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麼誕生的,從天文學出現就一直被討論到了現在。
目前有幾套具有說服力的說辭來表述地球的形成。
但是確切的形成原因卻沒人敢確定。
最近NASA論壇內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論「太陽形成時的殘留物質構成了地球的內核」
不僅是地球,金星和水星也是太陽的殘留物質形成的。
而太陽系其他行星則是被太陽捕獲的銀河系中的流浪行星。

既然說地球是太陽的殘留物質形成的,那麼就要說說太陽的形成。
目前最具說服力的就是,銀河系中一大片分子星雲中某個點發生了坍縮,繼而聚集了許多周圍的暴躁能量的物質,也聚集了這片星雲中的許多氫元素。
當然在太陽形成的時候,爆炸和融合一併發生著,許多被炸出來的較大的物質就被太陽本身的引力所吸引,從而圍繞太陽轉。
這個假說也可以解釋月球的由來,因為天文學家分析,月球表面巖石成分與地球的並不是全部相同的,所以,太陽殘留物的假說就可以成立。月球是太陽形成時被分離的,然後地球當時已經具備一定的引力,將月球捕獲了。
當時的太陽比現在體積小,但是密度大,表面能量噴發非常狂暴。以至於地球,金星,水星,都被太陽烤成了大火球,而且,在地球的內核被太陽分離出來時本身就是一個發生著氫原子核聚變的內核,其表面與太陽有著相同的核聚變反應。

而後的幾十萬年中,太陽逐漸成型,周圍被太陽融合後噴射出去的物質密集的撞擊著太陽周圍的行星,慢慢的地球內核被這些物質給圍起來,形成了陸地,和大陸板塊。
雖然說形成了最原始的地球,但是當時的地球內核相比現在是非常暴躁的,而且將地球內核包圍的並不是很嚴實。所以,很多物質被內核給融化,變成了大面積的巖漿,引力也提升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這個時候地球離太陽還是非常近的。
在地球的內核被撞擊和擠壓後,密度變大,引力變大,這個時候內核能量成倍的被釋放,地球完全成為了一個大火球。地表高溫,內核高密度。而太陽也處於這個階段。
在一段時間內,太陽和地球度過了這個暴躁的時期,地球和太陽引力都降了下來,慢慢趨於平衡。
在這段時期內,地球的板塊被整合到了相對穩定的位置,而與太陽的距離也由於引力的變化而邊的遠了一些。
太陽穩定下來了,地球也就安靜了許多,雖然古地球時期還是有很多火山活動,但是相比剛開始擠壓內核的時候少多了。

就這樣,地球上的火山和地殼板塊活動逐漸減少,溫度也剛好,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植物,並且開始形成大氣層。
緊接著就有了最原始的生命,說白了,地球生物的出現還是要感謝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