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勝負關係什麼的就不說了,關心這場比賽的都知道。大家都在使盤外招也是事實,而且亞足聯是默許的。開始時中國隊是佔了上風的,至少下半場晚開球兩分鐘,這是可以救命的兩分鐘。而且中國足協還專門去科威特現場觀戰,拿第一手資料。
可後來的過程就很有意思了,那邊上半場打了個1比1.給中國隊造成一種公平比賽的假象。而下半場風雲突變,科威特不斷進球,巧的是比賽現場的大屏幕壞掉了,而且也不播報比分。足協的人就不會查數了……以至於當中國隊一次次從香港球門裡往出撿球時,電視轉播都能聽到中國隊的場上隊員大聲問教練席:我們到底還得進幾個?
面對日韓伊硬實力可以說不落下風,孫繼海和邵佳一都是巔峰,再加上鄭智。論硬實力遠超科威特。但是不知道足協是抽風還是吃撐了,一大堆好教練不選,選了一個阿里汗。於是你就看見了孫繼海成為了替補前鋒,鄭智是主力中後衛,邵佳一也在替補席上掙扎(亞洲杯上邵佳一展現了遠超其他球員的實力才重新踢主力,也不是絕對主力),雖然亞洲杯進了決賽,但其實有很大的主場優勢。反正阿里漢的水平的確不行,應該是中國隊聘請的外教水平最差的之一。
在中國隊客場輸了科威特,就和科威特平分,要比淨勝球,中國最後面對香港,科威特打馬來西亞,香港這邊不用說了,馬拉西亞也被科威特買通,所以這就是假球大戰,中國隊五比零領先香港,那邊科威特已經六比一了,中國隊其實需要進三個球才能晉級,因為規則是淨勝球相同比進球,中國隊進球要少一個,但是足協太蠢了,沒算清,以為淨勝球一樣要從賽,商量後楊一民那個低能跑到場邊比了個二的手勢,意思再進兩個,中國及香港心領神會,果然進了兩個,中國隊就這樣被淘汰了
那是2004年11月17日2006年德國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最後一場小組賽。那場比賽中國隊順風順水贏了香港7:0但科威特在半場還被馬來西亞打成1:1的情況下下半場突然發威連入5球最終6:1勝了馬來西亞。最終我們和科威特積分淨勝球都相同但進球數少於科威特無緣晉級8強。科威特那場比賽還出其不意地發生了修補球網的一幕耽誤了整整一刻鐘時間,我只能感嘆玩陰的我們真的玩不過亞洲乃至世界任何隊,因為他們可以做出任何狀況而亞足聯也不會去問責。
那時候的國足和科威特的都還算得上亞洲強隊,可是現在科威特還不如中國。他們的足協甚至被國際足聯禁賽。那場比賽是小編剛剛當記者的時候,我也在天河現場進行的採訪。因為需要和科威特VS馬來西亞的比賽同時進行,考慮到時差比賽安排在晚上9點半舉行。對於出線各方都是充滿了信心,尤其是中國隊。那天比賽的前一天是主教練阿里漢的生日,當時小編還起了至今都覺得很牛的標題——今日生,明日死?沒想到一語成讖。
當時情況是這樣的,中國足協派出了以李姓官員為技術官員兩人小組去了科威特比賽現場。因為需要看淨勝球,雙方都是看著踢。可是下半場比賽,因為球場球網問題,科威特比賽下半場推遲了。當時因為網絡不是那麼發達,中國足協派出去的偵察小組用實線電話和廣州聯繫。可是比賽進入到最後時刻時,這個越洋電話斷了,這是為什麼?反正是在人家的主場,你說呢?最後一次練習,中國隊的7比0是可以的,可事實上需要8比0。
但球員都以為出線了而結果卻少了一個進球的尷尬狀況誰指責?一方面我們自己前面的比賽如果做得更好也不會等到最後一輪來抓瞎,另外一方面我們對比賽狀況的及時調整和球員溝通方面後勤這塊的確有待改善。我相信阿里漢不會算錯因為這對他來說就是1+1=2但就是這對於貧瘠的亞洲中國足球來說就真的有可能算錯了。