲的時候,仍然有些苦不堪言。這種寄生蟲生活在水中,有一米長這種寄生蟲叫做幾內亞龍線蟲,這是一種廣泛分布在非洲的寄生蟲疾病。
  • 刷新奧斯卡歷史,《寄生蟲》到底有多牛?
    前有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攔截,後有佩德羅·阿莫多瓦《痛苦與榮耀》追擊,中國導演刁亦男亦攜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殺入主競賽單元。相比之下,奉俊昊的《寄生蟲》雖然口碑破表,但因其類型片的身份,算不上是奪獎熱門。
  • 《寄生蟲》:誰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寄生蟲」?
    電影《寄生蟲》講述的是金家騙進富裕的樸家的故事,那到底誰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寄生蟲」呢?奉俊昊執導的這部驚心動魄、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黑色喜劇《寄生蟲》,一開始是窮人智勝富人的虛張聲勢和幽默詼諧,但在可怕的結局中,卻突然出現了一個猛烈的下潛。這個結局到底意味著什麼,金家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 醫生從男子鼻中拉出1.5米長寄生蟲 畫面相當可怕(圖)
    食用肉類務必烹煮成熟食,否則將有罹患寄生蟲的風險。近日國外瘋傳一段視頻,畫面中一名男子在診所就醫,一位醫生拿著拿著工具從病患鼻子中,夾出一條長達約1.5米長的寄生蟲,畫面相當可怕。
  • 寄生蟲最可怕之處在於富人並沒有做錯什麼!
    ,《寄生蟲》在風格上與《燃燒》相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個階級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對立,使得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帶入性的看到導演所表達的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在現實中的絕望和無奈;但《寄生蟲》高明之處就在於其和《燃燒》相比,影片中的「富人」階級其實在影片始終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 《寄生蟲》太震撼:窮人活得像蟑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毫無尊嚴
    前不久,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電影《寄生蟲》刷爆網絡,引發大家對窮人的探討,故事的主題很明確:將窮人暗喻為寄生蟲,如蟑螂一樣寄生在別人家中,靠殘羹剩飯小心翼翼活著。想要真正擺脫貧窮,你需要有三個基本認知。第一個認知便是正視自己的貧窮!打破階層的唯一途徑這個世界上,貧窮其實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敢直面貧窮。
  • 十大魚類寄生蟲,慎入!!!
    寄生蟲一般指的是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會攜帶疾病,總所周知,魚類有很的寄生蟲。探討下對人體有沒有害,有沒有可能轉移到人類身上,這裡有十大魚類寄生蟲,有可能轉移到人類哦。過著寄生生活,這種魚的感官特別發達,通常鑽入大魚的鰓中,用棘鉤住,吸食魚血,遊泳速度很快,簡直可怕,是一種可怕的寄生魚之一。
  • 影片講述了人體被孢子寄生後,寄生蟲與其鬥爭的可怕故事
    講述了人體被孢子寄生後,寄生蟲與其鬥爭的可怕故事。沒有任何預兆的夜晚,千百年來佔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安然入睡,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一場足以讓人類滅絕的浩劫悄無聲息地發生了.神秘而危險的孢子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尋常百姓家,它們鑽進並寄生在人類的身體裡,把萬物之主變成了他們的奴隸和蠶食的對象。
  • 為什麼那麼多人堅持認為海裡沒有寄生蟲?
    海裡沒有寄生蟲,這是一個誤會。在這個世界上,寄生蟲幾乎無處不在。異尖線蟲,肉眼可見拋開那些與人類無關的不談,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是海鮮。很遺憾,其中也有寄生蟲存在。最常見的是 異尖線蟲 ,在海魚中甚至肉眼可見,據說黃海海捕魚的幼蟲攜帶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但不必驚慌,相比陸地及淡水水域中的寄生蟲,海鮮中寄生蟲的風險要小很多。
  • 沒《寄生蟲》可愛萌的《鐵線蟲入侵》告訴我們: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影片講述了上班族載赫在人類遭遇寄生蟲威脅不斷死去的危機情況下,與身為警察的弟弟載弼一同奮力拯救家人的故事。故事是很多災難片的一貫手法,透過一個家庭來折射整個社會。男主是一個靠賣藥為生的上班族,要辛苦賺錢養全職妻子和兩個孩子,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人卻在蟲子入侵的時候為了救家人求解藥而飽受磨難,最終不光解救了自己的家人,也解救了整個社會。
  • 世界八大恐怖寄生蟲 殭屍螞蟻如同行屍走肉
    、貝蒂寄生蟲、七鰓鰻、暴君水蛭等等,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世界八大恐怖寄生蟲。二、貝蒂寄生蟲貝蒂寄生蟲學名「cerathotoa italica」,科學家稱其為「貝蒂」。2012年3月媒體報導稱貝蒂寄生蟲在地中海被發現,它們寄生在海鯛口內,吞噬掉其舌頭,而後取而代之。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地中海最新發現一種類似外星生物的可怕寄生蟲,能夠逐漸吞食鯉科魚的舌頭,然後代替魚類的「舌頭」在其口腔中等待進一步的傳播。
  • 夢見血液裡有寄生蟲好像還有魚怎麼解 夢見血液裡有寄生蟲好像還有...
    夢見血液裡有寄生蟲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寄生蟲,建議風大雨大少外出。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寄生蟲,意味著成績合格,有錄取希望。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寄生蟲,預示生男,慎防動胎氣而流失。創業的人夢見寄生蟲,代表開始雖有阻礙不順,半年後順利得財。
  • 海魚沒有寄生蟲嗎,為什麼比淡水魚安全?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採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刺身生魚片越來越多的走進大家的視野;19年中國已經成為挪威海產的全球第三大市場。柔嫩鮮美的魚片,沾上專用的醬味汁和芥末,一口鮮爽淋漓盡致~!海魚沒有寄生蟲嗎刺身一般都是海魚,為什麼少有淡水魚的身影呢?我們都知道淡水魚有寄生蟲,所以生吃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但是海魚就沒有寄生蟲嗎?
  • 傳說亞馬遜叢林危機四伏,到底有多可怕?貿然闖入者下場很慘!
    傳說亞馬遜叢林危機四伏,到底有多可怕?貿然闖入者下場很慘!人類一直生活在環境溫和充滿陽光的地球上,地球賦予人類的一切,一言兩語是說不清的。人類文明在發展的這些年,都在探索未知的領域,尤其是海洋。說起亞馬遜雨林,它還有另一個別稱,被譽為人類的禁區,引起不少人的困惑,既然它被稱為人類的禁區,那麼是不是內部有太多的風險,科學家做出了解釋。亞馬遜雨林的環境毋庸置疑,擁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美麗風景,很多遊客都想到此參觀,不過內部也含有大量的野生動物,這裡面危機四伏,有溫順的動物,也有殺傷力極強的植物,被稱為人類的禁區,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 河魚和海魚,誰更有營養、寄生蟲更少?夏季買魚時不要選錯了
    淡水魚雖然沒有海水魚鮮,但是淡水魚有個好處就是味道比海水魚香,還有就是淡水魚個頭大而價錢低,沒有海魚的時候選擇淡水魚還是不錯的。哪種淡水魚寄生蟲少?淡水魚按照有鱗和無鱗,還可以分成有鱗魚和無鱗魚兩種。這裡面肉食性的魚類要比雜食性的好吃,雜食性的要比慮食性的美味,看售價就能看出啦。
  • 吃寄生蟲可以治病?就是這麼神奇
    雖然寄生蟲依然感染著二十億人,但從世界範圍來看,雖然寄生蟲疫苗的開發不如細菌或病毒疫苗順利,但在阻斷寄生蟲進入人體、治療寄生蟲病方面人類已經有了巨大進展:而下面這張圖,上了年紀的中國人應該不會陌生: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掀起了消滅血吸蟲的運動
  • 小龍蝦身上最可怕的寄生蟲是什麼?高溫能夠殺死嗎?
    小龍蝦身上真有高溫也殺不死的寄生蟲嗎?小龍蝦身上的寄生蟲大部分時候都和其他其他魚蝦以及螺螄河蚌一樣的。具體來說常見的寄生蟲包括纖毛蟲,螞蟥,各種吸蟲以及裂頭坳(絛蟲幼蟲)以及絛蟲這幾類寄生蟲。以上幾種寄生蟲出除了纖毛蟲不能夠感染人類,只能寄生在魚蝦身上之外,其他的寄生蟲都可以在人類身上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